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閱讀人類簡史的心得體會篇一
最開始我和同事討論馬和驢結合產的騾子能否繁殖后代這一問題,同事順勢給我推薦了這本書。這一個月斷斷續(xù)續(xù)把這本書讀完了。
書中有很多觀點都令人深思。人從智人時代到農業(yè)社會到工業(yè)社會,這一系列的變化到底是發(fā)展還是后退?現(xiàn)在的很多概念,比如金錢、公司、國家、時間等都是人類聯(lián)想并通過共同的信任而存在,并不客觀存在,那是不是說明我們都活在一片虛幻中?現(xiàn)在的社會不論經濟、科技都比以前發(fā)展地快得多,可現(xiàn)在的人比過去的人快樂嗎?未來的世界會不會成為超人類的世界,那時人還是“人”嗎?
這一個個問題出現(xiàn),我的心發(fā)出震顫。仿佛我所認同、所信任的一切,在作者看來都應該是無意義的,那人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我這短暫的一生的意義又是什么?
關于快樂,文中也給出了幾個不同的觀點。一是快樂是人的主觀感受,因此現(xiàn)在的個人自由主義認為人應該努力追求自己的快樂,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秉持的想法。二是從生物學來講,快樂不過是一系列的化學反應,由激素控制,因此人只要尋找到控制激素分泌的方法就可以獲得快樂,這里的快樂類似于快感。這一種觀點細想一下,令人膽寒。如果快樂完全由肉體產生,由人所控,那人生豈不是太空虛了一點?三是從佛教的觀點來說,快樂包括其他的情緒,相比起我們漫長的一生,都只是一時的、短時間的波動。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對萬事都放下執(zhí)念,對所有情緒都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即都只是一時的波動),放下執(zhí)著和放棄追求,那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平靜。這種觀點我不能完全贊同,但卻也汲取到了一點反思。對于消極的情緒,我們應該學會放下,而對于積極的情緒,我們可以適當追求,當然我們應該更注重追求過程中的收獲而不是最終的結果,如果結果不如人意,那也應該學會放下。
對于現(xiàn)下流行的消費主義,作者也從根源上做出了解釋。消費主義完全是資本主義挖的坑,資本主義為了不斷把資本投入生產,爭取更大的利潤,就必然要有人買,要為人創(chuàng)造需求,不然沒人買產品,資本主義也就無計可施。許許多多的不必要的消費就產生了。我回想自己以前,似乎也是一味的消費,看見別人有什么好的,不管我需不需要,都想要買??吹酱蠹叶加?,我也想要。而如今,從根源上了解了消費主義的陷阱,看了斷舍離,我也學會從必需的角度出發(fā)。買之前問問自己,我真的需要嗎?如果沒有,會不會對我的生活產生影響?如果有,我會不會經常用到?有沒有更實惠的替代品?經過幾連問,我的支出里里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費。
閱讀人類簡史的心得體會篇二
這部作品的作者是以色列歷史學家瓦爾赫拉利,這本書根據(jù)作者自己視角講述了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從認知革命到農業(yè)革命,再到科學革命,現(xiàn)存的物種都是經過若干年的進化,人類也早已進化到了生物鏈的最頂端。隨意科學的快速發(fā)展,科技革命將一些多少年前認為的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時候,就像是作者最后一章節(jié)–智人末日,強大的科技在若干年后會不會使人類遭遇危機?這將帶給我們帶來哪些思考呢?
