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計劃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現狀,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礎上進行的,是依據什么來制定這個計劃的。計劃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計劃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骨科臨床教學計劃篇一
一、實習目的
通過骨科臨床實習,把所學到的基礎理論知識綜合應用于臨床實踐,加深對骨科常見病的認識。掌握骨科常見病的診治和基本操作技能,培養(yǎng)臨床思維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良好的醫(yī)德醫(yī)風,為今后從事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實習時間安排
4周(或8周)
三、實習內容與要求
㈠、基礎理論:骨科常見病的病因、機制、分類、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具體知識點:
1、骨折的定義、成因、分類
2、骨折的并發(fā)癥
3、骨折的愈合過程、影響骨折愈合得因素
4、骨折的治療原則
5、骨折的急救、開放性骨與關節(jié)損傷的治療
6、骨折延遲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得處理
7、上下肢骨與關節(jié)損傷的基礎解剖、病因分類、病機、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8、脊柱和骨盆骨折病因分類、病機、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9、頸肩腰腿痛的病因分類、病機、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10、11、骨與關節(jié)化膿性感染、結核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常見骨腫瘤的鑒別診斷和治療
㈡、骨科的常見輔助檢查:在上級醫(yī)師指導下,能根據不同病人的病情開具相應的輔助檢查,并對其結果作出基本的結論
x線、ct、mri ㈢、基本技能
1、??撇∈凡杉?、體格檢查、完整病歷書寫及各種記錄的書寫;
2、手術基本操作:洗手、穿脫手術衣、戴無菌手套、皮膚消毒、鋪手術巾、切開、止血、結扎、縫合;
3、骨科常用手術器械識別和使用;
4、拆線、換藥、拔引流條、急救止血、清創(chuàng)等。
四、實習方法
㈠參加病房工作
1、在上級醫(yī)師指導下,分管一定數目病床的初級診治工作,每天上午提前半小時上班,到病房了解病情,與帶教老師一起查房、檢查和處理患者;
2、實習生主動接診新入院患者,進行病史詢問、體格檢查、書寫病歷等工作,單病區(qū)實習期間至少完成2份完整病歷,經帶教老師批改認為合格后方可書寫住院病歷;
3、在做好所分管病床工作的前提下,經上級醫(yī)師同意可全面了解病房其他病種;
4、嚴格履行實習醫(yī)生職責,在上級醫(yī)師指導下進行值班、診療操作、參加部分手術。㈡參加門診和急診工作
1、在上級醫(yī)師指導下學習接診門診患者,學會簡要詢問病史、體檢、提出初步診斷和處理意見;
2、學會正確開處方、填寫各項臨床檢查申請單,掌握門診病歷記錄要求;
3、與上級醫(yī)師一起接診急診患者,初步掌握骨科病人急癥患者的急救方法。㈢實習與帶教方法
1、實習生兼有醫(yī)生和醫(yī)學生兩種身份,但實際上是醫(yī)學生。無論在病房、門診、急診從事診療工作,都應在上級醫(yī)師或護士的指導下進行;
2、首次接診患者或首次進行各項技術操作,都應由帶教老師示范,實習生應匯報自己對該項操作技術掌握的程度,在基本掌握的情況下,可在上級醫(yī)師指導下獨立進行簡單的操作;
3、實習生書寫的一切醫(yī)療文書,上級醫(yī)師要認真審改、簽名,以示負責;
4、結合病房病例在臨床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每周由科室安排一次小講課或病例討論,以加深實習生對骨科常見病的認識,提高臨床工作能力;
4、對學有余力的實習生,上級醫(yī)師可指導其參加臨床科研工作,撰寫醫(yī)學論文。
五、實習考核
帶教老師按照《畢業(yè)實習業(yè)務成績評分表》的評分項目及評分方法進行評分。實習生結束本科實習前2天,由科室主任(或教學秘書)組織本科帶教老師及時對實習生進行客觀評分,或科室組織理論考試及臨床技能操作考試,再根據考試成績綜合作出評分。
六、教學要求
帶教老師必須在實習生入科一周內,指導學生進行洗手、穿脫手術衣、戴無菌手套、皮膚消毒、鋪手術巾、切開、止血、結扎、縫合等基本操作,教導骨科的基本理論知識(骨折的定義、成因、分類、并發(fā)癥、治療原則等);2-4周進行骨科基本解剖教導,并指導學生閱讀x光片、ct片、mri片;按計劃進行科內小講課或病例討論。
骨科臨床教學計劃篇二
臨床骨科教學計劃
為搞好醫(yī)學實習生骨科帶教工作,根據臨床醫(yī)學教學大綱及本院醫(yī)教科的教學計劃,結合骨科的特點,特制定教學計劃。
一、培訓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骨科常見四肢創(chuàng)傷骨折的病因、臨床表現及治療。2.了解腰腿疼痛、頸肩疼痛病因、臨床表現及治療,了解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及腰背肌鍛煉等常見基本功能鍛煉的方法及要點。3.能說出骨科常見疾病病人主要診斷、治療措施,并進行健康教育。5.掌握創(chuàng)傷骨折病人急救、固定、搬運。6.掌握四肢血管神經肌腱損傷初步診斷治療。
