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jié),寫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優(yōu)質(zhì)的心得感悟該怎么樣去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健身讀書心得感悟篇一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xué)著作,共分為四個部分:自律、愛、承載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愛”為中心,書中告訴我們什么是愛的本質(zhì),幫忙我們學(xué)習愛,也學(xué)習獨立;告訴我們?nèi)绾纬蔀楦Q職的、更有理解性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智的成熟。
作者第一次說出了人們從來不敢說的話,提醒了人們從來不敢提醒的事,這就是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可是程度不一樣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樣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時間不一樣而已。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問題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視問題開始。可是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艱難的旅程。
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法就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進取而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事實、堅持平衡。時間這些原則,關(guān)鍵在于你的態(tài)度,你要勇敢應(yīng)對痛苦而非逃避。
人生是一個應(yīng)對問題病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啟發(fā)我們的智慧,激發(fā)我們的勇氣;問題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為解決問題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斷成熟。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shè)置人生歡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應(yīng)對困難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并享受更大的歡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突然想起我的一個習慣,比如說在吃一碗雞蛋面的時候,最期待的往往是我最愛的雞蛋,可是面我也得吃完。每次的選擇都是把蛋留到最終,即使吃面的時候有點勉強,可是有蛋在后面等著我,所以最終的感覺大多還是滿足。這不也是一個推遲滿足感的過程嗎呵呵……
很幸運有機會了解這本書,否則將會是我心智走向成熟的一個遺憾。我會慢慢學(xué)會自律,學(xué)會愛,學(xué)會獨立,找到真正的自我,做自我的主宰,用進取平和的心態(tài)迎接生活!
健身讀書心得感悟篇二
在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它的作者就是十九世紀的兩大奇人之一——海倫凱勒。在書中,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yīng)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而正是因為知識,海倫才創(chuàng)造了奇跡。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主要寫了海倫凱勒僅擁有19個月的光明。假如給她三天光明,她第一天想看看讓她的生命變得有價值的人,第二天想看光的變幻莫測和日出,第三天想探索與研究。以一個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夠有三天的時間看到世界,將會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幫助過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藝術(shù)世界。
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深深地被了海倫凱勒那種堅強不屈的精神感動了。她雖然是一個又聾又啞又瞎的女孩,但是,她卻以一顆堅強的心,在逆境中成長而震撼了整個世界,真是身殘志不殘啊!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從中明白了一些道理。書中的海倫凱勒眼睛看不見,卻還能聞名世界;而我們呢?眼睛看得清清楚楚,卻還不認真學(xué)習,而是在浪費時間。我們看得見,海倫卻看不見,難道我們不應(yīng)該趁自己的眼睛還看得見多學(xué)一點知識嗎?
是知識,讓海倫凱勒聞名世界,由此可見,知識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夠使一個殘疾人,變成一個有益于人類、有益于社會的人。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海倫.凱勒一樣,在還年輕的時候,把對知識的渴求,看作是對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著這種追求,懷著友善、朝氣、渴望去生活,那么我們的人生將會增添多少歡樂啊!
書中的海倫凱勒渴望光明,渴望能看見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哪怕只有三天也好。同學(xué)們,讓我們珍惜看得見這個世界的每一分,每一秒吧!
健身讀書心得感悟篇三
每次讀魯迅的文章,我總會對舊中國加深理解,感受到那時這個民族所經(jīng)受的巨大痛苦。這次讀完祝福,心中同樣有一種別樣的感覺。它敘述的是上個世紀中國最黑暗的時代,魯迅家鄉(xiāng)的一位雇工祥林嫂坎坷的一生。一個年輕勤快的壯勞力經(jīng)過時代的洗禮,淪為瘋瘋癲癲的老女人。魯迅高超的描寫生動地展示出那個年代表現(xiàn)出的這個民族文化的糟粕,人性的扭曲。
