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李白寫的《將進酒》? 將進酒 李白教案設(shè)計篇一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nèi)容;
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復雜性;
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
1課時。
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詩《尋李白》,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在中國文學史上,“酒”可以說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許多文人,都與酒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橫槊賦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李白的“蘭陵美酒郁金香”還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等等。
在這些人中,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因為他的詩寫得獨絕千古而獲得了“詩仙”的稱號,而且也因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說到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詩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又有怎樣的感情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們就通過一首詩來走近李白。這就是他的《將進酒》
我們在學習《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時候知道,唐玄宗天寶三年(744),詩人被排擠出長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秾⑦M酒》這首詩則是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當時,他跟好朋友岑勛應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個好朋友登高飲宴,借酒放歌,抒發(fā)情懷。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的曲名。將,讀qiāng,“請”“愿”的意思。 “將進酒”意即“勸酒歌”, 多以飲酒放歌為內(nèi)容。李白的這首詩是借用樂府舊題,來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
(一)、大家先聽老師讀,聽的過程中注意體會詩歌中的:節(jié)奏變化,韻律變化以及情感變化。并在課本上作適當?shù)臉擞洝?/p>
(二)、指導學生用不同方式朗讀課文。
1.學生自己讀(2遍) 大聲讀、旁若無人的讀
2.學生示范,點評
3.齊讀(第一遍:學生試著讀,第二遍:看指揮讀)
4.男女生分角色讀
5.和讀(配樂)
(三)、下面,請同學們依據(jù)詩歌的內(nèi)容作一個大膽的推測:宴飲后的李白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激動的(找出對應詩句:) 豪放的(找出對應詩句:) 悲壯的(找出對應詩句:) 自信的(找出對應詩句:)
憤慨的(找出對應詩句:) 狂放的(找出對應詩句:) 愁苦的(找出對應詩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作者一開始就將我們拉到了奔騰咆哮的黃河岸邊,黃河之水一瀉千里,大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魄。同學們,當大家看到這么氣勢磅礴的黃河的時候會感到心情怎么樣?
——激動
幾乎所有的文人面對著流水,都會詩興勃發(fā),比如《論語》上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曹操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他們在面對著滾滾東逝的江水時往往會想到一種感情,那就是人生的短暫和無常。
李白也一樣。
正所謂“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
這從天而降的黃河之水還有回頭的一刻嗎?
——沒有,
他只能像作者說的一樣
——奔流到海不復回
那么接下來,李白從這一片浩浩湯湯的江水聯(lián)想到了什么呢?
——人生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作者為什么從江水想到了人生?
——人生和江水一樣,“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江水的流逝正像一個人生命在時間的軌跡上慢慢流逝一樣,一去不返。
人生是短促的,那么李白又把這種原本就短促的人生寫得更加不可把握了,“朝如青絲暮成雪”。早上還是“青絲”,傍晚就青絲成雪,
如果說前一句將我們拉到了一個大的空間中,那么這一句就讓我們在時間的一去不返中體味人生。實際上,這一句中有一個字明確的表達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提到悲,很多同學馬上就會想到很多詩句,比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那么,李白的悲是這樣柔婉的悲嗎?
——不是
古人有一個詞評說的好——悲而不傷,悲而愈壯就是說不僅是“悲”的,而且還有一種“壯”的感情融于胸中。
所以,李白這時候的感情是悲壯。
由對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由衷贊嘆變成了對人生苦短的悲壯情懷。
帶著這種感情我們再把前兩句讀一遍,注意讀出這種感情的變化來。
人生真是很短暫的,那么如何面對這種短暫的人生呢?
李白選擇的方法是縱酒狂歌。
李白畢竟是一位豪放的詩人,在下文他用一句話就把這種悲的感情逆轉(zhuǎn)過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讀完這一句,我們會發(fā)現(xiàn)作者用其中兩個字明確的表達了他的感情:
“歡”和“樂”。
在這里有一種心態(tài)讓詩人感到歡樂這種心態(tài)是——自信。
哪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讀著這幾句詩,我們仿佛看到了那個狂傲不羈的李白在明月之下與朋友推杯換盞、把酒言歡。人生高興的時候就應當及時行樂,不要辜負了清風明月,金樽美酒,不要時時刻刻都想著功名呀、事業(yè)呀、理想呀,有才干總會得到老天給予的使命,該來的總有一天會到來,就像金錢一樣,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就是本詩的第一次感情變化,由原來的悲壯轉(zhuǎn)成了歡快。(多媒體)
好,讓我們把詩的前半部分連起來讀一遍。讀出感情的變化來。(學生讀兩遍)
李白在酒中漸漸的找回了自我,在酒酣耳熱之際,他呼朋喚友侃侃而談“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彼粌H自己喝,還勸他的朋友喝。這里也就點明了“將進酒”的這個題目的意思,勸酒歌。
另外,同學們感受一下,在這里作者連續(xù)用了四個“三字句”,那么這四個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使得詩歌的節(jié)奏不單調(diào),富于變化。加快了詩歌的節(jié)奏,甚至有一些咄咄逼人的感覺,那么這就使得詩歌的旋律加快了,旋律的加快實際上就反映出作者這個時候的心情是非常激動地,他的情感由原來的歡樂變得狂放起來。
這就是詩歌中的第二次感情變化:由歡快轉(zhuǎn)為狂放。(多媒體)
行文至此,詩人的狂放甚至使他忘記了這是在寫詩,“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這樣的生活化的詩句非但沒有讓我們感覺到粗俗,相反,我們仿佛從這里見到了一個生活中實實在在的人。
那么李白的這一去勸酒歌里談到了什么呢?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鐘鼓饌玉”意思就是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為不足貴,并放言“但愿長醉不愿醒”,為什么作者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呢?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李白剛剛展露頭角時就曾寫下“事成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作為一個儒生,他有著強烈的實現(xiàn)理想和抱負的愿望,然而,這首詩寫成之時他卻已經(jīng)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李白覺得以自己的能力,原本能夠做成一番事業(yè),現(xiàn)在卻只能借古人酒杯,澆自己胸中塊壘,他說“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種——憤慨。
接下來,“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作者在憤慨之余,想到了陳王曹植,想到在陳王的宴席上,那些圣賢之才放懷壯飲的豪情,。
自己就像曹植一樣備受排擠,有志難展,所以他說“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既是對陳王昔時宴飲的傾慕,更是對現(xiàn)實遭遇的憤恨與控訴。
這就出現(xiàn)了本首詩中的第三次感情變化:由狂放轉(zhuǎn)為憤恨。(多媒體)
好,讓我們把詩的這一部分連起來讀一遍。(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讀出由狂放轉(zhuǎn)為憤恨的感情的變化來。(學生讀兩遍)
好,讓我們把詩的從開頭到這一部分連起來讀一遍。讀出從愁苦到歡快到狂放再到憤恨的感覺來。(君不見————斗酒十千恣歡謔)(兩遍)
然而憤恨之情剛剛顯露,詩人又回到了酒中?!爸魅撕螢檠陨馘X,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東西到了李白這里卻抵不過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滿著鄙視之情。
“呼兒將出換美酒”正是詩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顯。
