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生產成本計算公式篇一
史珺
上海普羅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技術研究所
摘要:光伏發(fā)電從2005年進入產業(yè)化以來,成本不斷降低。目前,我國國家發(fā)改委制定了1元/度的光伏發(fā)電的上網標桿電價。但許多投資者對于光伏發(fā)電的成本卻感到難以分析,而不敢貿然投資。本文給出了光伏發(fā)電成本的數學分析模型,討論了影響光伏成本電價的因素,如裝機成本、日照時間、貸款狀況、預期的投資回收期、以及運營費用等。并根據該模型對現(xiàn)階段光伏發(fā)電的投資效益進行了一個投資分析。計算結果表明,在我國西北地區(qū),按照1元/度的上網電價,目前投資光伏電站的投資回收期為10年。
關鍵詞:光伏發(fā)電 ;成本 ;投資效益 ;數學模型
中圖分類號:tk51
文獻標識碼:a
......(前略)
光伏發(fā)電的成本,也就是每度電多少錢,不能簡單地根據裝機成本分析,它與如下五大因素有關:
1)裝機成本、2)日照條件(年滿負荷發(fā)電時間)、3)貸款狀況(貸款利息和貸款在總投資的比例)、4)投資回收期(折舊年限)、5)運營維護費用。由于這五大因素每個因素都有其獨立的變化性,相互的影響也十分明顯。例如,同樣的裝機成本放在不同的地域、或者同樣地域、同樣的裝機成本、但投資采用了不同的貸款比例,或者采用不同的折舊年限,等等,都會帶來截然不同的光伏發(fā)電成本價格。
為了進行準確的光伏發(fā)電成本的測算,需要對于光伏發(fā)電的成本進行詳細而科學的分析,這里,給出了一個光伏發(fā)電的成本電價的數學分析模型。發(fā)電成本構成
1.1 裝機成本civs
裝機成本就是一個光伏電站的總投入,它也是光伏電站公司的財務報表上的固定資產。由如下式構成:
civs = cpan+cstr+casb+ccab+ cbas+ ctrc+ cpom+ cinv+ cdis+ ctrf+cacc+ccon+cmon+ceng+cman+cland(1)
其中,cpan為光伏組件成本;cstr為組件支架成本,casb為安裝費,ccab為電纜成本,cbas為支架基礎成本,ctrc為追蹤系統(tǒng)成本,cpom為功率優(yōu)化系統(tǒng)成本,cinv為逆變器成本,cdis為高低壓配電系統(tǒng)成本,ctrf為變壓器成本,cacc為外線接入費用,ccon為土建(基礎、配電房、中控室、宿舍、道路)成本,cmon為電站監(jiān)控系統(tǒng)成本,ceng為施工與安裝費用,cman為施工管理費,cland為土地購置費用。式(1)所計算出的civs為裝機成本,它實際上就是電站的總投入,也是電站的固定資產。
1.2 運營管理成本(cop)
主要是電站維護和管理費用,光伏電站可以按照總體固定投資提取某一比例進行估算。由于光伏發(fā)電在營運過程中,不需要原材料,也沒有運動磨損不部件,因此,維護費用很低,也完全可以預見。光伏電站的運營管理成本可用下式表達:
cop = civs * rop
(2)
其中,rop 為運營費率,指運營費用占總投資的比例。通常,維護費用除了人員工資外,主要是備件費用。根據目前為止的光伏電站經驗,運營費率通常在1~3%之間。裝機容量越大的電站,比例越低。
1.3 財務費用(cfn):
主要是貸款利息。這是光伏電站運營中變數最大的一項。它取決于貸款占總投資的比例rloan和貸款利率rintr:
cfn=civs * rloan * rintr(3)
例如,一個10mw的電站,現(xiàn)階段總投入大約為12000萬元,如果貸款75%,年利率為7%,則每年財務費用cfn為:12000*75%*7% = 630 萬元。如果全部為自有資金,則財務費用為零。光伏電站的年收入ip
每個光伏電站的收入ip為:
ip = p * hfp * tarif + isub
式(4)中,p為電站裝機功率,應當以千瓦(kw)為單位,hfp 為年滿負荷發(fā)電小時數,它相當于1kw容量在當地一年發(fā)出的電度數;tarif 為上網電價。isub為電站的其它收入,如cdm指標銷售收入和來自于政府的其它補貼。
(4)光伏電站的年利潤iint
發(fā)電站的年利潤就是發(fā)電收入減去所有的成本后,再加上其它收入:
iint = ip-cop–cfn = p*hfp*tarif+isub–cop–cfn
(5)
這里還有一個假定,就是某個光伏電站的年滿負荷等效發(fā)電時間是穩(wěn)定的,其實,年滿負荷等效發(fā)電時間雖然主要只與當地日照條件有關,但實際上,組件的穩(wěn)定性會有影響。目前,按照國際光伏產業(yè)通用的要求,光伏組件每年的衰減不得高于1%,或者,25年不得小于20%(遞進衰減)。而目前大多數廠家實際給出的數據是每年的衰減不超過0.5%。而實際的數據更小。因此,為簡單起見,可以假定光伏電站安裝運行后,每年的年滿負荷等效發(fā)電時間是個常數。成本電價(tcost)計算:
假設tcost為成本電價。因為光伏電站的發(fā)電不需要采購燃料或其它原料,日常運營費用很小,每個電站的成本電價主要取決于固定資產折舊,也就是與預期的投資回收期密切相關。這里,對成本電價的定義是,在預定的投資回報期內能夠收回光伏電站總投資成本的最低電價。這樣,只要確定了投資回報期per,就可以確定光伏電站每年的最低利潤int0:
iint0=civs/per
(6)
令式(5)中的iint = i int0,并將式(6)代入(5)
