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fā)生后撰寫的。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報告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電廠實習報告篇一
進入大學三年級,我們將開始學習專業(yè)課,開學的前三周,便是認識實習。認識實習其實也不能完整的學到一些專業(yè)知識,但是作為一次大學生與實際環(huán)境的直接接觸,而且是第一次,必將對以后的專業(yè)學習乃至個人發(fā)展都將有所幫助。于是,我們就先后來到了武漢高新電廠與供熱公司,武漢鍋爐廠,武漢汽輪機廠和華能陽邏電廠實習,其實從真正的意義上講,就像華能陽邏電廠的游立言工程師所講,這短短的參觀也就僅僅是參觀而已,談不上實習,但是就當作參觀,也未必不可,而且對我們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從小到大一直是與課本打交道,這次能直接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當然是不能錯過,而且要好好的把握。
雖然只經過短短的參觀認識,但是經過各電廠的介紹得知,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半個世紀中,中國的電力工業(yè)取得了迅速的發(fā)展,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到xx年12月底,全國裝機容量以突破5億千瓦,無論在裝機容量還是在發(fā)電量上都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特別是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電力平均每年新增裝機容量超過17gw,使長期嚴重缺電的局面得到了基本緩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對電力的需求得到了基本滿足。
但是,我們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全國發(fā)電設備平均年利用小時逐年下降。其次是我國的人均用電水平底,遠遠落后于發(fā)達國家,大約是加拿大的1/20,美國的1/4,法國的1/8,全國至今還有上千萬人沒有用上電,而且近幾年中國電力供需十分緊張,不少地區(qū)拉閘限電,可見,電力的發(fā)展還遠遠不夠。
第一次來到的就是武漢高新熱電廠,當天上午,廠內工人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電廠的基本歷史,還有就是發(fā)電的基本原理。然后我們就在一師兄的帶領之下去參觀了電廠的各個部分。電廠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嘈雜,環(huán)境極為惡劣,對于師兄的介紹,講解,如果站在一米外幾乎就聽不到說什么,很不幸,在廠房內,我沒有能靠近師兄,當然也就不知所云,不過還好,經過了嘈雜的廠房后,我們來到了中央集控室,這里可以說是電廠里面環(huán)境最好的工作場地,沒有房外的灰飛煙饒,沒有機器的轟轟隆隆,而且沒有外面的酷熱,估計在這里面工作的職工的薪水也是最高的吧,后來問了師兄,果然是差不多。在集控室,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正門對面的一排機器,上面布滿了紅線,紅點,還有一些綠色的,據介紹就是控制電廠的機器裝備等等的電路圖,現(xiàn)在基本上都是自動化了,室中心的幾臺計算機就是對他進行控制的,而工作人員的人數只需要幾個了,只要控制計算機就可以確保機器的正常安全運行,比起原來的舊電廠,現(xiàn)在的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所以電廠的技術人員越來越少了,當然對他們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直接帶來的就是效益的越來越好了。
這一點在陽邏電廠也可以鮮明的看得出來,我們在游立言工程師的導引之下,穿過了電廠的廠房,其中除了只看到機器設備之外就沒有什么其他的,很難看到一個工人,偶爾看到的是幾臺可控機器,據游工介紹,只需要工人在上面設置好程序就可以不管了,機器的控制全部在集控室可以觀測,所以只要電廠運行出了問題,就可以馬上得知,一個電話過去,維修的就馬上過去,使之盡快得到解決。
談到自動化,我們在武漢鍋爐廠也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在汽包制造分廠,汽包的一些輔助制造,比如汽包上面的鉆孔,焊接等全部是自動進行,只要技術工人根據制造要求事先設計好程序,然后開動機器即可;在管子分廠,無數支管子的生產,如果僅僅是人為的打磨,那是不可能做到完全一樣的,所以當然也利用機器的自動作業(yè),工人只需要注意機器就可以了。對于鍋爐,他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水冷壁。水冷壁就是由許許多多的管子并排組成,管子之間都是焊接著,這些焊接也是有機器的自動完成,每次并排幾只管子,調整好之間的位置,然后就是自動工作了。
