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說課 初中化學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說課篇一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學科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后研究典型的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的性質。教材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重點,以“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為主線,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究實驗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質,了解人類研究化學物質的一般方法——實驗法。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學性質(co2+h2o==h2co3——酸性氧化物與水反應,ca(oh)2+co2==caco3↓+h2o——堿與酸性氧化物反應)又為學習《酸、堿、鹽》起到鋪墊作用。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但它對維持整個自然界的生態(tài)平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過量的二氧化碳會導致溫室效應,危及全球,然而,二氧化碳卻又有廣泛、重要的用途,它可促進植物光合作用、作滅火劑,可制造化肥,在工農業(yè)生產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二氧化碳的性質是全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2、教學目標分析⑴知識目標:通過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學性質;聯(lián)系性質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⑵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及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思考,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歸納總結知識能力。⑶德育和情感目標:通過對二氧化碳性質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從現(xiàn)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科學認知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體會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和勇于實踐對于人們認識物質的意義。
3、教學重點:從二氧化碳的探究實驗認識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并對探究的.結果進行總結,落實知識,學會應用。
4、教學難點: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的化學反應原理及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通過教師演示實驗或組織學生親手實驗操作,能把書本知識由抽象變成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學生易于獲取多方面知識,鞏固學習成果,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根據新教材編寫特點,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這一節(jié)課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培養(yǎng)的目標,我采用美國著名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問題”——實驗探究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創(chuàng)疑)→實驗探究(探疑)→談論問題(釋疑)→演繹推理解決問題(解疑)→創(chuàng)新思維等一系列學習活動過程,師生雙方相互配合,相互了解,處于協(xié)作關系(新型的師生關系)。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體驗學習化學的快樂,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改變原來的授課方式,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將新知識置于問題情境當中,啟發(fā)學生探索和發(fā)現(xiàn),激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把化學思維引入課堂,讓諸多教育因素生動自然地產生作用以達到教學目的。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現(xiàn)代的教學,應以發(fā)現(xiàn)為重點,確實幫助學生學會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教會學生“如何思考,怎樣學習”。結合本節(jié)課的特點及所設計的教學方法,我力求指導學生掌握以下兩種學習方法:①實驗探究法,通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從探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②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分組準備實驗,分組討論,使學生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實驗準備:學生分組(4人為一小組):新制二氧化碳、雪碧、試管、紫色石蕊試液、醋酸、鹽酸、酒精燈、試管夾、火柴、吸管、石灰水(兩瓶,一瓶敞口,一瓶密封)。教師準備:一個裝滿二氧化碳的可樂瓶、水、燒杯、蠟燭、火柴、二氧化碳、試管、導管、澄清石灰水、集氣瓶。
1、課前布置學生預習:
①閱讀課本p113—p117;
②思考有關提綱中的問題;
③分組準備有關的實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課前預習能力,閱讀能力,親自動手能力和學生互助合作精神。
2、提問空氣中物質的成分,課件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環(huán)”引入新課。讓學生回顧已學知識,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認識自然,認識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求知欲望。
3、指導觀察:每個實驗組桌上都正立著一瓶預先收集好的二氧化碳,讓學生觀察二氧化碳的顏色、狀態(tài)、聞氣味并讓學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培養(yǎng)學生觀察并能準確描述實驗現(xiàn)象能力。補充說明:我們呼出的氣體,絕大部分燃料燃燒后產生的氣體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以此讓學生意識到化學知識隨處可遇,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內在動力。