這篇文章從祥林嫂這件事反應(yīng)出當時社會的總體面貌。這里體現(xiàn)得很明顯的就是祥林嫂兩次來四叔家做女工,家里人和魯鎮(zhèn)人的反應(yīng)。第一次出場的祥林嫂,“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薄八斓淖?,似乎閑著就無聊,又有力,簡直抵得過一個男子……”那時周圍人對祥林嫂的態(tài)度是怎么看這么順眼,以致于祥林嫂出嫁后四嬸老惦記著她。到了她第二次再來做工時,丈夫又死了,孩子被狼吃了,人也傻了,“兩頰上已經(jīng)消失了血色”“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一開始人們還同情她,后來就真是厭惡她了。看到這,我們明白了,其實人們根本就沒把祥林嫂當鄉(xiāng)里人看,活干得好就像夸畜牲一樣夸兩句,瘋了后,大家對她的厭惡程度勝過干不動活的牲畜。沒有一個人真心跟她分擔那種痛苦,一開始的憐憫不過是湊湊熱鬧罷了。在當時的社會,人們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人性就變的越來越本質(zhì),就是為自己和家人謀生。憐憫這東西是吃飽了撐出來的,別人的事,再悲慘也就是拿來當故事聽,聽完后說一句“唉,慘呀。”就接著想盡辦法謀生去了。
倘若這些事是人之常情,那我們的大文豪也不會費那么多筆墨去寫這件事,所以這里面其實是有些事要說的。其一就是它表現(xiàn)出的這個民族文化的一些糟粕。最明顯的就是封建禮教,祥林嫂之所以變瘋,根本還是因為被迫被她婆婆嫁到山里去的原因。在封建禮教下,人們沒有自由,而對于貧窮黑暗的時代,它竟成為賺錢的工具,女兒就是買賣的牲畜,那管幸不幸福。我想真是這種如此低俗的行為觸怒了魯迅,讓他深感封建禮教的弊病,而可悲的是眾人卻認為理所當然,更讓魯迅覺得有必要讓人們意識到舊傳統(tǒng)的糟粕。而由此帶來的人性的冷漠,扭曲更凸現(xiàn)出當時整個中華民族的頹廢與可悲,這就是魯迅寫這文章的原由。他在讓人們蘇醒,讓人們不要彷徨,讓人們?nèi)ジ淖兣f的傳統(tǒng),這也是他一貫的風格。
最后我想說說魯迅這個人。在中國最黑暗的時代,他用批判的思想改變中華民族,將人們從彷徨中罵醒,使民族重新拾回人格的尊嚴,所以他是偉大的。而在現(xiàn)在的和平年代,我們同樣需要一批像魯迅一樣的作家,來批判社會建設(shè)中存在的陰暗。美國作為世界第一的超級大國,她的人民的憂患意識也是世界第一的,甚至勝過日本。在美國的很多地方,新聞報道最多的是各種犯罪,黑暗的事;軍演完總是說損失有多大。我認為這才是美國作了半世紀超級大國的根本,即她的確是個優(yōu)秀進取的民族。所以中國想成為真正的強國,只有樹立起強烈民族憂患意識,有自我批評反省的能力,才真正能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和一個強大的民族。
這應(yīng)該是魯迅留給我們這些現(xiàn)代人最重要的啟示。
健身讀書心得感悟篇四
這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次偶然,使這兩位純真無邪的孩子成了朋友,并在變故中成了兄妹。他們一起成長,一起玩耍,一起生活。 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苦難與滄桑。但他們從不向困難低頭,也許,這就是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就是我喜愛這本書的最大理由。
書中的兄妹互幫互助,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打動了我的心:
為了讓葵花上學(xué),青銅放棄了自己上學(xué)的夢想;為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在冰天雪地里賣掉了自己腳上的蘆花鞋;為了葵花晚上寫作業(yè)時有燈點,青銅捉來了最大的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為了葵花報幕時的美麗,青銅鼓著腮幫,忍著疼痛,做了一串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冰項鏈……
為了能多編些蘆花鞋,葵花一放學(xué),就去采蘆葦花; 為了給奶奶治病,葵花故意把考試考砸;為了讓哥哥被人看起,葵花想方法教啞巴哥哥識字……
生活雖然艱辛,但這一家子卻沒有一個人是愁眉苦臉的,他們總是用微笑去打擊苦難,用付出去贏來歡笑、快樂。他們心里惦記著的,不是命運對自己是多么的不公平,而是惦記著通過自己的努力,是否能讓接下來的生活有所改善,是否能讓家人過上美好的生活。他們堅信,風雨后必有彩虹!
苦難是永恒的,沒有誰能避開苦難,我們要學(xué)習青銅、葵花,這兩個堅強、熱愛生活的孩子,學(xué)習他們那面對苦難的良好心態(tài)。
健身讀書心得感悟篇五
寒假里,我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海倫.凱勒是一個雙目失明、失聰、失語的人,
但是她卻可以用心靈傾聽著世界上最美的聲音,看見世界上最美的風景就算人生百年,也只有36500天!好好算算吧,假如還有三天光明!我們該如何度過?
先讓我們看看海倫.凱勒的三天安排吧:“第一天,我要好好看人,這些年,人們的善良、溫厚、熱情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具有了意義。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床,我要看黑夜變?yōu)榘讜兊膭尤似孥E,我想看看人類進步的奇觀,那變化無窮的萬古千年。
第三天,最后一個清晨,我將再次去欣賞黎明,我相信對于那些真正看得見的人來說,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個永遠的重復(fù),可我會找到其中的不同,我相信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
” 她祈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這個世界,使她熟悉身邊的一切,海倫.凱勒想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這卻只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夢。
“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 我覺得正是苦難鑄就了海倫.凱勒堅強的性格。
她作為一個盲聾啞的殘疾人卻有著超過常人的健康心理。
她用自己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達了自己對知識的渴望和對人類真摯的愛海倫.凱勒就是憑著一顆堅強的心,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不但考上了哈佛大學(xué),而且一生中還寫了14部著作……能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不殘。
而我呢,有著良好的條件,卻缺乏堅韌不撥的毅力。
因此,讀完后,我得到了以下啟示:
一、盡力地完成每一件事。
把每天應(yīng)做的事每天都堅持做,把每件事都做得好!二、培養(yǎng)自己要有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tài)。
要以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去面對困難和打擊,使自己得到信心。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也明白了,一個人只要胸懷大志,并不懈向著目標努力奮斗,就會擁有無限的力量去實現(xiàn)它!
