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感悟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感悟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頒獎詞感悟篇一
看到這些人令人心疼的“執(zhí)拗”的時候,你可以想見,他們的生活中一定充滿了“聰明人”的冷嘲熱諷,一定充滿了“精明者”的好言相勸,或者是“忙碌者”的熟視無睹,說不定還有“別有用心者”的威逼利誘。生活并不沒有因為他們是好人而變得仁慈,而我們更多的人往往就是“聰明人”“精明者”“忙碌者”“別有用心者”當中的一個,悄悄地躲在殘忍的現(xiàn)實后面,充當著現(xiàn)實的“無名幫兇”,以制造悲劇的方式來催生一個好人帶給我們所謂“感動”。
給自己一點勇氣,就像吳菊萍伸出雙手,就像胡忠夫婦選擇高原,就像美麗的張平宜留守在麻風村,就像朱光亞把最好的人生默默無聞地獻給了大漠荒灘。做一個好人!
如果感動會隨著淚水一起被擦干,如果感動不能讓我們的行動有所轉變,那么我不愿看到你流淚的臉。
我們的生活需要這樣的好人,更需要媒體對我們身邊的感動進行正向的報到。不能把所有關注的點都盯著黑暗,生活的幸福感需要用感動帶來的溫暖來營造,需要用善良的力量來創(chuàng)造。讓我們的心里多一些陽光和善意,少一些勾心斗角吧。
從絞盡腦汁把人往壞處演繹的后宮吃飽了撐的輪番搶男人、搶女人、搶權力、搶金銀的齷齪劇情中把自己解脫出來,從絞盡腦汁放大家庭矛盾、挖掘陰暗心理的所謂“金牌調節(jié)”婆媳矛盾、婚內(nèi)婚外的唧唧歪歪的雞毛蒜皮中把自己解放出來,從沒完沒了、亂七八糟、你恨我更狠、你奸我更奸的互相算計的諜戰(zhàn)中解脫出來,清清爽爽輕輕松松地做一個陽光善良的幸福的追夢者。
感動中國頒獎詞感悟篇二
淚水再也控制不住地決堤而出,電視頻幕上那兩個身影,給了我深深的震撼與感動。
這是一對父婿,在大火中他們?nèi)M三出,救出了六個孩子。但他們在火爐般燒著的房子里,皮膚幾乎全部嚴重灼傷。半百老人譚永飛闖過了鬼門關,幸存下來,可是他的女婿王茂華,終是在人們的悲痛中離去了。
躺在重癥病房的王茂華,在一次次植皮、截肢中,在非常人所能承受的疼痛下,始終沒有喊一聲疼,我從而明白要頑強堅忍;那時生命脆弱的他,在鏡頭前斬釘截鐵告訴我們:他要活下去!他啟示了我生命的意義;在離去前,他撥通了妻子的電話,這個錚錚鐵漢終于流下了眼淚,哭著和妻子道了別。他是個老師,更是個愛孩子、負責任的好老師,他用他的生命為他的學生上了人生的最后一堂課。
沖進火場的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我看到了他們坦蕩蕩的英雄豪氣。
這對父婿用行動表現(xiàn)了他們心中的大愛,坦白而言,我并不能夠像他們那樣,做到義無反顧,人們活著,是因為有親人,有牽掛。他們在看到別人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沖進火場那不是盲目,而是救人于危難;那不是沖動,而是一種勇氣;那不是愚昧,而是胸懷大愛。
從幼稚園到初二了,上過許許多多的課,唯有用生命演繹的這節(jié)課,讓我終身難忘!生命如此珍貴,但卻如此脆弱,像玻璃,碎了,又怎么能再完好如初呢?
逝者安息,愿王茂華在大火中永生,愿譚永飛早日康復,也希望能喚醒人們大愛的心!
感動中國頒獎詞感悟篇三
上周五,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有誓言保護敦煌的樊錦詩,有堅持不懈、勇于出擊的中國女排,還有守護未來孩子們的安全的糖丸爺爺顧方舟其中,黃文秀的事例最令我動容。
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黃文秀,用她的生命詮釋了初心與責任。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黃文秀從她來到廣西樂業(yè)縣百坭村那一刻,就發(fā)出了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錚錚誓言。她不等不靠,踐行著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理念,用腳丈量了百坭村每一寸土地,用情感打動了百坭村每一位百姓。短短一年時間,村里就做成了許多過去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修通了水泥路,建起了4個蓄水池,發(fā)展起砂糖橘、油茶樹、八角、水稻種植等特色產(chǎn)業(yè),有88戶418人順利實現(xiàn)脫貧。群眾脫貧致富了,但雷厲風行的黃文秀卻在一次山洪中不幸去世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0歲,她的為民情懷為黨員干部和廣大青年做出了榜樣。功名不過塵與土,唯有孜孜不倦,踐行初心,迎難而上,勇于擔當,方可無怨無悔,為世人所敬仰。
文在心,秀于行。扶貧工作如長征之路,漫長而修遠,黃文秀高學歷、高資質卻甘于躬身扶貧一線,她用生命踐行了黨的誓言,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的目標,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甚至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也無怨無悔。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身上克己奉公、知重負重、堅韌不拔、甘于奉獻的精神。
我們是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身上背負著少先隊員的使命與責任。我們需要好好學習,學好知識,腳踏實地朝著一個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苦干實干,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不負青春韶華,繡出少先隊員的美麗畫卷!
故人已逝,風范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