這種彰顯使我們又看到了那個高唱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的李白,看到了那個“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的李白,看到了那個“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看到了一個用激情和豪放的濃墨重彩寫成的大寫的李白。
這就出現(xiàn)了本首詩中的第四次感情變化:由憤恨再轉(zhuǎn)回到狂放,而這種狂放比剛才的還要狂,是一種癲狂。(多媒體)
然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詩歌的最后一句寫道“與爾同銷萬古愁”。這種“愁”不再是一時一刻的,而是“萬古愁”。
“酒盡興來”,原本是應當高興的時候,然而這種愁為什么不消反長了呢?剛才說過“五花馬,千金裘,呼爾將出換美酒”是詩人的歡快的弦緊緊地繃了起來,然而這種歡快卻只能用酒來麻醉,甚至這種短暫的歡樂也被“愁”這股力量一觸即斷,在恣酒歡樂中詩人猛然發(fā)現(xiàn),“愁”就像一個影子一樣無時無刻不在跟隨著他。
這就出現(xiàn)了本首詩中的第五次感情變化:由癲狂轉(zhuǎn)回到愁苦。(多媒體)
好,讓我們把詩的這一部分連起來讀一遍。(主人何為言少錢,——與爾同銷萬古愁),
那么從悲壯到歡快到狂放到憤恨再到癲狂再回到愁苦,這就是本詩的情感脈絡。 (讀)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壯——歡樂——狂放——憤恨——癲狂——愁苦,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tài)。
這萬古的愁從何而來呢?請同學們結(jié)合背景,結(jié)合你所了解的李白
(找同學回答)
1.政治遭遇(詩人李白的政治夢想與詩人的秉性、情趣、個性的人格)
這首詩大約作于天寶十一年(752年),這一年,李白已經(jīng)51歲,八年之前,李白到長安尋求功名,進入到統(tǒng)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為能夠干一番事業(yè)。然而現(xiàn)實卻不容許他這樣做,所以現(xiàn)實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
2.人生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
李白的身上浸透著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李白畢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個夢,然而,當無法企及的現(xiàn)實無情地擺在李白面前時,他的夢碎了,于是,他開始縱酒,他開始狂歌,開始了永遠沒有盡頭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賢自稱,以喝酒排解內(nèi)心的苦悶,以縱酒來對抗現(xiàn)實的齷齪,以精神的曠達來張揚自己的個性。因為他是謫仙人,所以他必定擁有恣情傲物的權(quán)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3. 對絕對自由的向往與現(xiàn)實性的矛盾
錢穆先生的《中國文學論叢》中這樣寫到“…(李白)自己的生命還想要超出世間?!木辰缰撸咴谒@個超人生的人生上?!?他內(nèi)心深處所期望的不是在現(xiàn)世規(guī)則之下對他人的控制,而是扔掉規(guī)則對宇宙萬物的掌握?;蛘哒f,他最想做的不是可做之事,而是不可完成之事。他因“不可完成”而豪情萬丈,也由于相同的緣故而倍受打擊。
正是以上的種種原因是的李白成為了一個復雜的、立體的自我,成為了宇宙間一個大寫的“人”字。
這種復雜的個性體現(xiàn)在詩歌之中,則是快、狂、逸、達。
(再根據(jù)遭遇和矛盾齊讀課文)
李白是詩人,是酒仙。詩人的思維是穿越今古的羅盤,承前一千年,啟后一千年。詩人搖擺的身軀不羈于長安城內(nèi)的鶯歌曼舞,犀利的目光明亮于唐代以后悠悠千載。詩人放蕩的思緒飄蕩于崇山峻嶺之間,游弋于碧波萬傾之中,面對無人理解的苦惱、傷楚、迷頓,還不如“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來得瀟灑自在。即使是酩酊大醉,忘記昨天今天和明天,把歷史當作下酒菜,裹卷在酒杯中頹然而廢,只在某個月夜輕輕嘆息一聲,吟起“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p>
這就是李白,這就是那個把包羅萬象的軀體釋放于長天大地的李白,這就是那個醉出一個詩仙,灑出千古詩章的李白。
讓我們還是用余光中先生的詩句來結(jié)束我們的李白之旅吧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李白,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近)。在武則天稱帝的大足元年(701),李白出生于安西都護府所統(tǒng)轄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坦境內(nèi)的托克馬克)一個富有的家庭,他的父親可能是一個富商。五歲時,李白隨父親遷居綿州(今四川江油縣)。
李白少年時代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他“五歲誦六甲,十歲家”?!笆搴脛πg(shù)”,“十五游神仙”,“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20歲前后游歷了成都峨眉山等地,還和一個叫東巖子的隱士共同在青城山隱居了數(shù)年。這些生活經(jīng)歷對李白思想性格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影響。
李白一方面接受了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熱衷用世,追求功名,想要“濟蒼生”、“安社稷”;另一方面又具有濃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貴,糞土王侯,隱逸求仙。這兩種思想結(jié)合起來,形成一種功成身退的處世態(tài)度。正如李白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所說:“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然后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洲,不足為難矣。”
開元十三年,李白25歲,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離開蜀地,開始漫游。他不屑于參加科舉考試,希望能憑借自己的才能和聲望,得到某個有力人物的推薦直取卿相,漫游正是為了尋找這樣的機會。李白出蜀后,南游洞庭,東游金陵、揚州。后來回到江夏一帶,在湖北安陸與唐高宗時做過宰相的許圉師的孫女結(jié)了婚,遂定居安陸。后北游洛陽、太原,東游齊魯,寓家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天寶初年南游會稽,與道士吳筠隱于郯中。在十幾年的時間里,他幾乎漫游了半個中國,寫了許多優(yōu)秀的詩篇,顯示出高超的藝術(shù)才能。
天寶元年,李白42歲,因吳筠推薦,被唐玄宗征召入京。李白初到長安,得到了玄宗的禮遇,“置于金鑾殿,出入翰林中,問以國政,潛草詔誥,無人知者?!?李陽冰《劃堂集序》)但李白只是以文學辭章見重,供奉翰林實際上是虛職,沒有什么實權(quán),他那“濟蒼生”、“安社稷”的抱負得不到施展的機會。尤其是自開元末年以來,政治日趨腐化,政權(quán)把持在奸相李林甫等人的手中。李白不肯投靠權(quán)貴,在政治上自然是沒有出路的。他“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如草芥”,縱酒狂歌,桀驁不馴。于是,誹謗和冷遇接踵而至。他感到自己留在長安已經(jīng)多余,便懇求還山,于天寶三載痛苦地離開了長安。
經(jīng)過長安三年的政治生涯,李白對現(xiàn)實的認識比較清醒了。在供奉翰林期間,他寫了一些歌詠宮廷生活的詩歌,但這不是他創(chuàng)作的主流??偟膩砜?,他的創(chuàng)作比前一時期具有更強的思想性和更深刻的政治內(nèi)容。
從天寶三載到天寶十四載,李白又漫游了十二年,游蹤啟蒙及汴梁、齊魯、江浙、燕趙。李白離開長安不久便結(jié)識了杜甫,二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從天寶四年開始,李白更熱衷于求仙訪道,試圖以宗教麻醉自己,以擺脫胸中的'悲憤與苦悶,可是,他并沒有忘懷現(xiàn)實政治,這一時期的政治腐敗在他的詩中得到了曲折的反映,使他的詩歌帶有更為深廣的憂憤。
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爆發(fā)了“安史之亂”。李白由宣城流亡到郯中,后隱居廬山。在這期間,他寫了一些反映戰(zhàn)亂的詩歌,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感情。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十二月,肅宗派 弟弟永王以搞敵平亂為號召,在江陵招募將士數(shù)萬能人,順江東下,路經(jīng)廬山辟李白為幕僚。李白出于報國安民的誠意,加入了永王幕府。
肅宗與永王之間矛盾很深,肅宗深怕對方搶奪自己的帝位,便發(fā)兵征討。至德二載,永王兵敗被殺,李白也以從逆罪被抓進監(jiān)獄,第二年長流夜郎(今貴州省桐梓一帶)。乾元二年春,李白行至三峽遇赦放不覺 ,后往來于宣城、歷陽等地,仍然密切關(guān)注著時局的發(fā)展。上元二年,李白61歲,聽到李光弼率大軍征討史朝義的消息,還曾請纓從軍,半道因病而還。寶應元年(762),李白到當涂投靠族叔李陽冰,十一月病逝,享年62歲。李陽冰將他的作品編成《草堂集》十卷,可惜沒有流傳下來?,F(xiàn)存李白的詩共約一千首。
李白寫的《將進酒》? 將進酒 李白教案設(shè)計篇二
1.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2.了解李白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激憤之情
3.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
1.把握全詩由悲而歡而激憤而狂放的感情基調(diào)
2.鑒賞全詩。
杜甫有一首詩為《飲中八仙歌》,內(nèi)容如下: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提問:讀過詩后,你能通過這四句詩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嗎?