近代科技發(fā)展異常的迅速,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前沿技術現(xiàn)如今已經處于相當成熟的階段,幾十年的克隆羊,現(xiàn)如今可以做人體仿生器官;幾十年前的超大電腦的運算速度,遠遠比不上一部普通手機;很多以前被認為無法治愈的疾病,現(xiàn)如今也都有特效藥;近些年很火的人工智能也讓我們享受到了便利。享受科技革命紅利的同時,我們也漸漸被它們奴役了。
出門打車用手機,叫外賣用手機,手機本來是我們打電話的工具,隨著手機智能化,網速的升級,現(xiàn)在我們已經離不開手機了,不管是地鐵,餐廳還是洗手間,甚至開車的時候都有人在看手機,已經對社會產生了危害。有專家預測了幾百年后的人類由于手機的存在發(fā)生駝背了。多少年前就有人擔心,機器人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真的控制人類,當他們真正學會人類的思考,還真是一個未知數(shù)。
閱讀歷史在于讓我們牢記過往,牢記那些經歷的挫折,利用積累的寶貴經驗去發(fā)展,但是我們也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閱讀人類簡史的心得體會篇三
《人類簡史》,這本書并不簡單,在全世界是非常出名的一本書,被翻譯成了很多很多版本,從石器時代講述智人的演化到了現(xiàn)在,從全方面分析了人類。我覺得身為人類,我們都有必要讀一讀這本書,我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一個了解,也是人類的一個自我反思,推薦大家閱讀。
人類,一種沒有什么特別的動物。我們演變了那么久,很多人還認為這整個世界就是我們人最為特別,我們是最聰明的,獨一無二的,但從演化學來看,并不是這樣的。目前在現(xiàn)代的世界里我們唯一存活下來的人種是智人,但是除了智人,之前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人種,就像其他的動物一樣,比如豬,豬有美國的豬,有中國的土豬,也有野豬等等。我們人也是一樣的,據(jù)統(tǒng)計,在歷史上存活的人種數(shù)不勝數(shù),我們人并不是一條直線型的進化,比如先從直立人到尼安德特人,然后再到智人,而是同一時代有很多的人種是同時存在的。
其中跟我們智人最接近的是尼安德特人,他們的腦容量比我們還高,抗寒能力以及體型都比智人厲害,但是為什么最后到了現(xiàn)在就只剩下了智人一種了呢?
寬容并不是智人的特性,我們的祖先和我們有同樣的自私基因,認為我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物,所以將其他的人種趕盡殺絕,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加入了智人的群體,智人在過去的三萬年里已經太過于適應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跟其他的動物不一樣,我們一直認為我們就是造物主的極致。這就是為什么達爾文在提出我們智人其實也是另一種動物的時候,有人會大發(fā)雷霆。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只有一種人種。這就是我們自私的基因,我們自戀的原因。
但是成為那么聰明的生物是要付出代價的,人類的腦容量是全物種最大的,現(xiàn)代智人可以達到1200~1400立方厘米,但消耗了身體25%的能量,而相對于其他的猿類,只有8%。那就更不用提其他動物了,更少。如此聰明的大腦和腦容量換到的只是肌肉的畏縮,和更多的精力消耗,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比如說大猩猩,可能跟你比賽sat它考不過你,但是可以在幾秒把你撕成碎片。那么這樣的選擇和策略是好是壞呢?沒人知道。
因為我們有如此聰明的頭腦,最后的結果就是整個世界的生態(tài)都會因為智人的聰明和自大而付出慘痛的代價。在生物學里面,有一種概念叫“物種入侵”,就是將不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帶到其他地方去,比如美洲的牛蛙以及澳大利亞的蟒蛇,因為沒有天敵,食物充足,它們大量繁殖,破壞了當?shù)氐纳鷳B(tài)系統(tǒng)。人種起源于非洲,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智人能夠遷移到各個大陸,然后對那些地區(qū)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生態(tài)平衡破壞,那么我們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入侵物種”呢?