4、課件展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提問:倒入二氧化碳的紙袋一端向下傾斜,說明了什么?讓學生自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接著讓學生回答(提綱1):為什么在擁擠的人群里,蹲著比站著難受?化解知識,使其形象化,把化學知識引入實際生活,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應用知識能力。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研究問題方法的多樣化,打開學生思路,用課件繼續(xù)提問:在以下的事實或實驗中,哪些能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5、演示可樂瓶變癟實驗(讓一位同學操作),學生觀察、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激發(fā)學生興趣,認識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過講解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內壓強變小,外面大氣壓使瓶子變癟,讓學生意識到化學與相關學科的知識聯(lián)系。提出問題(提綱第2題),聽說一些飲料中溶有二氧化碳,請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展示一瓶飲料(雪碧),打開瓶蓋后冒出很多氣泡,請兩個同學合作演示實驗檢驗冒出的氣體是二氧化碳,證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從學生非常熟悉的飲料入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補充檢驗飲料中溶有二氧化碳的實驗,讓學生合作演示,既培養(yǎng)學生親自動手能力,又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精神,該實驗對于書本內容有承前啟后作用,因為上一課題已學習了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而后面我們又將講到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碳酸鈣。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小結歸納出二氧化碳的三點物理性質,并用課件展示,進一步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培養(yǎng)學生系統(tǒng)歸納、總結的能力。
6、演示實驗:(請一位同學示范)在一個燒杯中放入兩支高低不同的燃著蠟燭,往其中倒入二氧化碳(象傾倒液體一樣),兩支蠟燭先低后高都熄滅了。學生觀察、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實驗中瓶子里的二氧化碳可以像倒水一樣倒入,同時說明了二氧化碳的哪一點物理性質?回顧前面知識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同一個實驗的不同現(xiàn)象,從實驗現(xiàn)象差異得出正確的結論。課件展示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學生分析,解釋得出——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通過動畫這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提出問題,作為后面探究活動的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展示兩個集氣瓶模擬兩個菜窖,請一個同學做實驗判斷哪個菜窖可以安全進去。再次用課件體現(xiàn)菜窖,這樣更形象,從而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能力。
7、學生分組實驗——實驗探究(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老師指導:往醋酸、鹽酸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它們都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說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指導學生取剛才可樂瓶中液體少許于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觀察現(xiàn)象。(問題):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變紅呢?學生(猜想):①是co2?②是h2o?③是co2和h2o反應生成的新物質?(設計實驗):根據自己的猜想,設計一個實驗來進行驗證。(討論交流):請各小組展示方案。(實驗探究):選擇學生有代表性的一組。從而讓學生得出結論——co2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課件展示課本實驗6—6。通過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方案,實驗探究,獲得結論,解釋交流”這一探究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和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若干組實驗,此時,絕大部分的學生會因實驗得出而興奮起來,掀起一個小高潮)。
8、學生繼續(xù)分組實驗探究:將實驗7中變紅的溶液加熱。觀察現(xiàn)象:有氣泡產生,且溶液又變成紫色,說明碳酸不穩(wěn)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養(yǎng)實驗操作、實驗觀察能力以及書寫化學方程式能力。
9、學生展示:每個實驗小組自己預先準備的兩瓶石灰水,其中一瓶敞口,一瓶密封保存。與學生一起討論完成提綱第4題,提出問題:敞口的石灰水上面有一層白色固體,這是什么物質?進行猜想:是不是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石灰水發(fā)生反應?設計實驗:往澄清石灰水吹氣。觀察:石灰水變渾濁。學生得出結論——co2與石灰水反應。co2+ca(oh)2==caco3↓+h2o。通過觀察、推理、加上學生的參與,一下子把課堂氣氛推到最高潮。
10、講到這里及時讓學生歸納總結二氧化碳的三點化學性質,并用課件展示,然后轉換思維角度,讓學生利用所學性質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用課件展示,增大知識容量,縮短教學時間。這樣既能使學生懂得學習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際意義,又以新的形式鞏固了新課內容,加強了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
11、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從而了解學生對本節(jié)課掌握情況,及時強調、歸納、突出重點,設置課后思考(多媒體體現(xiàn)),將學生的探究欲望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這節(jié)課充分體現(xiàn)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以學生進行課堂實驗探究為主,教師注重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協(xié)助學生歸納、總結教學重、難點。學生在“問題情景—實驗探究—交流討論—歸納總結”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自行建構。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必要與快樂,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且能對所學的內容有較深的理解和掌握。這節(jié)課由于學生實驗多,我認為教師除了在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時注意強調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外,要合理安排45分鐘,學生能自得的內容少講或不講(如二氧化碳的一些用途),在實驗探究處放慢節(jié)奏,并且還要布置好習題做好知識點的鞏固,在單元練習的教學中還將進一步加強和鞏固,這樣就能圓滿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說課 初中化學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說課篇二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學科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后研究典型的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的性質。教材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重點,以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為主線,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究實驗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質,了解人類研究化學物質的一般方法一一實驗法。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學性質(co2+h2o= h2co3一一酸性氧化物與水反應,ca(oh) 2+ co2=caco3 + h2o一一堿與酸性氧化物反應)又為學習《酸、堿、鹽》起到鋪墊作用。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但它對維持整個自然界的生態(tài)平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過量的二氧化碳會導致溫室效應,危及全球,然而,二氧化碳卻又有廣泛、重要的用途,它可促進植物光合作用、作滅火劑,可制造化肥,在工農業(yè)生產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二氧化碳的性質是全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2、教學目標分析
