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金鎖記讀書筆記1000字篇一
曹七巧的一生被多把“金鎖”重重鎖住。
第一把是地位鎖。在曹公館中,她的出身是最低的,是“麻油店的活招牌”,不如大奶奶和三奶奶出身公侯小姐,因此她處處受到排擠和歧視,這從她房子的地理位置就可見一斑。各房的主子處處壓擠她:老太太從沒把她當(dāng)回事;大奶奶對她動不動就冷嘲熱諷;姜家小姐說她“平日還不夠討人嫌的”;新進來的三奶奶一來就看出她在姜家的地位,不愿搭理她;她的哥哥來走親戚沒人招呼;就連丫環(huán)也冷笑著說她不配做自己的主子。七巧嫁到曹家一開始就不是像其他兩位奶奶一樣是作為一個妻子嫁給二爺?shù)模亲鳛橐粋€沖喜伺候人的姨太太,她從一開始就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一個遭人欺凌的位置。她最初嫁入曹家,有借助曹家的地位改變自己身份的考慮,希望借助曹家使自己受人尊重。但事實上,她并未因嫁入曹家而改變出身受人歧視的現(xiàn)狀,始終在出身上受人詬病,這把身份鎖一直纏著她。后來她把女兒送入新式學(xué)堂,并不是為了讓她接受新式教育,只是不愿落后于大房三房,這其實也是當(dāng)年的“身份鎖”給她留下的陰影。她因自己與其他兩房太太起點不一樣而受歧視,所以在后代上她不愿再落后,一定要拼一口氣做到和大房三房一樣,絕不落于人后。
第二把是金錢鎖。從她與她她哥哥的對話可知,當(dāng)初嫁入曹家并非是其實或多或少是為了曹家的錢,所以她才會嫁給一個病夫。她在曹家三房太太中的經(jīng)濟實力是最弱的。
貧寒的出身使她對金錢有一種迥樣的追求。丈夫給不了自己愛情,想從小叔處得到安慰又遭到拒絕,曹家各人處處歧視她,就連丫鬟也看不起她。這種缺乏溫暖,缺乏關(guān)懷的環(huán)境更加增加了她追求金錢的愿望。因為她覺得只有金錢才是最真實的,其它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金錢才能給她帶來滿足感。同時三房的待遇差別使她認為只有有錢時,才能不被人欺,而且還能主宰別人命運。在這把黃金鎖下,她的心靈開始扭曲,只有在金錢和權(quán)力經(jīng)成的鎖中,她才能得到稍許,短暫的滿足感,才能填補她心中的空白。她的人生追求最后只剩下權(quán)和錢,忘了曾經(jīng)憧憬的愛情,忘了自己兒女的人生。她前半生的人生受人掌控,致使她在掌權(quán)后有一種控制所有人的人生的強烈欲望。所以她要給自己的兒子安排一個她中意的姨太太,所以當(dāng)她女兒開始要離開她的掌控去追求幸福時,她不準(zhǔn)。自己沒有幸福使她容不得別人有幸福,哪怕這人是她的女兒。她的心中有一種報復(fù)欲:自己得不到的,別人也休想得到!這種女性后來在金庸的《天龍八部》中也出現(xiàn)過,就是那個陷害喬峰的馬夫人康敏。當(dāng)七巧對自己女兒的追求者若無其事地說自己女兒在樓上吸鴉片時,我感到一陣心寒和悲哀。張愛玲以其女性特有的細膩筆觸寫出了中國幾千年心驚面:被人吃的人,后來反過來吃人。這一主題在魯迅先生的諸多小說如《狂人日記》、《藥》中都有體現(xiàn)。
七巧的一生,前半生她被人鎖,后半生她去鎖人。我們可以預(yù)見,七巧得女兒最后很有可能變成另一個七巧,繼續(xù)“被鎖,鎖人”的循環(huán)。
小說最后七巧的心理描寫是反省也好懺悔也罷,已經(jīng)不重要了,因為金鎖造成的傷害已無法挽回。
金鎖記讀書筆記1000字篇二
曾有人說過,張愛玲筆下的女子都帶了些許戾氣,但又蒼涼而無奈。黃金枷鎖,困住女子一生,七巧又有什么錯呢她只是一個被命運玩弄的女子,奮力掙扎而不得的女子。