civs/per =p * hfp * tarif
+ isub – cop – cfn(6-1)
對式(6-1)計算所得到的tarif即為tcost:
tcost =(civs/per+cop+cfn-isub)/(p*hfp)(7)
再將式(2)和式(3)代入上式(7),得到:
tcost =(civs/per + cins * rop+ civs * rloan * rintr
-isub)/(p * hfp)
式(7-1)就是光伏發(fā)電的成本電價。由于光伏電站總投資與裝機容量通常成正比關系,我們用cp代表單位裝機容量的裝機成本,即cp = civx/p。而光伏電站的cdm收入以及其它補貼也與裝機成本有正比的關系。假定isub = isub/ civs,作為單位裝機成本的其它補貼收入,稱為電站的其它補貼收入系數。則式(7-1)可表示為:
= civs(1/ per + rop + rloan * rintr-isub/ civs)/(p * hfp)
(7-1)
tcost =cp(1/ per + rop + rloan * rintr-isub)/ hfp
式(8)即為光伏發(fā)電成本電價的計算公式。它表示出了光伏電站的成本電價與光伏電站的單位裝機成本cp、投資回收期per、運營費用比率rop、貸款狀況(包括貸款占投資額的比例rloan和貸款利息rintr兩個參數)、年等效滿負荷發(fā)電小時數hfp等五大因素的具體關系。此外,還有該電站所享受到的其它補貼收入系數有關。
(8)式(8)即為光伏發(fā)電的成本電價的數學分析模型。
生產成本計算公式篇二
成本計算公式
159.產品總成本
產品總成本=固定成本總額+變動成本總額
=固定成本總額+單位產品變動成本×產品總量
或 =期初在制品和半成品成本+本期支出的生產費用-期末在制品和半成品成本 160.產品單位成本
產品單位成本=(固定成本總額/產品總量)+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或 =產品總成本/產品產量 161.上年預計平均單位成本
上年預計平均單位成本=(1~9月份累計實際總成本+第四季度預計總成本)/(1~9月份累計實際產量+第四季度預計產量)
=(1~9月份實際產量×1~9月份實際平均單位成本+第四季度預計產量×第四季度預計單位成本)/(1~9月份實際產量+第四季度預計產量)162.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額
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額=(上年可比產品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劃期可比產品單位計劃成本)×可比產品計劃產量
或
=可比產品計劃產量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計劃總成本-可比產品計劃產量 163.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率
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率=[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額/(上年可比產品實際單位成本×可比產品計劃產量)] ×100%
或=100%-[∑(本年計劃產量×本年計劃單位成本)/∑(本年計劃產量×上年實際單位成本)]×100%
=100%-(可比產品本年計劃總成本/可比產品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計劃總成本)×100% 164.單位產品目標成本
單位產品目標成本=預測的出廠價格×(1-稅率)-利潤目標/預測產量 165.成本降低目標率
成本降低目標率=(單位成本降低目標額/上年預計平均單位成本)×100% 單位成本降低目標額=上年預計平均單位成本-單位產品目標成本 166.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單位產品變動成本=變動成本總額/(最高產量-最低產量)變動成本總額=最高產量的總成本-最低產量的總成本 167.可比產品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可比產品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各種可比產品本期計劃單位成本×各種可比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168.可比產品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可比產品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各種可比產品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各種可比產品本期實際產量)169.可比產品實際成本降低率
可比產品實際成本降低率=100%-[本期可比產品總成本/(上年可比產品實際單位成本×本期實際產量)] * * 100%
=[可比產品實際成本降低額/(上年可比產品實際單位成本×可比產品本期實際產量)]×100%
