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位頗負傳奇色彩的人物,只言片語道不盡他的功勛,千古佳話傳不盡他的美名。不過,亮的一生,經(jīng)過大大小小起伏跌宕,改過初心,心懷天下,普濟眾生。為人臣,他是臣的典范;為人父,他是父的標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千秋諸葛我評說初三的內(nèi)容,供大家參考。
千秋諸葛我評說初三【1】:
若論英雄輩出之世,我必選三國;若論三國英才豪杰,我必選諸葛孔明;若將三國時期各路英雄豪杰比作夜空中的繁星,那么,諸葛亮就是那最為耀眼的幾顆之一。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漢族人,三國時期蜀漢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發(fā)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xiāng)侯,死后追謚為忠武侯,東晉政權(quán)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在漫漫歷史的長河里,千余載轉(zhuǎn)瞬即逝,關(guān)于諸葛亮,雖有諸多史料記載,但時至今日卻依舊眾說紛紜。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足見他雖為布衣之身但卻早已心系天下蒼生。后來,他為報劉玄德“三顧茅廬”之恩,毅然放棄了安逸的田園生活,出山輔佐劉玄德,忠心耿耿,日夜操勞,使蜀國一步步壯大,實現(xiàn)了“三足鼎立”之勢。再后來,劉玄德白帝城托孤,他領益州牧,穩(wěn)定軍心,率兵南征,興師伐魏,五月渡瀘,北伐中原。令人痛惜的是,在再次北伐途中病故五丈原。
三國往事紛紛,我感動于白帝城托孤。章武二年八月,劉備東征奪回荊州未果,次年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于李嚴一起托付后事。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可以安邦定國,終可成就大事。若嗣子劉禪可輔佐,便輔佐他;若他無才干,你可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臣必定竭盡股肱之力,報效忠貞的節(jié)氣,直到死為止!”之后,劉備讓劉禪視諸葛亮為父。劉備逝世后,諸葛亮不辭辛勞,竭盡畢生所學,為蜀國立下赫赫功勞,卻從未以此為傲。雖未能實現(xiàn)“北定中原”,但如此赤誠肝膽,怎不教我們?yōu)橹畡尤?
從“躬耕隴畝”到“出山助蜀”,他心存抱負;從“隆中對策”到“赤壁大戰(zhàn)”,他神機妙算;從“先主托孤”到“病逝五丈原”,他赤誠肝膽。我欣賞于他初出茅廬,便假借劍印,調(diào)兵遣將,火燒博望坡;我驚嘆于他奇謀借箭,又巧借東風,平定荊南,妙布八陣圖;我感慨于他知己知彼,卻臨危不懼,大開城門,坐唱空城計;我動容于他不負先帝,忠心耿耿,輔佐劉禪,星落五丈原……如此赤誠,天地可鑒!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是他;“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是他;“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是他;“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還是他!
諸葛亮,他就像夜空中的一顆流星,雖然短暫,但是他耀眼的那一瞬,已經(jīng)定格在千千萬萬人的心目中。
千秋諸葛我評說初三【2】:
醉一般的東漢,夢一般的三國,沙一般的天下,神一般的諸葛。
——題記
他,總是一襲白衣,一頂紗帽,一把蒲扇。從戰(zhàn)火紛飛、血雨腥風的時代走來,卻未嘗沾染一滴污血,一粒濁塵。仍是一雙明眼,窺視天機;仍是一顆丹心,鞠躬盡瘁;仍是一身素衣,淡泊名利。
他,本可完全隱居于南陽,過那平靜淡雅的陋室之生活,只守一方土地,只養(yǎng)二三人丁,作文https://wWw.ZuoWenWang.Net/只看明星清風與星;卻心念三顧之恩,驅(qū)馳西蜀,從此,便守萬頃疆域,養(yǎng)萬戶子民,眼中是刀光劍影八卦陣。從此,他,不再只是隱士,不再只是布衣,而是為人臣,為人父,為國之魂。