健身讀書心得感悟篇六
讀完《巨人的隕落》這本共三冊的書后,突然間,我有點慶幸我出生于現(xiàn)時的和平年代。但細想一下,倘若沒有書中所描述那動蕩不安的時期,又怎么能造就出艾瑟爾和茉黛這兩名堅韌不拔的女子呢?
艾瑟爾,是一名礦工的女兒,在英國貴族家庭當管家,在工作期間戀上了該貴族家庭的男主人菲茨,并懷上了他的孩子,可惜己娶俄國公主的菲茨,根本沒可能會對她的下半生負責。在與菲茨討價還價之后,艾瑟爾離開了自小長大的阿伯羅溫,獨自一人在倫敦的貧民區(qū)用菲茨給的錢買下一棟用來租住房子,以維持生計。艱難的生活并沒有把這柔弱的女子打敗,獨自一人產(chǎn)下兒子勞埃徳后,她任職《軍人之妻》報紙編輯,并在此期間認識了她的愛人伯尼。伯尼與她有著共同的理想,寵愛著她,并把她的兒子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對待。
盡管命運如此對待艾瑟爾,但她仍然為女人爭取最大化的利益而努力。她認為女人的工作并不比男人輕松,可是得到的報酬卻少得可憐。女人沒有任何的選舉權(quán)和參加任何會議的權(quán)利。她經(jīng)過自身的努力和不斷爭取,使得三十歲以上的女人獲得了投票的權(quán)利。這對于當時動蕩不安的亂世無疑是一個令人為之興奮的好消息。
在書的最后,作者寫到艾瑟爾帶著九歲的兒子參觀威斯敏斯特宮時,偶遇到菲茨也帶著他的兒子前來參觀的情景。艾瑟爾能夠自信、從容淡定地抬起頭面對著那個曾經(jīng)對她傷害至深的男人。很顯然,她己經(jīng)從那卑微而年幼的少女,經(jīng)過歲月的磨礪和沉淀,蛻變成勇敢而自信的女子了。
茉黛,英國貴族菲茨的妹妹。盡管她出生于貴族家庭,但她一直用菲茨的錢為貧窮的女子解決問題。例如開診所為單親家庭的小孩子看病。她的命運比艾瑟爾幸運得多,有豐衣足食的生活,有個愛她的德國男人,可惜戰(zhàn)爭開始了,他們不得不分開。在長達五年的戰(zhàn)爭期間,他們只見過兩次面。盡管英國人與德國人的結(jié)合并不能得到茉黛哥哥菲茨的祝福,但仍然阻止不了他們互相守護對方的決心。戰(zhàn)爭結(jié)束后,他們過著貧困的生活,由于丈夫沃爾特己失去外交部的重要工作,苿黛得去夜總會彈琴賺錢。雖然拮據(jù),但苿黛從來沒有為與沃爾特結(jié)婚而后悔過。
這個曾經(jīng)與艾瑟爾共事,努力爭取女權(quán)的女子,也曾迷倒許多男人的女子,最終因為愛情,放棄所有而嫁到異國,成為一個好媳婦、好妻子、好母親。
除了上面所述的兩位令人佩服的女子外,《巨人的隕落》這本書有各種各樣的人物,每個人都在拼命地活著,為各自的目的生存著,綻放出各自不同的人生。
通讀全書,我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事情,就是書中所提及懷孕的未婚女人,從來不會因為沒有丈夫而選擇放棄自己的小孩。我想,或許她們都在等待下一個綻放吧!