三十年前,一個有月亮的晚上,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凄涼的月,悲慘的人,注定是一場傷感的結(jié)局。每次讀七巧,總不免想起《紅樓夢》中的邢夫人,一個尷尬人,嫌隙人。一朝嫁入豪門,外人眼羨,只道安享榮華,實則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婆婆、妯娌皆出身名門,再怎樣平等對她,總不免有大家閨秀盛氣凌人的做派,而她始終無法融入她們。在偌大的家族中,她沒有朋友,沒有知己,守著一份沒有期望的感情,只能在鴉片中放逐自我。更絕望的是,在那個以夫為天的社會,殘疾的丈夫就像垮塌的天,只能她用自我瘦弱的手臂苦苦支撐。決絕而激烈的人往往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她不得不豎起全身的刺去攻擊身邊有任何潛在威脅的人。
盡管七巧像一只亂躥的刺猬,似乎所有人都是仇敵。可哥嫂上門求助的時候,她并沒有拒之門外。對于錢財,她就像保護自我領(lǐng)地的母獅,兇狠而霸道,沒有商量的余地,這一次,她卻淡然了。雖然她的哥哥就是她婚事的攛掇者,她一切不幸的締造者,終究還是抵可是血濃于水的親情,證實其天性未泯。
張愛玲永遠都喜歡給筆下的女子割開一道傷,只流血不結(jié)痂,汩汩鮮血,是對他人的報復(fù),也是對自我的殘忍。明知季澤不是個好人,明知沒有結(jié)果,依然義無反顧,投身其中,吃了多少苦,僅有她自我明白??墒情L久的壓抑與枷鎖換來的榮華不允許自我裝糊涂。斥退了季澤,也破碎了自我多年編織的夢??嗔颂茫r血漸漸凝固,最想擁抱的還是有形的物質(zhì),而非虛妄的夢想,人之常情,無可厚非。那些只懂夢幻感情不知貧賤事哀的,只是現(xiàn)今狗血的偶像劇。
一向在想,要是七巧真嫁給了一個普通人,肉店的朝祿或是沈裁縫的兒子,過著柴米油鹽的生活,為小小的生計煩惱,沒有猜忌,沒有壓抑,說不定會更幸福。哪像如今,葬送了自我的幸福,又親手摧毀了兒女的未來。她沒有人性她只是不甘心,不甘心天下被命運捉弄的僅有她一人,只能如此來換取心底的平衡。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當(dāng)長安成為另一個七巧,這杯具是否又會重新上演
三十年前的人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被命運捉弄的又何止七巧一個無論是十里洋場,紙醉金迷的摩登女郎,還是偏僻鄉(xiāng)村逆來順受的勞作著的婦女,那個時代的女子總是被任意支配與戲弄。當(dāng)女子的青春漸漸蒸發(fā),美人遲暮,似落花,散落天涯。
眼角的一滴淚,懶怠去揩拭,漸漸也就自我干了。
幸福的人不應(yīng)責(zé)怪七巧,因為他們沒有經(jīng)歷過她的屈辱與不平,天真的說教蒼白無力。不幸的人更不應(yīng)責(zé)怪她,同是沉淪苦海,更應(yīng)理解她的不易。很多人總喜歡對別人苛刻挑剔,從道德上挖苦諷刺,不如去感知七巧的痛苦,設(shè)身處地為她想想。
金鎖記讀書筆記1000字篇三
一提起張愛玲,幾乎所有人都會說:我知道,她是個很有名的女作家。我也是這樣,不過我雖知道她的名聲很大,一味聽到身邊的人說張愛玲很有名,很少有人在我面前對她的作品做字或句的評價,我也很少讀她的作品。
最近在圖書館看了關(guān)于她的書,其中有很多篇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茉莉香片》,》,《琉璃瓦》,《金鎖記》,《花凋》,《心經(jīng)》,《年青的時候》,這八篇小說都編寫在《傳奇》這本書中。
