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評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篇1
暑假閑來無事,讀完了厚厚的《三國演義》,沒想到還對蜀、吳、魏三國大大地感慨了一把,特別是其中的典型人物。
蜀國的劉備:他曾三顧茅屋拜見被人們傳得神乎其神的臥龍先生——諸葛孔明。最后感化了孔明并使他心甘情愿地為劉備效“犬馬之勞”。劉備是個怎樣的人呢,他是個重情義之人,書中說到:關(guān)羽之死使他悲痛萬分,領(lǐng)兵攻打吳國,遭到孔明和眾臣的反對,但他為了情義執(zhí)意去攻打。我被劉備的執(zhí)意而感動,我相信蜀國人民一定會為有如此重感情的品質(zhì)之君而自豪的。
那誰又是魏國最有勇有謀之士呢?我認(rèn)為是曹操。他做事獨斷專制殘酷無情,他綁持了天子,手持大權(quán)使各路諸候聽命于他,但他也廣屯田,修水利,倡節(jié)儉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也廣納賢良,招集有才之士,但他也心胸狹窄,生性好疑,使不少有功之臣、有謀之士死于他的手中,使他的臣子心中不服于他。這就是曹操雖然有勇有謀確比不上劉備的道理。
吳國雖然在軍力與勢力上都比不上魏國與蜀國,但孫權(quán)手下大將魯肅文武雙全勇猛、好戰(zhàn)為吳國立下許多戰(zhàn)功。
讀完了《三國演義》,也讓我認(rèn)識了古時的許多英雄豪杰,也增長了不少兵法知識,收獲很大。
評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篇2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xiàn)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xué)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于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錯了,還要繼續(xù)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后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fù)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fù)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dāng)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yīng)。后來董承一伙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后來陸續(xù)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咤風(fēng)云了。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dāng)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評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篇3
今天,我讀完了《三國演義》這個小說。
作為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里的情節(jié)很吸引人,有很多現(xiàn)在很著名的故事,比如說“三氣周瑜”“火燒赤壁”等等。也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聰明絕頂?shù)闹T葛亮、粗中有細(xì)的張飛……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因為諸葛亮很聰明。大家都知道“空城計”吧,諸葛亮利用司馬懿心里知道諸葛亮很聰明,不能大意這一特點,用一座空城嚇退了十萬大兵。我覺得諸葛亮很會隨機(jī)應(yīng)變,因為當(dāng)時城里什么大將也沒有,諸葛亮卻能打敗十萬大兵。
三國演義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氣周瑜》。這個故事講了諸葛亮三次把周瑜氣著,最后竟然把周瑜給氣死了。我很佩服諸葛亮,因為他不管什么時候都能想出對策來。有一次,我去打真人cs,打的時候碰見一個敵人,我竟然沒想到從后面突襲,直接從前面沖過去了,結(jié)果被人家一槍打死了。
我印象很深的還有《三顧茅廬》。這個故事說了劉備張飛關(guān)羽三人去拜見諸葛亮,去了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第三次去才見到了。我從這個故事里知道了他們很執(zhí)著,沒有放棄。我們也應(yīng)該不放棄自己的目標(biāo)。
《三國演義》這個小說很好看,希望大家都看看。
評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篇4
張飛,字翼德。樣貌:身長八尺,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非常人之貌。武器八丈蛇矛,武藝不比關(guān)羽。性格急躁,有一次還誤會了關(guān)羽。
美髯公(關(guān)羽)千里走單騎,來到古城,聽說有位叫張飛的將軍,趕走縣官,關(guān)公心中疑惑,想:莫不是三弟?自此分散以后,從沒打聽三弟的消息,如果在這,真是天助我也!于是披甲上馬,手提冷艷鋸(青龍偃月刀),身披金甲銀袍。走上官府。張飛聽到了,暴跳如雷,立即翻身上馬,手拈八丈蛇矛,坐下馬嘶喊著,后披紅袍,威風(fēng)鼎鼎地立在陣前。二話不說,持矛便砍來。關(guān)羽此時把刀交給周倉,看見張飛此樣,連忙閃過,便叫:“賢弟何故如此?莫非忘了桃園結(jié)義!”飛曰:“如此無義,怎來見吾?”關(guān)公曰:“吾如何無義?!憋w喝曰:“汝背叛兄長,投降曹賊,今吾就跟汝拼個死活!”關(guān)公曰:“原來汝不知,吾也難說,此有兩位嫂嫂作證,賢弟請自問。”兩位夫人聽到了,揭簾而呼:“三叔何故如此?”飛曰:“等吾結(jié)果了這無義之人,再接兩位嫂嫂入城。”兩位夫人又曰:“二叔是迫于無奈,才投降曹賊的!”張飛此時肝上火已變熊熊烈火,隨時都有可能襲來,未知關(guān)公性命如何,請聽下文分解。
張飛,張飛!性格能比魯智深,天下人還有誰能比?
