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這是____中的一句話,意思是法律不偏袒有權(quán)有勢的人,墨線不向彎曲的地方傾斜。
A. 《商君書》
B. 《慎子》
C. 《管子》
D. 《韓非子》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這是____中的一句話,意思是法律不偏袒有權(quán)有勢的人,墨線不向彎曲的地方傾斜。
A. 《商君書》
B. 《慎子》
C. 《管子》
D. 《韓非子》
D。
阿(ē):迎合,偏袒。繩:墨線,木匠用來取直的工具。現(xiàn)代人好多都沒見過墨斗、墨線。從浸著墨汁的墨斗里把墨線拉出來,在需要加工的木料上抻直,然后向外拉起沾著墨汁的墨線,松開手,繩子就會反彈到木料上,留下一根筆直的線。撓:彎曲?!俄n非子·有度》:“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意思是,法令不偏袒權(quán)貴,墨繩不遷就彎曲。法令該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抗?fàn)?。懲罰罪過不回避大臣,獎賞功勞不漏掉平民。
擴展知識
《商君書》是戰(zhàn)國時期法家學(xué)派的代表作之一,是商鞅(約公元前 395年~公元前 338年)及其后學(xué)的著作匯編,商鞅在秦國施行變法,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渡髯印肥菓?zhàn)國時期慎到(約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的著作,慎到曾在齊國傳播法家思想?!豆茏印肥窍惹貢r期各學(xué)派的言論匯編,基本上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 645年)之作的集結(jié)。管仲是春秋時期的政治家,輔佐齊桓公稱霸,是法家的先驅(qū)人物。四部著作及其作者,按照年代先后排是:《管子》最早,《慎子》、《商君書》基本在一個時代,《韓非子》最晚。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也稱韓非子,戰(zhàn)國末期韓國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xué)家和散文家,法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后人把他的文章收集整理編纂成《韓非子》一書。韓非持歷史進化的觀點,認為時代是不斷向前發(fā)展的,不必言必稱堯舜;主張建立統(tǒng)一的君主集權(quán)封建國家;主張以法治國,變法圖強。
韓非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法不阿貴”的思想,主張“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儒家講究上下尊卑,“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而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則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對中國法治思想的重大貢獻,對于清除貴族特權(quán)、維護法律尊嚴,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
韓非最晚,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shù)”和慎到的“勢”于一身,其學(xué)說一直是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統(tǒng)治階級治國的思想基礎(chǔ)。有人會說中國的統(tǒng)治思想不是儒家嗎,講以仁政治天下。而實際上中國古代實行的是外儒內(nèi)法,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實際操作上也依賴法家的思想。外儒內(nèi)法是一種中國從漢代到清代長時間內(nèi)國家政權(quán)實行的一系列國家政策的內(nèi)在指導(dǎo)思想。往往是儒法結(jié)合、儒法互濟。儒學(xué)重仁政,講究倫理勸導(dǎo),而法家講法治,重在政治事功,兩種思想彼此雜糅,形成了帝國時代互補的統(tǒng)治術(shù)。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