讀了一些,感覺她的文章都太過平淡,她對各種愛情,婚姻之間發(fā)生的新事物有著抵抗心理,她寫出來的都是她害怕的東西。還有一點就是她的文章開門見山,不僅僅是開門見山,而是開門見一切,以前看書書中多會有些鋪墊,然后自然而然引出人物、事件等,所謂開門見山,也不過是一筆帶過看似有關(guān)系又無關(guān)系的東西后引出故事發(fā)展,這樣看起來有根有據(jù),而張愛玲開頭就接著說主人翁怎樣怎樣,讓人不由得一愣,對于這個故事完全沒有一點構(gòu)想。所以對我來說看起來沒有什么興趣。
要說張愛玲的小說有點說明特點的話,應(yīng)該是那個《金鎖記》,這部被譽為文壇奇跡張愛玲的最圓滿之作,小說講的是一個嫁入有錢人家的不幸女子曹七巧——那副貪財、吝嗇的樣,活靈活現(xiàn),因為自己婚姻的不美滿還導(dǎo)致了自己的兒女也不能得到美滿的婚姻,女兒好不容易大齡談戀愛,她卻從中攪和,我不禁驚嘆:哪會有這樣的母親。把自己鎖在黃金枷鎖里的人,不給自己快樂,不給身邊的人快樂,甚至不給所愛的人快樂的故事。
在我第一次看完《金鎖記》時,對曹七巧這個瘋狂變態(tài)的女人有著咬牙切齒的憎恨與厭惡。但是后來,我又看了一遍,覺得可以慢慢理解這個人物,領(lǐng)會作者對她的刻畫心理。對曹七巧的世界,我不再覺得陰森可怕,心中的憎恨與厭惡早已被更多的同情與憐憫替代。其實,七巧也是個可憐的人,她也曾擁有過夢一般短暫而瑰麗的青春年華,而這一切都隨著嫁入姜家而成過眼云煙。一個年方二八的姑娘,一具沒有生命的空殼,毫無感情可言,卻注定要相守一生。這在今天看來是多么不可思議。而在那個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那些所謂大家閨秀、小家碧玉從小接受的便是三從四德的教育。一個女子一旦嫁為人婦,便是恪守婦道,從一而終。丈夫可以在外征歌逐色,作為妻子的一旦又有什么想頭,便被看作傷風(fēng)敗節(jié),十惡不赦,為世道所不容。三千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婦女們也逆來順受慣了,還時不時有上佳表現(xiàn),來個烈女守節(jié),弄出個貞節(jié)牌坊的名堂,為千古歌頌,卻不知其又害了多少女子!
作為一個舊時代女子,七巧不懂得什么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她最初所需要的只是一個美滿的歸宿,有人真心愛她??伤荒茏约哼x擇,命運把她帶進了一個沒有親情、沒有友情、更沒有愛情的世界,在那里,只有冷漠、欺騙、中傷,只有用綾羅綢緞、黃金珠寶堆砌起來的丑陋的世界。七巧只是一個舊式的女子,也許她能夠潑辣地對付姜家的人,可是她卻無法去抵抗她悲慘命運的肇事者——那整個不平等的社會,她只能任由自己被一只黃金枷鎖牢牢地鎖起來,從此沒有愛,只有很,直至人性的完全淪喪。就這樣,一個出身不高的女子,盡管她自己不樂意,投身于上流社會的禮儀和罪惡之中,最后她卻成為上流社會最腐朽的典型。
而在當(dāng)今社會,甘愿嫁給一個比自己年長幾十歲或身體有缺陷而家財萬貫的人的妙齡女子大有人在,心甘情愿把自己鎖在黃金枷里,只不過是為了物質(zhì)上的虛榮,這樣說來,如果把她們放進七巧的社會里,恐怕不會有什么七巧式的悲劇了吧——她們心甘情愿的??磥?,社會在進步,文明在進步,而人性與道德卻有可能退化。
以上感受只是零星讀了幾篇,她的文字雖然趨于平淡,但是寫出來的文章卻被很多讀者喜歡。對像這樣好的文章的感悟能力可能還要通過不斷閱讀用心去感受其字里行間的文字魅力吧。
金鎖記讀書筆記1000字篇四