可比產品實際成本降低額=可比產品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可比產品本期實際總成本
可比產品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各企業(yè)該種產品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各企業(yè)該種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170.全部商品產品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全部商品產品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總成本=∑(各種商品產品本期計劃單位成本×各種商品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商品產品本期計劃單位成本=[∑(各企業(yè)該種產品本期計劃單位成本×各企業(yè)該種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各企業(yè)該種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171.單位產品實際成本降低率
單位產品實際成本降低率=(單位產品實際成本降低額/基期單位產品實際成本)×100%
或=100%-(報告期單位產品實際成本/基期單位產品實際成本)×100% 單位產品實際成本降低額=基期單位產品實際成本-報告期單位產品實際成本 172.單位產品成本計劃完成率
單位產品成本計劃完成率=(單位產品實際成本/單位產品計劃成本)×100%
173.全部產品總成本計劃完成率
全部產品總成本計劃完成率=∑(每種產品實際單位成本×實際產量)/∑(每種產品計劃單位成本×實際產量)×100%
(全部產品實際總成本/全部產品按計劃單位成本實際產量計算的總成本)×100%
174.材料費用的分配
1、1、產品重量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該種材料費用/各種產品重量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種產品重量×分配率 2、2、系數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材料費用總額/∑(各種產品產量×系數)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種產品產量×系數×分配率 3、3、產量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材料費用總額/各種產品的產量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種產品的產量×分配率 4、4、定額成本分配法,其分配公式為:
分配率=材料費用總額/∑(各種產品產量×單位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種產品的費用總額/材料定額成本)×分配率 5、5、定額耗用量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該種材料費用/∑(某產品產量×某產品的該種材料消耗定額)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某產品該種材料定額耗用量×分配率 175.工資費用的分配
1、1、原材料成本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各種產品應分配的工資費用總額/各種產品原材料成本總額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工資費用=該種產品原材料成本×分配率 2、2、產品實際工時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生產工人工資總額/各種產品的實用工時總額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工資費用=該種產品的實用工時×分配率 176.外購動力費用的分配 1、1、生產工時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各種產品耗用外購動力費用總額/各種產品的生產工時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外購動力費用總額=該種產品的生產工時×分配率 2、2、機器工時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各種產品耗用外購動力費用總額/各種產品耗用機器工時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外購動力費用=該種產品耗用機器工時×分配率 3、3、機器功率時數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各種產品耗用外購動力費用總額/各種產品的機器功率時數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外購動力費用=該種產品的機器功率時數×分配率 177.在產品成本