現(xiàn)在火電廠的自動化程度都很高,人員數量必然就會減少,使得對工作的質量就會提高。據了解,火電廠的職工一般是五班三倒或者是四班二倒或者還有其他的,反正就是采用的輪流制度吧,每次只要是上班就是連續(xù)12個小時,在集控室工作的就必須嚴密注視著計算機,確保異常情況的出現(xiàn)能夠被立即發(fā)覺;對于維修方面的,工作時間有有些不同,有一種開玩笑的說法,說維修工個個都患有“電話恐懼癥”,只要電話一響,多半認為就是要工作了——電廠某些設備需要維修了,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必趕赴現(xiàn)場。當時我們聽起來都很驚訝,心底里自然就想以后自己不要從事這種工作了,但是,中國有一句諺語——“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如果以后真的是從事這種工作,當然是不會抱怨,更不會推卻的了。但是話說回來,現(xiàn)在的科技如此發(fā)達,機器設備哪有那么容易壞掉呢,所以維修工人的情況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艱難??傊?,在電廠工作的時間概念與一般的有些不同,典型的就是不會按照正常的星期計算,也不會有正常的“黃金周”,人家最閑的時候就是電廠最忙的時候,盡管如此,但是我認為這也沒什么的,還不是都在地球上工作。
火電廠比起水電廠,它的地理位置那是熱鬧得多。一般在城市的周邊建立火電廠,比如這次參觀的高新電廠與供熱公司和華能陽邏電廠,一個在武漢的關山二路,一個在武漢新州區(qū)的陽邏,都離武漢市中心很近。這是因為火電廠與水電廠不同,他不需要依賴于特別的地理環(huán)境,理論上講,任何地方都可以建立火電廠。建在城市周邊,為城市的輸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不用拉很長的輸電線,也不用超高的輸電電壓,這在輸電成本上有巨大的節(jié)約,另外對城市的供電也很方便。
這次認識實習涉及到電廠的方方面面,當然也不會錯過職工住宿薪資方面的問題。對于住宿,那是肯定很好的。游工介紹,陽邏的工人是住在武漢的竹葉山,如今,那可是武漢的繁華地帶;高新的住在雄楚大街,也是黃金地帶,都住的不錯,那也是理所當然,誰讓電廠的經濟效益這么好?對于薪資方面,我沒有顧面子,問了一些,但是幾位都沒有正面回答,但從住宿的介紹以及他們的表情看來,應該還不錯,這也是事實吧,當代的中國正在崛起,經濟正在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長,電力就是其中的最根本的基礎保障,作為電力的源泉,電廠肯定是扮演著大佬的角色。
電廠實習報告篇二
時光飛逝,一年的見習期已經接近尾聲。在潮電的第一年,我從一個剛剛步入社會的懵懂、迷茫的大學生逐步成長為一名適應當今社會變化的勤奮、敬業(yè)的員工。在見習期的一年間,我逐漸擺脫大學生時期的懶散和不羈,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勤于學習、勤奮工作、踏實進取,以飽滿的工作學習熱情、扎實的工作學習作風,亦學亦工,努力提高著自己各方面能力,盡快的讓自己適應企業(yè)快節(jié)奏、高效率的工作模式。在領導、師傅以及同事們的指導與幫助下,我漸漸融入了潮電這個大家庭中,較圓滿的完成了各項學習工作任務,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F(xiàn)就見習期學習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努力保持良好心態(tài),找準自我定位,嚴格遵守企業(yè)規(guī)章制度 努力保持良好心態(tài),盡早找準自我定位,嚴格遵守企業(yè)規(guī)章制度,是新畢業(yè)大學生開始工作的重要前提條件。作為一名初入社會的大學生,一名初進企業(yè)的新員工,我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積極向上、愛崗敬業(yè)的良好心態(tài),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我清楚的明白,雖然作為一名大學生,但是現(xiàn)在的我自身各方面都還有很大的不足,現(xiàn)在只是我努力付出,努力學習的階段?!叭诵校赜形?guī)煛?,企業(yè)中的每一位同事都是我的老師,他們的豐富經驗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就是我學習的源泉;“事無巨細,必盡全力”,不論大事小事,每多做一件事情必然會多學到一些知識,必然會積累經驗。在見習期的工作中,一方面我嚴格遵守企業(yè)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嚴于
律己,自覺的遵守各項工作紀律;另一方面,要不怕苦、不怕累,積極主動,努力工作,在完成領導交辦工作的同時,積極主動的協(xié)助其他同事開展工作,并在工作過程中虛心學習,在實際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二、理論學習和實踐經驗同樣重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初入潮電,按照公司領導及發(fā)電部的安排,我先后通過了公司廠級,車間級,班組級教育培訓,最后分配在發(fā)電部二值。在廠級教育中,公司安排公司領導及各部門主任通過講座形式對我們進行教育培訓,讓我了解公司的各部門職能及公司發(fā)展,以及公司企業(yè)組織文化,并接納我們,讓我們以感受到潮電家園的溫馨與魅力。