(二)技能目標
1.掌握腰圍、頸托、防旋鞋、石膏、夾板等常見外固定器械的使用方法。2.掌握拐杖、助行器等基本助行用具的使用。3.掌握股四頭肌鍛煉、踝泵運動。4.掌握頜枕套、皮牽引的使用。5.掌握骨科基本操作:病人軸線翻身、常用的固定搬運技術、牽引術、石膏術及夾板技術的使用、簡單清創(chuàng)縫合術、四肢創(chuàng)傷出血止血等。
(三)態(tài)度目標 1.服務熱情,愛傷觀念強,儀表端莊,語言文明,遵守護理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尊重帶教老師。2.注意與病人及家屬的溝通,耐心傾聽病人主訴,各項操作前均應向病人解釋操作目的,操作過程動作輕柔,態(tài)度和藹。3.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按住院醫(yī)師要求經常巡視病房,每天至少上下午兩次在住院醫(yī)師帶領下查房及時觀察病情。
4.工作嚴謹,嚴守操作規(guī)程,嚴防差錯事故,出現問題及時報告。5.認真學習,虛心向帶教老師請教,做好筆記,積極發(fā)言。
二.帶教內容
(一)第一周帶教內容
1.熟悉病區(qū)環(huán)境,了解醫(yī)療垃圾的分類及放置。2.熟悉本科規(guī)章制度、各班次的工作內容。3.熟悉新入院病人的接診、醫(yī)囑的處理及為病人辦理出院手續(xù)。4.了解各種骨科疾病術前的準備工作及術后處理。5.掌握基礎操作項目:(1)骨科病人的固定、搬運技術(2)骨科牽引技術(3)骨科換藥
由帶教老師完成指導工作
(二)第二周帶教內容
1.掌握腰圍、頸托、防旋鞋等常見處固定器械的使用方法。2.熟悉掌握石膏術、夾板技術。3.掌握拐杖、助行器等基本助行用具的使用。4.四肢血管損傷出血初步診斷急救。5.周圍神經肌腱損傷診斷。
(三)第三周帶教內容
1.了解骨科常見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原則。2.掌握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及腰背肌鍛煉等常見基本功能鍛煉的方法及要點。3.掌握本科常見疾病或手術術后體位的擺放方法及注意事項。4.熟悉骨科常見病的飲食護理。5.掌握對骨科疾患病人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的溝通技巧。6.理論課授課:以多媒體形式。
(四)第四周帶教內容
(1)操作考核。
(2)獨立完成大病歷8份。
(5)完成出科理論考核,由教學組長出題,形式不限。(6)出科前由教學組長組織師生座談會,進行自我評價。三.帶教方法
(一)一對一帶教法
采用一對一定人帶教,以便師生間相互要求,能及時反饋,選取主治醫(yī)師醫(yī)師
以上骨科醫(yī)師擔任老師。
(二)病例討論法:
根據骨科特點,用上午交班時間或下午巡視病房時間,對危、重、急、新、疑難病人,采取靈活多樣的病例討論方式學習,情況允許時可在床邊結合病情進行討論,以鞏固理論知識。討論時機可采用隨機性與計劃性結合的方法進行選擇。
(三)示范演示法: 1.基礎操作:項目待定。2.骨科專科操作:腰圍、頸托、防旋鞋,石膏術小夾板術、vsd引流,捌杖、助行器,頜枕套、皮牽引的使用方法。由帶教老師完成演示。
(四)業(yè)務講座
選擇本??频闹饕》N,結合典型病例講解,每周一次教學講座,內容主要有:
(1)骨科概述
(2)骨科牽引術
(3)石膏、夾板固定術
(4)頸肩、腰腿疼痛
(5)四肢骨干骨折
(6)骨科閱片
(7)四肢血管神經肌腱損傷
(8)創(chuàng)傷骨折急救
(五)教學查房
每周教學查房一次,選擇病情較重典型病例,如脊髓損傷、關節(jié)置換、骨盆骨折、骨腫瘤等,提前通知學生,使其查閱有關文獻,查房時體現以病人為中心,以學生討論為主體,以骨科治療為框架,以解決病人的實際問題為宗旨,提高教學查房的效果。
四.實習評價
(一)學生評價 1.自我評價 要求學生對自己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總結在本科實習的收獲體會,找出不足寫出自我鑒定。
2.對教學的評價 采用反饋法認真聽取學生們的意見或建議,發(fā)揚成績,糾正不足。
(二)帶教評價
1.隨時評價 觀察記錄學生的操作能力、知識運用能力、應急表現、服務態(tài)度等,結合其他教師反饋意見,記入平時成績。對知識目標采用個別提問法,以觀察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及知識目標達標與否。
2.出科理論考試 抽取講座內容進行閉卷考試。
3.出科操作考試:在骨科基本操作中抽取一項。
(1)骨科??撇僮鳎貉鼑?、頸托、防旋鞋、拐杖、助行器,頜枕套、皮牽引、石膏、小夾板的使用方法、骨科病人搬運、換藥。
4.在培訓即將結束前上交大病歷8份。篇二:2013骨科教學計劃 2013--2014骨外科實習護士教學計劃
(一)第一周帶教內容
1.熟悉病區(qū)環(huán)境,熟悉本科規(guī)章制度.熟悉醫(yī)療垃圾的分類及放置。2.熟悉護理常規(guī)及各班次的工作內容。3.熟悉新入院病人的接診、出院病人的工作流程。4.熟悉骨科常見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原則。5.技能操作項目:(1)臥床病人更換床單(2)麻醉床 ﹙3﹚t p r bp 6.授課:下肢骨折病人的護理 主講老師 袁善華
骨筋膜室綜合征患者的護理 主講老師 陳希蘭
(二)第二周帶教內容
1.掌握骨科疾病術前的準備工作及術后的護理。2.熟悉骨科常見病的飲食護理。3.掌握踝套、冰袋、皮牽引、骨牽引的護理。引流的使用。
5.技能操作項目:﹙1﹚靜脈輸液 ﹙2﹚肌肉注射 5.授課:石膏、牽引病人的護理 主講老師 趙秀麗 vsd負壓引流病人的護理 主講老師 袁善華
(三)第三周帶教內容
