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詩句中蘊含“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哲理的是:
A.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B.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C.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D.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下列詩句中蘊含“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哲理的是:
A.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B.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C.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D.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正確答案:
BC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認識論知識。
第二步,“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意思是一切認識歸根到底都是從實踐中獲得的。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建立在實踐基礎(chǔ)上的能動的反映論。我們把“知”與“行”這一對概念換一種講法,就是“認識”與“實踐”。人的認識從何而來,馬克思主義的回答是,實踐出真知,一切認識歸根到底都是從實踐中來的,實踐是認識的基礎(chǔ),實踐決定認識。
B項:“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出自于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知音》,形容掌握很多支樂曲之后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很多柄劍之后才懂得如何識別劍器。只有通過“掌握很多支樂曲”“觀察過很多柄劍”的實踐,才能得到“懂得音樂”“懂得如何識別劍器”的認識。B項正確,當選。
C項:“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出自于南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意思是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強調(diào)了實踐對于得到知識、獲得認識的重要性。C項正確,當選。因此,選擇BC選項。
拓展A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出自于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意思是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鋤歸去。只涉及到了生產(chǎn)實踐的形式,沒有提及實踐和認識之間的關(guān)系。A項錯誤,排除。
D項:“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唐朝杜甫《小至》,意思是天時和人事逐日相催,時間過得可真快啊。冬至一到,陽氣初動,春天也就快來了。表達的是時間不等人,與實踐和認識的內(nèi)容無關(guān)。D項錯誤,排除。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