明確:詩酒同李白結(jié)了不解之緣,李白自己曾說過“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興酣落筆搖五岳”。杜甫描寫李白的幾句詩,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詩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長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氣縱橫,狂放不羈,即使天子召見,也不是那么畢恭畢敬,誠惶誠恐,而是自豪地說:“臣是酒中仙!”而這首《將進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勸酒歌。
本詩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年)李白“賜金還山”之后。他當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這首詩可能是三人飲酒宴上的祝酒辭。
提問:李白的詩歌風格一向是豪邁不羈的,你認為這首詩和他的一貫風格有區(qū)別嗎?
明確:這首詩有豪放之情,但又不只于豪放之情。這首詩中詩人的感情變化極快。
(參見人教社《教師教學用書》152頁)
提問:你能簡單總結(jié)一下這首詩感情的起伏變化嗎?
明確:詩的開頭悲嘆人生短促,轉(zhuǎn)眼即是百年。接著因悲尋歡,想要痛飲一場。然后轉(zhuǎn)入正題,聯(lián)系自己遭遇,借酒抒發(fā)憤世嫉俗之情。結(jié)尾變得狂放,要將這種種復雜的心緒統(tǒng)一為“萬古愁”,一同消除、忘卻。
提問:本詩你讀來有何感覺?
明確:略
提問:以往我們學習的古詩多以七言為主,那么這首詩有什么特點呢?
明確: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參差錯落。且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節(jié)奏疾徐多變,奔放而流暢。
課后練習第二題。
將進酒
李白
李白寫的《將進酒》? 將進酒 李白教案設(shè)計篇三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nèi)容;
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復雜性;
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
領(lǐng)悟詩人“狂歌痛飲”豪放外表下的憤激之情。
誦讀、討論
1課時。
中國有很多特色文化,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詩人與酒之間似乎有一種不解之緣。古來文人騷客,憑酒賦詩,留下多少名篇佳句。
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p>
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p>
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p>
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p>
劉禹錫:“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p>
然而,其中飲酒詩做得最好,也是最多的,恐怕要推詩仙李太白了。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痹谄洹恫灰姟分校鸥€用“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來概括李白的一生。
可見,酒似乎與李白的一生緊密相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這首勸酒詩《將進酒》。
過渡:學習詩歌的方法,重在誦讀。通過誦讀,我們才能感受到詩歌的音樂美和節(jié)奏美;通過誦讀,我們才能用我們的情感和心聲去感受詩人的情感和心聲。
下面,我們就來聽聽著名演員濮存昕是如何用他的聲音來詮釋李白含蘊于《將進酒》一詩中的情感的。
播放錄音。(點評:濮存昕的朗誦,帶有明顯的表演性質(zhì),雖非盡善盡美,但他對詩歌的節(jié)奏與情感的把握還是很不錯的)
在我們剛才的聽讀過程中,濮存昕的朗誦在節(jié)奏和語調(diào)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在節(jié)奏和語調(diào)上有一個快慢高低的變化起伏過程。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與起伏?
明確:源于情感的變化與起伏。
那么,詩人的情感又經(jīng)歷了一個怎樣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呢?
板書:情感發(fā)展
下面請大家把你們的音腔打開,把你們的情感釋放出來,我們一起來把《將進酒》朗誦一遍。在誦讀的過程中,請大家用你們敏銳的直覺感知一下,詩人的情感經(jīng)歷了一個怎樣的變化過程。
如果不能,學生自由誦讀,然后可以同桌之間討論,擬出作者情感發(fā)展線索。(3分鐘)
悲傷
包括哪些句子?(前四句)
詩人“悲傷”什么?(韶光易逝,人生短暫)
這種“韶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悲傷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的?
黃河水的“不復回”,表現(xiàn)韶光易逝。
以水來表現(xiàn)時光短暫。(《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頭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表現(xiàn)人生短暫。
在表現(xiàn)“悲”的時候,運用了哪些手法呢?(夸張、比喻、對比)
還有一種手法。詩人通過對黃河這一自然景物的描寫,渲染出一種悲傷的氣氛,寄寓了詩人的情思。這樣的手法是?(起興?!犊兹笘|南飛》:“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小結(jié):詩歌前四句,綜合運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了詩人對韶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感傷。那么,誦讀時應該用什么樣的語調(diào)?(如課后誦讀提示所言:前兩句有挾天風海雨而來之勢,故慷慨有之。但詩人這里是慷慨生悲——沉郁)(單讀,點評)
那么,作者在文中一直感傷下去了嗎?
歡悅(灑脫)
你是怎么看出詩人并沒有把對人生短暫的感傷繼續(xù)下去的?
明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p>
這一句表現(xiàn)的是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明確:及時行樂。
過渡:有詩云:“一杯清酒聚知音,半生相知有幾人?!比缃?,三位摯友相聚在一起,正好開懷暢飲,故而要“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夸張,表現(xiàn)友人相聚之樂)所以,這一個小節(jié),表現(xiàn)的情感應該是?(關(guān)鍵詞)
板書:歡悅(或灑脫或歡樂)
那么,這一小節(jié)應該以怎樣的語調(diào)來讀?(慷慨激昂,讀出歡悅與灑脫勁)(齊讀)
不經(jīng)意中,哪一個句子被大家重讀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什么意思?你認為這一句包含哪些含義?