1.掌握踝關節(jié)、股四頭肌常見基本功能鍛煉的方法及要點。2.掌握本科常見疾病和手術術后體位的擺放方法及注意事項。3.掌握對骨科疾患病人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的溝通技巧。4.技能的操作項目:﹙1﹚各種引流管 ﹙2﹚吸氧 ﹙3﹚心電監(jiān)護 5.授課: 股骨粗隆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 主講老師 賈麗 脛腓骨骨折患者的護理 主講老師 劉麗萍,(四)第四周帶教內容
1、能熟練、獨立完成基礎護理操作和??谱o理技術操作;
2、能獨立進行護理病史的采集和護理體檢,完成護理病歷 3.技能操作項目:﹙1﹚健康教育 ﹙2﹚晨會交班 4.授課:骨科病人dvt的預防 主講老師 楊淑玲 骨盆骨折病人的急救護理 主講老師 楊俊 5.組織理論和操作考試。
6.護理查房篇三:骨科實習教學計劃
骨科實習教學計劃
【實習目的】
通過骨科臨床實習,把所學到的基礎理論知識綜合運用于臨床實踐,加深對骨科常見病的認識。掌握骨科常見病的診治和基本操作技能,培養(yǎng)臨床思維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良好的醫(yī)德醫(yī)風,為今后從事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實習時間安排】
骨科實習4周 【實習內容與要求】
(一)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
了解骨科常見病的成因、機制、分類、診斷、鑒別診治和治療。
具體情況:
1、骨折的定義、成因、分類及移位
2、骨折的并發(fā)癥
3、骨折愈合過程、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
4、骨折的治療原則
5、骨折的急救、開放性骨與關節(jié)損傷的治療
6、骨折延遲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處理
7、上下肢骨與關節(jié)損傷的基礎解剖、病因分類、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8、脊柱和骨盆骨折病因分類、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9、頸肩腰腿痛
10、骨與關節(jié)化膿性感染、結核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11、常見骨腫瘤
(二)骨科常見的輔助檢查
1、x線
2、ct
3、mri
4、關節(jié)鏡
要求實習生在上級醫(yī)師指導下,能根據不同病人的病情開具相應的輔助檢查,并對其結果能做出基本的結論。
(三)基本技能
1、外科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完整病歷書及各種記錄的書寫;
2、手術基本操作:洗手、穿手術衣、戴手套、皮膚消毒、鋪手術巾、切開、止血、結扎、縫合;
3、外科常用手術器械識別和使用;
4、拆線、換藥、拔引流條、急救止血、清創(chuàng)術等。
【實習方法】
(一)參加病房工作
1、在上級醫(yī)師指導下,分管一定數目病床的診治工作。每天上午提前半小時上班,到病房了解病情,與帶教老師一起查房、檢查和處理患者。
2、實習生應主動接診新入院患者,進行詢問病史、查體。書寫病歷等工作。每到一個病區(qū),至少完成2~3份完整病歷。經帶教老師批改認為合格后方可書寫住院病歷。熟悉電子病歷的使用方法。
3、在做好所分管病房工作的情況下,經上級醫(yī)師同意可全面了解病房其他病種,但應與其他實習生搞好關系。
4、嚴格履行實習醫(yī)生職責。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值班、診療操作和參加部分手術。
(二)參加門診和急診工作
1、在上級醫(yī)師指導下學習接診門診患者,學會簡要詢問病史、體檢、提出初步診斷和處理意見。
2、學會正確開處方、填寫各項臨床檢查申請單,掌握門診病歷記錄要求。
3、與上級醫(yī)師一起接診急診患者,初步掌握骨科病人急癥患者的急救方法。
(三)實習與帶教方法
1、實習生兼有醫(yī)生和醫(yī)學生兩種身份,但實際上是醫(yī)學生。無論在病房、門診或急診從事診療工作,都應在上級醫(yī)師或護士的指導下進行。
2、首次接診患者或首次進行各項技術操作,都應由帶教老師示范,實習生應匯報自己對該項操作技術掌握的程度。此后,可在老師指導下獨立進行操作。
3、實習生書寫的一切醫(yī)療文件,上級醫(yī)師要認真審改、簽名,以示負責。
4、結合病房病例在臨床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每周由科室安排一次小講課或病例討論,以加深醫(yī)學生對內科常見病的認識,提高臨床工作能力。
5、對學有余力的實習生,上級醫(yī)師可指導其參加臨床科研工作,撰寫醫(yī)學論文。
【實習考核】
每個病區(qū)帶教老師按照“畢業(yè)實習業(yè)務成績評分表”的評分項目及評分方法進行評分。實習生結束本科實習前2天,由科室主任(教學秘書或教學組長)組織本科帶教老師及時對實習生進行客觀評分,或科室組織理論考試及臨床技能操作考試,再根據考試成績綜合作出評分。
(考核分為理論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論以試卷形式,技能操作由帶教老師統一考核)篇四:2013骨科教學計劃 2013年骨一科護理臨床實習教學計劃(本科生)
為搞好護理臨床實習帶教工作,培養(yǎng)高素質的護理人才,根據護理院校實習大綱及本院護理部的實習計劃,結合骨科的特點,特制定教學計劃。
一、實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闡述骨科常見病的病因,臨床表現及治療及護理。2.簡述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及腰背肌鍛煉等常見基本功能鍛煉的方法及要點。3.能正確進行骨科病人術前準備、術后護理。4.能說出常見疾病病人主要護理診斷、護理措施,并進行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5.能運用溝整體護理程序對骨科病人進行整體護理。