近兩個月的車間級教育,發(fā)電部安排部長、副部長及各專業(yè)高級主管為我們講授生產工藝流程及特點,讓我們初步了解到自己將來工作的內容,并對即將進入的崗位充滿興趣與好奇。無論在公司廠級教育還是車間級教育中,各個師傅們都特別強調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電力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諸多安全隱患,所以安全至關重要。車間級教育主要圍繞著《電業(yè)安全工作規(guī)程》的相關內容教授而展開的,我認真學習,并通過了考試。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一進入運行班組,就感到安全是何等的重要,無論班組長、機組長還是老師傅們都在強調安全的重要性。班組教育的最初階段是理論教育,主要是學習生產現(xiàn)場的系統(tǒng)圖(電氣系統(tǒng)圖,鍋爐系統(tǒng)圖,汽機系統(tǒng)圖),以及集控和輔機運行規(guī)程,發(fā)電部平均每個月組織兩次考試來強化我們的學習進度,并對
我們的學習情況進行摸底,每次考試都有獎勵,極大的激發(fā)了我們學習的動力。
理論學習聯(lián)系實際方能奏效,在學習了系統(tǒng)圖和運行規(guī)程后,我們進入了巡檢認知學習,進班組時,我就和我的師傅簽訂了師徒合同,師傅不遺余力地為我講解工作方法和注意事項,督促我更加努力的學習與工作相關的知識。當然,機組上的其他人也不斷的教會我如何做好工作,如何做好副值監(jiān)盤、巡檢以及做措施之類的細節(jié)知識。
作為運行副值,除了巡檢之外,另一主要工作就是調整汽溫和監(jiān)盤,我現(xiàn)在已經能夠勝任監(jiān)盤和調整汽溫的工作。我作為見習副值,已經能基本勝任運行副值的主要工作,并在巡檢過程中,多次發(fā)現(xiàn)大小各種缺陷,準確而及時地幫助機組其他人調整好機組的運行狀況。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對企業(yè)方方面面的熟悉,我深深的感受到,當初的選擇是明智而又如此幸運,現(xiàn)在的我,以企業(yè)為榮!在領導們的大智慧下,我們的企業(yè)正逐步做大做強。對企業(yè)認同,就要有主人翁的責任感,就要以企業(yè)為家,像愛家一樣愛企業(yè),不斷努力工作,為企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企業(yè)的壯大,是由多少艱辛與汗水凝聚而成,這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不僅需要老一輩人的努力,更需要我們新員工的奮斗。另一方面,作為新員工的我更清楚的看到了自身的發(fā)展空間,做為一個初入企業(yè)的新鮮人,現(xiàn)在的我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不要去作無謂的比較,不要去無聊的斤斤計較,現(xiàn)在僅僅是我奉獻的時刻,我深深的相信,有為才有位,發(fā)展的空間擺在眼前,關鍵是你如何去把握抓牢。
通過一年的見習,我付出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我清楚的感覺到自己在成長、在成熟。但同時,也深深的體會到眾多的不足,如由于工作時間不長,對待自己的工作并不是很得心應手及由于自己年紀輕,在學習工作時有時缺乏實踐經驗等種種問題。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我會繼續(xù)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找好自我定位,努力學習工作,勤于思考,找出不足,進一步熟悉現(xiàn)場,針對性深化理論學習,并加強鍛煉獨立解決事務的能力,爭取實現(xiàn)質的飛躍,為企業(yè)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誠然,缺乏經驗是我的不足,但我擁有對工作熱愛的飽滿熱情以及兢兢業(yè)業(yè)、努力奮斗的拼搏精神。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人才濟濟,我不一定是最優(yōu)秀的,但我一定是最努力的。人的一生在歷史的長河中顯得如此短暫,那么,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我認為,為了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而且要實現(xiàn)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兩者統(tǒng)一在一起就是要努力工作、練好本領、做好本職工作,為企業(yè)、為社會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萬家燈火才是對我們電力人最好的慰藉。提供清潔能源,點亮美好生活,樸素的話語是我們工作價值的所在。大唐大舞臺,盡責盡人才,我會不斷努力工作和學習,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光和熱!
