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yōu)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學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 中學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篇一
你們好:
今天下午我來匯報一下我此次赴山東杜郎口中學學習的學習體會,當我們來到杜郎口中學,看到學校周圍是一塊塊平坦的麥田,生機勃勃。而當我們進入校門首先被學校的標語所吸引, “以人為本、關注生命”顯得與眾不同,更具特色的是不論是在走廊還是教室隨處可見學生寫的“名言”----“我自信、我成長”“樂著學、學著樂”“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在協(xié)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協(xié)作”“我的課堂我主宰”。此類的標語,到處都是。更讓人驚嘆的是教學樓的門廳處還有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布置,就是在整個一樓樓道的兩側都擺放著全體教師上一周的教學反思,這些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教師要找差距,要高標準的要求自己。環(huán)境衛(wèi)生讓人耳目一新,我們所到之處沒有看到任何的雜物,就連一小片紙屑都沒有見到,整個校園環(huán)境非常的干凈整潔。這讓我想起王梓坤院士所說:“環(huán)境育人,環(huán)境先行”的話。我被杜郎口中學的人文氛圍、對教育的執(zhí)著與探究所震驚。
從中我感悟到了課堂的精髓:課堂是學堂,課堂需生成,課堂需激勵。課堂因互動而精彩,學生因自主而發(fā)展。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在講臺上面滔滔不絕的認真的講,而學生在下面端端正正的睡大覺,學生一切服務于老師的教學,做個形象的比喻:老師是出租車司機,學生就是我們乘客,老師開車帶學生,最終學生不認識路,體會不到其中的樂趣。而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恰恰相反,是讓教師和學生轉換角色,教師退到幕后;讓學生充分投入到課堂中來,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培養(yǎng)。
杜郎口中學經(jīng)常告誡老師:“激勵到哪里,就發(fā)展到哪里。”學生在漫長的學習道路上會遇到數(shù)不清的困難,我們教師扮演的角色并不只是幫他們清除障礙,更重要的是激勵他們挑戰(zhàn)自己,掌握方法,靠自己的力量去攻堅克難。多一點賞識,學生就多一些興趣;多一點激勵,學生就多一些自信。
用欣賞的眼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杜郎口中學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如何調動起來的?是不是有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去影響、感染學生呢?這是我剛進入杜郎口中學課堂里面疑惑最多的一點,在這學習的幾天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從人格上去尊重每一個學生。”雖然簡單,卻正中要害,道出了教育教學的真諦。教師不歧視每一個差生,讓后進生本已自卑的心靈得到安慰。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傾向于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備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考慮到學生如何參與進來。
參觀了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發(fā)現(xiàn)其實有很多的地方有可借鑒之處,在校園文化建設這一塊,如課間操文化、教室文化等等,為了以后在教學中合理運用,現(xiàn)就自己對觀摩的的認識進行如下分析:讓我領略了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是: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jié)奏。 三大模塊:預習――展示――反饋。六個環(huán)節(jié):預習交流;認定目標;交流合作;展現(xiàn)啟示;交叉鞏固;達標測評。這一模式真正把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核心的三維目標落到了實處;真正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被動接受,而是用自學、對學、群學的方式實現(xiàn)了課程標準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營造真正“三動”的課堂:動腦(預習階段)、動手(展示階段)、動口(交流階段)。教師:“退居二線”——糾偏、點評、總結、釋難。 課堂的本質在“學”而不在“講”,要把充足的時間留給學生學。講也是學的一種方式,但不能成為幾乎唯一的方式,學的方式應多種多樣,尤其應探究主動學和自己學的方式。