在產品完工率=(單位在產品累計平均工時定額/單位產品工時定額)×100%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完工率 分配率=費用總額/(完工產品產量+在產品約當產量)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產量×分配率 在產品成本=在產品約當產量×分配率 178.計劃產品銷售量
計劃產品銷售量=計劃期初產品庫存量+本期產品生產量-計劃期末庫存量 179.計劃期末發(fā)出商品量
計劃期末發(fā)出商品量=(計劃期第四季度產量/90)×發(fā)出商品定額日數 發(fā)出商品定額日數=基年第三季度發(fā)出商品的平均結余額/(基年第三季度商品產品實際工廠成本/90)180.產品銷售成本
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量×單位銷售成本 1、1、先進先出法,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產品銷售成本=[期初結存產品總成本+(本期計劃產量-期末計劃結存數量)×本期生產產品計劃單位成本]/本期計劃銷售數量 2、2、加權平均法,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產品銷售成本=(期初結存量×期初結存產品單位成本+本期計劃生產數量×本期計劃生產單位成本)/(期初結存數量+本期計劃生產數量)181.銷貨合同完成率
銷貨合同完成率=(本期實際交貨額/本期合同訂貨額)×100% 或=商品產值完成率×銷售系數×合同內銷售占銷售產值的比重 商品產值完成率=(實際商品產值/計劃商品產值)×100% 銷售系數=實際銷售產值/實際商品產值
合同內銷售占銷售產值的比重=本期實際交貨值/實際銷售產值 182.合同數量執(zhí)行率
合同數量執(zhí)行率=(本期已執(zhí)行銷售合同張數/本期已簽訂應執(zhí)行銷售合同張數)×100% 183.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產品銷售利潤+其他銷售利潤+(或-)營業(yè)外收支凈額 184.保本點銷售量
保本點銷售量=產品固定成本總額/(單位售價-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產品固定成本總額/單位創(chuàng)利額
保本點銷售=產品固定成本總額/(單位售價-單位產品變動成本-單位稅金)185.目標利潤銷售量
目標利潤銷售量=(固定成本總額+目標利潤)/單位創(chuàng)利潤 單位創(chuàng)利額=單位售價-單位變動成本額 186.保本點銷售收入
保本點銷售收入=固定成本總額/創(chuàng)利率
=固定成本總額/(1-變動成本率)創(chuàng)利額=單位售價-單位變動成本-單位稅金 創(chuàng)利率=(創(chuàng)利額/單位售價)×100%
變動成本率=[(單位變動成本-單位稅金)/單位售價]×100% 187.目標利潤銷售收入 目標利潤銷售收入=(固定成本總額+目標利潤)/創(chuàng)利率
=(固定成本總額+目標利潤)/(1-變動成本率)多種產品目標利潤銷售收入=(固定成本總額+目標利潤總額)/加權平均創(chuàng)利率
加權平均創(chuàng)利率=(全部產品創(chuàng)利率/全部產品計劃銷售收入)×100%
或=∑(單位產品創(chuàng)利率×該產品占總銷售收入百分比)188.成本利潤率
成本利潤率=(產品銷售利潤/產品銷售成本)×100% 189.銷售利潤率
銷售利潤率=(產品銷售利潤/產品銷售成本)×100% 190.產值利潤率
產值利潤率=利潤總額/工業(yè)總產值 ∑各企業(yè)該種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a
27.材料成本差異率:
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額+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異額)/(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上月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額/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28.施工管理費的分配:
某類工程(或產品,勞務)應分配的管理費=實際發(fā)生的施工管理費總額×某類工程(產品、勞務)成本中人工費/各類工程(產品,勞務)成本中人工費總額 某建筑工程成本核算對象應分配的管理費=建筑工程成本應分配的管理費總額×某建筑工程成本核算對象的直接費成本/各建筑工程的直接費成本總額 某安裝工程成本核算對象應分配的管理費=安裝工程成本應分配的管理費總額×某安裝工程成本核算對象的人工費/安裝工程的人工費總額 29.附屬企業(yè)成本計算的程序:
完工產品總成本=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發(fā)生的生產費用-期末在產品成本 完工產品單位成本=完工產品總成本/完工產品數量
?