⑴知識目標:通過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學性質;聯(lián)系性質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⑵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及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思考,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歸納總結知識能力。
⑶德育和情感目標:通過對二氧化碳性質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從現(xiàn)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科學認知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體會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和勇于實踐對于人們認識物質的意義。
3、教學重點:從二氧化碳的探究實驗認識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并對探究的結果進行總結,落實知識,學會應用。
4、教學難點: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的化學反應原理及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通過教師演示實驗或組織學生親手實驗操作,能把書本知識由抽象變成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學生易于獲取多方面知識,鞏固學習成果,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根據新教材編寫特點,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這一節(jié)課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培養(yǎng)的目標,我采用大家喜愛的魔術與所學知識相結合。主要是通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創(chuàng)疑)實驗探究(探疑)談論問題(釋疑)演繹推理解決問題(解疑)創(chuàng)新思維等一系列學習活動過程,師生雙方相互配合,相互了解,處于協(xié)作關系(新型的師生關系)。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
的興趣,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體驗學習化學的快樂,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改變原來的授課方式,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將新知識置于問題情境當中,啟發(fā)學生探索和發(fā)現(xiàn),激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把化學思維引入課堂,讓諸多教育因素生動自然地產生作用以達到教學目的。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現(xiàn)代的教學,應以發(fā)現(xiàn)為重點,確實幫助學生學會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教會學生如何思考,怎樣學習。結合本節(jié)課的特點及所設計的教學方法,我力求指導學生掌握以下兩種學習方法:
①實驗探究法,通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從探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分組準備實驗,分組討論,使學生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實驗準備:學生分組(4人為一小組):試管、紫色石蕊試液、醋酸、鹽酸、酒精燈、試管夾、火柴、吸管、石灰水(兩瓶,一瓶敞口,一瓶密封)。教師準備:一個裝滿二氧化碳的可樂瓶、水、燒杯、蠟燭、火柴、二氧化碳、試管、導管、澄清石灰水、集氣瓶。
1、課前布置學生預習,
①閱讀課本p117-p120;
②思考有關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說課 初中化學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說課篇三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課時,主要介紹了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諝庵卸趸嫉暮康脑龆嘀苯佑绊懙搅水斀裆鐣P注的環(huán)境問題和能源問題;而且本節(jié)課也為學生將來學習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和第十單元《常見的酸和堿》做了鋪墊。所以這節(jié)課就顯得比較重要。在教材本身豐富的實驗探究基礎上,我添加進去幾個利用干冰來驗證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通過這些實驗探究引導學生總結出二氧化碳的性質。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2)通過合作交流,得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2、能力目標
(1)通過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二氧化碳性質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及安全教育;
(2)通過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
? 學習本節(jié)課時,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關于二氧化碳的知識,具備了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力。所以在本節(jié)課上,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指導學生積極動手實驗,再結合教師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xiàn)象得出實驗結論。
(一)教學方法
三法:情境引入法 、實驗探究法、問題討論法
四步: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合作探究,形成新知→歸納總結,反思交流
→練習鞏固,應用提高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利用了干冰升華這一性質,做了一個“神奇”的實驗:干冰吹肥皂泡
(二)合作探究,形成新知
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探究相結合,引導學生總結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演示實驗內容:
實驗(1):教師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氣體,讓學生分別從顏色、氣味、狀態(tài)三方面進行回答;
實驗(2):二氧化碳與水反應使紫色石蕊小花變色實驗。通過學生觀察這組實驗,根據紫色石蕊小花變紅的得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可以生成碳酸,拓展延伸出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碳酸類飲料。
