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初中物理功教案簡略篇一
功和機械能
第一節(jié) 《功》
教學
設計呂亞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③知道功的原理。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和思考,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②通過推理、分析與閱讀,得出功與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定性關系。③經(jīng)歷探究功的原理的過程,感知使用機械不能省功的事實。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聯(lián)系生活、生產(chǎn)實際激發(fā)求知欲,培養(yǎng)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興趣。
②通過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強自信,學會合作的意識,追求學生和諧發(fā)展。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功的概念及計算。
2、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對“功的原理”的探究與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說出下列詞語中“功”的含義:
功勞、立功_____貢獻
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師:在力學上“做功”的含義是什么?
二、新課教學
(一)物理學中的功
師: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就 說這個力作了功。多媒體:投影一組做功的實例和一組沒有做功的實例。(實例聯(lián)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師:每組實例有什么共同點?兩組實例有什么不同點? 生:觀察并
總結
共同點和不同點 師: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生:有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
師:如何判斷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來判斷。
師:有哪些情況看似做功,但實際上并不做功?
生:
1、有力f的作用,但距離s=0 (如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不動)生:
2、有距離s,但力f=0 (如慣性運動)
生:
3、有力f也有距離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進)
練習(投影):1.起重機將貨物從地面a點提升到b點,又從b點平移到c點,在這一過程中起重機一直都在做功嗎?為什么? 2.在下列幾種情況中,力對物體做功的是()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勻速滑動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動
c、學生背著書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上 d、清潔工把一桶水從地上提起
(二)功的計算
師: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有什么關系? 投影:
由圖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圖乙把同樣三塊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與甲相比有什么關系?把一塊木板提升3米呢? 師:講述物理學中對功的規(guī)定,以及公式、單位。功的公式: w = f s w—
功
—焦耳(j)
f—
力
—牛頓(n)
s—距 離—米(m)
功的單位是:“?!っ住?/p>
專業(yè)名稱為:“焦耳”
1j=1n·m
關于公式的幾點說明:
1、公式中的各個量w、f、s均用國際單位
2、在功的單位中,“?!っ住辈拍軐懗伞敖埂?。而力x力臂單位是?!っ祝荒軐懗山埂?/p>
投影反饋練習題:
1、推鉛球時,是否做了功?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應是哪個距離? 2、你爬樓梯時,你是否做了功?力移動的距離應是多少? 3、用重50n的水平拉力拉重為100n的物體,使該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前進了20m,拉力和重力各做了多少功?
(三)功的原理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使用簡單機械可省力、省距離、改變力的方向,那么能省功呢?
啟發(fā)引導學生猜想。
投影:用杠桿、定滑輪和動滑輪提升物體的圖示。
師:要得到不用機械提升物體和利用機械提升物體所做的功,分別要知道什么?怎么得到?通過圖示加以說明。可通過哪些方法獲得這些數(shù)據(jù)?最簡便的方法是什么?
生:思考討論,在圖上指出要測的量。討論用怎樣的方法最簡便。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計算收集證據(jù)。
生:進行計算、說操作步驟,協(xié)助教師完成實驗。教師總結強調(diào)。
投影練習題:使用自重可以忽略的動滑輪提起50n的重物,人對繩做的功是100j,求動滑輪把物體提起的高度。
三、
課堂小結:在學生自我歸納小結后,教師投影小結內(nèi)容
力學中的功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2、功的計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即w=f×s 注意:f≠0,s=0時不做“功” ;f=0,s≠0時不做“功”;f⊥s時不做功。
3、功單位:1焦=1?!?米,即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四、布置作業(yè)
p107
動手動腦學物理 1 2 3 4 5 教學后記
1、“功”的含義很多,有“貢獻”的意思,還有“成效”的意思。力學里所說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確切的含義?!肮Α毙赂拍钜?,學生比較難理解。
2、在力學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義的?怎樣才叫做功?又怎樣計算做功的多少?區(qū)分日常功的認識和物理學中功的概念。
3、功的計算,和日常功的計算的差別認識,是難點。
初中物理功教案簡略篇二
第四章 4.2 機械功
一、教學任務分析
本節(jié)學習機械功、功率。機械功、功率是“機械和功”這一章的第二節(jié),是為下一節(jié)學習“機械能”打基礎的,同時也是本章學習研究“功的原理”的基礎,更是高中學習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能量的轉(zhuǎn)化和守恒定律的基礎。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將知道功的概念,知道功率的意義。
在學習本節(jié)前,學生已經(jīng)學過“力”、“物體的運動”相關知識,對“力”和“距離”這兩個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經(jīng)驗的影響,學生容易將生活中的“做工作”與物理學中的“做功”混淆,對費力而未做功的現(xiàn)象不易理解。因此要通過一系列的事例讓學生知道功的概念。
做功有大小,做功有快慢嗎?怎樣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呢?本設計期望通過一系列實驗探究,幫助學生找到比較物體做功快慢的不同方法。
