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部編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教案篇一
1、知識與技能:認識本課12個生字。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維維豐富的想象力。
2、過程與方法:采用拼讀、比較、組詞等方法掌握生字,正確書寫。通過畫一畫、讀一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展開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思考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思考問題。
教學重點: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師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鼓勵學生采取多種形式識記,逐步形成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
教學難點: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途徑,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爺爺和維維不同的想法,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思考問題,這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生談話,引發(fā)興趣: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兒嗎?(喜歡)喜歡畫什么?
2、有一位叫維維的小朋友也喜歡畫畫,你們想看看他的畫嗎?
3、板書課題《維維的畫兒》。并領(lǐng)讀。
4、鼓勵學生對題目質(zhì)疑。
二、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1、學生借助拼音初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圈出文中的二類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一記。教師巡視,相機指導,多關(guān)注識字能力較差的學生,適時從方法上指導。
2、師范讀正音。
3、指名讀課文,每個自然段一個學生讀,明確自然段的劃分,糾正誤讀之處。
4、出示生詞寶寶,黑板展示。請學生當小老師領(lǐng)讀。
5、生詞釋義,請學生在生詞卡片上畫出詞語意思。
6、識字游戲——摘蘑菇,檢查識字效果。
三、邊讀邊畫,理解課文內(nèi)容
1、認真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劃出句子:維維是怎么畫的,畫了些什么?劃好后自己多讀幾遍。
2、小組交流,分角色表演課文內(nèi)容。
3、小組展示,生生評價。
4、抓住爺爺和維維說話語氣的不同,指導學生朗讀。
那維維又是怎樣給爺爺講的,找出這句話讀一讀。注意(1)維維當時說這句話的語氣?(2)從這句話你體會出維維想表達什么意思,或者假如你是維維你還能說些什么?
四、話題討論,深化主題
1、組織學生討論:你喜歡維維的'畫兒嗎?在你看來,維維的畫兒是四個圓圈還是四種不同的東西?
2、學生就話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理解。
3、教師小結(jié),深化主題:同一種圖案在爺爺和維維眼中會是不同的東西,是因為每個人的思維和想法是不一樣的,孩子比大人的想象力更豐富。不光是畫畫,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五、拓展延伸
維維可真聰明,真是個聰明的小孩,你們能不能用圓圈加上幾筆也畫出幾種東西?那么我們就趕快拿起畫筆在紙上畫,比一比到底誰最聰明。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引發(fā)學習的興趣,產(chǎn)生讀書的欲望。
部編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教案篇二
教學要求
1、學習并掌握本課生字新詞,積累“小心”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青蛙為什么要唱歌。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
2、指導青蛙為什么要唱歌。
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朗讀指導法
教學用具
生字詞語卡片、掛圖
課時劃分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像導入,激發(fā)興趣
1、教師出示青蛙掛圖:同學們,這是一只什么動物?(學生回答)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青蛙的表情,說一說。
3、教師板書課題,指導朗讀。
二、初讀、認讀生字
1、教師提出要求,學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生字的認讀,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一讀。
(2)教師引導學生互相評議,強調(diào)生字讀音上的要點。
3、讀通課文。
(1)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評議。
(2)教師進行個別長句的指導。
(3)全班初步有感情地朗讀。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體會青蛙的不急不慌
1、教師出示掛圖:這支快樂的青蛙在那里?
2、引導課文探究:這只青蛙為什么會到井里去?請大家讀課文,找出相關(guān)段落讀一讀。全班一起讀。
3、教師出示練習,學生說
這支快樂的青蛙是掉到枯井里去的。
4、指名說什么是“不小心”。
5、引導想象:如果你掉到井里,你會怎么樣呢?
6、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找出關(guān)鍵詞語。
7、指名說一說“不急不慌”的意思。并用它造句。
8、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四、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小青蛙掉到井里,可他不哭不喊,還唱起歌,這是為什么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五、作業(yè)布置
1、熟讀課文,用你喜歡的方法記生字。
2、用生字口頭組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教師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讀一讀,并說一說怎樣記住生字?
2、教師導入:為什么掉到井里他還在唱歌呢?今天我們來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二、朗讀、討論,突破重點
1、教師導讀:大象感到很奇怪,他走到井邊問青蛙,他知道了青蛙唱歌的原因?請大家朗讀第2至6自然段。
2、指導分角色朗讀。
(1)指名分段讀,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2)教師指名評議讀的情況,并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字詞進行感情指導。
(3)小組內(nèi)分角色朗讀課文。
3、討論、交流青蛙唱歌的原因。
(1)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青蛙掉進井里為什么還唱歌?
