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金剛經全文解釋及譯文篇一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世尊安坐后,這時長老須菩提于一千二百五十人中站起身來。整理好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跪地,雙手合十恭敬垂首向佛請教:最偉大的、最稀有的世尊啊,如來踐證見證了圓滿覺悟,不僅幫助所有發(fā)愿的修行人,使我們得以修正自己的心念——思想意識活動,而且還慈悲地、詳細地進行教導。
世尊啊,誠心修行的男人和誠心修行的女人,發(fā)了證道、了悟人生、走向圓滿覺悟的心愿之后,應如何???應該怎樣來修正好自己的思想意識活動的內容,如何建立正信、正念和正見的思維模式,完善其思想方法,使其證得圓滿覺悟,了悟人生呢?
佛祖世尊說:好啊,好啊。須菩提,就像你所說的那樣,如來踐證見證了圓滿覺悟,不僅幫助所有發(fā)愿的修行人,修正他們的心念——思想意識活動,而且還慈悲地、詳細地進行教導。
你現(xiàn)在認真地、仔細地聽好了,我這就教給你。如果誠心修行的男人和誠心修行的女人,發(fā)了證道、了悟人生、走向圓滿覺悟的心愿之后,應該像如來這樣當下進入,像這樣使心念得以降服。
是的,我們一定會按照如來所教的去做。尊貴而稀有的世尊啊,非常愿意、非常高興、非常想聆聽如來教導。
金剛經全文解釋及譯文篇二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佛祖嚴肅地告訴須菩提,所有喜歡并發(fā)愿的修行人,應該像如來所教授的這樣去修正自己的心念。而且還要了解一切眾生生長存在的內容、形式和規(guī)律。
從生命的繁衍方式來看:
存在有——卵生的、胎生的、濕生的、化生的。
從生命存在的形式來看:
存在有——“若有色”即有形有象,看得見的;
存在有——“若無色”即無形無象,看不見的。
從生命智能層次來看:
存在有——“若有想”即有思想、有靈性的;
存在有——“若無想”即沒有思想、沒有靈性的;
存在有——“若非有想。非無想”即好像有思想又好像沒有思想,達到了似有似無、似無又似有的與“天道”和諧境界的。
我全然地幫助一切眾生進入“道”的境界,使其得以解脫,離苦得樂常寂。像這樣度化、解脫了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而實際上沒有一個眾生是因我的幫助而得到解脫的。實際上本無眾生得度,亦本無眾生可度。
為什么會這樣說呢?
須菩提啊,如果修行的人,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不是一個具有道心的純粹的修行人啊。
金剛經全文解釋及譯文篇三
復次。須菩提。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于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進一步地說,須菩提啊,行道心的修行人對生活中、對修行中,所學到的、看到的、遇到的一切理和事,無論其大小,都不可以停留在其中,當下放下——即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就是說,不要停留在任何能被我們感知所復寫的事物上,不要停留在有形有象的事物上,不要停留在這些所能聽到(聲)、聞到(香)、品嘗到(味)、感覺到(觸)、意識到(法)的一切事物上。須菩提啊,有道心的修行人行布施,應該像我剛才所講的這樣——不住于“色”;而且還不能停留在任何的概念、觀念、觀點,哪怕是一個念頭上——不住于“相”。
這樣說是什么緣故呢?
行道心的修行人,如果不執(zhí)著于任何的概念、觀念、觀點和念頭,當下放下,這樣所獲得的福德是不可思量的。[注:此福德,是因成就的功德而獲得的福德]
須菩提,對于我所講的內容,以及下面所提到的問題,你是怎樣理解的呢?
東方虛空,是不是可以想象、衡量呢?
不啊,那是沒有辦法想象、衡量的,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周遍十方虛空是不是可以想象、衡量呢?
不啊世尊,那更是沒有辦法想象、衡量的。
須菩提,行道心的修行人不要執(zhí)著于任何的概念、觀念、觀點和念頭,當下放下,這樣所獲得的福德也是如此,是不可思量的。[注:此福德,是因成就的功德而獲得的福德]
須菩提,行道心的修行人應該、也必須像如來所教導的這樣去“做”,即這樣去“住”——住在“無所住”上,行在當下放下。
金剛經全文解釋及譯文篇四
須菩提于意云何??梢陨硐嘁娙鐏聿?。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須菩提啊,對于下面我所講的內容,及所提出的問題,你會有什么樣的想法?
是不是可以僅憑借“身相”,就將其當作如來呈現(xiàn)呢?
這樣是不可以的,世界上最偉大的導師和世尊,真是不可以憑借“身相”,憑借所有的形象和思想觀念,以及一切了悟人生的理論、方法,將其當作如來真實義的呈現(xiàn)。
為什么會這樣說呢?