1.表現(xiàn)出詩人充分的自信,從“必”可以看出。表現(xiàn)出詩人儒家的那種渴望積極用世的心情。正所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蹦敲?,又為何不為這樣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而舉杯痛飲呢?即使破費千金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qū)使金錢卻又不被金錢所驅(qū)使,足令天下的凡夫俗子咋舌啊。
2.結(jié)合當時詩人的生活背景,詞句也暗示了詩人的懷才不遇。
小結(jié):但無論是自信,還是自傷懷才不遇。我想,這也許都會是李白飲酒的一個誘因吧。
過渡:(教師讀勸酒過程)中間是勸酒的過程,引出勸酒辭。(學生齊讀勸酒辭的內(nèi)容)
李白寫的《將進酒》? 將進酒 李白教案設(shè)計篇四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能準確把握情感基調(diào)并背誦全詩。
學習起興、用典、夸張手法在詩中的運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賞析詩中情感脈絡之變化,能用準確流暢的語言概括全詩內(nèi)容與情感。
能品味詩人婉曲語言中的深層含義,并學會聯(lián)想比較的鑒賞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能正確認識詩人對自我的肯定與對現(xiàn)實不滿的矛盾思想,認識“以酒銷愁”的歷史文化背景與人文精神。
誦讀法 品味鑒賞法
一課時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1、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時何時換?
2、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注意節(jié)奏點,用韻、語調(diào)變化)
感情線索:悲——歡——樂←—歌—→愿——恣——愁(首尾呼應)
↑↓
自己高|潮 轉(zhuǎn)折 萬古(憤激、無奈——豪爽、曠達)
(自信)
全詩詩眼:悲愁——感情基調(diào):憤激。
全詩中心句: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
品味思考交流
開頭四句與全詩主旨關(guān)系
渲染慷慨悲涼氣氛,為第二段“歌弦”作鋪墊,也與“天生我材必有用”構(gòu)成對比反襯效果。
“天生我材必有用”與開頭之“悲”,后來之“愿”有矛盾嗎?你怎樣理解?
思想情感的矛盾統(tǒng)一: 入世思想:我必有用——突出憤激之情
出世思想:圣賢寂寞
作者為什么舉“曹植”為例,說明“古來圣賢皆寂寞”?(略)
“與爾同銷萬古愁”中“愁”的對象范圍有多大?試舉例。
往古圣賢不被君王賞析之人。
自己與自己同時代人。
以后和自己同命運之人。
李白寫的《將進酒》? 將進酒 李白教案設(shè)計篇五
a、知識與能力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nèi)容。
2、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復雜性。
3、理清詩歌中詩人情感變化的線索,背誦全詩。
b、方法和過程
1、因聲求氣,誦讀全詩,把握詩中句式的長短變化和韻腳的疏密轉(zhuǎn)換。
2、在有感情、得法的誦讀中,體會全詩思隨情轉(zhuǎn),音以律變。
3、在誦讀中感悟詩句間蘊含的詩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c、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詩人借著酒興,淋漓盡致抒發(fā)不平之氣。
2、探究詩意,認識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chuàng)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結(jié)合起來,在勸酒放歌中,吐胸中塊壘,抒發(fā)多種人生感慨。
3、引導學生充分占有資源,聆聽名家朗誦全詩,融入詩境,吟詠詩韻。
教學重點:因聲求氣,誦讀全詩,把握詩中句式的長短變化和韻腳的疏密轉(zhuǎn)換;在有感情、得法的誦讀中,感悟詩句間蘊含的詩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充分占有資源,聆聽名家朗誦全詩,融入詩境,吟詠詩韻,認識到李白在勸酒放歌中,吐胸中塊壘,抒發(fā)多種人生感慨。
誦讀、討論、探究
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走近李白,主動搜集占有相關(guān)資源。
2、師生共讀文本,利用視頻、音頻和圖片等創(chuàng)設(shè)情境,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吟詠詩韻,營造氛圍,做到有感情誦讀。
3、針對學情,突破難點。充分利用課外名家朗誦資源及教師范讀,引導學生因聲求氣,把握詩中句式的長短變化和韻腳的疏密轉(zhuǎn)換,誦讀時有激情而得法。
4、合作、探究學習法。學生分組合作,根據(jù)興趣,選擇詩中精彩的名句仔細解讀,討論、交流、探究、質(zhì)疑,整合資源,認識、感受全詩復雜多變的節(jié)奏和情感。
多媒體課件 、《唐之韻 第七集 一代詩仙(上篇)》(視頻)、配樂朗誦1(康橋朗誦,視頻)、配樂朗誦2(濮存昕朗誦,樂隊現(xiàn)場伴奏)、 現(xiàn)場朗誦(濮存昕在晚會現(xiàn)場深情朗誦,無配樂,視頻,現(xiàn)場感很強)、央視“子午書簡”《唐詩十家·李白(<將進酒>)》(高峰朗誦,視頻,節(jié)奏明快,聲音厚實)
1課時
1、四川江油縣青蓮鄉(xiāng),雖然只是個小地方,但卻是一代大詩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詩仙就從這里起步,以隱隱雷聲的腳步闖進詩壇,在中國詩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遠閃耀著寶石紅光的詩碑,留下一個永不褪色的名字。
2、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讀過這首詩,你感覺李白是怎樣一個人?——豪放,嗜酒,有才。是啊,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白喝酒,那是多多益善,有十分酒便有十分才情。他嗜酒如命,自言“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秾⑦M酒》就是他酒酣之時嚷出來的杰作。明人徐增認為“太白此歌,最為豪放,才氣千古無雙?!?/p>
3、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詩《尋李白》,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在中國文學史上,“酒”可以說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許多文人,都與酒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橫槊賦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李白的“蘭陵美酒郁金香”還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等等。
在這些人中,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因為他的詩寫得獨絕千古而獲得了“詩仙”的稱號,而且也因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說到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詩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又有怎樣的感情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們師生就通過一首詩來走近李白。這就是他的《將進酒》。(板書課題)
1、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 太白 ,號 青蓮居士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ń袼拇ń停┣嗌忇l(xiāng)。 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游中度過。天寶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后因不能見容于權(quán)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xù)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發(fā)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fā)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后,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nèi)),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涂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yǎng),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shù)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shù)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fā)人深思的現(xiàn)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是屈原之后我國最為杰出的 浪漫主義 主義詩人,有“ 詩仙 ”之稱。與杜甫齊名,并稱 “大 李杜 ”,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保ā墩{(diào)張籍》)。有《李太白集》。
2、寫作背景:
《 將進酒》是漢樂府舊題,題意為“勸酒歌”。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由于受到排擠,李白離開長安,開始了以東魯、梁國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當時,他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他們登高暢飲,對酒當歌,暢抒滿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詠酒抒情的佳作。
3、“酒”是一種文化,它與中國古代詩人似乎結(jié)上了不解之緣。他們或仗酒力助發(fā)豪興,舉杯而靈感紛來;或借酒來排遣愁緒,飲酣而筆底奔騰。無數(shù)名句佳篇都與滟滟美酒相互輝映。 收集與酒有關(guān)的詩詞名句。
掀開中國文壇的紅蓋頭,酒香隨清風徐來。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生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多少詩人因酒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且看——
(課堂展示)
①、詩→“酒”
(1)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2)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3)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4)酒入愁腸, 化作相思淚 。
(5)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6)蘭陵美酒郁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7)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8) 東籬把酒黃昏后,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陰》)(9).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杜牧《江南春絕句》)(10)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11)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獨酌》)(12)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p>
②、“酒” → 詩
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自稱“酒中仙”,時人也號之曰“酒圣”。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離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這是最后一次。他舉杯邀月,卻發(fā)現(xiàn)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撲進水中,抱月而眠。誰像他這樣認真又天真一生?連死都是一首詩,一首醉酒的詩??磥?,李白天生為詩酒而來,為后人讀詩酒篇而來。今天我們就來讀他的勸酒詩。
4、初讀解字詞知韻律——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掌握字詞文意。
①、教師范讀,學生正音。
②、播放配樂朗誦1(康橋朗誦,視頻),初步感知全詩的韻律和氣勢。
③、分組誦讀,畫出韻腳。明確:韻腳:來、回、發(fā)、雪、月、來、杯、生、停、聽、醒(作平聲)、名、樂、謔、酌、裘、愁。
5、識記字音。(給加點的字注音)
將進酒(qiāng) 莫使金樽空對月(zūn ) 烹羊宰牛且為樂( pēng )
岑夫子( cén ) 鐘鼓饌玉 ( zhuàn ) 斗酒十千恣歡謔( zì xuù )
呼兒將出換美酒( jiāng )千斤散盡還復來( huán )。
㈠、二讀品酒興,讀出酒意。
1、誦讀指導:
①、播放配樂朗誦2(濮存昕朗誦,樂隊現(xiàn)場伴奏),理解詩中句式的長短變化和韻腳的疏密轉(zhuǎn)換,有感情、得法誦讀全詩。
②、因聲求氣: 誦讀時充分把握詩中句式的長短變化和韻腳的疏密轉(zhuǎn)換。
指導示例:開篇兩句長句,猶如挾天風裹海雨,迎面撲來,第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第二句“奔流到海不復回”,言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的詠嘆韻律。接著,又是兩個同樣的長句,“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感嘆歲月流逝,人生易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五六句,詩人感情由“悲”而“歡”,節(jié)奏頓轉(zhuǎn)和緩,句式也變?yōu)槠哐?,“須”“莫”“必”“還”“且”將歡暢之情推進、提升、積聚成高亢、嘹亮的“會須一飲三百杯”這樣的豪歌壯舉,至此,詩人狂放之情漸趨高潮,詩的旋律愈益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忽然加入四個短句,不僅詩的節(jié)奏變化,也仿佛聽到酒席上頻頻的勸酒聲。更甚者,詩人連聲勸酒,詩興大發(fā),引吭高歌。之后,詩人感情由狂放轉(zhuǎn)為憤懣、激越,發(fā)出最后的豪言壯語:千金散盡還復來,一醉方休,同銷萬古愁呢!誦讀至此,我們的身體里、聲音里好像也奔涌著詩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③、分組誦讀。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2、分組討論:
①、整體感知:整體感知,把握全詩結(jié)構(gòu)。
明確:起興→飲酒作樂→勸酒→酒后吐真言
②、李白怎樣勸友人喝酒?為此找了那些理由?(學生討論歸納,教師補充)
明確:會須一飲三百杯,人生得意須盡歡,將進酒,杯莫停。
要飲,要狂飲,人生得意要飲,現(xiàn)在不得意要飲,人生短暫,及時行樂。
勸飲,勸豪飲,富貴不足取,飲酒可留名(歷史),懷才不遇,借酒澆愁。
㈡、三讀賞酒情
1、誦讀賞析:
①、播放現(xiàn)場朗誦(濮存昕在晚會現(xiàn)場深情朗誦,無配樂,視頻,現(xiàn)場感很強)
②、學生自由誦讀,體會詩興酒情。
③、吟詠詩韻:在誦讀中發(fā)現(xiàn),全詩以七言為主,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參差錯綜,以散行為主,用短小的對仗點綴,節(jié)奏徐疾變化,奔放不隨性。這首詩篇幅不長,而五音繁會,氣象不凡,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尤其是音韻、節(jié)奏隨詩情起伏,緩急高低,曲折回環(huán),奔騰向前。只有思隨情轉(zhuǎn),音以律變,才能讀此詩“于雄快之中”,從而“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沈德潛《唐詩別裁集》)
2、討論探究:
①、詩歌開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
朝如青絲暮成雪?!辈捎昧斯糯窀柚械氖裁词址ǎ渴惆l(fā)了李白怎樣的感嘆?
明確:起興——李白和朋友開懷暢飲的潁陽離黃河不遠
比喻——以黃河一去不復返比喻青春難在
反襯——以黃河的偉大永恒襯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張——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 “黃河如絲天上來,洪波東流射大海。”“黃河西來絕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但又有“不復回”之嘆。以黃河起興感嘆時光易逝。
以水來比喻時間的流逝,非李白獨創(chuàng)。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
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間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fā)”,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tài)宛如畫出。詩人在24歲上“辭親去國,仗劍遠游”,是“以當世之務自負”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過去了,他已滿頭白發(fā),功業(yè)上卻毫無成就?;厥淄?,難免有人生短促之嘆,也表達了懷才不遇的苦悶。
兩組長句表達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力量。
②、“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辭手法?請找出分析。
明確:夸張,痛快的筵宴,豪壯的詩句,烹羊宰牛,一飲三百杯,狂放之情趨于高潮,詩的旋律加快,知己相逢,傾吐懷抱,實為痛快事,得意事,不僅是品味美酒佳肴,更為了表現(xiàn)豪情。
③、李白因何要如此縱情于酒,透過這些“勸酒詞”你讀到了李白什么樣的情感?請舉詩中詩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變化起伏。
明確:
奔流到海不復回,高堂明鏡悲白發(fā) 悲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千樽空對月 喜(樂)(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狂 ↓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憤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狂
全詩的感情變化:悲—→樂—→憤—→狂 感情主基調(diào):憤慨
㈢、四讀話酒話,吐真言。
1、誦讀品析:
①、播放央視“子午書簡”《唐詩十家·李白(<將進酒>)》(高峰朗誦,視頻,節(jié)奏明快,聲音厚實)。
②、學生自主誦讀喜歡的詩句,試著背誦全詩。
2、討論探究:
①、面對時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明確:作者認為只要人生暫時得意,就可以縱情高歌,要有堅定信念。
②、全詩圍繞一個“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個“愁”字,作者因何而愁?此“愁”的實質(zhì)是什么?