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在觀察、實驗、討論的過程中建立功和功率的概念,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計算功的大小,并能用學到的知識解釋生活中與功率有關的問題,從中體驗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w = f·s進行簡單計算,知道功的單位。
(2)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功率的單位。(3)能用公式p = w / t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和方法
經(jīng)歷比較做功快慢的活動,認識功率概念的建立過程中的科學方法。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了解功率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感受物理與生活密切相關。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功率概念的形成過程。
難點:功的概念建立。
四、教學資源
1.學生實驗器材:鉤碼、彈簧測力計、木塊、鉛球、秒表、礦泉水瓶、直尺等。2.各種做功和功率的圖片、視頻等。
五.教案示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1.閱讀活動卡p16小故事,討論回答問題。在兩人用力大小和移動物體距離不同的情況下,怎樣比較兩人貢獻大小(讓學生充分討論)?引導學生在比較中關注“力的大小”及“移動距離”這兩個量。
(二)新課
2.機械功(1)問題
做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2)觀察、討論
觀看一些力做功、一些力未做功的視頻,描述觀察到的情景中力的大小、方向及物體移動的距離大小。討論做功的要素。
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越大,力對物體做的功越多;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越大,力對物體做的功越多。
(3)閱讀
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且物體沿力的方向通過了一段距離,物理學上稱這個力對物體做了機械功,簡稱做了功。
公式:w = f·s。
單位:1焦=1?!っ?體會1焦的大小。
(三)知識應用
3.應用
(1)問題
任何情況下力都對物體做功嗎?
(2)活動
進行活動卡p17活動,通過對表格中實驗結論的分析,體會機械功的含義。(3)例題
計算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做功值。教科書p14例題1、例題2。(4)布置作業(yè)
①教科書p17,1、2、3題。
②學生實驗(這一內(nèi)容既是這節(jié)課知識的應用,又是下一節(jié)課的課前準備)
測一測自己上樓做的功。設計方案,測量自己走上樓和跑上樓做的功及所用時間,將測量數(shù)據(jù)填入活動卡p18的活動表格中。
(四)【板書設計】
一、做功
1、概念: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機械功。
2、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該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二、功的公式
w=f·s——物體在力f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米)
| ┕——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牛)
┕———力f做的功(焦)
初中物理功教案簡略篇三
第十五章
第一節(jié)
功
課型:新授課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③知道功的原理。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和思考,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②通過推理、分析與閱讀,得出功與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定性關系。③經(jīng)歷探究功的原理的過程,感知使用機械不能省功的事實。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聯(lián)系生活、生產(chǎn)實際激發(fā)求知欲,培養(yǎng)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興趣。
②通過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強自信,學會合作的意識,追求學生和諧發(fā)展。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功的概念及計算。
2、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對“功的原理”的探究與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說出下列詞語中“功”的含義:
功勞、立功_____貢獻
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師:在力學上“做功”的含義是什么?
二、新課教學
(一)物理學中的功
師: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就 說這個力作了功。多媒體:投影一組做功的實例和一組沒有做功的實例。(實例聯(lián)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師:每組實例有什么共同點?兩組實例有什么不同點? 生:觀察并總結共同點和不同點 師: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
師:如何判斷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來判斷。
師:有哪些情況看似做功,但實際上并不做功?
生:
1、有力f的作用,但距離s=0 (如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不動)生:
2、有距離s,但力f=0 (如慣性運動)
生:
3、有力f也有距離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進)
練習(投影):1.起重機將貨物從地面a點提升到b點,又從b點平移到c點,在這一過程中起重機一直都在做功嗎?為什么? 2.在下列幾種情況中,力對物體做功的是()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勻速滑動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動
c、學生背著書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上 d、清潔工把一桶水從地上提起
(二)功的計算
師: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有什么關系? 投影:
由圖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圖乙把同樣三塊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與甲相比有什么關系?把一塊木板提升3米呢? 師:講述物理學中對功的規(guī)定,以及公式、單位。功的公式: w = f s w—
功
—焦耳(j)
f—
力
—牛頓(n)
s—距 離—米(m)
功的單位是:“?!っ住?/p>
專業(yè)名稱為:“焦耳”
1j=1n·m 關于公式的幾點說明:
1、公式中的各個量w、f、s均用國際單位
2、在功的單位中,“牛·米”才能寫成“焦”。而力x力臂單位是牛·米,不能寫成焦。投影反饋練習題:
1、推鉛球時,是否做了功?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應是哪個距離? 2、你爬樓梯時,你是否做了功?力移動的距離應是多少? 3、用重50n的水平拉力拉重為100n的物體,使該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前進了20m,拉力和重力各做了多少功?
