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晏子使楚教學心得篇一
為了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努力做到以下三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憋@然,“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繪聲繪色的朗讀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學習楚王與晏子的第二次和第三次交鋒中,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并畫出人物的話語,其次引導學生以提示語為抓手關注人物說話時的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揣摩人物說話的不同語氣,體會人物的情感與想法,為下一步的分析晏子話語做鋪墊。如:學習楚王和晏子第二次交鋒的文段,我先請一位學生讀楚王的話語“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隨后引導其發(fā)現(xiàn)楚王說話時的動作“瞅”和“冷笑”,并在老師引導下讓學生正確做出“瞅”和“冷笑”的動作,最后加上動作再讀楚王的話語“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學生對于演繹性的朗讀躍躍欲試,由一位學生的朗讀帶動全班學生的朗讀,加上動作和神態(tài)的演繹,再追問學生“楚王,你看見晏子時心里是怎么想的?”“楚王們”紛紛答道“我瞧不起晏子。”、“我想給晏子一個下馬威?!?、“我想給點顏色晏子看。”等等。
由此可見,扣讀導悟,是藝術性地融合學生的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進行朗讀,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揣摩人物說話的語氣,體會人物的情感,進一步加深對人物話語的理解,更進一步促進文本語言的內(nèi)化。
在情感朗誦的基礎上,重點研讀楚王和晏子的第二次交鋒,運用三段論分析晏子話語的言外之意以及通過刪減對話作比較讓學生了解晏子話語的精妙之處。如:在楚王和晏子的第二次交鋒中有三次對話,當楚王問“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為什么晏子不直接回答“敝國有個規(guī)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夠知道晏子回答這話會惹楚王生氣,但讀不懂晏子說話的應對策略。這時,我點撥學生關注到“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和“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兩句話中的“人”的含義是否相同?學生立刻意識到這兩個“人”的含義不同,楚王的“人”指人才,晏子的“人”指生命個體。繼而,我引導學生思考晏子為什么答非所問,這個問題學生一時答不上來也沒有關系,只要再往下看答案就不言而喻了。學生很快找到“裝著很為難的樣子”,我追問“晏子為什么要裝著很為難的樣子”,個別學生能夠說出“晏子接下來要說的話會令楚王生氣,’裝著很為難的樣子’是為了得到楚王的赦免?!痹捳Z一出,學生們恍然大悟,晏子的“答非所問”和“裝著很為難的樣子”都是在設計圈套,為引出最后一段話做準備,所以晏子話語的精妙之處為順水推舟,設計圈套請君入甕。
《晏子使楚》文中晏子精妙語言的魅力和語言表達的藝術令人嘆為觀止,若學生的習得僅限于理解與感悟,便成了走馬觀花。小學語文課程是一門關于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就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學其最終歸宿是指向于語言文字運用。因此,在學習完課文后,我聯(lián)系課外資料先讓學生閱讀材料一,嘗試分析理解商人與蕭伯納的言外之意。
材料一:有一次,瘦削的蕭伯納遇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商人。商人想借機奚落他,便說:“人們看見你,就知道世界上現(xiàn)在正在鬧饑荒。”蕭伯納不慌不忙地予以回擊,說:“人們看見你,就知道鬧饑荒的原因了?!?/p>
商人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蕭伯納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基本學會分析理解言外之意后,激發(fā)學生的逆向思維引導學生嘗試運用話語的言外之意學會得體表達,學生閱讀材料二并完成填空,再次感受語言藝術的魅力。
材料二:一次,蕭伯納正在一條狹窄的路上行走,遇到一個對他不滿的同行,那人想侮辱他,對他說:“我從不給傻瓜讓路的”蕭伯納答道:“__________________?!?/p>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學生在文本中習得晏子語言之精妙,從而內(nèi)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并運用到生活實際中。
正所謂“教學相長”,在課堂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既是相輔相成,又是互為碰撞。針對現(xiàn)實課堂中的教與學,我對本課做出了以下的教學分析與重構:
