
“忠君愛國”在北宋末年成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標準。佛教也提出“佛法據(jù)王法以立”,僧人也應提倡忠君愛國,一些寺院因此被稱為“護國寺”或“報國寺”。上述歷史現(xiàn)象反映了
A.理學的理論體系形成
B.士大夫普遍的崇佛心理
C.佛教融匯儒家的倫理
D.儒學開始吸收佛道思想
“忠君愛國”在北宋末年成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標準。佛教也提出“佛法據(jù)王法以立”,僧人也應提倡忠君愛國,一些寺院因此被稱為“護國寺”或“報國寺”。上述歷史現(xiàn)象反映了
A.理學的理論體系形成
B.士大夫普遍的崇佛心理
C.佛教融匯儒家的倫理
D.儒學開始吸收佛道思想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材料中主要闡述了佛教與儒家思想之間的關(guān)系,而沒有闡釋理學體系形成的相關(guān)史實,故A項排除;“普遍”的表述過于絕對,且在題干中無體現(xiàn),故B項排除;“忠君愛國”是儒家思想的內(nèi)容,而“佛教也提出‘佛法據(jù)王法以立’,僧人也應提倡忠君愛國”體現(xiàn)了佛教主動融合儒學的精神,故C項正確;儒學開始吸收佛道思想開始于東漢,故D項排除。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