他們將學校的指導思想確定為:“相信學生、依靠學生、解放學生、發(fā)展學生。”相信學生,學生就會還我們一個驚喜。當然,我們也要強化學生的自信心。每天送給學生一個微笑,每天說一句鼓勵學生的話,每天找一名學生談話?!耙粋€微笑” 就能溫暖學生困乏疲憊的心靈,“一句鼓勵” 就能激發(fā)學生的自信,“一次談話” 就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
1、讓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在學生預習的同時,我們應給他們明確的目標,讓學生自行建夠起初步的知識結構。
2、開放課堂,自主學習。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動起來——身動、心動、神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才能,展開小組學習、獨學、對學、群學;讓學生養(yǎng)成獨自思考、合作探究、對抗質疑的學習能力。讓課堂和諧、民主,學生敢問、敢說、敢動,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爭先恐后,緊張活潑的學習氛圍。[ ]
3、在今后教學中,利用學生合作學習機會,讓學生承擔一部分教學任務,使之成為小老師,形成“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好生帶動中等生,中等生帶動差生,生生動起來的濃厚學習氛圍。
有一句教育認知名言:“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讓我參與,我才會明白?!苯處煂⒆约喝谌氲綄W生中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者,而是學生真正的“導師”。使學生由學習的“奴隸”變?yōu)閷W習的“主人”。
他們的自主自信,勇于探索,敢于發(fā)言,小組合作的團隊精神深深地震撼著我,這才是我們要培養(yǎng)的人才,才是我們教育的真正目的。他們的精彩展示使我不由得想到“教是為了不教”為育人而教書的重要性。做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不斷的努力尋求好的教育教學方法。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定將會把神圣的三尺講臺變成學生表演的舞臺、比武的擂臺、發(fā)展的平臺。我的匯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中學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 中學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篇二
我們一行32人前往心儀已久的杜郎口中學考察學習,有幸現(xiàn)場解讀了當代中國基礎教育迷人的神話,眼界大開,受益匪淺,那彌漫在校園每個角落的以人為本、關注生命的核心辦學理念,那彰顯師生個性風采和人文精神的特色校園文化,那三面黑板、沒有講臺、學生分組排位對面而坐的教學環(huán)境,那師生平等、學生主宰課堂的教學方式,那激情燃燒的校園。深深的吸引著我們的眼球 。
杜郎口中學十分重視學生的預習,在他們創(chuàng)造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中,預習位列首位,而且占用正式課時,這不僅有效保證了學生預習自學的時間和空間,而且整個預習過程是在教師精心組織、全程參與的情況下,圍繞目標、有序展開的,因此這樣的預習是有效的預習,這樣的自學是高質量的自學。
原來大多數(shù)老師都認為預習應該在課外時間進行,但是效果總是不怎么好,究其原因,一方面,學生由于缺少同伴及老師的參與互動,預習中產(chǎn)生的困惑和問題常常得不到及時的幫助和解決;另一方面,預習的內容反正課堂上老師要講,加上課外作業(yè)又多,預習常常被擠在一邊,因為師生都把預習當成“皮外之肉”,所以預習不可避免的在時間和質量上大打折扣,絕大部分學生都達不到老師所預期的目標。
預習做好了,必對下一階段的展示課、反饋課的充分參與、精彩生成大有裨益,對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課堂參與率進而提高教學效率,無疑會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個沉重的話題:為誰辛苦為誰忙?
把預習放在課內,可學、有效,每每聊起預習情況,不少老師很為部分學生的懶惰厭學不完成老師布置的預習任務而感到無奈甚至惱怒,老師對學生的批評、責難甚至懲戒也隨之而來,一堂課便在這樣不和諧的氛圍中拉開序幕,即影響力教師的教,又影響了學生的學。
造成如此尷尬的局面,部分學生厭學固然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眼下我們初中階段的獨二代、單親孩子、留守兒童、問題少年的比例逐年增多,加之社會產(chǎn)品日益豐富、衣食無憂,苦學之風已經(jīng)漸行漸遠,不過,我們老師所布置的預習目標是否明確、難易是否適度、題目是否符合學生口味?學生是否有時間、有能力、有興趣完成?布置預習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從而成為課堂的主宰,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配合老師在課堂上的提問、講解、為了更順利的完成老師預定點教學任務——實際是“教”的任務?
