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語文《看雪》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一
整篇課文主要是老師和學生對話,重點是體會臺灣孩子對北京的向往,而本文內容和兒童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孩子們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難度較大。我在執(zhí)教中,能較好地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首先,自讀課文,提出問題。然后,小組交流解決各自所提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并要求學生在小組中結合朗讀課文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合作中學生們行動了,課堂也就完全動起來,你一言我一語,盡管難免有的學生所提問題價值不大,但所看所聽卻讓我體會到合作學習成為了學生們喜歡的學習方式,四個人一組,配合倒也默契。接著,集體交流。在讀中感悟交流,學生更是興致濃厚。較順利地解決了一些問題。諸如,用棉花怎么做成雪?“故鄉(xiāng)”是什么意思?“順手指了指”是什么意思?雪毯是什么?銀裝是什么?一個個問題在學生的合作交流中得以解決。進而順理成章地讓學生體會出臺灣的孩子對雪的期盼,對北京的向往。
為突破難點,我依然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在范讀、接讀、對讀、分角色讀等形式的讀中讓學生有所感悟。同時,選擇同學們共同關心的問題,引導大家讀書、思考、表達。教師也隨機提出重點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如,課文最后一句話,老師為什么要“深情”地說?老師心里在想什么?這樣就比較容易地突破了難點。
同樣,在讀悟中,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將心情的變化,有試探到驚奇,由驚奇到羨慕,由羨慕到盼望,層層領悟。最終,升華了“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思想感情,同學們愛國的情感便在他們的心中得以激揚!
總之,通過執(zhí)教《看雪》這篇課文,的確感覺到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課堂教學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作為引導者、組織者,要不斷地探索新思路,樹立新目標,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而讓我們的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活潑新穎,富有活力,得到“語文教學”的真實回歸。
二年級語文《看雪》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二
《看雪》講述了臺灣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有見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的童年在故鄉(xiāng)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課文蘊含著海峽兩岸人民企盼祖國統(tǒng)一的愿望。
本課教學,我通過讀、想、說的結合,在情景中學習課文,努力實現(xiàn)情感的交融。
一開始上課,課件中的雪景展示,把學生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課文中的“看雪”,體會“雪”中的個味不同,營造了學生閱讀期待的心理。
教學中,我將老師看到的雪景這段文字從文章中提出來,進行教學。考慮到這段文字很美,也是觸發(fā)學生產生去“看雪”的直接動因,所以在教學指導中,將寫雪景的句子與寫活動的句子分開教學,側重點放在第一句。旨在通過教學,讓學生將視頻中直觀感受的雪景,再通過文字的感悟,去感知雪景的美。所以在指導朗讀的時候,先是看到什么,去體驗“雪花、雪毯、銀裝、潔白”的美,再是體驗雪中的動態(tài)美。那“飄著、鋪著、披著”像唱歌一樣。這樣的設計,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所悟到的達到了預見的效果。而第二句的活動,則不著重點,只是讓學生體驗一下心情,悟著“雪中情”。
而本文的四個問句,是教學的另一個重點。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朗讀,體會出問話時的心情。我在引導的時候,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將心情的變化,有試探到驚奇,由驚奇到羨慕,由羨慕到盼望。圍繞“看雪”在情感上產生波瀾。在指導讀的過程中,適時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滲透,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老師微笑著點點頭”在不同的語境中的含義。課文中是回答問題,表示看過真的雪;在課堂上是表示肯定與贊許。二是“爭著問”,對學生進行詞語積累的教學,認識新的詞語。在指導朗讀時,注意對學生心理情境的渲染,在對比的反差中,產生學習期待。
最后出示兒歌和詩句,讓生讀讀,激發(fā)邀請臺灣小朋友來看雪的熱情,升華主題。
二年級語文《看雪》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三
《看雪》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講臺灣老師和學生在談論雪的話題,臺灣學生對北京的雪充滿了向往之情。文中暗含有盼望臺灣回歸,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愿望。因為本文內容與兒童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在內容理解上不做講解。本文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識字,第二課時寫字,認識提示語位置不同、標點不同的用法。