(2)學生分組探究內容:
實驗(1):向預先準備好的盛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內傾倒水,振蕩;
實驗(2):向燃著的階梯蠟燭的燒杯中,緩緩倒入二氧化碳氣體;
實驗(3):向紫色石蕊試液里通入二氧化碳,然后加熱;
實驗(4):向澄清石灰水里通入二氧化碳。
第(1)個實驗通過現(xiàn)象讓學生感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第(2)個實驗不僅兩次讓學生感受到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還能證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第(3)個實驗通過觀察石蕊的變色,從而體會間接觀察法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第(4)個實驗讓學生理解二氧化碳的鑒別方法,初步認識二氧化碳與堿的反應,為以后學習堿的知識打下了基礎。
(三)歸納總結,反思交流
學生通過實驗現(xiàn)象經過小組交流合作后得出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再依據性質決定用途,用途體現(xiàn)性質,結合生活經驗結合多媒體展示的幾組畫面和播放視頻讓學生感知二氧化碳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教會學生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人和事。
(四)練習鞏固,應用提高
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設計一系列習題鞏固二氧化碳的性質,例如:如何證明干冰就是固態(tài)的二氧化碳;解釋著名的“死狗洞”為什么人沒事,而狗卻死亡;為什么為了讓用石灰漿[ca(oh)2]抹的墻壁快點干燥,人們常在室內生個炭火盆等等問題。在鞏固中深化學生對二氧化碳性質和用途的認識,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jié)教學中,應用三法:情境引入法 、實驗探究法、問題討論法,按照四步: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合作探究,形成新知→歸納總結,反思交流→練習鞏固,應用提高,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式學習。
謝謝各位評委,祝生活愉快,工作順利!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說課 初中化學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說課篇四
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節(jié)課主要介紹co2的性質和用途和對生活的影響。通過與學生已有知識聯(lián)系,不斷完善和發(fā)展學生的認知結構。課程中還安排了豐富的實驗,通過實驗探究推導出co2的性質以及co2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學習本節(jié)課,不僅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科學方法,還可以通過對“溫室效應”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真正做到“從生活到化學,從化學到社會”。
2、教學目標分析基于以上我對教材的了解,并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特點和具體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掌握co2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其用途,并關注溫室效應。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教師的實驗演示和學生的動手實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動手、分析的實驗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明確“化學就在我們身邊”,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增強必須的環(huán)保意識。
3、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co2的性質及其應用。教學難點: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實驗,比較并歸納co2的化學性質。
1、實驗探究法本節(jié)課將通過教師演示,學生的動手操作,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探究co2的性質。
2、問題討論法有位教育家說過:“教學的藝術全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的引導學生作答?!币虼宋覍⒋朔ㄘ灤┯谡?jié)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和假設,通過討論完成探究實驗,從而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3、講解法
4、多媒體輔助法
5、比較歸納法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1、指導學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實驗探究,提煉總結二氧化碳的物化性質。
2、指導學生用分析、對比的思維方法,使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發(fā)生聯(lián)系。比如可以從密度、溶解性、收集方法等方面將“co2”與之前學習過的“o2”或者“h2”進行對比。
3、引導學生變定勢思維為發(fā)散思維,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和運用。
1、情境激趣,引入新課。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形成較好的課堂氣氛,我引用了意大利“死狗洞”這則具有神秘色彩的新聞來導入新課,并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意大利“死狗洞”為什么人進去沒事,小狗進去就再也出不來了呢?讓學生做一回小偵探,查查小狗的死因,然后帶著這些問題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新課教學。
2、新課教學首先,讓學生回顧上一節(jié)課所學習co2的制取方法,主要引導學生從發(fā)生裝置、收集裝置、注意事項以及反應原理等幾方面進行復習提問。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對比、歸納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并用化學語言進行表述。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將采用flash來播放co2的制取過程,幫助學生回顧、復習所學知識,也為接下來學習co2的物理性質打好基礎。接下來是對co2物理性質的探究,我將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co2氣體,讓學生分別從顏色、狀態(tài)、氣味等方面進行學習。
然后通過實驗一,了解co2的密度,培養(yǎng)學生觀察現(xiàn)象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考慮到這一部分實驗原理簡單易懂,再加上實際操作可能不是很理想,所以我將采用視頻來演示實驗過程。通過學生觀看視頻的過程來培養(yǎng)學生觀察現(xiàn)象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實驗二,鼓勵學生對co2的溶解性進行探究,由于這個實驗相對比較簡單,所以我將請一些動手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上臺動手實驗,并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其建立自信。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我們平時打開汽水蓋時,會有大量氣體產生,這種氣體是什么?又體現(xiàn)其什么性質呢,從而加深學生對co2溶解性的理解。由于co2是一種常見的氣體,在學習物理性質時,我主要是采用“以問題為先導,實驗為基礎”的教學模式。