健身讀書心得感悟篇七
讀書真的需要點緣分,碰到什么書,能不能讀得進去,都是說不準的。記得之前好幾次拿起契訶夫的短篇小說集——因為沒讀過幾本書,所以曾經(jīng)也有幾次,都想著要把幾個著名短篇小說家的集子讀完,這樣會有點系統(tǒng),比如莫泊桑、歐·亨利、杰克·倫敦,還有契訶夫——那幾次看的應(yīng)該都是汝龍先生的譯本,當然選的也是那些經(jīng)典的篇目,但不知為什么,每一次都沒能讀進去。
這一次在圖書館無意間翻到這本《牽小狗的女人》,童道明先生翻譯的,裝幀精美小巧,我還沒有比較過其它譯本,但我暫時覺得譯得不錯,加上剛定下了“20xx必讀書單計劃”,開始顯得信心充足,不知怎么地,這一次我很快就讀進去了,從同名的那一篇《牽小狗的女人》開始,再回到第一篇從頭按順序,一篇篇讀下來,前后花了不到三天就讀完了,也是真的很容易看,也很好看。
大部分都是講愛情的,有戲謔的青春戀情,有柏拉圖式的愛情,有令人厭倦的婚姻生活,有深情的女子與鄙夷妻子的丈夫,在《關(guān)于愛情》這篇里有段論述是這樣的——迄今為止,關(guān)于愛情的說法,只有一條是無需爭辯的真理,那就是:“愛情是個巨大的'謎”,至于其他的觀點,不管是書面寫出的,還是口頭說出來的,都還不是結(jié)論,而只是提出問題罷了。有一種解釋,似乎能適用一種情況,但對于另外的十幾種情況就并不適用,所以在我看來,最好的辦法,對每一個具體情況作具體解釋,而不必去作整體性的概括,這就像醫(yī)生所說的分別處理,對癥下藥……抱歉,引用得有點長,但我覺得這樣才完整;書中也有對他人不幸的同情,對生命意義的探討,以及對理智與情感、肉體與靈魂的思辨,其中還有很多對微妙心理的描摹,細膩、準確又生動。
作家的筆有時真毒,腦中滿是各種意淫和幻想;作家的心腸也真好,充滿了對他人的無限同情。
記得之前看過木心在《文學(xué)回憶錄》里說過:契訶夫還是寫得太通俗了,當然很多人不會同意,我讀的時候似乎有點明白那個意思,但不管怎樣,真的是很好看,我甚至有點入迷,我喜歡他的那些對自然的描寫,文字的節(jié)奏和韻律,像輕快跳躍的音符,讓人看得很舒服;我也著迷于好幾篇里夾雜在故事中的議論,比如《燈火》,比如《帶閣樓的房子》,里面描寫的那個畫家,應(yīng)該就像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里的——多余的人;書中還有不少警句式的話語,都想隨手摘抄下來。
我也有點明顯感覺到一些熟悉的影子,是不是作家都很難絕對避免自我重復(fù),比如大部分小說的開頭都是以天氣開始的,有很多人物的名字重名了,讀后感故事經(jīng)常發(fā)生在八月;比如通過對周邊環(huán)境的描述來表現(xiàn)人物的心境;再比如對逝去的美的事物的無比執(zhí)念,對死亡恐懼和生命永恒意義的剖析;還比如很多對女人的描述,不是放蕩的少婦,就是純真的少女,還有男人的陰暗和背叛……當然這并非全部,也有不少婚內(nèi)出軌、痛苦而大膽地追求真愛,那些結(jié)尾動人無比、感人至深;不過最多的都是短暫的甜蜜和幸福過后,那永別的憂傷,似乎幸福的時光總是很快就會成為遙遠的過去,而剩下的歲月都只能在回憶中追尋——那些曾帶給你感動的人、事、物,死亡也很快就在前面等著我們,短促的人生旅程,最終“這世界上什么都弄不明白”,但太陽每天都會高高升起……
哦,對了,那篇《帶閣樓的房子》很適合改編成電影,采用倒敘,感覺畫面一幕幕都出來了……讓錫蘭來拍應(yīng)該會很好
健身讀書心得感悟篇八
高效能,我覺得在今天看到這個詞特別興奮。因為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生活環(huán)境中,在你爭我趕的激烈角逐中,我們真的太需要高效能了。
在我所帶過的班級中,每年最令我頭疼的就是那些拖拖拉拉、做事不緊湊、沒有時間觀念的學(xué)生,幾乎每天我們都要與這樣的學(xué)生展開斗爭。我也常常在想:這些學(xué)生為什么做事那么慢?為什么沒有一點點的緊張感?追根求源,我發(fā)現(xiàn)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有的是遺傳家中大人的性格,有的就是家長的不教育不引導(dǎo)造成的。但是學(xué)生踏入校門后,我們做教師的有沒有一定的責任呢?是不是有些學(xué)生跟隨老師時間長了,也受老師的一些影響呢?家庭教育我們可能無法決定,但是,作為教師,我們自己首先要做一個高效能的人,用積極的力量去影響自己的學(xué)生,教師的效能決定一切,對孩子的影響至關(guān)重要。
我們的教育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標呢?讀《如何成為高效能教師》這本書,給了我很多的啟發(fā)。
首先,要實現(xiàn)高效能的工作,教師自己要樹立遠大的目標。學(xué)會通力合作,和同事互相學(xué)習,互相幫助,并以優(yōu)秀的同事為榜樣,認真鉆研教學(xué),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xué)習,樹立目標,追求卓越。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wù),工作中才能有的放矢。目標明確而專一,自然效率就會高一些。
其次,教師要打好愛的基礎(chǔ),對學(xué)生的成功抱有積極的期望。就像書中說的你對學(xué)生的期望,將會極大地影響他們在班上的成績和他們這一生的成就。學(xué)校不是一個地方,學(xué)校是一個理念。一個人能給另一個人的最偉大的禮物,莫過于給他提供一個在充滿愛的教育環(huán)境中學(xué)習成長的機會。從開學(xué)的第一天起,教師就應(yīng)該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注意自己的語言、服裝等等,每一個細節(jié),都要讓學(xué)生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歡迎和喜愛。在成功與家庭背景、種族、民族血統(tǒng)、財務(wù)狀況甚至是教育成果之間,絕不存在任何研究意義上的相互關(guān)聯(lián)。只有一個因素與成功相關(guān)聯(lián),那就是:態(tài)度。取得積極成果所需付出的精力與取得消極成果所需付出的精力一樣多。因此,當同樣的精力可以幫助你和你的學(xué)生取得成功時,為什么要將你的精力浪費在失敗上?學(xué)生往往因為他們老師的期望學(xué)得很少或很多。對所有學(xué)生寄予并傳遞厚望的老師,會比那些對學(xué)生寄予低期望的教師,取得更好的成績。既然如此,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對我們的學(xué)生充滿積極的期望呢?