(2)指名反饋。(找出相關(guān)句子)
(3)齊讀青蛙說的話。
(4)指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4、在分組、分角色朗讀。
三、總結(jié)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從小青蛙的身上,你們學到了什么?(面對困難要勇敢,并努力想辦法解決它)
2、教師出示一些關(guān)于勇于克服困難的名言警句,讓學生讀中感悟。
四、指導寫字
1、教師出示今天要寫的字,讓學生讀一讀,并組詞。
2、教師規(guī)范地書寫“困”,指導并正確地書寫“口”。
3、集體反饋難寫的字,教師強調(diào)。
5、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輔導。
五、課時總結(jié)
快樂的小青蛙告訴我們快樂的秘訣,那就是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能哭,要勇敢的面對,用自己的智慧對付它。老師希望同學們也能做一個勇敢、聰明、有出息的人。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本課生字并組一個詞。
2、把小青蛙的故事講給弟弟妹妹聽。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部編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流利地背誦課文。
3、讀認生字,利用分析法和聯(lián)想法記憶生字。
4、體會小溪變化的原因,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思。
教學重點:掌握7個生字的音、形、意。
教學難點:了解小溪的變化與動物行為變化的相互關(guān)系。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投影器。
教學方法:自學、探究、合作。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昨天我們都被春天的景色迷住了,就是因為春天中有美麗的顏色、悅耳的聲音和感人至深的微笑——池塘在笑,小溪也在笑,它們怎么會笑呢?讓我們今天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小溪笑了》這篇課文。
二、學習生字。
1、請學生們試讀課文,找出文中不認識的字。
著往醫(yī)生仔細都
溪扔屑豬些臭病
2、請學生根據(jù)拼音試讀這些生字,然后老師訂正。
3、結(jié)合上述情況,指出應注意的生字。
著、都、病、
4、跟老師認讀這些生字,特別注意剛才指出的幾個。
5、學生練習讀。
6、檢查。老師點同學認出所出示的生字卡片,并及時訂正。
7、你記住這些字的讀音了嗎?想不想和它們成為親密的朋友?那么就有必要記住它們。
8、進行自學,你用什么方法記住字形。注意對難字指導。
9、學生練習寫,教師具體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
2、流利地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感情地讀課文。
4、體會小溪變化的原因,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思。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感情地讀課文。
教學難點:了解小溪的變化與動物行為變化的相互關(guān)系。
教學過程:
一、導語
1、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掌握了課文的生字,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
3、學生觀看燈片投影,說說這四幅圖的情景。
圖一、一條河水清清的小溪,正唱著歌快樂的流向遠方。
圖二、小兔、小豬、小猴正往小溪里丟垃圾,溪水變得黑黑的。
圖三、動物們聚在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大家都互相提醒著不要再往河里扔垃圾。
圖四、小溪又唱著動聽的歌流向遠方。
這幾幅額頭畫是本篇課文所反映的內(nèi)容。請同學們試讀課文,想想小溪開始是怎樣?
4、請同學們讀第一段,你認為在讀第一段時應該怎么讀?(高興的心情)
5、分小組讀,看哪組讀得,
6、小溪后來變成了什么樣的了?是什么原因?
(小兔、小豬、小猴正往小溪里丟垃圾)
7、這部分應該怎么樣讀?(讀出不滿)
8、讀到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請說說。
9、那怎么樣才能變回原樣呢?(先找原因,再治理)
10、動物們怎么樣做?
11、結(jié)果怎樣?
12、讓我們帶著高興的心情來讀這一段。學生試讀這一部分。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分小組進行朗讀比賽。評出優(yōu)勝者,進行鼓勵。
四、學完這篇課文,你想對身邊的小朋友們說些什么樣?
(鼓勵學生發(fā)言)
五、全文小結(jié):
本文主要寫小溪前后變化,旨起我們思索——這是什么原因?原來是動物們不保護環(huán)境造成的。在生活中由于人們不注意保護環(huán)境的惡果造成的。想一想,你見到的有哪些,請同學們說一說,看誰說得好。
部編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8個生字并能口頭組詞,能正確書寫其中的4個。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優(yōu)美、歡快的語言,展開想象。
課前準備
道具1——月亮(正面是課文編號,反面即黃色圓月)
道具2——玉盤(事先作切割暗線,便于撕“碎”)
道具3——小魚(形體各異,顏色鮮艷)
教學重點
正確認識8個生字,并能按筆順規(guī)則書寫要求會寫的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1、閉上眼睛聽一聽,張開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師配樂描述:寂靜的深夜,遼闊的大海,皎潔的月光……)
2、抽生作答。
3、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齊讀)板書課題:月亮圓圓。
(師邊寫邊強調(diào):請看我寫課題,注意字要寫得橫平豎直,方方正正才好看。)
二、認識生字