在研讀晏子話語時,分別采用三段論與類比推理分析“敝國有個規(guī)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焙汀按笸踉趺床恢劳??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墒情贅湟环N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yè),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眱啥卧捳Z。課堂中的表現(xiàn),前者是學生的無言以對,后者是老師的蒼白呈現(xiàn)。無論是三段論還是類比推理對于學生的思維要求非常高,學生通過情感朗讀基本可以理解話語的言外之意,但是用三段論和類比推理去分析話語的言外之意,便顯得疊床架屋了。
研讀“敝國有個規(guī)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睍r,可以通過填空補白理解晏子的言外之意,即“因為我最不重用,所以是_____人。因為_____訪問_____國,所以楚國是_____國?!?/p>
研讀“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墒情贅湟环N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yè),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睍r,可與“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yè),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作比較引導學生理解晏子舉例柑橘的用處在于委婉表達和增強說服力。
眾所周知,本課教學研讀重點是晏子話語的精妙之處,而我的課堂引導學生研讀晏子話語的精妙之處止步于晏子說話的應對策略(即怎么說),沒有更進一步點破為什么這么說——即語言的委婉。
在學習完楚王與晏子三次交鋒后,可對晏子三次的話語進行小結。結合歷史背景,明確晏子出使楚王的目的??蓪㈥套游谋局械脑捳Z與言外之意的話語作比較,追問學生“晏子為什么這樣子說話,而不直接說?”引導學生明白晏子采用直接的方式說,不但得罪楚王而達不到出使的目的,而且還會招來殺身之禍,百害而無一利。然而,晏子委婉的語言,既不得罪楚王,又讓楚王感受到他的厲害,所以不得不一次次妥協(xié),最后不敢不尊重晏子。因此,晏子話語真正的精妙之處是語言的委婉,教學目標3更準確表達為:聯(lián)系課外資料,學會用委婉的語言得體表達。加之聯(lián)系課外資料拓展練習用委婉的語言得體表達,聯(lián)系生活,學以致用,更顯得順理成章。
晏子使楚教學心得篇二
在基礎教育過程中,實施教育,實現(xiàn)教育教學目標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通過運用教育技術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非常形象、直觀、生動的學習情景,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和學習積極性,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努力達到看得見、聽得進、學得會、記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
《晏子使楚》這篇歷史故事記敘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的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敘方法基本上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寫楚王只好認輸。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讓學生置身于電化教學之中。
首先讓學生邊看課文邊體會內(nèi)容,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了學生比較多的學習討論時間。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
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袄首x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的。
在此基礎上,通過表演又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在動態(tài)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特別是第2個小故事的學習可以很好地進行語言訓練,讓孩子把文中的句子轉變成四字詞語:揮汗成雨,張袂成陰,摩肩接踵等等,學生在表演這個故事時,還可以變換句子,用上這些詞語,課后作業(yè)就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四字詞語,這樣既積累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
我在使用電教的實踐中嘗到了語文教學方法改革的甜頭,并將堅持不懈地進行探索和總結,為“辦現(xiàn)代化學校,育跨世紀人才”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奮斗。
晏子使楚教學心得篇三
《晏子使楚》是五年級下冊第三組的一篇課文,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
本節(jié)課主要解決幾個問題:
1、那晏子為什么出使楚國呢?事情的起因又是什么呢?
2、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的?
3、晏子是如何反駁楚王的?