我授的是第一課時,目標為掌握10個生字。別看一節(jié)課掌握幾個生字是非常簡單的,其實在平常的課堂上,為了使內容豐富,我們會習很多東西,經常是下課鈴聲響了,我們的目標還沒有完成。對于這節(jié)課,我也有這樣的擔心,生怕完不成任務。所以在習上我刻意只習三點:一是拼音整體認讀音節(jié)、平舌音、翹舌音;二是“扌”、“钅”的字;三是比喻句。想著有重點的習,有重點的學,任務完成肯定沒問題,結果還是沒有完成。
課上完了,聽課的同事講:“你的教案很完美,但真正實施時,目標沒有完成?!蔽揖退伎紗栴}出在哪兒呢?一點一點地看實錄,我找出兩點和完成目標無關或者說聯(lián)系不大的地方:一是習比喻句。這里用時大約有三分鐘,如果這三分鐘讓學生讀、憶這10個生字,應該完全可以背誦記住。二是習整體認讀音節(jié)、平舌音、翹舌音。這里用時有兩分鐘,省下這兩分鐘,學生可以選幾個字組詞、說話,這些字只有真正運用了,學生才能掌握。那么為什么單單找出這兩點呢?習比喻句是在積累“冬天雪景”那一自然段時,引導學生習以前學過的比喻句,積累“冬天雪景”是本課要學的新知,本段有“鋪、銀、仗、毯”四個學習的生字,讀背本段不僅把要學習的字放到句子中,也讓學生積累了描寫冬天雪景的句子。把字放到詞、放到句子中去習,比單個識字要好。所以積累本段是和目標密切相關的,而習比喻句就無關了。對于平舌音、翹舌音、整體認讀音節(jié),幾乎每節(jié)課都要習,開始幾天天天習可以,為的是增加習的次數(shù)、增強記憶,可是,記憶是有規(guī)律的,開始需要天天習,慢慢的天數(shù)可以拉長,兩天、四天、七天、半月……前面天天習,本節(jié)課甚至以后的幾天都不需要習了,這兩點習可以省出五分鐘時間,把省出的五分鐘時間全部交給學生,讓他們一次次讀這10個字,一遍遍記這10個字,最后收口時,他們就能完全說出這10個字了。這樣,目標也就完成了。
問題找到了,今后在備課時,我就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認準目標。完成目標是主線,要沿著主線行動,這樣才不會偏離目標。
二是習的適度適時。不要看到什么都要習,這樣會偏離目標、占用時間,完不成當堂課的任務。對習的內容老師要精心考慮,把握度和量。
至此,我終于明白那句“完美的教案”的用意了。教案的完美是老師單個的意愿,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老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備課,才會有完美的教案,完美的課堂!
二年級語文《看雪》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四
《看雪》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學期教材中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描寫臺灣師生渴望到北京看雪景暗示了臺灣人民盼望祖國統(tǒng)一的情感。根據《課程標準》的需求我確定了三個教學目標。一是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二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三是有盼望臺灣回歸,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愿望。教學的重點難點都是識字、寫字,體會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課前預習是布置收集相關的臺灣歷史、現(xiàn)在等方面的資料。安排為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就學完課文后,回顧課堂教學的經過做一點記錄和反思。
一般情況下,我教學一篇課文,總是第一課時教學生字詞并指導書寫,第二課時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感情。這種教學方法有很大的弊端,它脫離一定的語境去學習生字,學生學得困難,記得不牢??墒牵捎谡Z文課以一般一天只有一節(jié),你也只能這樣做。剛好在教學本課時,我有兩堂連堂的課,我就采用了先讀通課文,再學習課文,最后檢查復習生字詞,再指導書寫的教學步驟。這樣做,就能在一定的語境去學習生字詞,學生很輕松的就會了。老師也不必給什么特別的心思叫他們記住這些生字。為什么沒有連堂的語文課就不能采用這種方法呢?主要是因為作業(yè),第一天學完生字能完成抄寫生字的作業(yè),哪怕字看得再眼熟,不手抄總是不行的,俗話說得好:“眼高手低”。第二天學完課文后,完成語文《基礎訓練冊》,摘錄好詞好句等。這樣作業(yè)的分量能因分開而適中,作業(yè)的層次也有字詞到句段,合乎小孩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
當我教學“接著”的“接”時,張雨虹同學舉手,(這是因為平常我養(yǎng)成了讓他們舉手發(fā)言,可以打斷老師的講課,所以不管在什么時候,他們有了發(fā)現(xiàn)都立刻舉手),我請他站起來說說有什么問題,她說:“接著”是動詞。還作了一個動作,我剛表揚她說得對。石旭同學也舉手站起來說:“接著”表示先干了什么,現(xiàn)在又接著干什么。“你們倆說得都對,說得真好,表揚他們倆?!蔽也唤@么說,并順勢告訴同學們“接著”的確有兩種意思,要看具體的那一句話,才能確定它是什么意思,在本文它在哪句中出現(xiàn),讀一讀,告訴我,它是什么意思。同學們當然一讀就明白了。我又說其實文中有許多詞都像“接著”一樣有好幾個意思,同學們一定要多讀書,根據句子、一段話去思考才能弄清一個詞的真正的意思。
在本文的教學中,當教到欣賞櫥窗里的雪景時,我加進了科文中沒有的一種小朋友平時用手玩雪的感覺敘述,說:“雪看起來是什么顏色,美不美?摸起來呢?用手捏捏呢?”一下子拉進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倍感親切,調動了學生學問的興趣,他們樂意走進文本去讀文。其實,這篇課文講的情感離孩子太遙遠了,孩子們哪里懂得祖國統(tǒng)一的重要,哪里會有那么強烈的盼望臺灣回歸的愿望,讀文之后,把他們收集的相關資料和我準備的資料一起交流交流,才能讓他們初步了解祖國統(tǒng)一的重要性,有了盼望臺灣回歸是好事的想法。調動人體的各種感官去感受文字,能將枯燥的文字,死靜的課堂變成有趣的文字和活躍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