如來所說身相,實際上根本沒有所謂身相的概念可言,所以更不可以當作如來真實義的呈現(xiàn)了。[注:“概念”,是人們對于客觀存在的主觀反應,并依此建立起主、客體關系,而形成相對固定、固有和不變的思想意識觀念及觀點,且使之成為人在認識自然與社會時一定的參照模式]
佛祖非常嚴肅地告訴須菩提:凡是所有的形象、思想意識觀念觀點以及理論和方法,哪怕是一個念頭,都是虛妄不實的。
如果在反應任何事物時,對于我們的心念所呈現(xiàn)出來的任何思想意識活動內容和活動過程,都不執(zhí)著于、不住于、不停留于心念所反應出來的任何形象、思想意識觀念、理論和方法,包括任何一個觀點或念頭,那么即在當下得現(xiàn)如來本來面目。
金剛經全文解釋及譯文篇五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后。后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凈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須菩提恭敬地向佛祖請教:
稀有的世尊,您已經教授了這么多開發(fā)般若智慧的理論和方法,而且還進行了歸納總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現(xiàn)諸相非相。即現(xiàn)如來?!毕襁@樣的理論、觀念和觀點,廣為流傳以后,現(xiàn)在和未來會有那么多的眾生聽到、學習到您所講的內容,及所示之如理,他們能夠真正理解、懂得而且全然摯信并踐行嗎?
佛祖世尊告訴須菩提:你可不要、也不能有這樣的想法啊。
如來我涅盤以后,再過五百年,有通過布施持戒修德(功德、福德)而具有了慧根的這樣的人,對如來我教授的理論、觀念和觀點,還有方法,產生摯信和決心——謙卑而誠信,并認為這是可以實踐、實現(xiàn)的真理。
你應該知道,像這樣的人,不僅僅只是幾輩子跟隨大智慧、大覺悟者布施持戒修行,而獲得這樣的善根和智慧。其實這樣的人,已經不知道經歷了多少世,跟隨過無量無數的大智慧、大覺悟者行于布施持戒,才可能獲得這樣的無上善根和智慧。
像這樣的人,當聽到、學習到我所教授的內容,不管是其中的某個章節(jié),還是某一句話,甚至某一個字,以至于當下凈信(覺悟)。須菩提啊,如來對于這一切都是知道的,也曾親見并能預見,像這樣一類的人皆能夠獲得無量的福德,成就無上的智慧,達到圓滿覺悟的境界。
這樣說是什么緣故呢?
像這樣一類的人,再也不會執(zhí)著于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執(zhí)著于法相的“有”,也不執(zhí)著于法相的“無”。無法相,無非法相:即沒有什么理論及方法,可以成為固定的如來覺悟之法;也沒有什么理論及方法,不可以成為如來覺悟之法(任何理論及方法,都可以成為如來覺悟之法)。
這樣說又是什么緣故呢?
因為像這樣一類的人,如果以己心之概念、觀念、觀點和念頭去衡量事理,即著我的存在、人的存在、眾生的存在、壽者的存在。
若取法相——如果以固有的觀念、觀點和念頭(“法”),作為參照事理(所呈現(xiàn)的,是“相”)的標準,即著我人眾生壽者的存在。[注:肯定一切]
那么還須要注意什么?明確什么呢?
若取非法相——如果執(zhí)著于不用任何觀念、觀點和念頭作為參照事理的標準,也是著我人眾生壽者的存在。[注:否定一切]
因此,不可以執(zhí)著于固有的觀念——肯定一切,也不可以否定一切固有的觀念。
以上所講的,都是如來平常所教授的內容和道理,也是一直倡導的、一貫教導的內容和道理。因此你們這些誠心修行的人,應該知道,如來所教授的使人明了自性、走向覺悟的方法,就像過河的船一樣,河已經渡過去了,人已經上了岸,就不需要船了,不能負船而行。一切使人明了自性、走向覺悟的法,在“了悟”以后,都應該像對待渡過了河的船一樣,當下放下。覺悟之法尚且如此對待,何況一切未得踐證覺悟的法,同樣也是應該當下放下了。
注:無法相,無非法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意為不執(zhí)著于任何“相”,一切都可以是“法”。無法相,即“離一切相”;無非法相,即“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切離也離。
金剛經全文解釋及譯文篇六
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須菩提啊,對于下面我所提到的問題,你會怎樣認為呢?如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了嗎?如來講了關于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覺悟之法了嗎?
須菩提非常恭敬地回答:根據我所理解的如來您教授的內容及所示之如理來看,沒有任何具體的、固定的所謂的覺悟之法,可稱為無上正等正覺;也沒有任何具體的、固定的覺悟之法,供如來教授。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觀點呢?
如來所教授的覺悟之法,是不可以執(zhí)著、不可以思議、不可以言說的。所謂覺悟之法,實際上根本不能說是覺悟之法,但是又不能否定其是覺悟之法。
因此就會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呢?
一切證得圓滿覺悟的人,都是以自自然然、自然而然的無為之法當下進入,只是進入的“當下”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