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反復讀課文,正音,理解詞義,點撥,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與研讀結合學習了三件楚王侮辱晏子的事例。學生學得興致勃勃,朗讀神情并茂。
通過句型轉換,比較,理解句意,水到渠成地引入理解文章中心。
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推理法:如從鉆狗洞引出晏子提出的“訪狗國者從狗洞入”。進而引導學生領會晏子機智幽默的語言魅力。
晏子使楚教學心得篇四
最近,有幸在現(xiàn)場聽了特級教師竇桂梅上的《晏子使楚》一課,其中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學生了解了晏子使楚的經(jīng)過后,竇老師說:同學們,對于晏子使楚,有一位外交官和一位歷史學家分別發(fā)表了他們的觀點。然后竇老師出示了以下兩段話:
外交官說:“晏子的語言,雖給人的感覺有理有據(jù),但是感覺是在做語言游戲。逞口舌之能進行外交對話,談不上真正的智慧,也獲得不了真正的尊重?!?/p>
歷史學家說:“一個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國家的智慧;一次外交勝利并不能獲得國家永遠的尊重;‘晏子使楚’與國家真正的尊嚴無關?!?/p>
然后竇老師問學生,對于這兩種觀點,你的態(tài)度是贊成、不贊成還是說不清?
好一個“說不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彼栽谡n堂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會讓學生表明自己的閱讀態(tài)度。不管學生怎么表達,我們都會肯定學生的想法。但是這其中,我們強調(diào)學生態(tài)度的“大是大非”,忽略了在我們每個人(當然也包括小學生)的內(nèi)心深處,常常存在著一種“說不清”的態(tài)度。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回避這種現(xiàn)實??墒牵斘覀兠鎸χT如上述案例中的一些選擇時,有多少教師能讓學生明確地表態(tài)“我說不清!”,又有多少學生敢站起來大聲說“我說不清”?
前一段時間看了李詠先生主持的“夢想中國”節(jié)目,節(jié)目中有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公布觀眾投票結果之前,李詠先生總要采訪幾位參賽選手:“你覺得誰可以勝出?”絕大多數(shù)選手都說:“大家都非常出色!大家都能勝出!”而李詠先生卻一再強調(diào):“只能說一個!”這讓選手們都非常為難。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當我們關注學生獨特的學習體驗時,我們有沒有考慮過,這些所謂的獨特體驗有多少是學生的真實想法,這其中有沒有學生“說不清”的兩難選擇?
課本中、生活中的“說不清”真是太多太多了……我們成人有之,孩子眼里的世界也一定有讓他們也看不懂、想不明的事理。當他們能夠站起來大聲說“我說不清”的時候,我們一定要佩服這些孩子們可貴的真實與坦誠!
所以我想,在我們贊嘆竇桂梅老師在大型公開課上勇敢地讓學生“說不清”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在自己的課堂上允許孩子們“說不清”!
晏子使楚教學心得篇五
晏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當過齊國宰相,晏子使楚教學反思。課文記敘了晏子出使楚國時,智斗楚王、維護齊國尊嚴的三個小故事。
晏子出使楚國,受到楚王三次侮辱,但他運用自己智慧,進行了超凡脫俗的爭辯,不但維護了自己和祖國的尊嚴,反而將了楚王一軍,得到了楚王的尊重。
一、成功之處
1.注重體驗,讀中感悟
文中三次斗智,我在教學中,把重點放在了第二次斗智上。為了引領孩子感悟晏子機智、勇敢的品質(zhì),我?guī)ьI孩子層層深入地品讀句子。讓孩子理解“神情句子”。告訴孩子們這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
2.切身體驗,有感而讀
請孩子們抓住晏子的神情描寫以及楚王“不懷好意”的笑,體會晏子的機智、勇敢、不卑不亢視。
3.創(chuàng)設情境,再感而讀
在教學中,我還讓學生多層次地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劇,為學生營造一個角色體驗的言語場景,讓學生在鮮活生動的話語情景中學習表達技巧,領悟表達智慧,教學反思《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4.滲透學習方法,并貫穿課堂始終
