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留學的選擇篇一
身邊的朋友不斷勸他:“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回去呢?”每次,小鐸都笑著岔開話去,避而不談。其實,誰也不知道他內(nèi)心的掙扎。
“回去,怎么對得起家人的期待?”與小偉一樣,小鐸也從小地方拿著全獎來到香港,帶著全村人的羨慕與期待。那時,他是怎樣的信心滿滿。
“這張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無論怎樣都要拿下?!彼麑ψ约赫f。在那段時間里,他找過香港的中介,掛靠某家公司,辦下臨時身份證。這筆中介費不菲,他兼職賺的錢全都填了進去。
幸運的是,2010年夏天,在畢業(yè)1年后,小鐸終于在香港找到了一份全職工作。
與小偉、小鐸同一屆入讀香港中文大學的中國大陸學生,共有250名。至今,回內(nèi)地發(fā)展的,僅十余位?!八麄兇蠖嘤X得這邊工作不好,正好家里也有資源,也就回去了?!毙フf。(記者:高逸平)
留學的選擇篇二
今年2月,tom向加拿大移民局遞交了“移民申請”。一年后,結(jié)果就會下來,“希望一切都順利”。
但其實,畢業(yè)之時,tom打算回國發(fā)展:“可以多陪我媽,她工作太累了,我想她能輕松點。”大洋彼岸的媽媽,也沒有掩飾對孩子的思念,“她也很明確地表示,想讓我回去,陪在身邊?!?/p>
本來意見一致,是再好不過。可讓tom抉擇兩難的是,相戀5年的女朋友sandy,卻想留在加拿大,“她想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p>
這兩頭,如何取舍?
糾結(jié)近半個月后,tom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先找一份符合移民范圍的工作,滿一年后便可申請技術(shù)移民。等申請下來,就和sandy一起在加拿大做生意,幫媽媽的紡織品外銷到這里,我們再做內(nèi)銷?!?/p>
之所以這樣選擇,tom說,“等自己做生意后,利用進貨的時間,可以回去做一段時間,陪媽媽了?!?/p>
沒有順從媽媽的意愿回國,其實tom一直心存愧疚。去年回家時,他用自己賺的錢,為媽媽買了一臺iphone:“我教會老媽怎么用微信,以后就可以用這個聯(lián)絡(luò)。”現(xiàn)在,tom的手機里,每天都有媽媽發(fā)來的微信。
在這之前,媽媽還不怎么會打字,而現(xiàn)在“速度跟我差不多”。tom知道,為了能與兒子交流,練打字成了媽媽每天的必修課。
留學的選擇篇三
12年前,帶著對美國的興奮與向往,jenny從北京畢業(yè)前往美國南加州。那時,選擇赴美讀博深造的原因,很簡單——“新的技術(shù),發(fā)展條件和實驗條件”。
5年博士,太遙遠,去時jenny還未想過畢業(yè)后,是留還是走。但沒想到,這一呆便是12年。
這12年里,“孤單的感覺一直都有。”孤單,似乎成了一種抹不去的習慣,走在大街上時、工作煩惱時、生病時、一個人窩在家里時……
但即便孤單,沒有歸屬感,她還是決定“繼續(xù)留在美國”。也許,在美國呆久了,不知道回去是否還能適應(yīng)。起碼,“在這邊,只要有能力就行,簡單地做事就可以?!?/p>
現(xiàn)在,jenny唯一的牽絆,便是家中的母親。
博三的一天凌晨3點,jenny接到一通家中打來的電話:“爸爸不行了,跟爸爸說最后幾句吧?!眏enny一驚,之前從沒有人告訴過她關(guān)于爸爸的病情。
心里慌亂的她,忙準備收拾行李回家,但卻被媽媽制止:“回來也趕不及了,安心讀書,拿到學位?!眏enny還是嘗試著去辦簽證,“可那時正是‘911’過后,簽證非常困難。”完成學業(yè),成了家人的最大期待,也成了她堅持下去的動力來源。
整整5年時間,jenny才走出父親去世的陰影。盡管,在9年后的現(xiàn)在,她能開口復述當時。但語氣里,卻透露出難以平復的情緒起伏:話語一下子變得遲緩,甚至有點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