為人臣者,亮,盡了本分。劉備正值敗際,諸葛亮臨危受命,在蜀漢之初,萬般皆為混沌之時,諸葛亮擎起沖天的火把,燒了新野,燒退了曹軍,燒減了曹操的野心,蜀漢于混濁中發(fā)現(xiàn)了光明;蜀漢剛有起色,又遇曹操百萬大軍的威脅,諸葛亮出使東吳,外交與內(nèi)政齊驅(qū),文韜與武略并重,草船借船,周瑜心服口服;南方叛亂,孟獲騷動不安,蜀政權(quán)剛剛建立,諸葛亮又一次奉命于危難之間,五月強渡瀘水,冒著致病瘟氣,與身披藤甲的南方軍隊周旋,七擒孟獲,平定南亂,夯實蜀漢帝業(yè),功不可沒。蜀漢猶如不被命運眷顧的嬰兒,命運多舛,在前進道路中,有一顆明星,諸葛亮,在無數(shù)漆黑的夜里忘我地閃爍,指明方向。
為人父者,亮,盡了責任。一封《誡子書》寥寥數(shù)字,卻字字誅心,字字催人肺腑,字字出自真情。“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短短數(shù)言,卻是為父者一生的探索,一生的總結(jié)。亮一生為國,奔波于國難危急之時,無暇顧及兒子諸葛瞻,但是,他的心中,對兒子仍是那一份無法比擬的愛。建興十二年,亮54歲,已至生命的最后一個年華,在臨去之際,他,卻始終難以放心8歲的瞻,以家書托情,以字敘情,字字均為臻濃的父愛。
為國之魂者,亮,盡了忠心。一紙《出師表》,洋洋數(shù)百言,句句忠心。劉禪暗弱,蜀漢剛建立不久,先帝崩殂,亮意識到,僅靠劉阿斗,蜀漢光復漢室之業(yè)杳杳無期。故硬支撐著年邁的身體,用生命的余熱,去迸發(fā)最后的火花,北伐中原。但怎奈病逝五丈原!臨去之時,仍放心不下,命姜維制了自己的模型,當司馬懿的鐵師看到諸葛亮的模型,被嚇得魂飛魄散,潰不成軍。亮,就猶如那蜀漢之魂——亮因蜀漢而生,蜀漢因亮而存,亮在,蜀漢在;魂在,蜀漢之勢力便在。
亮,一位頗負傳奇色彩的人物,只言片語道不盡他的功勛,千古佳話傳不盡他的美名。不過,亮的一生,經(jīng)過大大小小起伏跌宕,改過初心,心懷天下,普濟眾生。為人臣,他是臣的典范;為人父,他是父的標桿;為國魂,他是國運所系。他,永遠是那一個他,那個以天下為己任,卻素衣伴清風的---諸葛孔明。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初三【三】:
步入成都的武侯祠,千年的香火為著一個千年前的大師,直至今日。已看不見那把羽扇,只有彪炳在史冊上的故事。縱然起身,去尋找諸葛亮的靈魂。故事由后人流傳,功過自得由后人評說。
“能攻心則反側(cè)自消,從古之兵非好戰(zhàn)”,且先說諸葛亮的武功。后人稱他為三國第一將,但我認為他并非后人所說用剛毅勇猛打仗的將,他是帥,靠的是智慧。對于南方的蠻族,他不像曹操對待少數(shù)民族一樣,強攻硬殺,而是七擒七縱讓孟獲心服口服。“用兵之道,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心戰(zhàn)為上,兵戰(zhàn)為下”,在戰(zhàn)場上讓敵人心悅誠服往往會收到最大的效益。
“不審勢即寬平接物,后來治蜀要深思。”諸葛亮的文治,最大的特點就是嚴和順。當時蜀國內(nèi)部矛盾重重,社會極為不安定。針對這種情況,諸葛亮的治理重在審勢。例如,當蜀軍進入成都時,諸葛亮根據(jù)蜀地具體情況,跟百姓約法三章,不傷不搶百姓一分一毫,受到百姓夾道歡迎。對于劉備以退為進的戰(zhàn)略,他選擇順應君主,且借勢而為,促使蜀漢的微弱火種發(fā)展成足以與孫曹抗衡的燎原之勢。因此蜀國給歷史留下了仁愛百姓、軍紀嚴明的千古印象。
諸葛亮的文治武功,雖然可圈可點,以舌戰(zhàn)群儒之力與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大勢,同時,卻也伏筆了蜀國的后繼無人。諸葛亮做事,事無巨細,一個人承擔,即使求賢若渴的他,麾下人才濟濟,卻很難得到鍛煉,導致后來“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而先主遺愿最終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成為遺憾。諸葛亮自己也是難酬壯志,出師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化為煙塵。
諸葛亮的智慧,勇冠三軍;諸葛亮的忠情,使人動容;諸葛亮的遺憾也是后人的遺憾。武侯祠的香火還在繼續(xù),大江可以淘盡英雄,卻淘不盡滾滾英雄情。
【千秋諸葛我評說初三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600字】相關(guān)推薦文章:
千秋諸葛我評說初三600字作文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三篇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600字初三【精選2篇】
寫諸葛亮的初中作文 描寫諸葛亮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