為了使學生的知識更加整體化、系統(tǒng)化,我將通過下表加深學生對co2物理性質的認識,并通過引導學生回顧實驗一的現(xiàn)象,了解co2是否支持燃燒,從而得出co2的第一個化學性質,就是co2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學到這里,學生已經知道co2的密度大于空氣,并且不能供給呼吸,那么這時候再引導學生回顧課前有關意大利“死狗洞”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結合所學的知識來解開小狗死亡的謎團。
接下來是co2與水的反應,通過實驗三,組織學生觀察這個具有魔術色彩的實驗,讓學生感受化學世界的美妙變化,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我將邀請一位學生上臺和我一起完成這個實驗,然后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和分組討論完成下列表格并總結出co2與水反應的原理,最后再通過加熱滴有石蕊試劑的碳酸溶液變色這個實驗,讓學生掌握碳酸不穩(wěn)定性這個知識點。
最后,是co2與ca(oh)2的反應,為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我將通過這個有趣的吹水變“牛奶”實驗,再一次讓學生動手操作,指導學生觀察現(xiàn)象,分析并歸納出其反應原理。這里我將會跟學生強調這個實驗是檢驗co2的常用方法,要學生理解并牢記這個知識點?!緦W習到這里,co2的性質基本上已經學習完畢。我們都知道,性質決定用途,那么二氧化碳的這些性質決定它有哪些用途呢?】
這一部分我將指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總結出二氧化碳的用途??偨Y不完整的,再由多媒體系統(tǒng)展示。之后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co2有這么多的用途,那么co2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從而引出了“溫室效應”這個熱點話題。
3、閱讀比較,自主探究。學生談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對生活的影響。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時,應注意什么?
(2)二氧化碳能滅火是由什么性質決定的?
(3)溫室效應帶來的后果是什么?如何防治?
4、小結評價,提高認識。
5、作業(yè)布置,自我評價。完成課本p101習題中的練習。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說課 初中化學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說課篇五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
很高興能在這里就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課時二氧化碳的教學和大家一起交流我的教學思路和方法。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與學法指導、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程序、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展示和說明。
co2是化合物中氧化物的典型代表,與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發(fā)展關系密切,此前學生已學了氧氣及碳單質的知識,co2的學習使學生對物質的認識由單質深入到化合物,對今后繼續(xù)學習其他化合物知識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jié)課以學生身邊最熟悉的co2作為學習素材,通過豐富、生動的感性知識,使學生既能學習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初步認識物質性質與用途的關系,又能從中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內容以及初三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確定本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質,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co2性質的探究,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初步學會歸納、概括、對比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描述、分析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及合作、交流和討論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增強安全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并對探究的結果進行總結歸納,落實知識,學會應用。
教學難點: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原理及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強烈的探索,感受到了化學實驗所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但他們的心理發(fā)展不夠成熟,認知水平有限,自主探究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能力較弱,對問題的認識往往比較膚淺和片面,因此學生之間需要合作,互動交流,以實現(xiàn)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同時也需要教師的適時點撥和引導。
學法指導:主要體現(xiàn)了三個字“疑”、“探”、“用”。
疑: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自學,提出問題或疑惑。
探:通過學生自探,同桌合探,小組互探及師生共探等多邊互動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感悟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
用: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相關的問題,做到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教學方法的選擇,既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得,也要注重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fā)展。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啟發(fā)法,實驗探究法,歸納總結法等方法進行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景,讓學生自主探索、親身體驗、主動建構知識,師生、生生間協(xié)作互動、平等對話。
教學手段: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視頻、ppt課件)及傳統(tǒng)教學媒體(實驗、黑板等)與教學資源有機整合,以達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讓學生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增進對科學探究的體驗,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1)打破教材編排順序,按情景、問題、探究的順序學習,以學生活動為邏輯主線,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
(2)簡單改進教材中的實驗,確保實驗成功,現(xiàn)象明顯。
根據上述教學理念,我設計從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
首先用圖片引入課題,提出問題:為什么“我”有哪些用途?通過情景導入和設置問題懸念,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后,再及時提出學習目標,從而使學生思維積極迅速地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此環(huán)節(jié)用時雖短,但卻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