評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篇5
因為多次看過《三國演義》電視連續(xù)劇,所以讀起來比較通暢,盡管也有不少字成了攔路虎,但查一查字典,再記到小本上,反而更有好處了。
這本文學(xué)史上最早的章回小說,書中共有四百多人物,主要人物性格非常鮮明。劉備、諸葛亮、關(guān)羽、張飛、曹操、周瑜給我的印象最深。桃園結(jié)義,三顧茅廬,舌戰(zhàn)群儒,火燒赤壁,單刀赴會,空城計,借東風(fēng)等章節(jié),我基本是記熟了。特別是“草船借箭”這一章更是非常精彩。
年輕有為的神勇名將周瑜,可惜的卻是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一個人。他惱怒諸葛亮比他有智有謀,就總想置人家于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由,心生一計,讓諸葛亮十日造出十萬支箭來,諸葛亮出乎意料的立下了三天就可完成全部任務(wù)的軍令狀,這更讓人覺得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了。誰能想到,精于天文地理,了解敵方心理的諸葛亮,趁著漫天大霧,利用曹操個性多疑的弱點,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還多了出來的好箭,使周瑜陰謀又一次破產(chǎn),不得不傷心苦嘆:“吾不如諸葛孔明也!”
本來世界這么大,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應(yīng)該相互學(xué)習(x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決不要自命清高,更不應(yīng)該有妒忌之心,在這方面周瑜應(yīng)該像曹操學(xué)習(xí)。周郎啊,你是仰天悲呼著:“既生亮,何生瑜”而抱憾離世,一顆耀眼的明星隕落。
風(fēng)物長易放眼量,這是對我最好的啟迪。
評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篇6
讀完了三國,心中不由得燃起了一股烈火。劉備的仁慈,曹操的奸詐,諸葛亮的智慧,曹植的才華,曹丕的卑鄙……都令我永難忘記。
為什么,為什么,諸葛亮足智多謀,那他經(jīng)營的蜀漢為什么又在他自己看來卑鄙的,陰險的,奸詐的,說得難聽點,齷齪的曹魏帝國面前又顯的不堪一擊呢?答案是唯一的,實力,實力才能說明一切,不管你品德高尚與否實力見證一切,這就是生存法則,弱者總要被強者替代。《三國演義》見證了這個事實,也許在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可正是這所謂的“小人”締造了“正人君子”所不能完成的曹魏帝國?!靶∪恕比绾?,“君子”又如何,身份,地位,出身,這些都如何,只要是實力派一樣可以創(chuàng)造歷史影響歷史,正人君子,就像海瑞,天天高呼君子固窮?世界需要實干家,曹操無疑是實干家,諸葛亮呢?成天高呼誓殺漢賊,賊在哪?誰是賊?曹丕是賊?他篡漢嗎?劉備不也稱帝了嗎?都是實干家,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對于曹操,他不僅是個奸雄,更是一個英雄。易中天老師說的不錯,在三國那時代,真正的英雄不在于如何征戰(zhàn)沙場,在于的是他對當(dāng)時亂世統(tǒng)一的積極意義,而曹操一統(tǒng)當(dāng)時的北方,擁有這三國之中最遼闊的疆土無疑他是最成功的。他為曹魏集團(tuán),以至于后來的司馬集團(tuán)都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他才是當(dāng)之無愧的英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