再次,將你對學(xué)生的關(guān)愛落到實處,以增強對學(xué)生的積極期望,要學(xué)會吸引人,我們周圍的人都渴望受到關(guān)注。尤其是我們的學(xué)生,更需要老師的關(guān)注。怎樣去關(guān)注我們的學(xué)生,并且讓他能感覺到你對他的關(guān)注呢?書中提到了五項增強積極希望的方法:名字、請、謝謝你、微笑、愛。和學(xué)生說話時,請注意認真地叫他的名字,這會讓他感覺到你對他的尊重;同時,讓學(xué)生幫你做事或者在平時的作業(yè)中,多用請字,如果你沒有說請,并以命令的口氣表達出你的要求時,你正在慢慢削弱人的自由和尊嚴。當你說請時,實際上向?qū)W生傳達了:作為一個人,我尊重你的善良和價值。重復(fù)地使用這個字,會認你的學(xué)生學(xué)會禮貌。謝謝你,我在平時是很少對學(xué)生說的,讓學(xué)生做這做那,卻很少說聲謝謝你,在今天看來,自己做得是不對的。雖然這句話,在很多人看來很多余,但是,當你對他人說出來時,就表示你對他們付出的努力和好意懷有感激和贊賞。如果你期望你的學(xué)生努力學(xué)習并學(xué)會友善,那么就說謝謝你,這會給他們帶來溫暖,并鼓勵他們堅持下去,友善地對待任何一個人。
再就是微笑和愛。書中提到:只有兩件事是幸福和成功的生活所必須的,即令人喜愛并具有能力。高效能教師用于不會停止精益求精,他們會不斷地尋找獲得更多技能的方法。笑是一盞明燈,告訴人們你的心與他們的心是相聯(lián)的。輕微、善意的微笑,就已經(jīng)傳達了你對學(xué)生的關(guān)愛。愛是教學(xué)的理由。盡管它不花費什么,然而,它是人們可以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只有讓學(xué)生知道老師關(guān)心他們后,才能讓學(xué)生愛學(xué)習。
我們的職責不是培養(yǎng)醫(yī)生、警察,不是追求更高的分數(shù),是在年輕的面孔上引起微笑,在年輕的心靈中留下幸福,并在年輕的腦海里產(chǎn)生夢想。其余的也就水到渠成了。
利奧巴斯卡格利亞說愛是生命如果你錯過了愛,你就錯過了人生??梢?,愛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基石,如果沒有愛,我們的教育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又何談高效教育呢?
所以,從今天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面帶微笑,在你的語言和行動中,處處表現(xiàn)出你對每一個學(xué)生的尊重和熱愛,并堅持下去,你就向高效教師邁出了成功的一步。
健身讀書心得感悟篇九
玫瑰不叫玫瑰,還是玫瑰嗎?你不叫這個名字,還是你嗎?如果是,你就是你嗎?如果不是,那你又是誰?
