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步升的作品一直是我們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研讀的多數(shù)作品之一,在其文章中有很多細節(jié)處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兩個老騎士》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兩個老騎士》閱讀原文:
見到宋德福老人時,我馬上想起了堂吉﹒訶德。不過,堂吉先生是手執(zhí)長矛與風車作戰(zhàn)的,悲壯而滑稽,宋老爺子卻是抓起鐵锨與風沙對抗的,沒有滑稽,只有悲壯。他們都是騎士?;尿T士也是騎士,悲壯的騎士則是騎士的本來風度。
這是古浪縣海灘子鎮(zhèn)上冰村,古浪綠洲處在沙漠最前沿的村莊,前面就是如大海一般浩渺的騰格里沙漠。乘車離開古浪縣城,朝沙漠的方向走去時,和往年見到的情形大不相同。綠洲農田的莊稼已經收割了,空曠的田野卻并不空曠,樹木和各種沙生植物顯得分外精神。今年的雨水多,大片大片氣焰囂張的沙漠老實了。沙漠是植物最厲害的殺手,風助沙勢,沙助風狂,所過之處,摧枯拉朽,一切生命都要讓位于死亡。同樣,植物也是沙漠的死敵,而植物卻是需要水的滋潤的,水之于植物,如同戰(zhàn)士手中的刀槍。沙漠中生長著梭梭、紅柳、花棒、沙棗等等,這都是節(jié)水耐旱的植物,它們的陣容雖顯得單薄,但也足可暫時絆住隨風橫行的沙漠的腿腳了。走完了綠洲,終于來到了抗沙前沿陣地上冰村。有上冰村,便有下冰村,兩個村莊原來都屬于冰草灣。冰草是一種草本植物,根系極為發(fā)達。人口繁衍,村莊擴張,只好一分為二。人在擴張時,沙漠在整裝待發(fā),人在為自己的些許成就得意洋洋時,沙漠趁勢反攻,人不但把沙漠還給了沙漠,把綠洲也還給沙漠了。
冰草灣只剩下了名字,阻擊沙漠的冰草已難覓蹤影了。大風起兮,沙塵遮天蔽日,田園頓時黃沙漫漫,半截屋子沉沒黃沙,一碗飯吃完,碗底落下半寸厚的沙粒。有些人攜家?guī)Э?,揮淚離開村莊,有些人四顧茫茫,徒喚奈何。但,也有人起而抗爭。
宋德福老人就是一個。
在摧枯拉朽的沙漠面前,宋德福老人顯得太孱弱,太渺小了。這是一場不公平,不對等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還沒有開始,戰(zhàn)爭的結果已經出來了。沙漠無語,但,沙漠就是這樣認為的,它對橫在面前的宋德福不屑一顧。宋德福無語,他揉一揉鉆進眼里的沙子,掄起鐵锨,在沙海的波峰浪尖上,剜出一個沙坑,栽上了一棵樹。然后,他挺進大漠深處,一棵,兩棵,成千上萬棵,成百萬棵。仿佛一根根針,將跑得飛快的沙漠牢牢地釘在了大地上。
八年的時光,中國軍民以簡陋的武器,憑著一腔忠勇,一腔熱血,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還是八年時光,宋德福老人仍然以簡陋的勞動工具,憑著一腔忠勇,一腔熱血,給萬畝黃沙披上了綠裝。外圍是防風固沙的沙生植物,往里走,是果園。老人捧著猩紅甘甜的大棗壞笑著說,我把親戚朋友騙了一個遍,前多年騙,去年騙,今年照樣騙,我騙他們幫我栽樹,我沒有錢雇工人,但,樹不可不栽,沙不可不治。果子成熟了,我少賣一些,留下送給他們吃,他們高興了,就幫我栽樹,親戚朋友的孩子來了,我給他們吃果子,哄高興了,他們也幫我栽樹。
萬畝草木堵住了風口,逃離的人陸續(xù)回來了。凌厲的風照樣可以透過防風林,可是,這是清風,是干凈的風,飯碗里只有飯,沒有沙粒了。詩人謝榮勝在這里掛職村支部第一書記,他給村里辦起了閱覽室。草木在這里扎了根,現(xiàn)代文明在這里扎了根。雨后不久,沙丘上的植物還帶著露水,我爬上一個制高點,向騰格里沙漠深處極目遠望,映入眼簾的是望不斷的深秋季節(jié)黃綠相間的各種植物。
本來這里是被沙漠侵吞了的綠洲,現(xiàn)在又變成了綠洲,人們正在以騎士的姿態(tài),從腳下的綠洲出發(fā),揮舞綠洲向沙漠深處挺進。
《兩個老騎士》閱讀題目:
7.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一段中“悲壯的騎士則是騎士的本來風度”其實是對堂吉訶德式的滑稽騎士進行了否定,同時引出了下文對宋德福治沙的介紹。
B.第二段在描繪沙漠時,運用了比喻,如“大海一般浩渺”“氣焰囂張”;擬人,如“整裝待發(fā)”“最厲害的殺手”,形象而生動。
C.“我把親戚朋友騙了一個遍,前多年騙,去年騙……”騙親友的舉動寫出了宋德福治沙的艱難和無奈,也暗示親友不理解其治沙行為。
D.從宋德福老人治沙的行動來看,文中“騎士風度”的含義應是“悲壯”:既指個人面對強大自然的渺小,更指人類改變自然的堅定執(zhí)著。
8.結合文本,從手法運用和遣詞用語兩個角度賞析文章的第五段(6分)
9.文章的結尾部分寫到詩人謝榮勝在這里掛職和我遠望騰格里沙漠兩件事,看似與宋德福治沙無關,請結合文本,分析這兩件事在文中的作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