生產成本計算公式篇三
客房用品儲備額=∑(某種用品日均消耗量×單價×儲備日數)
一次性用品日均消耗量=客房間數×平均出租率×單間配備量
多次性使用日均消耗量=(客房間數×平均出租率×單間配備量)/單件用品平均使用日數〕〕
儲備日數=在途日數+驗收日數+整理準備日數+供應間隔日數+保險日數某種用品供應間隔日數=最合理的加工生產批量/該種用品日均消耗量
客房出租率=計算期客房實際出租間天數/(可出租客房數量×計算期天數)×100%客房每天平均成本=(旅店每月總成本/全部可供出租房間總面積(平方米)×30)×客房面積(平方米)
客房出租價格=客房成本 /(1-毛利率)
客房周轉率(客房出租率)=計算期內客房出租間次/(全部可供出租間數×計算期天數)×100%=計算期內客房營業(yè)收入/(全部可供出租客房收入×計算期天數)×100%
床位周轉率(次數)=計算期內接待旅客人次/實有床位數
床位周轉率(天數)=(實有床位數×計算期天數)/計算期內接待旅客人次旅游飯店房價的計算
平均房價=客房營業(yè)收入/客房計劃出租間天數
客房計劃出租間天數=可供出租的客房數×客房出租率×365天
客房經營利潤=客房租金收入-營業(yè)費用-營業(yè)稅金及附加=∑(某類客房可出租數量×計算期天數×出租率×間天可變費用)-客房不變費用總額
客房變動費用總額=客房數×報告期天數×出租率×間天變動費用
間天變動費用=報告期客房變動費用總額/(客房數×報告期天數×出租率)客房出租成本
每間客房每天平均出租成本=〔平均成本×(1-客房閑置率×變動成本率)〕/客房出租率
客房閑置率=1-客房出租率
客房租金收入率
客房租金收入率=(報告期客房租金實際收入總額/報告期應收客房租金總額)×100%=報告期客房租金實際收入總額/∑(某類客房數量×某類客房日租金×報告期天數)
生產成本計算公式篇四
材料訂貨排版要求
在編制材料訂貨料單以前,必須進行材料排版。排版時,應對設計圖桿件進行編號,排版圖中應有對應的桿件號,以便為今后核查使用。最后將排版料單和排版圖、圖紙編號圖一并提交。
現(xiàn)將一些材料排版、訂貨要求簡述如下:
一、材料訂貨
材料訂貨的最大尺寸限制(考慮鋼廠制作和運輸條件)板材:
厚板(≥25mm)寬1~3米,長度2.5~12米;
中厚板(8~22mm)寬1~2.5米,長度2~12米; 薄板(4~7mm)寬1~2米,長度2~6米; 管材和型材:長12米以下。重量計算
鋼材比重取7.85。
鋼板單重公式:w=7.85t,其中:w: kg/m2, t: 板厚,mm。
鋼管單重公式:w= 0.02466 t*(d-t),其中:w: kg/m, t: 壁厚,mm,d: 管外徑,mm。
六角鋼單重公式:w=0.0067983*h,其中:h為兩對邊垂直距離,mm。
錐臺展開公式:錐臺展開后為扇形。錐臺制作時,先將扇形一分為二,分別壓制后再焊接成錐臺。設錐臺大口直徑為d,小口直徑為d, 母線斜角為β,現(xiàn)求展開扇形一半的型長。
則:外半徑l=d/(2sinβ),內半徑i=d/(2sinβ),圓心角α=180o sinβ。
錐臺側面積公式:s=л(r1+r2)p, 其中,r1、r2為上下口半徑,p為母線長。
二、部件展開計算
直徑小于等于406的管材為無縫管;直徑大于406的管材為有縫管,即直縫管,也稱焊接管。有縫管和錐臺是由鋼板卷制而成的。
對于管材,直徑小于3米時,一般按單道焊縫考慮;直徑大于3米時;可考慮兩道縱縫,即由兩半制成。本項目的吸力桶分兩半制造。
對于錐臺,無論直徑大小,均由兩半制成。
1.管材展開
展開計算時,按管材壁厚的中心計算。
2.錐臺展開
展開計算時,按錐臺壁厚的中心計算。計算公式見上述。
三、材料排版
3.部件在鋼板上排版時,一律從左上方排起,將余板甩在右下角,標出余板尺寸。4.板四周要求留有20mm 板條余量以便下料時整邊。
5.切割線消耗掉的板寬按2mm(板厚50以下)和5mm(板厚50以上)考慮。6.給排版余量時,統(tǒng)一在排版后的右下角給出,禁止在部件間給出。7.同一張板上,如果排布的桿件數量超過50件,可以以桿件為單位適當給些余量。8.管材卷制和錐臺壓制,要留有壓頭余量。余量大小需要與制造廠確認,一般在周長方向要一共留300mm余量。h248項目的壓頭余量見附頁。
9.管材排版時,在管長方向要留50mm余量。
10.管材最大卷制長度取決于管徑和壁厚。最大長度需要與制造廠確認。h248項目的最大長度見附頁。國內卷管最大長度一般不超過3米。
11.管材分段時,避開其他桿件焊縫,結構桿時按api rp2a, 附件焊縫時,避開50-100mm。
四、訂貨材料表
1、材料表格式。按業(yè)主制定的格式。
2、材料表的編排順序按如下原則:管材、板材、型材、標準件單獨列表。在同一類別中,要按照先材質高低,后規(guī)格大小的順序。規(guī)格中,管材要按照先管徑大小,后壁厚大小的順序;板材要按照先板厚,后寬、長大小的順序;型材要按照先高度大小,再寬度大小,后壁厚大小的順序。
附表:excel計算常用函數
degrees()弧度轉化為角度 radians()角度轉化為弧度 exp(n)返回e的n次方
sumsq(n1,n2,n3….)返回平方和 sqrt()返回平方根
power(a,b)返回a的b次方
log10(c)返回以10為底,c的對數 log(c,d)返回以d為底,c的對數 ln(c)返回以e為底,c的對數 abs(c)返回c的絕對值
慣性矩計算公式:
bh3矩形截面:ix?