如果僅僅是為了老師的教、未來學生更好的服務于老師的講與問,而不顧學生的興趣和可能,逼迫學生在課前花大量的時間去準備,甚至在不理解的情況下讓他們去死記硬背、機械抄寫,這樣的預習任務必然成為學生的包袱和煩惱,學生會覺得這是老師額外加給的負擔厭惡怨恨,于是就變著法兒給老師缺斤短兩,毋庸置疑,這樣的預習完全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而在杜郎口中學,學生的預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在預習課上,師生通過對教材的把握,共同討論商定學習目標,然后主要通過學生的自學互動初步達成預設的目標,并對自己找出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
以教為本,預習勢必味同嚼蠟;立足于學,預習方能饒有成效。只有當預習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必經(jīng)歷程和先決條件,當課堂成為教育超市,真正變“要我預習”為“我要預習”,當“我參與,我快樂”成為課堂的主旋律、學生的生命成長處于最佳狀態(tài)之中,學生的預習才是我們追求的、有效的、高質量的自主學習。
中學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 中學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篇三
來到鹽城中學已經(jīng)整整一個月的時間了,在這一個月內,雖然不敢說自己兢兢業(yè)業(yè),但是至少自己是刻苦努力的了,中學教師個人工作總結——我的一點教學感悟。把以前在大學中學的教育的理論現(xiàn)在搬到時實踐中來,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正是知道自己不足和困的地方了。發(fā)現(xiàn)不足只有努力彌補,進一步學習,學習之余便是反思,這樣才能有所突破。
在學哲學的時候學習了矛盾的理論,現(xiàn)在在教育中用矛盾的理論分析,有所小得,所以寫出來,不怕貽笑大方。
教學中也有矛盾,教學的矛盾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講,一個就是教的矛盾,一個是學的矛盾。教的矛盾實際上也是教師的矛盾,學的矛盾也多是學生的矛盾。
教師現(xiàn)在有的矛盾就是:
博大精深是一種完美的理想的境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兩者相互依靠也相互排斥著。對于一個體育教師來說,博就是了解各種相關的知識,如地理學、人文學、歷史學、社會學等等,專就是在專業(yè)領域內有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譬如說是民俗體育,民俗體育本來就是體育的一個部分,屬于體育的范疇,但是民俗屬于社會學的內容,一個體育教師想要透徹地了解民俗體育就必須對社會學有所了解,不同地域的民俗體育有不同的地方,又要求體育教師有相關的地理學的知識。就是有個專業(yè)內容,要求博的積累。這是博和專的統(tǒng)一。但是對于一個體育教師來說,專業(yè)出色,必然要經(jīng)歷千錘百煉,花大量的時間訓練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而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無論博和專的知識都是無限的,這樣的一個矛盾就出來了。解決的方法只有教師個人勤學苦練,趕在時間的前面。
師道尊嚴是在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特別重視的一個部分,所以又說天地君親師這樣的排序。在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里,還要不要提倡師道尊嚴?當然要,這是促進教學工作的一個良好的條件,當一個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有惡劣威信感,學生會不由自主地模仿教師的行為和活動,這樣我們的教學目標就很容易實現(xiàn)。同是也提倡教師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去,只有融入到學生中去,才有惡劣對學生的了解,了解以后才可能會因材施教。師道尊嚴是在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實現(xiàn)的,但是矛盾就是過分融入學生的生活,可能就很容易失去師道尊嚴。尊嚴在一定的意義上講也是在一定的神秘感上產(chǎn)生的,除非是圣人,但是教師的職業(yè)是神圣的,不代表每個教師也是神圣的,教師是有血有肉的鮮活的人。解決這樣的問題的關鍵就是在一個度的問題上,如何把握這樣的一個度,就是要求教師在實踐中漸漸地摸索了。
我們知道有各種不一樣的風格的教師,有的教師的風格偏向逸型,這里的逸不是懶惰,而是對學生采取一種相對來說是讓學生感覺能夠比較自由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就是教師的控制少了。而令有種教師是師勤型的,這樣的教師勤勤懇懇地工作,一絲不茍,不會有絲毫的懈怠,對學
中學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 中學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篇四
今天(7月25日),小學教師遠程研修進入了第三天。上午,我和項目辦的同志們一起到各個學科專家團隊走訪看望,了解研修的進展情況。接著,召開各個學科課程團隊專家組組長會議,聽取大家對搞好遠程研修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今年,小學教師的遠程研修主題是:貫徹課程標準——基于學生學習行為的課例研究,課程實施的基本形式是“磨課”,而“磨課”運用的基本范式是“三次備課”。為了讓老師們深刻理解和把握“磨課”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關系,我想談談對以下幾個問題的認識。
組織實施遠程研修,其目的無疑是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載體多種多樣。在這里,對于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來講,為什么大家往往對“課”的研究情有獨鐘?