(三)功的原理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使用簡單機械可省力、省距離、改變力的方向,那么能省功呢?
啟發(fā)引導學生猜想。
投影:用杠桿、定滑輪和動滑輪提升物體的圖示。
師:要得到不用機械提升物體和利用機械提升物體所做的功,分別要知道什么?怎么得到?通過圖示加以說明??赏ㄟ^哪些方法獲得這些數(shù)據(jù)?最簡便的方法是什么?
生:思考討論,在圖上指出要測的量。討論用怎樣的方法最簡便。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計算收集證據(jù)。
生:進行計算、說操作步驟,協(xié)助教師完成實驗。教師總結強調(diào)。
投影練習題:使用自重可以忽略的動滑輪提起50n的重物,人對繩做的功是100j,求動滑輪把物體提起的高度。
三、課堂小結:
在學生自我歸納小結后,教師投影小結內(nèi)容
力學中的功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2、功的計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即w=f×s 注意:f≠0,s=0時不做“功” ;f=0,s≠0時不做“功”;f⊥s時不做功。
3、功單位:1焦=1?!?米,即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四、布置作業(yè)
p107
動手動腦學物理 1 2 3 4 5 教學后記
初中物理功教案簡略篇四
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和思考,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②通過推理、分析與閱讀,得出功與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定性關系。
③經(jīng)歷探究功的原理的過程,感知使用機械不能省功的事實。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聯(lián)系生活、生產(chǎn)實際激發(fā)求知欲,培養(yǎng)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興趣。
②通過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強自信,學會合作的意識,追求學生和諧發(fā)展。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功的概念及計算。
2、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對“功的原理”的探究與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說出下列詞語中“功”的含義:
功勞、立功_____貢獻 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師:在力學上“做功”的含義是什么?
二、新課教學
(一)物理學中的功
師: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就 說這個力作了功。多媒體:投影一組做功的實例和一組沒有做功的實例。(實例聯(lián)系生活和科技前沿)
師:每組實例有什么共同點?兩組實例有什么不同點? 生:觀察并總結共同點和不同點 師: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師:如何判斷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來判斷。
師:有哪些情況看似做功,但實際上并不做功?
生:
1、有力f的作用,但距離s=0 (如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不動)
生:
2、有距離s,但力f=0 (如慣性運動)
生:
3、有力f也有距離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進)練習(投影):1.起重機將貨物從地面a點提升到b點,又從b點平移到c點,在這一過程中起重機一直都在做功嗎?為什么? 2.在下列幾種情況中,力對物體做功的是()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勻速滑動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動 c、學生背著書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上 d、清潔工把一桶水從地上提起
(二)功的計算
師: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有什么關系? 投影:
由圖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圖乙把同樣三塊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與甲相比有什么關系?把一塊木板提升3米呢?
師:講述物理學中對功的規(guī)定,以及公式、單位。功的公式: w = f s w—功—焦耳(j)f—力—牛頓(n)s—距 離—米(m)功的單位是:“?!っ住?專業(yè)名稱為:“焦耳” 1j=1n·m 關于公式的幾點說明:
1、公式中的各個量w、f、s均用國際單位
2、在功的單位中,“?!っ住辈拍軐懗伞敖埂?。而力x力臂單位是牛·米,不能寫成焦。投影反饋練習題:
1、推鉛球時,是否做了功?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應是哪個距離?
2、你爬樓梯時,你是否做了功?力移動的距離應是多少? 3、用重50n的水平拉力拉重為100n的物體,使該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前進了20m,拉力和重力各做了多少功?
(三)功的原理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使用簡單機械可省力、省距離、改變力的方向,那么能省功呢?
啟發(fā)引導學生猜想。
投影:用杠桿、定滑輪和動滑輪提升物體的圖示。師:要得到不用機械提升物體和利用機械提升物體所做的功,分別要知道什么?怎么得到?通過圖示加以說明??赏ㄟ^哪些方法獲得這些數(shù)據(jù)?最簡便的方法是什么?