(二)技能目標
1.掌握腰圍、頸托、防旋鞋等常見處固定器械的使用方法。2.熟悉vsd引流技術。
3.掌握拐杖、助行器等基本助行用具的使用。4.掌握股四頭肌鍛煉、踝泵運動。5.掌握頜枕套、皮牽引的使用。7.掌握骨科常見護理操作:臥床病人更單,床上洗頭、軸線翻身、常用的搬運技術、牽引的護理、氣墊床的使用、擦浴及防壓瘡護理。
(三)態(tài)度目標 1.服務熱情,愛傷觀念強,儀表端莊,語言文明,遵守護理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尊重帶教老師。2.注意與病人及家屬的溝通,耐心傾聽病人主訴,各項操作前均應向病人解釋操作目的,操作過程動作輕柔,態(tài)度和藹。3.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按護理要求經常巡視病房,及時觀察病情。4.工作嚴謹,嚴守操作規(guī)程,嚴防差錯事故,出現問題及時報告。5.認真學習,虛心向帶教老師請教,做好筆記,積極發(fā)言。
二.帶教內容
(一)第一周帶教內容 1.熟悉病區(qū)環(huán)境,了解醫(yī)療垃圾的分類及放置。2.熟悉本科規(guī)章制度、護理常規(guī)及各班次的工作內容。3.熟悉新入院病人的接診、醫(yī)囑的處理及為病人辦理出院手續(xù)。4.了解各種骨科疾病術前的準備工作及術后的護理。5.掌握基礎護理操作項目:(1)臥床病人更單(2)床上洗頭(3)床上擦?。?)骨科病人的搬運技術(5)軸線翻身
由帶教老師完成指導工作
(二)第二周帶教內容
1.掌握腰圍、頸托、防旋鞋等常見處固定器械的使用方法。2.熟悉vsd引流技術。
3.掌握拐杖、助行器等基本助行用具的使用。4.掌握踝套、頜枕套、皮牽引的使用。5.掌握骨牽引、石膏固定的護理。7.基礎操作示范根據今年教學計劃由帶教老師完成。
(三)第三周帶教內容
1.了解骨科常見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原則。2.掌握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及腰背肌鍛煉等常見基本功能鍛煉的方法及要點。3.掌握本科常見疾病或手術術后體位的擺放方法及注意事項。4.熟悉骨科常見病的飲食護理。5.掌握對骨科疾患病人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的溝通技巧。6.理論課授課:以多媒體形式。
(四)第四周帶教內容
(1)操作考核。
(2)獨立完成整體護理病歷一份。
(5)完成出科理論考核,由教學組長出題,形式不限。
(6)出科前由教學組長組織師生座談會,進行自我評價。三.帶教方法
(一)一對一帶教法
采用一對一定人帶教,以便師生間相互要求,能及時反饋,選取由護理部認定
帶教資格的護士擔任老師。
(二)病例討論法:
根據骨科特點,用中午交班時間或下午巡視病房時間,對危、重、急、新、疑難病人,采取靈活多樣的病例討論方式學習,情況允許時可在床邊結合病情進行討論,以鞏固理論知識。討論時機可采用隨機性與計劃性結合的方法進行選擇。
(三)示范演示法: 1.基礎操作:項目待定。2.骨科??撇僮鳎貉鼑?、頸托、防旋鞋,自體回輸器、vsd引流,捌杖、助行器,頜枕套、皮牽引的使用方法。由帶教老師完成演示。
(四)業(yè)務講座
選擇本??频闹饕》N,結合典型病例講解,內容主要有:
(1)骨科概述
(2)骨科牽引患者的護理
(3)石膏固定患者的護理
(4)椎間盤突出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
(5)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6)骨盆骨折的護理
(7)頸椎病的護理
(五)護理查房
出科前本科生大查房一次,選擇病情較重,護理問題較多的典型病例,如脊髓損傷,關節(jié)置換等,提前通知護生,使其查閱有關文獻,查房時體現以病人為中心,以學生討論為主體,以護理程序為框架,以解決病人的實際問題為宗旨,提高教學查房的效果。
四.實習評價
(一)學生評價 1.自我評價 要求護生對自己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總結在本科實習的收獲體會,找出不足寫出自我鑒定。
2.對教學的評價 采用反饋法認真聽取學生們的意見或建議,發(fā)揚成績,糾正不足。
(二)帶教評價
1.隨時評價 觀察記錄學生的操作能力、知識運用能力、應急表現、服務態(tài)度等,結合其他教師反饋意見,記入平時成績。對知識目標采用個別提問法,以觀察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及知識目標達標與否。
2.出科理論考試 抽取講座內容進行閉卷考試。
3.出科操作考試:在基礎護理操作與骨科??撇僮髦谐槿∫豁?。
(1)基礎護理操作:項目待定。
(2)骨科專科操作:腰圍、頸托、防旋鞋,vsd引流,捌杖、助行器,頜枕套、皮牽引的使用方法、軸線翻身。
4.本科生在實習即將結束前上交整體護理病歷一份,完成一份健康教育計劃,通過護理評估、查體、護理措施的制定,健康教育等環(huán)節(jié),測試學生的綜合護理能力。篇五:2010骨科教學計劃
2010年骨科護理學臨床實習教學計劃
為搞好護理臨床實習帶教工作,培養(yǎng)高素質的護理人才,根據護理院校實習大綱及本院護理部的實習計劃,結合骨科的特點,特制定教學計劃。
一、實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闡述骨科常見病的病因,臨床表現及治療原則。2.簡述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及腰背肌鍛煉等常見基本功能鍛煉的方法及要點。3.說出本科常見疾病或手術術后體位的擺放方法及注意事項。4.能正確地講述骨科常見病的飲食護理。5.能運用溝通技巧,對骨科疾患病人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
