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chǎn)生于對學習內(nèi)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nèi)容不同而已。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可敬的中國心得體會 可愛的中國的心得篇一
我首先去看了看中庸和大學,剛開始我還以為是什么課文呢?原來是由一句一詞組成的片段,里面有好幾個字都重復了,我看著看著就突然頭暈起來了,我嘆了一口氣心想這種東西誰看的懂呀!
除非孔子復活,要不然我就是讀個幾百遍都不懂其中的奧妙,我想要是古代知識人物還活著,還在的話就能聽他們講解了,我也不用費那么大的力氣去參透其中的秘密,咳!可惜呀可惜。這時我轉頭向四周望去,我看到大家也和我一樣愁眉苦臉,為著四本書煩惱。
這時我看到徐怡君的臉上一臉的笑容,我不明白為什么,下課后我去問她為什么是笑的,而她卻對我說,不管學習有多難,我們總是要去面對的,然而愁眉苦臉不如堅強點去解決困難,我聽了徐怡君的話決定努力去看那幾本書,像徐怡君一樣努力解決困難,讓自己更有信心。
我從那以后就邊看句子邊看旁邊的意思,一篇一篇的攻,終于才剛攻下三篇雖然才攻下三篇,但我會再努力攻下那四本書。每當我遇到困難了,我都會想起徐怡君對我說的話,這對我是鼓勵,想起著幾句話,它們便會成為我的動力,讓我信心十足繼續(xù)面對困難并且打倒它,攻到下一關,希望各位同學也會和我一樣,不怕困難,努力向前攻。
可敬的中國心得體會 可愛的中國的心得篇二
國學知識,它記載著千年歷史的變化,承載著忠臣烈士的血液。它教導我們做人的道理,它指導我們是非對錯……一句句的古文演變成一幅幅畫,在我們眼前不停的搖晃,也因此深深的刻在我們的腦海里。
還記得在幼稚園的時候,老師整天拿著書,教我們一句一句的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钡搅诵W我才知道這就是《三字經(jīng)》,它告訴我學習是要從小,我們現(xiàn)在這個階段對知識的吸收更勝于爸爸媽媽。進入了小學,爸媽也給我買了幾本古學名著。
尤其是那本《弟子規(guī)》,更讓我愛不釋手。爸爸告訴我“弟子規(guī)”中的“弟子”是指“學生”的意思,我們更要做到活到老,學到老;“規(guī)”是規(guī)范、道理的意思。我好奇的翻著書,是懂非懂的看著,雖然我不能完全理解它的含義,但我知道它是教我如何做好一個善良的人,做好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好一個有禮貌的人,我也慢慢的朝這個目標努力著?,F(xiàn)在我已經(jīng)是小學小學畢業(yè)班的學生了,接觸的國學知識也更多了《論語》、《大學·中庸》、《孝經(jīng)》……
每次拿到《論語》我就會想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搖頭晃腦的在讀子乎者也,他們開心的學著人的子乎者也,我也沖勁十足。
《論語》是中國古代巨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所著的,孔子認為治理國家不能只靠政令、法令,而要通過教育引導使成為事實;德政,他通過“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表明:教育可以感化人,即使百姓守端方,又使百姓有“羞恥之心”,形成道德信念的氣力,收到德治的成效。
作為畢業(yè)班的我,媽媽說我和以前不一樣了,變的更加有禮貌,也更愛說話了。我好高興,因為這都是學習國學的作用,我還要繼續(xù)學下去,我還要想像楊瀾阿姨那樣,溫文儒雅有氣質(zhì),做個女強人。
可敬的中國心得體會 可愛的中國的心得篇三
我們小學每天所進行的教育中都包含國學教育的成分。那么,我們加強國學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概括起來說,就是讓小學生能夠更多地了解、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通過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來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zhì),以更好地豐富我們素質(zhì)教育的內(nèi)涵。
國學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素養(yǎng)。中國古代文明很多都是有文字記載的。通過誦讀經(jīng)典名作,學生不僅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知曉方方面面的道理,而且可以對小學語文課文的學習得到有益的補充,從而提升自身的語言文字素養(yǎng)?!俺霰馗?,反必面?!保ā兜茏右?guī)》)中的“反”字,是通假字,即“返”的意思;“面”則在詞性上發(fā)生了變化,這里用作動詞,作“照面”解了。成語“文質(zhì)彬彬”究竟是什么意思?是從哪里來的?讀了《論語》中的“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學生自然就會明白了。而不讀這些幼學啟蒙讀物,在小學階段,小學生怕是很難有機會搞懂這些的。
國學教育可以增加民族文化素養(yǎng)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奧妙無窮。就藝術而言,不僅中國的國畫、石刻、壁畫等在世界藝術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民族音樂對人類文明也是一個巨大貢獻。有一首詩寫道:“八音”古樂久沉埃,藝苑老花今日開。百卉爭妍該獨秀,清風引得鳳凰來?!鞍艘簟笔悄陌艘??如果不清楚“八音”是哪八音,是難以想象古樂中的“八音”之美妙的,而這個出處就是《三字經(jīng)》中的“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比绻蛔x《三字經(jīng)》,不要說小學生,就是成年人怕也是似懂非懂的。