12平行移軸公式:ix1?ix?a2a
y??aiyii?1nn?ai?1ib?h?b1h1??1?b2??b2h2?22?2??
b1h1?b2h2ix??ii
i?1n
生產成本計算公式篇五
稅收計算公式匯總:
1、增值稅
(1)一般納稅人: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抵扣稅)
(2)小規(guī)模納稅人:應交增值稅=不含稅收入×3%
2、消費稅
(1)從價計稅時 應納稅額=應稅消費品銷售額×適用稅率
(2)從量計稅時 應納稅額=應稅消費品銷售數量×適用稅額標準
3、營業(yè)稅:應交營業(yè)稅=營業(yè)收入×稅率
4、關稅:應交關稅=完稅價格×稅率
5、城建稅=(增值稅+營業(yè)稅+消費稅)×7%(外資不用交)
6、教育費附加=(增值稅+營業(yè)稅+消費稅)×3%(外資不用交)
7、堤圍費=營業(yè)收入×1.3‰(2010年7月起調為1‰,外資企業(yè)0.9‰)
8、企業(yè)所得稅:
(1)查賬征收:按年計算,季度預繳,年終匯算清繳
季度預繳時:應交所得稅=本年累計利潤總額×25%-已預繳
年終匯算清繳時: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5%
=(會計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25%
(2)定率征收:每月預繳,年終匯算清繳(年收入30萬元以下不用交匯算清繳報告)
每月預繳時:
①用收入推算利潤:應交所得稅=本年累計收入×應稅所得率×25%-已預繳
②用費用推算收入再推算利潤:
應交所得稅=本年累計的費用÷(1-應稅所得率)×應稅所得率×25%-已預繳
(3)簡易征收(帶征):應交所得稅=營業(yè)收入×簡易征收率
9、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九級超額累進稅率)
應交個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工資收入-2000-三險一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10、房產稅:
(1)從價計征:應交房產稅=房產原值×70%×1.2%(房產原值×(1-扣除比例)×1.2%)
(2)從租計征:應交房產稅=租金收入×12%
11、土地增值稅:
增值額=收入-可扣除項目金額
增值額占可扣除項目金額的比例=增值額÷可扣除項目金額→用來確定稅率的應交土地增值稅=增值額×適用稅率-可扣除項目金額×速算扣除率
11、印花稅:
(1)應交合同印花稅=合同金額×適用稅率
(2)賬簿:第一次總賬按(實收資本+資本公積)×0.5‰,其他賬簿按5元/本
(3)權利證照:5元/本(許可證、房產證等)
(4)實際工作中合同印花稅按以下計算:
工業(yè)企業(yè):每月交印花稅=(營業(yè)收入+采購金額)×75%×0.3‰
商業(yè)企業(yè):每月交印花稅=(營業(yè)收入+采購金額)×50%×0.3‰
12、土地使用稅=土地面積×稅率
13、車輛購置稅=完稅價格(買價)×稅率(5%、10%)
14、車船使用稅:定額(例如:摩托車96元/年)
15、契稅=房價×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