簽名:
年 月 日
電廠實習報告篇三
天業(yè)熱電廠位于石河子市郊區(qū),是一家具有剛起步的電力企業(yè),在離天業(yè)熱電廠很遠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高高聳立的三根煙囪,由右至左逐漸更新,在學校老師的精心安排下,我們2班來到了電廠的發(fā)電二部。其實,就像電廠的師傅們所講,這短短的參觀也就僅僅是參觀而已,談不上實習,但是就當作參觀,也未必不可,而且對我們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從小到大一直是與課本打交道,這次能直接學習課本 以外的知識,當然是不能錯過,而且要好好的把握。
雖然只經過短短的參觀認識,但是經過各電廠的介紹得知,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半個世紀中,中國的電力工業(yè)取得了迅速的發(fā)展,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到20xx年12月底,全國裝機容量以突破5億千瓦,無論在裝機容量還是在發(fā)電量上都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特別是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電力平均每年新增裝機容量超過17gw,使長期嚴重缺電的局面得到了基本緩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對電力的需求得到了基本滿足。
但是,我們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全國發(fā)電設備平均年利用小時逐年下降。其次是我國的人均用電水平底,遠遠落后于發(fā)達國家,大約是加拿大的1/20,美國的1/4,法國的1/8,全國至今還有上千萬人沒有用上電,而且近幾年中國電力供需十分緊張,不少地區(qū)拉閘限電,可見,電力的發(fā)展還遠遠不夠。
在剛進電廠的時候,廠內師傅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電廠的基本歷史和入廠安全教育。之后我們分成兩組在各自師傅的帶領之下去參觀了電廠的各個部分。廠內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嘈雜,再就是高大的建筑物,師傅們強調最多的就是安全。對于師傅的介紹,講解一米外幾乎就聽不到說什么,很不幸,在廠房內,我沒有能靠近,當然也就不知所云,不過還好,經過了嘈雜的廠房后,我們來到了輸煤集控室,這里可以說是電廠里面環(huán)境最好的工作場地,沒有房外的灰飛煙饒,沒有機器的轟轟隆隆,而且沒有外面的酷熱。
在集控室,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正門對面的一排三臺機器,上面布滿了紅線,紅點,還有一些綠色的,據介紹就是控制電廠輸煤系統(tǒng)的機器裝備等等的流程圖?,F(xiàn)在基本上都是自動化了,室中心的幾臺計算機就是對他進行控制的,而工作人員的人數只需要幾個了,只要控制計算機就可以確保機器的正常安全運行,比起原來的舊電廠,現(xiàn)在的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所以電廠的技術人員越來越少了,當然對他們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直接帶來的就是效益的越來越好了。