1、我自告奮勇為大家讀課文,你們愿意聽嗎、請注意生字的讀音。
2、想自己也來讀讀課文嗎、那還等什么,想讀就讀吧!讀的時候別忘了用“○”把生字寶寶找出來。
(生自讀課文,師巡視、提醒:遇到難讀的生字要多讀幾遍。)
3、抽生匯報:你找到了哪些生字寶寶、
4、寶寶真害羞,我們大聲把它叫出來(出示生字)。
5、和生字寶寶打招呼,你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
(1)學生自讀生字—小老師教讀—齊讀。
(2)打亂生字順序,抽生認讀。
(3)給生字組詞—開火車擴詞。
(4)去拼音認讀生字卡。
三、學習課文
過渡:生字藏在課文里,你還認識它嗎、
1、(出示課文)大聲讀課文,特別要注意把生字讀準確,一邊讀一邊想:課文中的月亮是什么樣兒的'、(師翻課題牌,出現(xiàn)圓月)
2、第一句:你知道玉盤是什么樣子的嗎、
抽生讀,理解“玉盤”(師貼圖),齊讀。
過渡:圓圓的月亮像玉盤,我們都來看一看。不好了!不好了!(師將黑板上的“玉盤”輕撕成碎片狀)你們看,玉盤怎么了、
3、第二句:自己讀,想想玉盤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師根據(jù)學生回答,貼上小魚、畫上波浪。
4、第三句:玉盤碎了,魚兒怎么辦、
學生抓住“嚇得”、“快逃開”、“一直”,體會魚兒害怕的心情。學生“害怕”地讀一讀。
5、第四句:(引讀)魚兒游開了,又忍不住回過頭來看一看,月亮……
抽生讀末句,我發(fā)現(xiàn)你“還是”讀得特別重,為什么要突出“還是”呢、
看著依舊(仍然)圓又圓的月亮,魚兒開心嗎、那就開開心心地讀一讀(齊讀末句)。
6、多么美的月色!多么可愛的小魚!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節(jié)課文讀給身邊的朋友聽。你想讀哪兒就讀哪兒,想怎么讀就怎么讀。
四、拓展
1、(出示圓月圖)課文中的月亮圓又圓,它還像什么、
2、(出示半月圖)這樣的月亮像什么、
3、(出示月牙圖)這樣的月亮呢、
4、我們平時看到月亮還有哪些不同的樣子,它們分別像什么、
句式練習:“的月亮像?!?/p>
五、總結(jié)
常說“月有陰晴圓缺”,就是指月亮在不同的夜晚,都會表現(xiàn)出各自不同的樣子。孩子們,只要你們細心觀察,積極動腦,一定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更多有趣的現(xiàn)象。
部編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三教案篇五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遇事不動腦筋,盲目跟著去做,容易做出傻事的道理。
二、教學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懂得課文說明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①猴子看見月亮的影子后在井邊叫嚷。
②一只猴子接一猴子倒掛著撈月亮。
3、朗讀錄音帶。猴子頭飾多個。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學習新課。
同學們都知道,月亮在天上??墒怯心敲创笕汉镒樱瑓s從井里撈月這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尋起來讀一該這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吧。
(二)自讀課文
要求:
1、讀通課文。
2、畫出生字;讀準字音。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齊讀、開火車讀、指名讀。注意檢查下面字的讀音:
“撈、另”的聲母是邊音,“另”還是后鼻韻母。
“咱”是平舌音,讀“勸”,不能讀翹舌音,或“勸”;“伸”前鼻韻母,翹舌音。
“碰”是后鼻音。
2、鼓勵學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記憶生字。
3、如“撈、咱、倒、另”,可讓學生用學過的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字形。
4、學生反復讀記生字。
5、用抽讀的方法檢查學生是不是把課文讀通了。
(四)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下面的字:
猴:左右結(jié)構(gòu),左邊是反犬旁,右邊是時候的“候”字少中間一豎。左右要寫緊湊些。
腳:中間的“去”高于兩旁,“去”在幾乎全字二分之一處起筆。
接:右下的“女”寫大些,托住上方的“立”。
(五)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課堂完成課后練習第2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本課生字
(二)朗讀課文,提出問題。
1、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分類集中起來,圍繞幾個主要問題分成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
2、解答小組里未能解決的問題。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指導四個“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可引導學生想象猴子看到井里的月著急的神態(tài)、動作和心情,可借助插圖體會。前兩個“糟啦”連接緊一些,第二、三個字的聲音稍拖長,突出喊叫時的著急。
最后一段老猴子說的話,應表現(xiàn)出喘著氣、很累的樣子。第一個“不用撈了”后面是逗號,但根據(jù)內(nèi)容及語氣表達的需要,停頓時間可稍長一點;表現(xiàn)出老猴子喘著氣說話的樣子。后一句可這樣停頓:,月亮/好好地/掛在/天上呢!
(四)擴展想象,分組交流。
1、聽到老猴子說月亮還好好地掛在天上時,下面那些倒掛著的猴子有什么反應,后來它們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
2、許多年后,那只小猴子已經(jīng)成了老猴子了。當它和兒孫們一道坐在井邊面對那輪明月時,它會怎樣說,怎樣做。
3、教師從學生的發(fā)言中歸納出本課要讓學生懂得的道理。
(五)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第4題。
(六)課堂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