舉一些例子,澳大利亞,是智人第一個受害者,當時的澳大利亞有著與其他很多大陸不同的生態(tài)鏈,也有很多不同的巨型物種,比如雙門齒獸、袋獅、巨型蜥蜴等等,都陸陸續(xù)續(xù)的滅絕了,而它們滅絕的時間正好是人類登上澳大利亞的時間。雖然有人會為智人脫罪,說這是因為氣候的變化,但周圍海洋生物的繁衍和恰巧的時間推翻了這個理論和說法,巨型動物的滅絕主要有三點原因,首先是它們放松了對人類的警惕,一個小小的猿類無尖齒和利牙,自然不會對他們構成威脅,還有一個就是智人掌握了火的使用,將灌木和樹都燒了,留下草來吸引這些巨獸,最后一個原因就是這些巨獸的繁殖速度非常的慢,懷孕時間長,懷胎不多,間隔長,就算幾個月人類就只殺一只雙門齒獸,幾千年也會慢慢的滅絕。所以如果智人并沒有登上澳洲,那么我們可以確信那里的巨型生物也不會滅絕。
同樣的情況發(fā)生于美洲的猛犸象、馴鹿、犀牛、巨型地懶和劍齒虎,都慘遭毒手,并且滅絕的時間也是人類第一次登上那些大陸的時間,這些情況不僅僅發(fā)生在美洲和澳洲,同樣發(fā)生在很多其他的地區(qū),馬達加斯加北極都沒能幸免。
我們人類現(xiàn)在還在一步步的毀滅地球,如果我們并沒有入侵到其他的大陸,那些巨型生物也不會滅絕?,F(xiàn)在的嚴重工業(yè)化和過度開發(fā)都是在一步一步的毀滅地球,很多的物種也在滅絕的邊緣。
所以這就是我為什么說本書更像是一本人類的自省,我們因為自己的自私和生存對整個生態(tài)和地球造成了那么大的損傷,我們應該感到愧疚,也同時感恩這整個地球為我們提供的資源。讀到這一部分,讓我收獲最大的一點就是大智若愚,人類過于聰明,導致這個聰明進化成了災難,反而那些腦容量并不是很大的動物們,對地球的影響就沒有那么大,在我們過度濫用我們的優(yōu)勢時,同時也傷害了很多,奪走了很多。
看完了人類簡史,我覺得人類應該更加愛護我們的地球和生態(tài),請為我們的生態(tài)和地球多多考慮,珍惜它愛護它。把自己自私的想法放下,我們其實和其他動物沒有什么不同,我們也是地球的一份子。
閱讀人類簡史的心得體會篇四
今天分享的書,書名叫《人類簡史》。它是2016年轟動世界的巨作,本書的作者前后出版了3部簡史系列,每本都很精彩。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是牛津大學的高材生,大學畢業(yè)后又進入希伯來大學進行歷史學的授課,期間筆耕不輟,先后出版了貫通人類歷史和未來的《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以及《今日簡史》。這三本書推薦大家購買并每年精讀一遍,這樣你就能對整個人類歷史有更理性和深層次的理解。進入正題,大約在600萬年前地球上的某地有一個猴子生下了兩個小猴,而其中有一個小猴就是我們人類的祖先(進化論),而另外一只就是黑猩猩的祖先,它們也同樣擁有了高于其他動物的智慧。人類出生到這個世界到進化大致經歷了三次革命,分別為:認知革命,農業(yè)革命,科技革命。幾百萬年前的人類最先使用的工具是石頭。他們用石頭去鑿開骨頭喝里面的骨髓,這些蛋白質給他們提供身體所需能量,那時候的人類還比較弱小,一頭野牛被老虎,獅子吃完后,被豺狼狐貍分割,再被禿鷲分走爛肉,那么留給人類的就只剩下白骨架了,而我們的祖先很聰明學會用石頭鑿開骨頭獲取營養(yǎng)。而這僅僅是開始。