生:思考討論,在圖上指出要測的量。討論用怎樣的方法最簡便。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計算收集證據(jù)。
生:進行計算、說操作步驟,協(xié)助教師完成實驗。教師總結強調(diào)。
投影練習題:使用自重可以忽略的動滑輪提起50n的重物,人對繩做的功是100j,求動滑輪把物體提起的高度。
三、課堂小結:
在學生自我歸納小結后,教師投影小結內(nèi)容
力學中的功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2、功的計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即w=f×s 注意:f≠0,s=0時不做“功” ;f=0,s≠0時不做“功”;f⊥s時不做功。
3、功單位:1焦=1牛×1米,即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四、布置作業(yè)
五、教學反思
節(jié)本課重的的兩個必要因素更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所在,這也是判斷是否做功的必要點是理解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和功的計算。其中,理解力學里做功條件?!肮Α睂τ趯W生來說,是一個陌生而抽象的概念。一直以來教師在講授《功》的時候,總是先講功的含義及兩個必要因素,再舉學利用公式 計算,這種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使 得愛學習幾個例子,讓學生識別哪些現(xiàn)象是做功了,哪些現(xiàn)象沒做功,然后讓的學生很努力地聽,不學習的就只能“開小差”了。本人嘗試對這生節(jié)課進行重新安排與設計,從以前的“被動接受”轉(zhuǎn)變?yōu)椤爸鲃佑懻摗钡男问?,讓一切變得更加順理成章?/p>
初中物理功教案簡略篇五
第十一章
功和機械能
第一節(jié)
《功》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和思考,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②通過推理、分析與閱讀,得出功與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定性關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聯(lián)系生活、生產(chǎn)實際激發(fā)求知欲,培養(yǎng)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興趣。
②通過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強自信,學會合作的意識,追求學生和諧發(fā)展。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功的概念及計算。
2、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說出下列詞語中“功”的含義:
功勞、立功------貢獻
大功告成、事半功倍----------成效 師:在力學上“做功”的含義是什么?
二、新課教學
(一)物理學中的功
師: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就 說這個力作了功。多媒體:投影一組做功的實例和一組沒有做功的實例。(實例聯(lián)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師:每組實例有什么共同點?兩組實例有什么不同點? 生:觀察并總結共同點和不同點 師: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
師:如何判斷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來判斷。
師:有哪些情況看似做功,但實際上并不做功?
生:
1、有力f的作用,但距離s=0 (如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不動)生:
2、有距離s,但力f=0 (如慣性運動)
生:
3、有力f也有距離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進)
(二)功的計算
師:講述物理學中對功的規(guī)定,以及公式、單位。功的公式: w = f s
w—
功
—焦耳(j)
f—
力
—牛頓(n)
s—距 離—米(m)
功的單位是:“牛·米”
專業(yè)名稱為:“焦耳”
1j=1n·m 關于公式的幾點說明:
1、公式中的各個量w、f、s均用國際單位
2、在功的單位中,“?!っ住辈拍軐懗伞敖埂?。 練習題:
1、用1000n的水平拉力拉重為4000n的物體,使該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前進了3000m,拉力做了多少功?
三、課堂小結:
力學中的功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2、功的計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即w=f×s 注意:f≠0,s=0時不做“功” ;f=0,s≠0時不做“功”;f⊥s時不做功。
3、功單位:1焦=1牛×1米,即1j=1n·m
四、布置作業(yè) 教學反思
1、“功”的含義很多,有“貢獻”的意思,還有“成效”的意思。力學里所說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確切的含義?!肮Α毙赂拍钜?,學生比較難理解。
2、在力學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義的?怎樣才叫做功?又怎樣計算做功的多少?區(qū)分日常功的認識和物理學中功的概念。
初中物理功教案簡略篇六
《功》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③知道功的原理。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和思考,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②通過推理、分析與閱讀,得出功與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定性關系。③經(jīng)歷探究功的原理的過程,感知使用機械不能省功的事實。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聯(lián)系生活、生產(chǎn)實際激發(fā)求知欲,培養(yǎng)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興趣。②通過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強自信,學會合作的意識,追求學生和諧發(fā)展。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功的概念及計算。
2、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對“功的原理”的探究與理解。
教學方法
講授與實驗演示,師生互動理解 教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說出下列詞語中“功”的含義:
功勞、立功_____貢獻 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師:在力學上“做功”的含義是什么?
板書: 功
二、新課教學
(一)物理學中的功
師: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就 說這個力作了功。
多媒體:投影教材插圖
師:兩組實驗中,分別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 生:觀察并總結共同點和不同點 師: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師:如何判斷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來判斷。
師:有哪些情況看似做功,但實際上并不做功?