(二)技能目標
1.掌握腰圍、頸托、防旋鞋等常見處固定器械的使用方法。2.熟悉自體回輸器、vsd引流的初步使用。3.掌握拐杖、助行器等基本助行用具的使用。4.熟悉cpm的使用。
5.掌握抗血栓治療儀的使用。6.掌握踝套、頜枕套、皮牽引的使用。7.掌握骨科常見基礎護理操作:臥床病人更單,床上洗頭、擦浴及防褥瘡護理。
(三)態(tài)度目標 1.服務熱情,愛傷觀念強,儀表端莊,語言文明,遵守護理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尊重帶教老師。2.注意與病人及家屬的溝通,耐心傾聽病人主訴,各項操作前均應向病人解釋操作目的,操作過程動作輕柔,態(tài)度和藹。3.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按護理要求經常巡視病房,及時觀察病情。4.工作嚴謹,嚴守操作規(guī)程,嚴防差錯事故,出現問題及時報告。5.認真學習,虛心向帶教老師請教,在教學查房和業(yè)務講座中做好筆記,積極發(fā)言。
二.帶教內容
(一)第一周帶教內容
1.熟悉病區(qū)環(huán)境,了解醫(yī)療垃圾的分類及放置。2.熟悉本科規(guī)章制度、護理常規(guī)及各班次的工作內容。3.熟悉新入院病人的接診、醫(yī)囑的處理及為病人辦理出院手續(xù)。4.了解各種骨科疾病術前的準備工作及術后的護理。5.掌握基礎護理操作項目:(1)臥床病人更單(2)床上洗頭(3)床上擦浴 由帶教老師完成指導工作
(二)第二周帶教內容
1.掌握腰圍、頸托、防旋鞋等常見處固定器械的使用方法。2.熟悉自體回輸器、vsd引流的初步使用。3.掌握拐杖、助行器等基本助行用具的使用。4.熟悉cpm的使用。
5.掌握抗血栓治療儀的使用。6.掌握踝套、頜枕套、皮牽引的使用。7.基礎操作授課時間:時間一般為周二或周三的下午15:00,內容為:根據今年教學計劃安排。
(三)第三周帶教內容
1.了解骨科常見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原則。2.掌握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及腰背肌鍛煉等常見基本功能鍛煉的方法及要點。3.掌握本科常見疾病或手術術后體位的擺放方法及注意事項。4.熟悉骨科常見病的飲食護理。5.掌握對骨科疾患病人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的溝通技巧。6.理論課授課時間:分兩個下午進行,時間為周三及周四下午15:00,以多媒體形式,講授內容為:
(1)椎間盤突出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由曾靖主講,(2)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由張玉嫻主講。
(3)脊髓損傷患者的護理,由范梅霞主講。
(4)骨科患者體位及飲食的護理,由覃青松主講。
(5)石膏、牽引的護理,由劉巧蘭主講。
(6)骨科病人dvt的預防,由王靈曉主講。
(四)第四周帶教內容
(1)操作考核,時間為周二或周三上午8:00開始。
(2)本科生完成一次教學查房,時間安排在周三或周四10:30開始。
(3)本科生獨立完成整體護理病歷一份。
(4)本科生每人進行一堂小講課,以多媒體的形式進行。
(5)??粕瓿沙隹评碚摽己耍山虒W組長出題,形式不限。
(6)出科前由教學組長組織師生座談會,進行自我評價。
三.帶教方法
(一)一對一帶教法
采用一對一定人帶教,以便師生間相互要求,能及時反饋,選取由護理部認定帶教資格的護士擔任老師。
(二)病例討論法:
根據骨科特點,用中午交班時間或下午巡視病房時間,對危、重、急、新、疑難病人,采取靈活多樣的病例討論方式學習,情況允許時可在床邊結合病情進行討論,以鞏固理論知識。討論時機可采用隨機性與計劃性結合的方法進行選擇。
(三)示范演示法: 1.基礎操作:項目待定。2.骨科專科操作:腰圍、頸托、防旋鞋,自體回輸器、vsd引流,捌杖、助行器,cpm,抗血栓治療儀,踝套、頜枕套、皮牽引的使用方法。由帶教老師完成演示。
(四)業(yè)務講座
選擇本專科的主要病種,結合典型病例講解,內容主要有: 1.椎間盤突出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2.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3.脊髓損傷患者的護理。
4.骨科患者體位及飲食的護理。5.石膏、牽引的護理。6.骨科病人dvt的預防。
(五)護理查房
出科前本科生大查房一次,平時全體護生隨機小查房數次,選擇病情較重,護理問題較多的典型病例,如脊髓損傷,關節(jié)置換等,提前通知護生,使其查閱有關文獻,查房時體現以病人為中心,以學生討論為主體,以護理程序為框架,以解決病人的實際問題為宗旨,提高教學查房的效果。
(一)學生評價 1.自我評價 要求護生對自己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總結在本科實習的收獲體會,找出不足寫出自我鑒定。
2.對教學的評價 采用反饋法認真聽取學生們的意見或建議,發(fā)揚成績,糾正不足。
(二)帶教評價
1.隨時評價 觀察記錄學生的操作能力、知識運用能力、應急表現、服務態(tài)度等,結合其他教師反饋意見,記入平時成績。對知識目標采用個別提問法,以觀察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及知識目標達標與否。
2.出科理論考試 抽取講座內容進行閉卷考試。
3.出科操作考試:在基礎護理操作與骨科??撇僮髦懈鞒槿∫豁?。
(1)基礎護理操作:項目待定。