對二氧化碳性質和用途的認識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采用三種方式進行。
1.自學課本,初步感知。讓學生課前先自學課本第117-120頁,并完成導學案上自主學習部分的練習,讓學生初步了解co2,課堂上再讓學生觀察正放在桌子上的一瓶co2,然后自己歸納總結出co2的物理性質,這樣做的目的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對知識的歸納能力。
2.實驗探究,深化認識。對二氧化碳的密度、溶解性、是否支持燃燒及是否與水反應的學習,是讓學生先猜想,再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及學生分組實驗探究來驗證其猜想。
探究一:首先演示實驗和補充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及它是否能支持燃燒。然后對教材實驗裝置進行簡單的改進后教師再演示,因為這一實驗若按教材操作,成功率不高,甚至出現(xiàn)相反的現(xiàn)象,因此我用一個玻璃杯,然后把二氧化碳從背蠟燭的一面緩緩倒入,實驗這樣改進后,現(xiàn)象更加明顯,實驗成功率高,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像水一樣傾倒,并再次證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探究二:co2與水的反應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我設計用控制變量的探究性實驗來突破。我把教材中實驗設計為師生合作分組實驗,首先由教師演示稀醋酸、鹽酸、硫酸使紫色石蕊紙花變紅實驗,認識紫色石蕊溶液遇酸變紅規(guī)律的后,讓學生往前面co2溶解性實驗后的礦泉水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觀察到溶液變成紅色,引導學生思考:溶液為什么會變色,是什么使它變色?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進行大膽猜想,學生可能會有許多不同的猜想,這時再引導學生分析做出以下三種合理假設:假設一:水使石蕊變色;假設二:co2使石蕊變色;假設三:co2與水反應后的生成物使石蕊變色。然后引導學生用控制變量的方法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小組間匯報交流、評價改進實驗方案后依據方案分組進行探究,學生小組內合作探究,交流、討論得出結論后讓學生代表上臺展示匯報實驗過程及結果。最后教師取出探究假設三這組實驗瓶中的紙花,用酒精燈烘干,向學生展示前后實驗中用到的五朵小花,對比觀察它們顏色的變化,師生共同收集證據,證明是假設三成立,得出是co2與水反應后生成的碳酸使石蕊變色的結論,從而達到突破教學難點的目的。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方法與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和討論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上述設計正是體現(xiàn)了這一基本理念。
探究三:將雪碧碳酸飲料振蕩后打開瓶蓋,觀察到冒出很多氣泡后,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發(fā)現(xiàn)石灰水變渾濁。提出問題:為什么碳酸飲料會產生co2?co2如何檢驗?從而明確co2與石灰水反應的原理,得出co2檢驗方法,從生活走進化學。通過學生熟悉的碳酸飲料來探究物質的性質,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3.介紹完二氧化碳的用途后,我又展開對二氧化碳的另一面的學習。用學到的知識去分析,再利用課件模擬燈火實驗,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對學生適時地進行安全教育。在教學中我用兩段視頻讓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認識自然界中碳的循環(huán),以及國際上對溫室效應的處理措施,和個人應該如何做,讓學生的生活與社會聯(lián)系起來,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4.聯(lián)系性質,了解用途。co2的性質學習完畢后,引導學生用性質決定用途的化學學科學習方法,同時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由學生自己說說二氧化碳的用途,說不完整的,再由多媒體展示,以增大知識容量,縮短教學時間。這樣既能使學生懂得學習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際意義,又以新的形式鞏固了新課內容,加強了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讓學生體會到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從化學走進生活。
我設計了基礎題,鞏固題,提升題三個層次的習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當堂完成不同層次的練習,從而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然后師生共同對練習進行評價反饋,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查缺補漏。
課堂練習反饋后,我先讓學生個人或小組討論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教師再進行補充完善,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這樣既能鞏固強化所學知識,又便于學生課后記憶,也培養(yǎng)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讓學生課后通過圖書、互聯(lián)網等各種渠道查找資料,撰寫一篇關于co2氣體的功與過的小論文,制作“保護環(huán)境”的宣傳小卡片,呼吁大家保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通過開放性、實踐性的課外活動,既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又促進學生將文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好的板書,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本課我采用了知識網絡式板書,這樣的板書設計重點、關鍵突出,簡單明了,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也便于課后進行復習和記憶。
二氧化碳(co2)
一、物理性質:
二、化學性質:
1、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滅火
2、不能供給呼吸
3、co2 + h2o = h2co3(不穩(wěn)定) 制碳酸飲料
4、co2 + ca(oh)2 = caco3↓ + h2o 檢驗co2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注重體現(xiàn)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把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放在首位,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體驗學習和成功的快樂。但是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課堂生成資源,靈活調整教學思路,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探究、交流討論的時間和空間,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最后,我用陶行知所說的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說課,教師應當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他們,解放他們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他們的雙手,使他們能干;解放他們的嘴,使他們能說。所以,我力求使和化學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想象探究的藍天,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晴空。我的說課完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