生:
1、有力f的作用,但距離s=0 (如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不動)生:
2、有距離s,但力f=0 (如慣性運動)
生:
3、有力f也有距離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進)
練習(投影):1.起重機將貨物從地面a點提升到b點,又從b點平移到c點,在這一過程中起重機一直都在做功嗎?為什么?
2.在下列幾種情況中,力對物體做功的是()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勻速滑動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動
c、學生背著書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上 d、清潔工把一桶水從地上提起
(二)功的計算
師: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有什么關系? 投影:
由圖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圖乙把同樣三塊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與甲
相比有什么關系?把一塊木板提升3米呢?
師:講述物理學中對功的規(guī)定,以及公式、單位。功的公式: w = f s w—功—焦耳(j)f—力—牛頓(n)s—距 離—米(m)
功的單位是:“牛·米” 專業(yè)名稱為:“焦耳” 1j=1n·m 關于公式的幾點說明:
1、公式中的各個量w、f、s均用國際單位
2、在功的單位中,“?!っ住辈拍軐懗伞敖埂薄6力臂單位是?!っ?,不能寫成焦。投影反饋練習題:
1、推鉛球時,是否做了功?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應是哪個距離? 2、你爬樓梯時,你是否做了功?力移動的距離應是多少?
3、用重50n的水平拉力拉重為100n的物體,使該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前進了20m,拉力和重力各做了多少功?
(三)功的原理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使用簡單機械可省力、省距離、改變力的方向,那么能省功呢? 啟發(fā)引導學生猜想。
投影:用杠桿、定滑輪和動滑輪提升物體的圖示。
師:要得到不用機械提升物體和利用機械提升物體所做的功,分別要知道什么?怎么得到?通過圖示加以說明??赏ㄟ^哪些方法獲得這些數(shù)據(jù)?最簡便的方法是什么?
生:思考討論,在圖上指出要測的量。討論用怎樣的方法最簡便。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計算收集證據(jù)。生:進行計算、說操作步驟,協(xié)助教師完成實驗。教師總結強調(diào)。
投影練習題:使用自重可以忽略的動滑輪提起50n的重物,人對繩做的功是100j,求動滑輪把物體提起的高度。
三、課堂小結:
在學生自我歸納小結后,教師投影小結內(nèi)容
力學中的功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2、功的計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即w=f×s 注意:f≠0,s=0時不做“功” ;f=0,s≠0時不做“功”;f⊥s時不做功。
3、功單位:1焦=1?!?米,即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四、布置作業(yè)
p107 動手動腦學物理 1 2 3 4 5 板書設計
功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2、功的計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即w=f×s
3、功單位:1焦=1牛×1米,即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教學反思
1、“功”的含義很多,有“貢獻”的意思,還有“成效”的意思。力學里所說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確切的含義?!肮Α毙赂拍钜?,學生比較難理解。
2、在力學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義的?怎樣才叫做功?又怎樣計算做功的多少?區(qū)分日常功的認識和物理學中功的概念。
3、功的計算,和日常功的計算的差別認識,是難點。
初中物理功教案簡略篇七
《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和思考,判斷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②通過推理、分析與閱讀,得出功與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的定性關系。③經(jīng)歷探究功的原理的過程,感知使用機械不能省功的事實。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聯(lián)系生活、生產(chǎn)實際激發(fā)求知欲,培養(yǎng)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興趣。②通過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強自信,學會合作的意識,追求學生和諧發(fā)展。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功的概念及計算。
2、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對“功的原理”的探究與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在力學上“做功”的含義是什么?
二、新課教學
(一)物理學中的功
師: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這個力的作 師: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師:如何判斷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來判斷。
師:有哪些情況看似做功,但實際上并不做功?
生:
1、有力f的作用,但距離s=0 (如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不動)生:
2、有距離s,但力f=0 (如慣性運動)
生:
3、有力f也有距離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進)練習(略):
(二)功的計算
1、公式中的各個量w、f、s均用國際單位
2、在功的單位中,“牛·米”才能寫成“焦”。而力x力臂單位是?!っ?,不能寫成焦。投影反饋練習題:
三、課堂小結:
在學生自我歸納小結后,教師投影小結內(nèi)容
四、布置作業(yè) 教學后記
1、“功”的含義很多,有“貢獻”的意思,還有“成效”的意思。力學里所說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確切的含義。“功”新概念引入,學生比較難理解。
2、在力學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義的?怎樣才叫做功?又怎樣計算做功的多少?區(qū)分日常功的認識和物理學中功的概念。
3、功的計算,和日常功的計算的差別認識,是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