(2)骨科??撇僮鳎貉鼑?、頸托、防旋鞋,自體回輸器、vsd引流,捌杖、助行器,cpm,抗血栓治療儀,踝套、頜枕套、皮牽引的使用方法。
4.本科生在實習末周上交整體護理病歷一份,通過護理評估、查體、護理措施的制定,健康教育等環(huán)節(jié),測試學生的綜合護理能力。
骨科臨床教學計劃篇三
2014年骨一科護理臨床實習教學計劃(本科生)
為搞好護理臨床實習帶教工作,培養(yǎng)高素質的護理人才,根據護理院校實習大綱及本院護理部的實習計劃,結合骨科的特點,特制定教學計劃。
一、實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闡述骨科常見病的病因,臨床表現及治療及護理。
2.簡述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及腰背肌鍛煉等常見基本功能鍛煉的方法及要點。
3.能正確進行骨科病人術前準備、術后護理。
4.能說出常見疾病病人主要護理診斷、護理措施,并進行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
5.能運用溝整體護理程序對骨科病人進行整體護理。
(二)技能目標
1.掌握腰圍、頸托、防旋鞋等常見處固定器械的使用方法。
2.熟悉vsd引流技術。
3.掌握拐杖、助行器等基本助行用具的使用。
4.掌握股四頭肌鍛煉、踝泵運動及腰背肌鍛煉方法。
5.掌握頜枕套、皮牽引的使用。
7.掌握骨科常見護理操作:臥床病人更單,床上洗頭、軸線翻身、常用的搬運技術、牽引的護理、助行器的使用、腰背肌鍛煉、氣墊床的使用、擦浴及防壓瘡護理。
(三)態(tài)度目標
1.服務熱情,愛傷觀念強,儀表端莊,語言文明,遵守護理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尊重帶教老師。
2.注意與病人及家屬的溝通,耐心傾聽病人主訴,各項操作前均應向病人解釋操作目的,操作過程動作輕柔,態(tài)度和藹。
3.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按護理要求經常巡視病房,及時觀察病情。
4.工作嚴謹,嚴守操作規(guī)程,嚴防差錯事故,出現問題及時報告。
5.認真學習,虛心向帶教老師請教,做好筆記,積極發(fā)言。
二.帶教內容
(一)第一周帶教內容
1.進行入科宣教,評估實習生綜合素質,安排專人帶教。
2.熟悉本科規(guī)章制度、護理常規(guī)及各班次的工作內容。
3.熟悉新入院病人的接診、醫(yī)囑的處理及為病人辦理出院手續(xù)。
4.了解各種骨科疾病術前的準備工作及術后的護理。
5.掌握基礎護理操作項目:(1)臥床病人更單(2)床上洗頭(3)床上擦浴(4)骨科病人的搬運技術(5)軸線翻身
由帶教老師完成指導工作
(二)第二周帶教內容
1.掌握腰圍、頸托、防旋鞋等常見處固定器械的使用方法。
2.熟悉vsd引流技術。
3.掌握拐杖、助行器等基本助行用具的使用。
4.掌握踝套、頜枕套、皮牽引的使用。
5.掌握骨牽引、石膏固定的護理。
(三)第三周帶教內容
1.了解骨科常見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原則。
2.掌握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及腰背肌鍛煉等常見基本功能鍛煉的方法及要點。
3.掌握本科常見疾病或手術術后體位的擺放方法及注意事項。
4.熟悉骨科常見病的飲食護理。
5.掌握對骨科疾患病人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的溝通技巧。
(四)第四周帶教內容
1.操作考核。
2.獨立完成整體護理病歷一份。
3.完成出科理論考核,由教學組長出題,形式不限。
三.帶教方法
(一)一對一帶教法
采用一對一定人帶教,以便師生間相互要求,能及時反饋,選取由護理部認定帶教資格的護士擔任老師。
(二)病例討論法:
根據骨科特點,對危、重、急、新、疑難病人進行病例討論,每月舉行兩次,采取靈活多樣的病例討論方式學習,情況允許時可在床邊結合病情進行討論,以鞏固理論知識。討論時機可采用隨機性與計劃性結合的方法進行選擇。
(三)示范演示法:
1.基礎操作:由帶教老師完成演示。
2.骨科??撇僮鳎貉鼑?、頸托、防旋鞋,自體回輸器、vsd引流,捌杖、助行器,頜枕套、皮牽引的使用方法。
3.根據學生掌握情況,集中進行操作演示。
(四)業(yè)務講座
選擇本專科的主要病種,結合典型病例講解,每月舉行兩次,內容主要有:
(1)骨科概述
(2)骨科牽引患者的護理
(3)石膏固定患者的護理
(4)椎間盤突出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
(5)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
(6)骨盆骨折的護理
(7)頸椎病的護理
(五)護理查房
每月舉行查房兩次,選擇病情較重,護理問題較多的典型病例,如脊髓損傷,關節(jié)置換等,提前通知護生,使其查閱有關文獻,查房時體現以病人為中心,以學生討論為主體,以護理程序為框架,以解決病人的實際問題為宗旨,提高教學查房的效果。
四.實習評價
(一)學生評價
1.自我評價 要求護生對自己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總結在本科實習的收獲體會,找出不足寫出自我鑒定。
2.對教學的評價 采用反饋法認真聽取學生們的意見或建議,發(fā)揚成績,糾正不足。
(二)帶教評價
1.隨時評價 觀察記錄學生的操作能力、知識運用能力、應急表現、服務態(tài)度等,結合其他教師反饋意見,記入平時成績。對知識目標采用個別提問法,以觀察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及知識目標達標與否。
2.出科理論考試 抽取講座內容進行閉卷考試。
3.出科操作考試:在基礎護理操作與骨科??撇僮髦谐槿∫豁?。
(1)基礎護理操作:項目待定。