從30萬年前,不知是電閃雷鳴導致的森林火宅還是火山噴發(fā)的山火,導致大半個森里和動物被火燒滅,此時我們的祖先發(fā)現(xiàn)原來火燒可以獲得美味,而且大量的節(jié)約整體時間,試想一下如果你去吃生肉,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撕咬和消化而且還容易得疾病,因此幾乎一天的時間都在打獵、吃和睡。而吃熟肉,烤火不僅給人類帶來了安全感,也保障了人類的健康,縮短了攝取營養(yǎng)的時間,這樣人類就有了大量時間進行工具優(yōu)化和精神溝通。不僅如此人類開始學會用鉆木取火,不僅如此人類開始形成了原始的語言,并能通過象形文字開始記錄和交流。并且在7萬年前開始人類就會懂得用信仰團結部落,進行大規(guī)模群體捕獵和分工。久而久之人類變得越來越強大,部落也越來越繁榮。而從人類的先祖找到了小麥,并通過種植小麥開始定居,便進入了農業(yè)革命時代。人類開始種植小麥,訓化溫順的動物,比如:雞鴨豬牛狗,并學會存儲糧食,物物交換,開始分化出手工藝人。因為定居了,糧食也多了人口便逐漸增多,進入了空前的繁華時代,也出現(xiàn)了等級分化和職業(yè)分化。此時便開始出現(xiàn)了帝國、奴隸哲學,天文學,數(shù)學等學科。
第三階段就是科技革命時代,人們開始從迷信神靈,探究科學,開始深入研究各個學科,從大自然的表象背后探究其本質和原理。經濟和科技空前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行業(yè)被細分化,專業(yè)化。人類開始使用機器釋放勞動力,開始重視尖端科學,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元素周期表,基因工程,計算機技術,生物病毒,核聚變,等等,從釋放勞動力又變成了資本的奴隸。
未來的人類很可能需要機器來養(yǎng)老,單一的學科優(yōu)勢將無法生存,跨學科,跨維度,多元化的知識領域和需求將會越來越受關注。數(shù)據(jù)加速生活的便利,也會更加肆意的剝奪你的自由和隱私,你所創(chuàng)造的高效率機器最終收割你的后代就業(yè)崗位,宇宙之間將成為短線旅游,而車票就是你的時間和精力,從分散到高度集中,再到分散,基因和有機物寄生宿主,但會永遠傳遞和循環(huán)往復,而人類終將會讓位與機器,由機器再次探索和發(fā)掘宇宙的下一個可被代替的“物種”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快車道。
閱讀人類簡史的心得體會篇五
我懷著種種的好奇與疑問,翻開了《人類簡史》的封面。
《人類簡史》講述了人類的由來,歷史的疑問,人類的本性與現(xiàn)實的面紗。從各個方面,解釋了現(xiàn)在人類的生活與漏洞,是一本幫助人類了解自我的經典之著。它從文化,信仰,政治,國際,法律等制度的起點,對當代社會發(fā)出疑問,讓我們重新審視自身。
《人類簡史》一共有20章,從遠古時代,一直講述到當代社會,認我知道了許多從課本上見不到的知識,也讓我從內而外的再次了解了人性,它讓我知道了現(xiàn)在社會的陰暗面,與光明面。
它是一個凌亂的魔方,只有拼好它,才能更懂它。它讓我懂得了:現(xiàn)代人類的文明,無一不是用別人的血堆上來的。智人本不是孤獨的,我們只是人類的一種,就如麻雀也只是鳥的一種,而為什么智人能成為生物鏈的頂端呢?我想答案我們都心知肚明,我們的祖先當時也可以與他們和諧相處,可是嗜殺和殘忍的本性,使我們大開殺戒。但,也正是這份殘忍與無情,才讓人類生存到今天。人之初,性本惡。我們的真面目,這嗜殺的基因,永遠不能擺脫,和睦與文明的表象下,藏著一份邪惡的念頭。
當代社會,所有的犯罪,暴力,弱肉強食都由那份殘暴的基因造成,法院上的法官與被告人,也許只有那百分之一的不同。這一小塊的邪惡,陰險的伏在我們心上。但我們也應向那殘暴的基因說不了,只有將枷鎖套上自己殘暴的心,將愛注入我們的心田,人才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在未來,人類不應只踏著別人的血前進,而更應該手拉手,共同奔跑。
《人類簡史》告訴了我,我與那份殘暴的相同,也告訴了我,我與它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