看似一個無聊的問題,你一定會想:我就是我,你管我是誰,反正我又不是你,我又怎么可能是你?的確,你我屬于不同的個體。我們不一樣。但換個角度想想:你怎么就知道你不是我?這有概率分布的可能。也許你是假的,你只是我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我思想的投射罷了。
此時此刻,你是我,我不是你。這看似荒謬無厘頭的自言自語讓人一頭霧水,但理解了就可以知道它是《蘇菲的世界》的寫作角度,讓人極為震撼又沉醉其中,書中書像畫中畫一樣引人入勝。正如第一章伊甸園的開頭早已下了定論:
在某個時刻事物必然從無到有……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zhuǎn)動……
蘇菲的世界為你打開大門
從“我是誰?世界是什么?”這些問題中蘇菲和她的導(dǎo)師艾伯特帶著我們走進一個浩瀚的哲學(xué)歷史。神話故事美妙動人、哲學(xué)的搖籃雅典閃耀著燦爛光芒:自然派哲學(xué)、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哲學(xué)基礎(chǔ),飽受詬病的黑暗中世紀、人性之光的文藝復(fù)興、啟蒙運動和浪漫主義、還有耳熟能詳?shù)牡芽?、洛克、康德、黑格爾和弗洛伊德等大師級的哲學(xué)智慧結(jié)晶。探索哲學(xué)的路上疑霧重重,作者匠心獨運地埋下很多極其怪異離奇的懸疑線索:魔鏡、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來給席德明信片、會說話的小狗、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寫著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現(xiàn)實出現(xiàn)的夢中的金十字架、撿到的10元硬幣……蘇菲沿著線索一路尋找蛛絲馬跡,卻發(fā)現(xiàn)一個驚人大秘密……
你只是我創(chuàng)造出來的,
是我思想的投射。
此時此刻,你是我,
而我不是你。
這是個虛假的平行世界。
蘇菲在艾伯特的提示下發(fā)現(xiàn)自己是假的。她只是書里的一個人物,只是席德爸爸送給女兒席德的一本書上的人物,僅僅為了講清楚從古到今的哲學(xué)故事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虛構(gòu)人物。
多重視角下,席德收到爸爸寄來的書并開始看《蘇菲的世界》,而我在現(xiàn)實世界看著席德品讀蘇菲的故事,宛如上帝般存在,這是一件極其恐怖的事情。
設(shè)想下:是否有人在另一個空間看著我讀著蘇菲和席德的故事呢?或許我和蘇菲一樣也是不明空間里窺探世界的一個扯線木偶,我也是假的,我該怎么辦?
這真是一個令人頭皮發(fā)麻的設(shè)想,只能借用《紅樓夢》里太虛幻境的對聯(lián)“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也無”以釋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滄海一聲笑,無謂我思故我在,或我在故我思,唯有靜心思索,無畏前進.....
pascal說過:“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焙棋浅较聹婧IL?,人如滄海一粟般微不足道,恐怕是竭力一生也無法逃過死亡的歸宿。思想?yún)s能形成人的偉大,給予人尊嚴。即人的偉大來源自他有思想。
思想來自哪里?借用《蘇菲的世界》的比喻:“這世界就像魔術(shù)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場戲法要數(shù)十億年才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這只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于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適,因此不愿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
唯有哲學(xué)家才會踏上此一危險的旅程,邁向語言與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來,有些人死命攀住兔毛不放,并對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的深處、盡情吃喝的人們大聲吼叫。
他們喊:“各位先生女士們,我們正飄浮在太空中呢!”但下面的人可不管這些哲學(xué)家們在嚷些什么。
這些人只會說:“哇!哲學(xué)家真是一群搗蛋鬼!”然后又繼續(xù)他們原先的談話:請你把奶油遞過來好嗎?我們今天的股價漲了多少?番茄現(xiàn)在是什么價錢?你有沒有聽說黛安娜王妃又懷孕了?”
所以,要學(xué)會思考,首先要有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一個睜著眼睛的盲人無法看到色彩斑斕的世界,但他會通過聽覺、觸覺和心里感受去構(gòu)建一個屬于他的世界。孩子亦如此,他們總是有很多問題,很多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對于孩子而言,一旦面臨新奇、神秘的、自相矛盾的事務(wù)就會產(chǎn)生三種形式的探究行為:感官探究、動作探究、言語探究。正是通過這些探究性,孩子有選擇性地了解事務(wù),并積累大量的生活經(jīng)驗。