(2)骨科??撇僮鳎貉鼑㈩i托、防旋鞋,vsd引流,捌杖、助行器,頜枕套、皮牽引的使用方法、軸線翻身。
4.本科生在實習即將結束前完成整體護理病歷一份,通過護理評估、查體、護理措施的制定,健康教育等環(huán)節(jié),測試學生的綜合護理能力。
骨科臨床教學計劃篇四
2010年骨科護理學臨床實習教學計劃
為搞好護理臨床實習帶教工作,培養(yǎng)高素質的護理人才,根據護理院校實習大綱及本院護理部的實習計劃,結合骨科的特點,特制定教學計劃。
一、實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闡述骨科常見病的病因,臨床表現及治療原則。
2.簡述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及腰背肌鍛煉等常見基本功能鍛煉的方法及要點。
3.說出本科常見疾病或手術術后體位的擺放方法及注意事項。
4.能正確地講述骨科常見病的飲食護理。
5.能運用溝通技巧,對骨科疾患病人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
(二)技能目標
1.掌握腰圍、頸托、防旋鞋等常見處固定器械的使用方法。
2.熟悉自體回輸器、vsd引流的初步使用。
3.掌握拐杖、助行器等基本助行用具的使用。
4.熟悉cpm的使用。
5.掌握抗血栓治療儀的使用。
6.掌握踝套、頜枕套、皮牽引的使用。
7.掌握骨科常見基礎護理操作:臥床病人更單,床上洗頭、擦浴及防褥瘡護理。
(三)態(tài)度目標
1.服務熱情,愛傷觀念強,儀表端莊,語言文明,遵守護理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尊重帶教老師。
2.注意與病人及家屬的溝通,耐心傾聽病人主訴,各項操作前均應向病人解釋操作目的,操作過程動作輕柔,態(tài)度和藹。
3.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按護理要求經常巡視病房,及時觀察病情。
4.工作嚴謹,嚴守操作規(guī)程,嚴防差錯事故,出現問題及時報告。
5.認真學習,虛心向帶教老師請教,在教學查房和業(yè)務講座中做好筆記,積極發(fā)言。
二.帶教內容
(一)第一周帶教內容
1.熟悉病區(qū)環(huán)境,了解醫(yī)療垃圾的分類及放置。
2.熟悉本科規(guī)章制度、護理常規(guī)及各班次的工作內容。
3.熟悉新入院病人的接診、醫(yī)囑的處理及為病人辦理出院手續(xù)。
4.了解各種骨科疾病術前的準備工作及術后的護理。
5.掌握基礎護理操作項目:(1)臥床病人更單(2)床上洗頭(3)床上擦浴 由帶教老師完成指導工作
(二)第二周帶教內容
1.掌握腰圍、頸托、防旋鞋等常見處固定器械的使用方法。
2.熟悉自體回輸器、vsd引流的初步使用。
3.掌握拐杖、助行器等基本助行用具的使用。
4.熟悉cpm的使用。
5.掌握抗血栓治療儀的使用。
6.掌握踝套、頜枕套、皮牽引的使用。
7.基礎操作授課時間:時間一般為周二或周三的下午15:00,內容為:根據今年教學計劃安排。
(三)第三周帶教內容
1.了解骨科常見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原則。
2.掌握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及腰背肌鍛煉等常見基本功能鍛煉的方法及要點。
3.掌握本科常見疾病或手術術后體位的擺放方法及注意事項。
4.熟悉骨科常見病的飲食護理。
5.掌握對骨科疾患病人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的溝通技巧。
6.理論課授課時間:分兩個下午進行,時間為周三及周四下午15:00,以多媒體形式,講授內容為:
(1)椎間盤突出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由曾靖主講,(2)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由張玉嫻主講。
(3)脊髓損傷患者的護理,由范梅霞主講。
(4)骨科患者體位及飲食的護理,由覃青松主講。
(5)石膏、牽引的護理,由劉巧蘭主講。
(6)骨科病人dvt的預防,由王靈曉主講。
(四)第四周帶教內容
(1)操作考核,時間為周二或周三上午8:00開始。
(2)本科生完成一次教學查房,時間安排在周三或周四10:30開始。
(3)本科生獨立完成整體護理病歷一份。
(4)本科生每人進行一堂小講課,以多媒體的形式進行。
(5)??粕瓿沙隹评碚摽己耍山虒W組長出題,形式不限。
(6)出科前由教學組長組織師生座談會,進行自我評價。
三.帶教方法
(一)一對一帶教法
采用一對一定人帶教,以便師生間相互要求,能及時反饋,選取由護理部認定帶教資格的護士擔任老師。
(二)病例討論法:
根據骨科特點,用中午交班時間或下午巡視病房時間,對危、重、急、新、疑難病人,采取靈活多樣的病例討論方式學習,情況允許時可在床邊結合病情進行討論,以鞏固理論知識。討論時機可采用隨機性與計劃性結合的方法進行選擇。
(三)示范演示法:
1.基礎操作:項目待定。
2.骨科專科操作:腰圍、頸托、防旋鞋,自體回輸器、vsd引流,捌杖、助行器,cpm,抗血栓治療儀,踝套、頜枕套、皮牽引的使用方法。由帶教老師完成演示。
(四)業(yè)務講座
選擇本??频闹饕》N,結合典型病例講解,內容主要有:
1.椎間盤突出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
2.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
3.脊髓損傷患者的護理。
4.骨科患者體位及飲食的護理。
5.石膏、牽引的護理。
6.骨科病人dvt的預防。
(五)護理查房
出科前本科生大查房一次,平時全體護生隨機小查房數次,選擇病情較重,護理問題較多的典型病例,如脊髓損傷,關節(jié)置換等,提前通知護生,使其查閱有關文獻,查房時體現以病人為中心,以學生討論為主體,以護理程序為框架,以解決病人的實際問題為宗旨,提高教學查房的效果。
