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xué)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知道的風(fēng)俗普通話演講篇一
我國釀制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據(jù)《西京雜記》載稱“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p>
晉代陶淵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之說。后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fēng)俗習(xí)慣,尤其是在重陽時節(jié),更要飲菊花酒?!肚G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
到了明清時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藥,其效更佳。制作方法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dāng)歸、枸杞諸藥。
由于菊花酒能疏風(fēng)除熱、養(yǎng)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明代醫(yī)學(xué)家李時珍指出,菊花具有“治頭風(fēng)、明耳目、去瘺癉、治百病”的功效。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jié)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jié)釀的。九月九日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zhǔn)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后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從醫(yī)學(xué)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時逢佳節(jié),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nèi)逑嘌?,同飲菊酒,共賞黃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緣故,重陽又成了祭祀酒業(yè)神的酒神節(jié)。如《山東民俗·重陽節(jié)》介紹,山東酒坊于重陽節(jié)祭缸神,神為杜康。在貴州仁懷縣茅臺鎮(zhèn),每年重陽,開始投料下藥釀酒,傳說是因九九重陽,陽氣旺盛才釀得出好酒。每當(dāng)烤出初酒時,老板在貼“杜康先師之神位”的地方點香燭,擺供品祈禱釀酒順利。在湖南寧遠,每于九月九日“競造酒,日重陽酒”。這些風(fēng)俗說明,重陽與酒的關(guān)系極深。
我知道的風(fēng)俗普通話演講篇二
“百里不同風(fēng),千里不同俗?!辈煌牡胤?,風(fēng)俗也不一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祝愿人們生活幸福,身體健康。
這一次,我要講的是清明節(jié)的風(fēng)俗。
說起清明節(jié),首當(dāng)其沖的事就是拜墳。拜墳的時候,手和頭都要磕在地上,還要拜三下。因為“三”在古代代表“多”的意思,這樣才能顯示出自己的誠意,讓死者保佑自己。
這一天,小孩子們的第一件大事,莫過于搶糖果了。據(jù)說,這搶糖果也是有一點意思的,你搶得越多,你以后的生活就月甜蜜,但孩子們是可管不了那么多,搶來的糖果只是為了吃,不為了別的。
掃完了墓,搶完了糖果,就更忙了。大家一起祠堂里,屋外鞭炮聲“啪啪”作響,屋內(nèi)鑼鼓聲響徹云天,好不熱鬧。吵鬧了一陣之后,就由村里的老人來誦經(jīng),更有一大群人抬著羊、抬著豬走來走去,豬和羊的嘴里叼著一枝柳條,表示春天來了,用豬和羊來祭春。
值祠堂的人漸去之時,又分家族或家庭“吃清明飯,喝清明酒”,展示出自己的子孫繁茂與親昵。清明節(jié)并沒有一定要吃些什么,但只有客人吃飽了,主人才會高興,不然就會被認為主人家的飯菜不可口或招待不周。
家鄉(xiāng)的民俗實在很多,只因為我才疏學(xué)淺,只能列出以上幾項,但這也證明了我們偉大祖國的歷史民俗的博大精深。
我知道的風(fēng)俗普通話演講篇三
在阜陽地區(qū)的鄉(xiāng)村,人們過農(nóng)歷新年時有一個自古沿襲下來的傳統(tǒng)民俗,從大年三十晚上開始直到新年的第一天,堂屋(客廳)中點燃兩支紅蠟燭,紅蠟燭的中間擺上一些貢品,像雞、魚、肉等。在這段時間中紅蠟燭絕對不許滅掉。
在宿松,臘月中下旬,年味就漸漸濃了。
宿松有段民謠,孩子們很小就會唱。“天哪天,莫起風(fēng),二十四里接祖宗;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剁年肉;二十七,做粑吃;二十八,殺雞又殺鴨;二十九,樣樣有;三十夜,講好話,初一初二不挨罵?!彼匏勺龅聂问怯妹追酆统傻模谜艋\蒸熟,涼了干了,就用水浸著,可以吃到春耕插秧。粑用桃木雕花造型,有萬字印,有喜字印,有壽字印,還有春字、福字等印。孩子多的人家還雕桃子印。
在吃年飯的時間上,宿松大多數(shù)地方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但宿松湖區(qū),靠東洪、下倉一帶卻有些特別:大年三十早上,天剛破曉,就有人家炸起了鞭炮“過年”,一家人圍桌吃起了“年早飯”。性急的人家甚至四點多鐘就“完年”了。
宿松人的“小年”在正月初七過。小年過得很隨便,往往是在黃昏放一掛鞭炮就算過了小年。而元宵節(jié)卻很隆重。過去有“吃了元宵肉,農(nóng)夫脫赤足”,即意味著春耕生產(chǎn)又開始了。
我知道的風(fēng)俗普通話演講篇四
在東北,家里必不可少的就是炕。用磚砌好,水泥抹平,中間留個拱洞,有些人家為了美觀,還在外壁上貼一層瓷磚。若是砌得不好,炕面不平,還需在上面墊一層木板。炕面上必須鋪一層褥子,即使是夏天,也不能撤下。
燒炕的主要材料是松針,松樹的葉子。從松枝上揪下一大堆又尖又長的葉子攤開在門前曬干,等到松針干透了,就一層一層地壓緊,堆在庫房的一腳,等到堆了差不多有半墻高了,也就足夠冬天燒了。此外還有宋體、干草、剝干凈的玉米棒子,都可以當(dāng)作燃料,不僅是燒炕,做飯燒水也可以用這些。
正月里寒氣正盛,這時候,家家都忙著過年,窗縫里溢出大篷的熱氣??簧蠠门婧娴模苌弦粡埬咀?,一家人盤坐在炕上,煙槍里升起幾縷白煙。照例,12點是要吃餃子的,但醋里一定要配蒜和新鮮辣椒。手旁放一大碗熱騰騰的餃子湯。這樣吃完了餃子,身上也就下了汗。晚上坐在門口,聊上半夜,差不多了就往被窩里一鉆,倒不是每個人都愿意堅持守到天亮。
現(xiàn)如今,東北的人大多住進了城里,原本的風(fēng)俗也殘存不多。但是飲食啊,語言啊,還是帶著獨屬于北方的習(xí)慣和特色
我家的老屋至今還在,正住著,我不認識的親戚,過年的時候一定還是滿屋子的熱氣,只是炕上的人想必不會再如當(dāng)年一般擠擠攘攘了。
我早已錯過了那樣熱氣騰騰的時候,也就只能在姥姥、姥爺瑣碎的追憶中,勾出那些曾長流在東北的風(fēng)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