首先,初讀課文后我給學生提供了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句式進行語言訓練,目的是滲透給學生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和運用。學完全文后,我再次讓學生看板書復述課文主要內(nèi)容時就能水到渠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另外,能用課文的句子來解釋詞語,理解詞語,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都引導學生嘗試去找可以理解詞語的句子,盡量讓學生感到學習古文不是那么的枯燥,且讓學生饒有興趣。
二、不足之處
在教學中,我只做了側重處理,并沒有讓學生運用方法去自學第二次練習眼力,也沒有讓學生去比較感悟的設計,如果把這兩段在學生學完重點語段之后呈現(xiàn),并進行比較,學生應該不難感悟其表達上的特點。這樣,語文味就更濃了。
三、改進措施
1.引導學生讀書、思考,逐漸悟到讀書時應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樣想,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指導學生興盛使用工具書、資料庫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獨立閱讀思考,探索發(fā)現(xiàn)盡量自己解決問題。
3.在教學方法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
4.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閱讀或是生活實際,進行小練筆以加強讀寫之間的聯(lián)系。要引導學生注意運用語文中的一些表達方式和寫作方法。
總之,這節(jié)課我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多讀多感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但課堂的朗讀依然少了點聲音,少了點感覺,這是我在今后教學中要力求多多實踐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將繼續(xù)研究和探索。
晏子使楚教學心得篇六
《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出使楚國,國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全文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其記敘方法基本上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怎樣侮辱晏子,再寫晏子怎樣智斗楚王,最后寫楚王只能認輸。
(1)初讀。把課文讀通順,知道課文是寫誰與誰之間侮辱與反侮辱的事,寫了幾個回合有些不大好懂又很新春關鍵的詞語讓學生查字典。
(2)再讀。我讓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啟發(fā)學生一個部分一個部分地進行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或自己的看法.邊讀邊思考:晏子和楚王之間幾次智斗?晏子是怎樣應對的?你認為晏子是個什么樣的人?
(3)小組交流問題。學生通過思考、交流,討論解決學生閱讀中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問題。
(4)匯報。我進行指導。尤其是針對人物的表情、神態(tài)、語言、心里活動等。如楚王的三次笑,每一次都有他特定的含意第一次笑是極盡輕蔑之能事表示楚王根本沒有把晏子放在眼里;第二次是面對晏子不動聲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擊,他無言以對,以笑來掩飾自己的尷尬;第三次笑是態(tài)度上并不尖銳,實際上是笑里藏刀,他不甘心就此認輸,又想出了新花樣,這種笑居心更加險惡。這樣更能讓學生體會人表情、神態(tài)描寫的重要性。
2.角色表演,走進人物。
同學們熱情高漲,都想一顯身手。
遺憾:其實,這一次的表演照比前幾次有的小組已大有進步了。但是總是不盡如人意,想想誰天生就是演員呢?
晏子使楚教學心得篇七
我執(zhí)教的《晏子使楚》是五年級下冊第三組的一篇課文,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楚國的威風,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巧妙反駁了楚王,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在與楚王的三次交鋒中,晏子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體現(xiàn)出超人的智慧、善辯的口才和愛國的熱情,真是“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所以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理解晏子回擊楚王的語言上,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和人物的形象。