只可惜,很多時候,在成長過程中,孩子也慢慢習慣了這個世界。當他們會對身邊的事情都習以為常時,他們就會陷入瑣碎無味的生活而渾然不知,即使有新的火花出現(xiàn),他們也早已習慣熟視無睹,生活也就固化了。
他們就變成了我們。
而我們的名字叫做成年人。
成年人
人的內(nèi)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yǎng)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務(wù)和現(xiàn)象,缺乏認知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
——蘇霍姆林斯基
好奇心作為人的天性,無論在孩子還是老師之間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老師要用好奇心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去發(fā)現(xiàn)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繼而發(fā)掘其潛在的天賦,去思考和探索更好的師生交流模式,在教學(xué)管理中最大程度的保證孩子的好奇心?;蛟S我們會遇到好奇心比大象還要大的孩子,或許這些孩子天馬行空,令人不知所云,就像法國電影《蝴蝶》里的麗莎一樣腦里裝著十萬個為什么,老師們總是回答不出她提出來問題,可回答不出又如何?答案已經(jīng)不重要,好奇心已像一把鑰匙,為對世界充滿熱情的孩子打開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門,在摘星的路途,孩子們成為了我們的老師,因為他們總能告訴我們不一樣的世界。
老師和孩子都成為好奇心的守護人。
健身讀書心得感悟篇十
這兩天文學(xué)群里關(guān)于簡愛的討論持續(xù)不斷,也因為其他人的思考,引發(fā)了我自己一些零散的思考,都是一些斷續(xù)的片段,很難成章,但我覺得應(yīng)該記錄下來,便于以后重溫。
俊雅提出簡愛和羅切斯特的愛情是一種自相矛盾的價值觀。那一刻忽然想到,“自私”和“無私”,羅切斯特和簡愛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是完全不一樣的。羅切斯特先生更在意自己的感受,他知道怎么樣讓自己活得體面風光。而簡愛不一樣,她更多的時候會為了顧及別人的感受,選擇妥協(xié),委屈自己。
相對簡愛來說,我覺得羅切斯特是“自私”的,他更知道,怎么選擇對自己才是最好的。而簡愛相對是“無私”的,她可以為了顧及別人的感受委屈自己。
簡愛的無私,會讓別人覺得她可愛,但是對于她自己來說,是很委屈的。也幸好她收到的教育是教導(dǎo)她學(xué)會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事,一般人還真做不到簡愛這個程度。至少從我的角度來看,簡愛嫁給羅切斯特是非??上У?,她完全可以找到一個和她年齡相當,志趣相投的人。
簡愛接受了叔叔的遺產(chǎn),完全是可以去交往更好的圈子的,只是她自己沒有走出去而已。以前看的時候沒感覺,這次看就覺得簡愛嫁給羅切斯特挺可惜的。又或者,是作者渴望這種從一而終的感情,現(xiàn)實中如簡愛這樣的女子,我覺得是不會選羅切斯特的,又可能,是我們處的社會不一樣,所以婚戀觀也不一樣。主要還是她經(jīng)歷太少,太單純了。以簡愛的聰慧,我相信她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確的,她完全可以辨別自己接觸的人是怎么樣的人,不會輕易上當受騙】
觀點提出:
為什么從古到今金錢在人類社會占據(jù)如此重要的地位?
這種文化是怎么形成的?以至于我們說:
經(jīng)濟基礎(chǔ)決定上層建筑
門當戶對(嫁個有錢人)
這個問題提得相當精彩,至此我覺得我們讀書,已經(jīng)不僅僅是讀故事,而是上升到深入思考的階段。結(jié)合鬼叔前面提到的:你們閱讀文學(xué)感受文學(xué),其實最主要是品味文學(xué)的普世意義。如果把【簡愛】當成愛情故事來讀,也不過是兩個寂寞的靈魂相互吸引,最后走到一起的圓滿故事。然而,經(jīng)典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是因為它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通過文字中表達的思想是值得宣揚或者借鑒的。關(guān)于俊雅的問題,我覺得是可以拎出來單獨寫一篇文章的,當然,群友們的答,也是精彩紛呈。
感悟:【我覺得是為了好的生存。母系氏族社會之所以女性地位更高,是因為女性能創(chuàng)造的收入更穩(wěn)定。無論社會發(fā)展到什么程度,生存都是第一要務(wù),那怎么讓自己生活的更好,是每個人的目標;而不讓自己的生活變差,則是最低要求,所以要門當戶對,不能選比自己差的人家,嫁個有錢人,也是為了讓自己生活的更好】
健身讀書心得感悟篇十一
印象中的陳曼冬是這樣一位女子:江南才女的神韻,飛揚灑脫的文字,帶有靈氣。我很喜歡陳曼冬的詩評,那是一天忙碌時光后最愜意的享受。如果你喜歡詩歌,喜歡看詩評,那就要讀一讀陳曼冬的《遍看繁花》了。