一愁: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壯志未酬,懷才不遇;三愁: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圣賢寂寞,陳王失意。
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tài),表現(xiàn)了一種懷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復雜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殼,憤激才是它的內(nèi)核。
③、理解“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敝小笆ベt”的含義,分析用典的作用。
明確:“圣賢”不僅指孔孟,還包括那些不能施展自己抱負的賢士。他們被排擠,遭冷落。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埋沒人才的行經(jīng),不再抱幻想,決心逃于酒鄉(xiāng)。
陳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監(jiān)視,一生才學無可施展,遂借酒銷愁。其狂放不羈的性格與李白極為相似。
一提“古來圣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
④、你認為《將進酒》這首詩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主旨句: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鐘鼓饌玉”“不足貴” 是詩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憤激之詞!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 ” 。 在封建時代,只有衣食無憂的達官貴人才有閑情逸致沉溺于聲色犬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羨慕達官貴人的生活,實際是對豪門權(quán)貴的蔑視、否定。表現(xiàn)了詩人對權(quán)貴的鄙棄和蔑視。表達了作者的痛苦、憤慨。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悲而不傷,悲而能壯。
⑤、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為?請你說幾句話安慰安慰他。
明確: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體現(xiàn)。借飲酒來反抗險惡的現(xiàn)實社會,寄托情懷,是不得志的知識分子的常用方法。李白也繼承了這種做法,借酒澆愁,發(fā)泄情感。
1、將這首詩歌背誦下來。
2、課堂檢測:
①、這首詩的基調(diào)是憤慨。在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fā)展變化極快,開頭四句寫悲,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叭松币韵铝鋵憵g,“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主人”句至結(jié)尾寫狂放之情。
②、本詩的主旨句是: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表達了詩人對權(quán)貴的鄙視和蔑視的態(tài)度。
③、李白的浪漫氣質(zhì)和狂放的性格充分體現(xiàn)在詩中對夸張的運用,如朝如青絲暮如雪,與爾同銷萬古愁等。
李白的身上浸透著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兩個,一是追求精神自由,二是建立豐功偉業(yè)。追求精神自由導致他的一系列行為:反抗傳統(tǒng),蔑視權(quán)貴,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規(guī)定的社會等級秩序之外;建立豐功偉業(yè),又使他與傳統(tǒng)妥協(xié),求助于權(quán)貴,回到王法所規(guī)定的社會秩序之中。但現(xiàn)實中又不可能同時占有以上二者。他的夢碎了,于是,他開始縱酒,他開始狂歌,開始了永遠沒有盡頭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賢自稱,以喝酒排解內(nèi)心的苦悶,以縱酒來對抗現(xiàn)實的齷齪,以精神的曠達來張揚自己的個性。因為他是謫仙人,所以他必定擁有恣情傲物的權(quán)利。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將進酒》是靈與肉、理想與現(xiàn)實、個人與社會猛烈碰撞的巨響低回,是一曲不羈靈魂的慷慨悲歌。
1、人生短短幾個秋,不醉不罷休,東邊我的美人,西邊黃河流,來呀來個酒呀,不醉不罷休,愁情煩事別放心頭。
2、《將進酒》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與夸張手法有關(guān),詩中屢用巨額數(shù)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 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xiàn)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實深厚的內(nèi)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
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zhuǎn)樂、轉(zhuǎn)狂放、轉(zhuǎn)憤激、再轉(zhuǎn)狂放、最后結(jié)穴于“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刻能學,又非率爾可到。
3、李白對黃河素來懷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多次以極為豪放熱情的詩句歌頌黃河。在《將進酒》詩中,詩人又一次歌頌了黃河,并與自己的身世之感、傲然之志相互映襯,抒發(fā)其熱愛生活、蔑視權(quán)貴的感情。飲酒行樂既是抒憤,又從憤慨中顯示豪邁樂觀精神,而不流于傷感。 以樂寫哀,以豪放襯悲慨,因此,從而構(gòu)成樂觀的豪放的基調(diào),從中顯示出詩人可貴的傲骨精神。
4、《唐之韻 第七集一代詩仙(上篇)》:宋代著名詩歌評論家嚴羽,說別人寫詩是用筆一句一句寫下來,李白則只要把心里那股氣一張口噴出來就行了,這個比喻真是恰到好處。詩人站在黃河邊上看著「黃河之水天上來」,忽然心情一激動,想到這黃河之水就像人類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一去不復返,但依舊滔滔滾滾而來。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暫,明鏡中的頭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一轉(zhuǎn)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輪回!面對這無限與有限的矛盾,人活著為什么不盡情享受生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詩人對自己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是如此自信。正由于這首詩強烈地呼喚真實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強行壓縮的靈魂都到詩里來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暢。
1、收集有關(guān)寫“酒”的古詩詞。
2、背誦并默寫全詩。
將進酒
李白
自主學習
引領(lǐng)探究 奔流到海不復回,高堂明鏡悲白發(fā) 悲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千樽空對月 喜(樂)(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狂 ↓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憤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狂
全詩的感情變化:悲—→樂—→憤—→狂 感情主基調(diào):憤慨
訓練檢測
總結(jié)升華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xiàn)他的個性,思想內(nèi)容更為深沉,藝術(shù)表現(xiàn)更為成熟?!秾⑦M酒》即其代表作。
宋人嚴羽評點李白這首詩說:“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賞摘。蓋他人作詩用筆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噴即是,此其所長。”
《唐詩別裁》中說:“讀李詩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
這次人教版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把《將進酒》編入“詩歌之部”第三單元,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重點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作為賞析示例,在實際教學時,應該以誦讀指導為重點,設(shè)計課堂,師生互動,充分利用課文的各種音視頻資源,結(jié)合名家朗誦,具體指導學生的誦讀技巧,即引導學生充分把握詩中句式的長短變化和韻腳的疏密轉(zhuǎn)換,做到有感情、得法的誦讀詩句,在誦讀中,師生感悟詩句間蘊含的詩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把握詩歌感情基調(diào),討論探究有關(guān)問題,理解詩歌主旨及深厚的底蘊。
切忌面面俱到,全面分析詩歌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如果這樣,就會本末倒置,也不能準確理解教材編者的編寫意圖,作為單元的賞析示例也就起不到示例應有的作用。
當然,名家的朗誦很到位,學生誦讀很給力,作為學習的主體,地位是突出了,但學生的節(jié)奏稍顯緩慢,以后要做適當調(diào)整。
李白寫的《將進酒》? 將進酒 李白教案設(shè)計篇六
1、通過吟誦,把握詩歌感情脈絡
2、把握詩人形象
3、體會比興、夸張藝術(shù)手法
在讀、賞、品、悟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趣味。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學習李白樂觀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1、吟誦,賞析。
2、把握詩人情感變化線索。
3、品味比興、夸張等藝術(shù)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把握詩人情感變化線索。
詩仙、酒中仙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保ǘ鸥Α讹嬛邪讼筛纭罚?/p>
自由讀
齊讀
朗誦
學生評價、老師指導
聽名家配樂朗誦
理解賞析詩句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水——人生
比興、夸張
感情:悲
2、“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北磉_哪種感情,為什么?(聯(lián)系文本中詩句回答)
a、沉淪消極,及時行樂
b、懷才不遇,積極用事
3、有人認為“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本褪抢畎住百n金放還”后的人生追求。你同意么?為什么?
(1)、為什么作者會產(chǎn)生這種想法?