1、預學時間充分,內(nèi)容到位。預學是互學的基礎和前提。預學時給出學生充分時間,首先讀課文,再互學互查生字詞、互讀課文;然后劃出優(yōu)美句子或重要句段,對句段的理解和文本的感悟批注到課文旁邊或?qū)懙筋A學本上,不懂的問題寫在預學本上,再請教“師傅”或老師。學生預學時老師深入各組檢查指導,及時幫助學困生解決疑難問題。
2、組內(nèi)合作交流時,我要求按課堂展示時模式進行:各小組值日組長迅速分工,做好安排,組員依次發(fā)言把自己的讀書收獲或思想見解在小組內(nèi)交流、分享,表達能力差的同學說不到、說不好,由優(yōu)生先教著說,然后學困生再重復,各成員發(fā)言完畢其他組員補充、完善。
3、小組展示時,四個成員全部上臺依次展示,每一位發(fā)言人交流完了,組內(nèi)補充,若組內(nèi)沒補充,發(fā)言人用“誰與我交流”,“誰給我補充”等方式發(fā)起班上其他同學互動,互動發(fā)言人站起來說“我與你交流”“我給你補充一點”然后再交流自己的觀點,發(fā)言完畢還可發(fā)起其他同學互動:“我交流完了,誰與我交流?”或“誰與我挑戰(zhàn)?”在交流過程中,同學們可以補充相關閱讀資料,可以補充名言名句、古詩句,成語或故事等,若是同學們沒有補充,老師可以適時上線補充這些東西,當然在適當?shù)牡胤剑蠋熯€可以出示圖片、播放視頻、出示訓練題進行訓練等等方式以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能力提升,達到感情共鳴的目的。
4、評學階段,我常常采用拓展閱讀的形式和寫一段話的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表達、寫作能力等。
1、預學
在預學環(huán)節(jié)中我給學生出示了一個預學提綱,要求學生熟讀課文,特別是楚王和晏子的三次較量的句段,理解晏子語言的潛在意思,體會晏子的語言巧妙之處在哪里,感受晏子的形象。大多數(shù)學生能按老師的提示學習,少數(shù)還不能完成預學任務的,由小組內(nèi)的兩位師傅指導他們完成,達到自學的目的,自學有了基礎,互學時就能收獲精彩,留下亮點。
課堂開始,我根據(jù)本節(jié)課課文內(nèi)容摘選了幾句名言和詩句,由經(jīng)典誦讀組織者引導朗誦,為本節(jié)課學習鋪墊感情基礎。老師由“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把學生引入今天的繼續(xù)學習,領略晏子的風采。
2、互學
(1)小組合作階段:
小組合作學習是互學環(huán)節(jié)的最主要的方式。由于課前做了預學,所以開課后直接進入了小組合作時段,老師出示小組合作的提綱:結合楚王和晏子之間的三次較量的過程感悟人物形象,體會表達方法。學生展開小組交流,老師深入幾個小組進行指導。
(2)小組展示階段
小組展示是整個課堂的精彩呈現(xiàn)。這節(jié)課,展示小組圍繞小組合作學習的提綱,就晏子與楚王的三次較量過程交流自己的收獲或見解。三個發(fā)言人針對三次較量交流,一個發(fā)言人負責總結。在交流三次較量時,每一位發(fā)言人首先朗讀晏子和楚王較量的過程,引導學生理清晏子反擊楚王的邏輯,然后交流感受,分析晏子的形象,其他同學從不同側面交流晏子反擊楚王的巧妙之處,感受晏子的形象,體會寫作方法。還有同學在交流感受之后適當補充名言名句輔助理解,也有小組挑戰(zhàn)朗讀,通過朗讀進一步品悟晏子語言的巧妙和機智善辯,不畏權勢的形象。學生在展示交流時,老師適時上線進行點撥或進行訓練幫助學生厘清晏子語言的邏輯,升華對晏子的感悟,體會寫作方法。最后展示小組選其中一個情節(jié)進行了表演,通過表演使學生對晏子形象感受更加深刻,又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在動態(tài)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小組評價過后,老師引導學生概述晏子的形象,讓學生對晏子的形象感悟和記憶更加全面深刻。
(3)評學階段,老師收集了幾個表現(xiàn)語言藝術的魅力的故事,讓學生在朗讀中品析故事中主要人物的語言的幽默、巧妙、有力。接著又設計了一個訓練題:三次交鋒,一心設計侮辱晏子的楚王只落得個什么下場?寫出四字詞語或歇后語。這一語言文字訓練,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重要的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1、感情朗讀不到位,對晏子的語言巧妙印象不深。
預學時老師應改深入各小組,通過范讀、指導讀、反復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來。在課堂上,學生體會到晏子語言的巧妙后,緊接著,應該讓學生再讀一讀這句話,感受一下語言的巧妙。反復朗讀,能加深印象,形成語感,這樣學生有了積累,才能更好地運用。
2、加大“三學小組”課堂模式的訓練力度。不僅從形式上訓練,還要學會調(diào)節(jié)課堂,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氣氛,鼓勵學生大膽交流,深入深刻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