我與陳曼冬結(jié)識,那是在一次浙江大學(xué)校友企業(yè)家文創(chuàng)協(xié)會組織的讀詩會上,我和曼冬同時作為嘉賓出席。晚宴聚餐時,我倆同桌。那時,我們對于詩歌的見解頗為一致,便有一種“相見恨晚”之感。后來,在讀詩會結(jié)束一周之后,曼冬寄給我一本她最新出版的詩評集——《遍看繁花》,她在扉頁上題贈時稱我為大哥,讓我看著玩。
《遍看繁花》,一聽這名字你就會有一種“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的豪邁之感。遍看繁花,看遍人生百態(tài),笑看風云變幻。也許便是這樣一份豁達曠然吧。陳曼冬在杭州電臺“我們讀詩”欄目開設(shè)“曼冬薦詩”文字專欄。記得那是在20xx年,每晚9時,在一聲“萬物生長,我們讀詩”下,我們便走進了詩歌的美麗世界。“曼冬薦詩”讓我們在那些煩躁不安的夜晚,焦躁的心靈能夠平靜下來,讓我能夠靜下心,思考當下。關(guān)于人生,關(guān)于詩歌,還有關(guān)于城市喧囂背后的詩情畫意。
《遍看繁花》一共收錄作者500余篇詩作的五分之一。500余篇詩歌點評,500多個奇思妙想,這代表著曼冬對于詩歌的熱愛和堅守。換了任何人,也是很難做到的。我們看看《遍看繁花》是一本怎樣的書籍。作者的工作是忙碌的,她不僅擔任杭州作協(xié)與網(wǎng)協(xié)的雙料秘書長,還分管文聯(lián)辦公室事務(wù)。在這樣的節(jié)奏下,一日一評,難能可貴。詩歌點評,妙筆生花,端的是一份江南才女的柔情似水,溫情脈脈。曼冬的詩歌點評,貫穿東西,風格變幻,情調(diào)優(yōu)雅,帶有幾分小女人的幽默和俏皮,很有畫面感。詩歌點評面對的是普通大眾,因此文字要盡可能淺顯易懂,篇幅不宜過長。這部書與其說像詩歌點評,倒不如說更像一部城市凈化心靈的心聲絮語來的更為貼切,這也是一部筆者的心靈絮語。
詩歌點評考驗的是作者的學(xué)識、見解、才華還有性情。三言兩語,勾勒出人生意境的感受出來,那要的便是一份情懷,沒有對詩歌的熱愛斷然寫不出那樣絕妙的語句??纯窗?,從惠特曼、魏爾倫、葉芝、馬雅可夫斯基、尼采到顧城、艾青、孟浪、杜涯等等國內(nèi)外詩人全部一一點評。我讀到更多的是一種關(guān)于詩歌的態(tài)度和情懷,當下的社會需要詩歌,當下的文明需要詩歌,當下的我們每一個人更需要讀詩歌。
《遍看繁花》不是一本傳統(tǒng)意義的詩歌評論,它更像是一部評點,類似于金圣嘆妙評《水滸》或者類似于胭脂齋重評《石頭記》,我們都可以從中窺見一二。評點,講究的是文學(xué)和評論的有效結(jié)合;評點,將文本細讀作為理論基礎(chǔ),通過對詩歌進行闡釋和品評,再結(jié)合自己的人生感悟和閱歷見解,品評詩歌,將詩歌的曼妙與藝術(shù)趣味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曼冬的文章不是對于詩歌的簡單再現(xiàn),而是更多的是對詩歌的補充及二次創(chuàng)作,這更加彰顯她的才氣縱橫。一個完美詩評有四重境界:與詩歌對話,與詩人對話,與自己對話,與世界對話。曼冬的詩評,我能感受到那一份真摯而熾熱的情懷。有人說,讀曼冬的詩評,通常會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那是一份心靈深處的共鳴?;驕嘏?,或眷戀,或留戀,或寂靜。淡淡的溫馨,隨著詩意散去,忘卻人間一切煩憂。
陳曼冬對詩歌是抱有感情的。詩歌背后通常有一段故事,字里行間的喜怒哀樂,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情緒的波動,那是一種對于詩歌本源的探究,這些正好扣中我們的心弦。譬如,在《如何好好去愛的忠告》中,“復(fù)述完這個故事,我的心里是難過的。所以還是詩歌更美好些”;又比如,在《冬天,和父親一起去看?!分袑懙?,“父親的愛,是沉默的。無言的······爸,我愛你”;又如在《詩歌的生長》中,用這樣的語言寫道:“我們都生活在無盡的憂傷里,這憂傷就是詩”。散文化的語言,溫馨的情感,真摯的情懷,容易和讀者產(chǎn)生共鳴。
《遍看繁花》與其說是一篇詩評,其實更像是一部隨筆散文集。作者受到詩歌文本影響較大,思緒萬千,在詩歌的天地里自由翱翔,慨然而談?;螂S筆,或縱論,或抒情,或隨心。生命、自然、世界、文學(xué)都成為筆下的對象。曼冬的文風帶有江南女子的靈動之美,情感細膩而真摯,文字清新淡雅,篇幅或長或短,無拘無束,更展現(xiàn)新時代女作家的自由主義的浪漫。李清照的才情讓世人神往,曼冬的文筆,便有幾分清照之風采。曼冬在《遍看繁花》中自由翱翔,率性而為,坦蕩,多情,自由,真誠,熱烈,奔放,曼冬的文字和現(xiàn)實的她本人一樣。你喜歡曼冬,必然會愛上她的文字,愛上她的《遍看繁花》。
《遍看繁花》和傳統(tǒng)的詩評不一樣,它更多彰顯出一份自由之美的向往。當下,城市的生活壓力陡然增加,每個人都在城市里拼命奔跑。但是,在這樣一個時代,如果可以在夜深人靜時,在疲憊不堪時,讀上一兩首小詩,那是愜意而寧靜的?!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的田園風光讓人向往,《遍看繁花》會帶給你一片城市生活的寧靜致遠。微信微博的“微”時代,真正動人的不是快餐似的、惹人眼球的、嘩眾取寵的娛樂新聞,不是一部浮躁的電影,而是真誠的文藝作品,真誠的文字。
我熱愛文學(xué),我熱愛詩歌,我讀陳曼冬的《遍看繁花》。
繁花看盡,那別樣的風情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