因為“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寂寞:_________。皆:__________。
(2)、這表達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a、蔑視權(quán)貴
b、消極避世,麻醉自己
c、不平,憤恨。
4、為什么單單舉陳王曹植宴平樂的典故?(討論探究)
比興
夸張
小結(jié):浪漫風格、豪邁氣概(正如一頭受傷的雄獅的悲吼)
課堂總結(jié):回顧全篇,授之以漁
詩仙酒仙
讀、賞、品、悟
1、有感情朗誦《將進酒》
2、聯(lián)系學過的李白詩歌,走進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為題,寫一篇200字的鑒賞文章。
李白寫的《將進酒》? 將進酒 李白教案設(shè)計篇七
《將進酒》是一支勸酒歌,大約作于李白以梁園(開封)為中心的十載漫流期間。詩中記李白與岑勛、元丹丘相聚飲酒之事。ァ督進酒》是漢樂府曲名,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創(chuàng)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結(jié)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nèi)容。
學習這首詩,要在反復吟誦的基礎(chǔ)上,領(lǐng)會詩的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并要讓學生明白飲酒其意不在酒,而在于書法作者的蔑視榮華的憤激之情。
古人有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多讀是學習古詩領(lǐng)略其旨的好辦法。范讀與自瀆相結(jié)合也是學習古文的必經(jīng)途徑。新課改再三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本次課想要再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由學生自主提問來解決以上教學目標??紤]到學生有可能找不到學習的重點,故采用由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有目的的選擇問題,然后師生共同探究的方式來完成教學目標。
1.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2.了解李白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激憤之情
3.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并能有感情的朗讀。
古代許多文人墨客都喜歡飲酒賦詩,自稱“酒中仙”的李白一生寫下了許多詠酒的詩篇。李白喝酒時盡管也有愁,但所詠的詩是極其豪放的??此麃砹?
〈一〉初步感知
1、分小組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體味詩人的情感變化。并推選出讀的最好的同學。
2、提出自己或同學在閱讀中的疑難問題交給老師。
(設(shè)計意圖:把學生變成學習的主體,就要在課堂上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要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但學生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有時會失去重點,所以老師必須有所挑選.)
〈二〉再度感知
由各組所推選的同學各讀一遍,老師做出點評。
(設(shè)計意圖:古詩的學習一定要建立在反復朗讀的基礎(chǔ)上,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老師也應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提高朗讀能力. )
〈三〉老師把挑選的問題投影出來,師生共同討論:
問題大致如下:
1、詩文的前兩句在本文中有什麼作用?
(設(shè)計意圖:本文開頭兩句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要讀懂此詩,必要先體味這兩句在全詩中的作用。)
2、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麼?
(設(shè)計意圖:只有很好的把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才能對全詩做深入的理解。體味李白在狂傲,放蕩不羈,狂喝豪飲下那顆愁苦的心。做到知人論世。)
3、詩的主旨句是什麼,如何理解呢?
(設(shè)計意圖:通過這一題的設(shè)置,要學生了解李白寫此詩的目的,他要表抒的情懷。一定要學生明白品詩要知人論世,方能知其中真滋味。)
杜甫不贊成李白飲酒過多,曾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你對李白的“痛飲狂歌”有什么看法,寫一段文字表述出來。
李白寫的《將進酒》? 將進酒 李白教案設(shè)計篇八
1.朗讀詩歌,把握詩歌節(jié)奏,初步感知詩歌情感。
2.品讀詩歌,置身詩境,領(lǐng)會詩人的情感變化。
3.誦讀詩歌,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誦讀詩歌,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誦讀、探究、賞析
一課時
(一)導入:
上節(jié)課,讓同學們預習了“因聲求氣吟詠詩韻”,提問預習效果。
歸納知識點:
1.節(jié)奏(近體詩平仄、詞牌)。
2.情緒(韻字開口、畫面)。
(二)解題:將進酒是樂府舊題,將—讀qiāng,有“請”的意思(將子無怒--《詩經(jīng).氓》),將進酒就是請喝酒。
(三)朗讀
1、學生思考:這首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這種情感在發(fā)展過程中有沒有變化?(試讀)
2、劃出停頓,學生自由朗讀,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詩人情感的字、詞語或是句子,并且用筆劃記出來。
3、指名學生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其他同學繼續(xù)思考剛才的問題。
4、提問:這首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這種情感在發(fā)展過程中有沒有變化,如果有的話,又是怎樣變化的呢?(學生思考,指名回答)
5/師范讀(錄音)。
(四)品讀,置身詩境,領(lǐng)會詩人的情感變化,介紹朗誦技巧,指導學生朗讀
(五)誦讀,落實朗誦技巧,檢查朗誦水平
(六)比較誦讀(幻燈顯示濮存晰誦讀錄音)。
(七)總結(jié),成果展示。
李白寫的《將進酒》? 將進酒 李白教案設(shè)計篇九
1.知識與技能:理清詩歌情感變化,抓住意象解讀詩歌的方法。
2.過程和方法:反復誦讀,體會李白詩歌的豪放風格。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體悟李白豐富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
1、通過誦讀、借助“酒”意象的解讀,走進李白的內(nèi)心深處。
2感受李白借豪寫悲,悲而能壯的詩歌風韻。
誦讀法賞析法合作探究法
1課時。
教學過程:
1、導語:由詩歌、李白、導入本節(jié)內(nèi)容。2、出示學習環(huán)節(jié)淺讀——品讀——深讀
讀詩亦如飲酒,需要我們慢慢品味,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先淺嘗滋味,然后細細品味,最后深入體味。
(一)、淺讀——讀出詩歌內(nèi)容
1、自由朗讀、注意字詞的準確性。
2、單個朗讀。提出要求:讀準字音、讀對節(jié)奏、讀出感情,其他同學從字音、節(jié)奏和感情三方面點評
3、齊讀
提示:讀李白的詩,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開膽來旁若無人,這樣才能獲得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
4、多媒體聽讀
(二)、品讀——讀出情感變化
1、引入:一個人心情不同,場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樣。那么在《將進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勸酒的?找出相關(guān)詩句。
——“會須一飲三百杯”喝得多,“將進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長醉不復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歡謔”喝得暢快,“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喝得傾其所有。
———可謂“豪飲、狂飲”。
2、那么,李白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勸酒呢?甚至要長醉不醒呢?再走進詩歌,感受他豐富復雜的情感世界。
分組討論、交流。(讀出相關(guān)的詩句)
點撥:悲——“歡”——憤——狂
小結(jié):但李白畢竟是李白,悲也好,憤也罷,都磨鈍不了李白內(nèi)心澎湃的激情和經(jīng)世濟民的大志,他還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邁宣言,悲愁之中不失萬丈豪情,
3、指名朗讀(男生女生各推薦一名最能代表你們各自最高水平的選手朗誦《將進酒》,比一比,看誰能通過自己的朗讀傳達出李白豐富復雜的情感。)
(三)、深讀——讀出內(nèi)心境界
1、引入:話劇《李白》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在江邊,一個小孩在吟誦李白的《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崩畎组_玩笑地說:“你還呼兒?!”小孩說,太白先生,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何為“萬古愁”???小孩問完,周圍一片寂然。李白沒有回答,只是淚流滿面。
雖是無知的童言,卻值得我們深思,李白的這種種矛盾糾結(jié),只能說是李白的一己之悲,一世之愁,為什么說是“萬古愁”呢?到底什么是“萬古愁”呢?也許我們不能窮盡這個答案,但能不能從詩中找出一二呢?