傅雷曾在看完《金鎖記》后,如是說:“《金鎖記》是張女士截至目前為止的最完滿之作,頗有《狂人日記》中某些故事的風(fēng)味。至少也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薄吨袊F(xiàn)代小說史》也定位《金鎖記》為“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如此高的評價,其內(nèi)容一定可見一斑。于是乎,便細細品味了這一佳作。一個心靈漸趨扭曲,行為漸變乖戾的女人形象,帶著禁錮身心的黃金枷,讓人倍感悲哀。故事這樣發(fā)生了,曹七巧——一個麻油店老板的女兒,嫁給了官紳人家的姜二少爺,然而她似乎是跳入了火坑,不僅正常的情欲沒能滿足,而且因她出身低微而受歧視。因此她性格變得更加張狂,甚至試圖與小叔子調(diào)情來尋求某種心理平衡,此時雖有滿腹牢騷的七巧也不過是一個性被壓抑的女人原地可做的有限的聲援。同時在這時候,衣食無憂的七巧,并沒對黃金有著強烈而濃厚的嗜好,從來探望自己的兄嫂的出手闊綽便可見得。
張愛玲在《談女人》一文中寫道:“女人的活動范圍有限,所以完美的女人比完美的男人更完美。同時,一個壞女人就惡的無孔不入。”隨著所受壓抑的與日俱增,丈夫和婆婆的相繼過世,尤其是分家之后,曹七巧變得更為怪癖,對黃金的渴望更是愈演愈烈。因為分家之后,意味著一無所能的七巧必須帶著她的一雙“紙糊般的小兒女”開始獨自承受著艱辛的生活,日子漫漫無期,而錢卻那么有限,正是這種無所倚附的恐懼使七巧拼命固守黃金。黃金是她唯一的生存依靠。瘋狂地對黃金充滿占有欲,心靈也開始滑坡。
之后,姜季澤忽然登門主動向她傾訴愛情時,身心已被黃金枷鎖禁錮的曹七巧機警地想到了自己生存的錢,“這一轉(zhuǎn)念使她暴怒起來”,在試探中得知他的來覬覦著她的錢,曹七巧在心旌搖蕩之余意識到愛情的虛假,大怒之下把季澤趕出了家門。愛情破滅,淚眼婆娑的在窗前凝望著絕望:“玻璃窗的上角隱隱約約反映出弄堂里一個巡警的縮小的影子,晃著膀子踱過去。一輛黃包車靜靜在巡警身上輾過。小孩把袍子掖在腰里,一路踢著球,奔出玻璃的邊緣。綠色的郵差騎著自行車,復(fù)印在巡警身上,一溜掠過。都是些鬼,多年前的鬼,多年后的沒投胎的鬼……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過了秋天又是冬天,七巧與現(xiàn)實失去了接觸?!毙≌f的后半部分,曹七巧幾乎成了瘋子,用黃金的枷去劈殺兒女的愛情。曹七巧就此從一個被迫害者淪為迫害他人的非人。兒子娶了媳婦,她卻一直霸占他,引誘兒子訴說夫妻間的秘密,再而去羞辱媳婦;女兒直到三十才訂婚,她又陰險尖刻的干涉,最終女兒也失落自己的愛情。最后都被折磨的不成人樣,“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哪怕她自己能意識到“她兒子女兒恨毒了她”,但黃金枷已經(jīng)牢牢地禁錮了她的身心,使她沿著自虐和他虐的惡性軌跡無可阻擋地往下滑,一直滑到人性扭曲的最底層。在她看來愛情是不可靠的,只有沉默的黃金才是最忠實的。最后曹七巧死了。她一生的悲劇是虛假的愛情使她緊緊地拽住黃金,是來謀取她黃金使她更緊地拽住黃金,同時也永遠地禁錮了自己。無論是身還 是心都變得如此遙遠,只有物質(zhì)利益——黃金才旨歸。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還有小說中“月亮”這個特別的意象?!霸铝痢边@一意象在文中仿佛是一個中心,其他意象隨之轉(zhuǎn)動,并把小說的悲劇性和深刻性不動聲色地流露出來了?!霸铝痢币庀笤谖闹谐霈F(xiàn)多達九出,并且在開頭和結(jié)尾相呼應(yīng)。“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 ”使得整個故事的悲劇變得更為徹底,更為濃重。
這一種屬于張愛玲獨有的筆調(diào),有機地結(jié)合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藝術(shù),深刻運用透視人性的視角,不禁讓人嘖嘖稱贊,這種“蒼涼的啟示”也值得我們更加深入地去探求?!皬垚哿帷币粋€孑立的傳奇,需要仰望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