四.實習評價
(一)學生評價
1.自我評價 要求護生對自己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總結在本科實習的收獲體會,找出不足寫出自我鑒定。
2.對教學的評價 采用反饋法認真聽取學生們的意見或建議,發(fā)揚成績,糾正不足。
(二)帶教評價
1.隨時評價 觀察記錄學生的操作能力、知識運用能力、應急表現、服務態(tài)度等,結合其他教師反饋意見,記入平時成績。對知識目標采用個別提問法,以觀察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及知識目標達標與否。
2.出科理論考試 抽取講座內容進行閉卷考試。
3.出科操作考試:在基礎護理操作與骨科專科操作中各抽取一項。
(1)基礎護理操作:項目待定。
(2)骨科??撇僮鳎貉鼑?、頸托、防旋鞋,自體回輸器、vsd引流,捌杖、助行器,cpm,抗血栓治療儀,踝套、頜枕套、皮牽引的使用方法。
4.本科生在實習末周上交整體護理病歷一份,通過護理評估、查體、護理措施的制定,健康教育等環(huán)節(jié),測試學生的綜合護理能力。
骨科臨床教學計劃篇五
骨科實習教學計劃
【實習目的】
通過骨科臨床實習,把所學到的基礎理論知識綜合運用于臨床實踐,加深對骨科常見病的認識。掌握骨科常見病的診治和基本操作技能,培養(yǎng)臨床思維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良好的醫(yī)德醫(yī)風,為今后從事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實習時間安排】 骨科實習4周 【實習內容與要求】
(一)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
了解骨科常見病的成因、機制、分類、診斷、鑒別診治和治療。具體情況:
1、骨折的定義、成因、分類及移位
2、骨折的并發(fā)癥
3、骨折愈合過程、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
4、骨折的治療原則
5、骨折的急救、開放性骨與關節(jié)損傷的治療
6、骨折延遲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處理
7、上下肢骨與關節(jié)損傷的基礎解剖、病因分類、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8、脊柱和骨盆骨折病因分類、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9、頸肩腰腿痛
10、骨與關節(jié)化膿性感染、結核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11、常見骨腫瘤
(二)骨科常見的輔助檢查
1、x線
2、ct
3、mri
4、關節(jié)鏡
要求實習生在上級醫(yī)師指導下,能根據不同病人的病情開具相應的輔助檢查,并對其結果能做出基本的結論。
(三)基本技能
1、外科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完整病歷書及各種記錄的書寫;
2、手術基本操作:洗手、穿手術衣、戴手套、皮膚消毒、鋪手術巾、切開、止血、結扎、縫合;
3、外科常用手術器械識別和使用;
4、拆線、換藥、拔引流條、急救止血、清創(chuàng)術等?!緦嵙暦椒ā?/p>
(一)參加病房工作
1、在上級醫(yī)師指導下,分管一定數目病床的診治工作。每天上午提前半小時上班,到病房了解病情,與帶教老師一起查房、檢查和處理患者。
2、實習生應主動接診新入院患者,進行詢問病史、查體。書寫病歷等工作。每到一個病區(qū),至少完成2~3份完整病歷。經帶教老師批改認為合格后方可書寫住院病歷。熟悉電子病歷的使用方法。
3、在做好所分管病房工作的情況下,經上級醫(yī)師同意可全面了解病房其他病種,但應與其他實習生搞好關系。
4、嚴格履行實習醫(yī)生職責。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值班、診療操作和參加部分手術。
(二)參加門診和急診工作
1、在上級醫(yī)師指導下學習接診門診患者,學會簡要詢問病史、體檢、提出初步診斷和處理意見。
2、學會正確開處方、填寫各項臨床檢查申請單,掌握門診病歷記錄要求。
3、與上級醫(yī)師一起接診急診患者,初步掌握骨科病人急癥患者的急救方法。
(三)實習與帶教方法
1、實習生兼有醫(yī)生和醫(yī)學生兩種身份,但實際上是醫(yī)學生。無論在病房、門診或急診從事診療工作,都應在上級醫(yī)師或護士的指導下進行。
2、首次接診患者或首次進行各項技術操作,都應由帶教老師示范,實習生應匯報自己對該項操作技術掌握的程度。此后,可在老師指導下獨立進行操作。
3、實習生書寫的一切醫(yī)療文件,上級醫(yī)師要認真審改、簽名,以示負責。
4、結合病房病例在臨床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每周由科室安排一次小講課或病例討論,以加深醫(yī)學生對內科常見病的認識,提高臨床工作能力。
5、對學有余力的實習生,上級醫(yī)師可指導其參加臨床科研工作,撰寫醫(yī)學論文?!緦嵙暱己恕?/p>
每個病區(qū)帶教老師按照“畢業(yè)實習業(yè)務成績評分表”的評分項目及評分方法進行評分。實習生結束本科實習前2天,由科室主任(教學秘書或教學組長)組織本科帶教老師及時對實習生進行客觀評分,或科室組織理論考試及臨床技能操作考試,再根據考試成績綜合作出評分。(考核分為理論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論以試卷形式,技能操作由帶教老師統一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