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研讀多數(shù),在諸多文章中有很多細節(jié)處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錯刀》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錯刀》閱讀原文:
那塊和田玉在懶龍的手上把玩了三年,終于,他選擇了一個春雨綿綿的清晨開刀了。一開刀,不得了,小刀剔玉,如玉女臨浴,那個揉啊,那個搓啊,那個捻粉,那個挑刺,足足一年,終于把石頭雕成了“牧童玉笛”。
懶龍是同行給的雅號。作為雕玉藝人,他不把還沒雕的玉叫玉,而是叫石頭。他是最不輕易動刀的,不是沒有好石,也不是別人給不起工錢,總之,他接了人家的石頭,少則三五個月,多則三五年,有靈感了才動刀。請懶龍雕玉的人都知道他的性子,要么不請他,請了就由著他。若是不懂得他的脾氣,催他或是三番五次跑到他的碧玉山莊里看,他會把石頭拿出來退給你,“失敬!失敬!鄙人是一條懶蟲,耽誤不得貴人的時間!“牧童玉笛”的石頭是一個米商拿來的,接石頭的時候,懶龍沒伸手指也不打憑條,懶龍只笑了笑,米商也只笑笑,拱拱手走了。這米商叫農(nóng)田,普通得再普通不過的名字,可不知是因了他名字的相生還是什么,生意做得一直順手。懶龍和米商平常也沒怎么交往,但懶龍知道這個人,不是米特別,也不是財大氣粗,而是因為這個叫做農(nóng)田的米商口碑很好。據(jù)說某一年大旱,方圓百十里顆粒無收,眼看著逃荒的人潮水般往外涌,米商即開倉放糧。也不是放糧,是低價賣糧,有一下子給不了錢的,就賒給他。救了多少人,不得而知。
對這塊和田石玉,懶龍曾經(jīng)有過許多想法,但每次剛有開刀的念頭,就被他否決了。能讓懶龍否決的石頭不多,讓他一再否決的更是少之又少。
“牧童玉笛”是懶龍最好的創(chuàng)意。若是平常,玉器雕好后,他會讓人去傳話,叫來主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然而此次,“牧童玉笛”都完工半年了,他不但沒再把玩別的石頭,還整日拿著玉器嘀咕,陶醉在自己的創(chuàng)意里。
“別再孤芳自賞了!”終于,有一天,他的夫人柔柔地在他耳邊說了一句。他的眼翻了下,“女人家知道什么?”
“難道你還不承認那是一刀錯刀么?”
“你,你偷看了我的寶物?”
“還用我偷看?每天見你捧著早熟悉了。”
他的夫人是一位不輕易說話的人。
錯刀。夫人的一句話將他多日所疑慮一下子明晰了起來。懶龍猛地站起來,看著已碎步走出廳堂的夫人,晃了晃腦袋,自言自語:啊,還真是錯刀。他無聲地端詳起“牧童玉笛”來。
許久,懶龍伸著懶腰,長嘆:“我怎么就犯了這么低級的錯誤呢?”
這“牧童玉笛”玉璧雕的是一個童子戴著竹笠橫坐在水牛背上吹笛子的背影,牛似乎一路慢悠悠啃著地上的青草,童子的笛聲在曠野上空悠揚地徹響,多么詩意??!可是,懶龍那錯刀,竟然落在了笛子上,粗看沒什么,細看,牧童手上的笛子已破裂了。
懶龍終日把自己封閉在家里,喃喃自語:怎么會這樣呢?怎么會這樣呢?
這樣下去,非顛即傻,假如他廢了,這個家怎么辦?懶龍的夫人慌了,一時也想不出個辦法來。只好偷偷約請了玉的主人,和他商量出個辦法。
懶龍聽到腳步聲,知道是米商來要貨了,一時羞愧無顏,抱起雕件,一個趔步向墻上撞過去。說時遲,那時快,正好讓進來的米商連人帶玉一把抱住。
“龍兄,你好不夠朋友,怎么可以這樣?”
“我的脾氣你是知道的,我不可能讓一件有錯的物件流出去。”
“什么錯件?難道是我的玉笛春風?”
“什么?玉笛春風?我雕的是牧童玉笛。”
“不,這正是我夢見的玉笛春風!”
“啊,有救了。”
懶龍轉(zhuǎn)身入里,找出了一段綠絲帶,往笛子上一扎,果然,春風動了!“謝謝你老弟,是你挽救了一件玉品,也挽救了老朽,不嫌的話,拿去是了。”
“那再勞煩您刻上幾個字吧。”
“玉笛春風?”
“對,就是玉笛春風!”
一時間,?;盍?,裊裊的笛聲隨著飄動的春風悠揚了起來。
《錯刀》閱讀題目:
4.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小說開頭通過“揉”“搓”“捻粉”“挑刺”四個連續(xù)性的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懶龍雕玉時滿腔的熱情和工作的認真。
B. 米商農(nóng)田,其名字再不普通不過,賣的米也不是很特別,但生意一直做得順手,可能跟他富有善心,不貪圖錢財有一定關系。
C. 懶龍的夫人是一位不輕易說話的人,但她的一句話卻將懶龍多日的疑慮一下子明晰了起來,可見其對雕玉也有較深刻的認識。
D. 小說善于運用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的形象,結尾米商拿貨時與懶龍的對話,寫出米商見到玉雕時突然產(chǎn)生靈感,打開了懶龍的心結。
5. 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懶龍的人物形象,并說說懶龍的形象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6. 小說以“錯刀”為題目,有什么好處?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