討論、交流、回答———
提示:李白之愁不是一己之悲,而是古往今來一切敏感的才人、一切清醒者所共有的愁,是每一個懷才不遇的仁人志士的共同的心結(jié),甚至可以說只要是有理想的、對現(xiàn)實不麻木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愁。這愁包含了對人生短暫、功名不立、歲月蹉跎、時不我待的慨嘆。這種愁緒不只李白有,李白之前的人有,李白之后的人有,甚至我們身上都有這種愁緒。
還能舉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嗎?
提示: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
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李白為詩而生,為酒而生。酒,成就了李白;李白,豐富了酒的內(nèi)涵。唯李白,方顯酒的醇,酒的烈,酒的真,酒的香,酒的豪情萬丈,在李白的杯中,酒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飄香流芳。最后讓我們?nèi)w起立,齊誦全詩,穿越時空,再次去感受李白激揚的文字中流淌的萬丈豪情,與李白同銷萬古愁!
課后閱讀李白的《行路難》,再次感受豪邁的風格。
豪邁
李白寫的《將進酒》? 將進酒 李白教案設(shè)計篇十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理清詩歌情感變化線索,理解作者貌似消極行樂實則渴望用世的復雜情感。
(2)有感情地吟誦全詩。
2.能力目標:把握詩歌抑揚頓挫的吟誦方式。
3.情感目標:了解詩人感情變化的原因。
4.教學重點:詩歌的吟誦方法。
5.教學難點:體味詩人跌宕起伏的情感。
6.教學方法:師生探討法、吟誦法。
初中學過的李白詩歌:《贈汪倫》《靜夜思》《行路難》《秋浦歌》 ?? 李白詩歌的基本特點:豪放、瀟灑、飄逸、清新??
(一)詩人寫作的時間及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李白35歲,不得志下與朋友飲酒而作。
(二)學生朗讀全詩,共同為詩歌正音。
情感大起大落的四個階段:
(一)時光流逝、人生短暫的悲嘆。
1.兩個“君不見”領(lǐng)起兩組天風海雨似的排比長句
詩人落筆從空間上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基調(diào)悲壯;頃刻間黃河流程萬里“不復回”,基調(diào)又是悲。由此,從時間上聯(lián)想人生:高堂之上,對鏡自視,兩鬢斑白,流光易逝,人生如朝暮間短促!悲意甚濃!
2.吟誦“天上來”高亢,水天相接、滔滔而來之壯闊;“不復回”短促,現(xiàn)勢不可回之斬釘截鐵般慨嘆;“悲白發(fā)”“青絲”“成雪”緩重低沉,嘆鬢發(fā)斑白之巨人式感傷。
(二)豪情自信、痛飲高歌的歡樂。
1.李白胸中沒有喁喁而泣的纖弱,消極中深藏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政治上不“得意”,朋友間的聚會同樣也是人生中的快事;此時不得志,“長風破浪會有時”“烹羊宰?!?,不喝上“三百杯”絕不甘休!
2.吟誦“得意”“必”讀得堅定,凸顯李白之自信與堅定 ; “散盡”“還”“三百杯”讀得瀟灑,極盡“散近三十余萬”“斗酒詩百篇”之豪情。
“將進酒,杯莫停”讀得舒緩,雙重否定為后文高潮的到來蓄勢。
(三)不屑富貴、有志難展的憤激
1.李白鄙棄結(jié)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憎恨他們卑污之行徑;他不僅為一己遭遇,還想到“古來圣賢”懷經(jīng)天緯地之才而不為所用;表面贊曹植豪華酒宴,其實為子建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惋,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
激之情,為結(jié)尾說的“萬古愁”埋下伏筆。
2.吟誦
“謫仙人”已醉,表現(xiàn)憤激之情亦有其特殊方式。此階段“醉”讀何如:“長醉”是真醉,“飲者”即是席間你我,“陳王盛宴”,笑中含悲,“歡謔”不免放浪,悲而能壯。
(四)反客為主、恣意妄為的狂誕。
1.詩人已酩酊大醉,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五花馬”“千金裘”都拿來“換美酒”,而且是“徑須沽取”,這樣將賓作主,真是狂放到了極點。這一切不免讓人想象,詩人正“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放浪形骸。詩已至此,情已至此,意猶未盡,戛然而止。突然,又如神來之筆,迸發(fā)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guān)合,將與仙人同悲、同樂、同醉、同狂的讀者拉回,悲涼而深沉。
2.吟誦
整體語速加快,甚至不留縫隙,表現(xiàn)詩人大醉后的“發(fā)狂吟”;一氣呵至“換美酒”,作大停頓,三至五秒亦可,為收束全篇蓄勢;尾句是全詩的終結(jié),詩人即便大醉發(fā)狂,亦揮之不去“皆寂寞”之惆悵,反之,更濃、更烈、更厚、更重。讀時可緩進促收!
1.基調(diào)
基調(diào)是一篇作品整體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圍。它的理解過程常表現(xiàn)為,由直觀感知到分析領(lǐng)悟。這首詩,初讀豪氣十足,深入探究后就會看出,詩人的憤激之情是主導。豪放是外殼,激憤是內(nèi)核。 如
“古來”二句,“圣賢”不單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無所施”的賢能之士;“飲者”,決非酒徒,而是“圣賢”中逃之于醉鄉(xiāng)的人。說圣賢“寂寞”,并非貶抑,不過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說飲者“留名”,固屬偏激之辭,表現(xiàn)了詩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強調(diào)飲酒的意義,又可理解。詩人再以曹植為例的意圖就昭然明示了。
2.吟誦
吟誦是學習詩歌最好的方法,它要運聲發(fā)氣,它要情通古人。中學生學習大量的古今詩詞,放聲吟誦必不可少。但多數(shù)的吟誦限于詩詞背誦、考試得分,如此功利抹殺了詩詞吟誦的浸染、熏陶目的。本課是魯人版《唐詩宋詞(選讀)》的第一篇,我的設(shè)計意圖就是讓學生明白,朗誦、吟誦詩詞絕不是背課文,它是情發(fā)于聲,聲凝于情;它有高低起伏,輕重緩急;它要抑揚頓挫甚至搖頭擺身,它可模仿學習,更可自成曲調(diào)。就課堂來講,引導學生如何去讀;就習慣來講,長期如此,可披文入情。
(一)這堂課的成功之處
1.在于讓學生明白,詩歌原來“可以這樣讀”,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比較熱烈,為下一步詩歌教學的展開起到良好的領(lǐng)起作用。
2.進一步了解了李白詩歌的特點,以及朗誦其詩歌應具有的基本情感對教師能示范朗讀而不是錄音聽讀學生反響較好,特別是詩歌首尾的處理,讓學生耳目一新。
3.對吟誦的方法進行了宏觀指導,使學生明白詩歌吟誦的高低起伏、輕重緩急,指導學生聲情并茂地吟誦詩歌。
(二)但本堂課也有缺憾,一些地方處理不是很到位
1.節(jié)奏稍顯拖沓,時間有些超出規(guī)定。
2.學生讀的還是少,教師說的還是多。
3.課堂氣氛的渲染烘托還不夠,如再熱烈,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