首先,課是教師最熟悉的教育教學現(xiàn)象。教師生活的主要形式就是備課、上課、反思課。其次,教師們最關心的,就是如何上好課。這是教師的看家本領。
第三,課是觀察教師教育教學行為最直接、最客觀的“全息源”。
第四,課如其人。課最全面最集中地反映了教師的個性、能力、品德與知識素養(yǎng)。我們看到的教師的每一節(jié)課,都是教師素質的集中反映。研究與反思課,就是研究與反思教師這個“個體的人”。正因為如此,課的改進、完善與提高,必然意味著教師整體素質與專業(yè)素質的提高與發(fā)展。
在確立了課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的獨特價值之后,我們必須要回答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什么樣的課才具有研究價值?這里有兩種價值取向:一是常態(tài)課,就是發(fā)生在一般教師的課堂的課。二是優(yōu)質課。這就是優(yōu)秀教師創(chuàng)造的具有典型示范意義的課,我們稱之為“課例”。“課例”往往體現(xiàn)了優(yōu)秀教師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與教育風格,是優(yōu)秀教師教育創(chuàng)造性的集中體現(xiàn)。
一個優(yōu)秀教師留下的教育財富,除了他培養(yǎng)的優(yōu)秀學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課例。這些“課例”對于廣大教師來講具有示范、引領與借鑒價值。正因為如此,廣大教師對“課例”特別感興趣。但是,必須強調指出的是:優(yōu)秀教師創(chuàng)造的課例,并不能直接照搬于任何教師的課堂。這是因為“課如其人”,而人與人都是不同的。這就像任何一位卓越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都可以供別人學習借鑒,但他所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業(yè)績并不能供別人復制一樣。那么,在這里,優(yōu)秀教師的“課例”對于一般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而言,其價值到底意味著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研究、學習、體悟和借鑒優(yōu)秀教師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課例背后蘊藏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
說到底,我們的遠程研修就是為教師們提供一種學習、借鑒、實踐優(yōu)秀課例的范式。其過程大概包括三個部分:
(1)一堂好課是如何形成的?
(2)按照一堂好課產(chǎn)生的范式,教師在同伴引領和專家指導下,進行課的設計,即“磨課”;
(3)運用“磨課”的辦法,研究、設計、實施、反思自己的課。前兩個步驟在集中研修期間完成,后一個步驟在開學后的校本研修中進行。
在這里,我想強調指出的是,“磨課”如何才能真正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這就不能不談到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于漪老師的“三次備課”思想。第一次備課,就是教師個人的獨立備課,成果是形成第一個教案;第二次備課,就是在教師個人獨立備課的基礎上,學習借鑒優(yōu)秀教師的課例,成果是形成第二個教案;按照第二個教案上課后進行第三次備課,即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效果進行反思,然后形成第三個教案……。于漪老師就是借助這樣的教育智慧,不斷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成為一位卓越的語文特級教師的。這就是我們進行“磨課”流程設計的經(jīng)驗模型。
按照這個“磨課”流程,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為什么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這里有以下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1)獨立“研課”?,F(xiàn)在,有兩種不好的傾向,一是分工備課,搞所謂成果分享;二是不動腦筋,直接照搬別人的教案上課。這兩種做法,都是簡單的拿來主義,而沒有經(jīng)過自己大腦的加工。必須堅持教師的獨立備課,充分調動自己的智慧與潛能,俗話說:要先知道自己有多大斤兩。其價值在于,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智慧潛能充分釋放出來,激活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活力。只有如此,才能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
(2)與同行對話。包括與優(yōu)秀教師的“課例”對話、與同伴對話。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要害在于尋找自己與優(yōu)秀教師或同伴在課的設計上存在差距是什么?或者理念上,或者方法上,或者知識儲備上……找到了這些差距,才能找到自己專業(yè)發(fā)展的方向與目標,找到自己專業(yè)發(fā)展的著力點。
(3)實踐反思。包括上課之后的自我反思和同伴研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意義在于尋找自己的教學預設有哪些沒有實現(xiàn)?為什么?尋找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有哪些意外的成功?為什么?尋找下一步教育教學改進的方向。
綜上所述,“磨課”流程是形式,蘊含其中的價值對話是關鍵。可以說,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對自我的“觀照”,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對同行的“觀照”;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對實踐的“觀照”。在這里,所謂“觀照”,就是對自我和他人行為背后的價值的觀察與省思。只有出現(xiàn)了這種自覺的觀察與省思行為,才能有教師主體專業(yè)發(fā)展的可能性。正因為如此,在遠程研修中,我們判斷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標志性成果,最重要的并不是教師們的“磨課”成果——教學設計方案,而是對上述三次觀察與省思的記錄。透過這些記錄,我們能看到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著力點——理念改進、方法借鑒、知識提高、能力發(fā)展……。
在座談中,有專家提出遠程研修能不能更貼近教師的教學實際。言外之意,就是我們提供的“磨課”流程離老師們的常態(tài)教學比較遠。的確,每位教師的日常教學準備,特別是每堂課不可能都按照專家們提供的范式來進行,我們只是希望教師們在日常的校本研修中要按照這種專業(yè)范式開展校本研究。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校本研究對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價值。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