了解中華歷史知識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要用很少的文字將其概括實屬不易。然而,《三字經(jīng)》中的從“自羲農(nóng),至皇帝,號三皇,居上世?!钡健柏ザ罚谄?。載治亂,知興衰。”,僅僅用了三百個字,就將一部中國古代史的發(fā)展脈絡比較完整地揭示了出來,實在是令人稱奇叫絕。毫無疑問,小學生在誦讀和學習《三字經(jīng)》的過程中,也同時學到了小學教材中所學不到的厚重的中國朝代更迭和歷史發(fā)展的因果關系的知識。
校正行為規(guī)范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是對小學生教育內(nèi)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項工作固然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教,但是也不能局限于此,因為無論是言傳還是身教對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的影響都是有限的,而閱讀是無限的。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許多對兒童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教化內(nèi)容,像《弟子規(guī)》中的“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焙汀笆码m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既瑯瑯上口,又通俗易懂,選來作為國學教育的內(nèi)容是很適當?shù)摹?/p>
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盡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會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教育,但是很難做到比較具體而又全面。而在這方面,我們的前人已經(jīng)作了很好的總結。像《弟子規(guī)》中所倡導的“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弊x書方法,可謂至理名言,不能不知。就小學生的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形成而言,我們在國學中也同樣找到大量的教育素材。如《三字經(jīng)》中的“昔仲尼,師項橐。”到“唐劉晏,方七歲。舉神通,作正字。”這些事例,無一不是對小學生進行勵志教育的好素材。《弟子規(guī)》中的“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焙汀墩撜Z》中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睂πW生告誡更是不可多得的金玉良言。國學教育本身是一種教育路徑和教育手段,不是目的。因此,我們應該在國學教育中盡可能多地滲透對學生這些方面的教育,通過國學典故中的生動事例對學生進行生動的國學教育,而避免那種老生常談的簡單的說教,以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如今的小學生絕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長的眼里視作掌上明珠,
一方面?zhèn)€性特征比較強,另一方面由于在家庭生活中缺少兄弟姐妹立身處事方式、方法和風格的相互影響,表現(xiàn)出較強的“自我意識”和行為隨意性。加之,他們又生逢異域文化大舉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高度普及的信息時代,各種各樣的文化和信息相互碰撞,莫衷一是的社會思潮包圍著他們,使得他們往往真?zhèn)坞y辨,視覺紛亂,難以形成具有時代意義的積極的社會價值取向。在一個社會思潮紛雜的時代,能夠統(tǒng)一我們的思想的只有民族傳統(tǒng)文化。我們必須讓學生在學習現(xiàn)代文明的同時,通過國學教育,叩訪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之根?!兜茏右?guī)》中的“凡出言,信為先?!薄凹榍烧Z,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等警世名言在今天應該是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的。把國學中這些永遠都不過時的立身、做人之道教給我們的學生,對于他們形成積極而又共同的價值取向是非常有益的。
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挖掘?qū)W生的潛能國學教育內(nèi)容的廣泛性決定了它對于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多元化和潛能挖掘的多樣性。我校的國學教育實踐表明,國學教育的開展為不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潛能挖掘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