我們在工人師傅的導引之下,穿過了電廠的廠房,其中除了只看到機器設備之外就沒有什么其他的,很難看到一個工人,偶爾看到的是幾臺可控機器,據工人師傅介紹,只需要工人在上面設置好程序就可以不管了,機器的控制全部在集控室可以觀測,所以只要電廠運行出了問題,就可以馬上得知,一個電話過去,維修的就馬上過去,使之盡快得到解決。
現(xiàn)在火電廠的自動化程度都很高,人員數量必然就會減少,使得對工作的質量就會提高。據了解,火電廠的職工一般是五班三倒或者是四班二倒或者還有其他的,反正就是采用的輪流制度吧,每次只要是上班就是連續(xù)8個小時,在集控室工作的就必須嚴密注視著計算機,確保異常情況的出現(xiàn)能夠被立即發(fā)覺;對于維修方面的,工作時間有些不同,有一種開玩笑的說法,說維修工個個都患有“電話恐懼癥”,只要電話一響,多半認為就是要工作了電廠某些設備需要維修了,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必趕赴現(xiàn)場。
當時我們聽起來都很驚訝,心底里自然就想以后自己不要從事這種工作了,但是,中國有一句諺語“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如果以后真的是從事這種工作,當然是不會抱怨,更不會推卻的了。但是話說回來,現(xiàn)在的科技如此發(fā)達,機器設備哪有那么容易壞掉呢,所以維修工人的情況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艱難??傊?,在電廠工作的時間概念與一般的有些不同,典型的就是不會按照正常的星期計算,也不會有正常的“黃金周”,人家最閑的時候就是電廠最忙的時候,盡管如此,但是我認為這也沒什么的,還不是都在地球上工作。
這次認識實習涉及到電廠的方方面面,當代的中國正在崛起,經濟正在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長,電力就是其中的最根本的基礎保障,作為電力的源泉,電廠肯定是扮演著大佬的角色。總之,火電廠給人的總體印象是工作環(huán)境不怎么樣,工作時間不合大流,工作地點不靠近城市,工作待遇還算不差,對國家的貢獻無人能替,還有著巨大的發(fā)展!
在整個實習階段,雖然只有三周的時間,有些東西還是有點不太明白,但從基本上已經明白了火力發(fā)電廠的生產過程。
實際上,火力發(fā)電廠的生產過程是四個能量形態(tài)的轉換過程,首先化石燃料的化學能經過燃燒轉變?yōu)闊崮?,這個過程在蒸汽鍋爐或燃汽機的燃燒室內完成;再是熱能轉變?yōu)闄C械能,這個過程在蒸汽機或燃汽輪機完成;最后通過發(fā)電機將機械能轉變成電能。
火力發(fā)電廠的原料就是原煤。原煤一般用火車運送到發(fā)電廠的儲煤場,再用輸煤皮帶輸送到煤斗或筒倉。原煤從煤斗落下由給煤機送入磨煤機磨成煤粉,并同時送入熱空氣來干燥和輸送煤粉。形成的煤粉空氣混合物經分離器分離后,合格的煤粉經過排粉機送入輸粉管,通過燃燒器噴入鍋爐的爐膛中燃燒。 燃料燃燒所需要的熱空氣由送風機送入鍋爐的空氣預熱器中加熱,預熱后的熱空氣,經過風道一部分送入磨煤機作干燥以及送粉之外,另一部分直接引至燃燒器進入爐膛。
燃燒生成的高溫煙氣,在引風機的作用下先沿著鍋爐的倒“u”形煙道依次流過爐膛,水冷壁管,過熱器,省煤器,空氣預熱器,同時逐步將煙氣的熱能傳給工質以及空氣,自身變成低溫煙氣,經除塵器凈化后的煙氣由引風機抽出,經煙囪排入大氣。如電廠燃用高硫煤,則煙氣經脫硫裝置的凈化后在排入大氣。 煤燃燒后生成的灰渣,其中大的灰子會因自重從氣流中分離出來,沉降到爐膛底部的冷灰斗中形成固態(tài)渣,最后由排渣裝置排入灰渣溝,再由灰渣泵送到灰渣場。大量的細小的灰粒則隨煙氣帶走,經除塵器分離后也送到灰渣溝。
鍋爐給水先進入省煤器預熱到接近飽和溫度,后經蒸發(fā)器受熱面加熱為飽和蒸汽,再經過熱器被加熱為過熱蒸汽,此蒸汽又稱為主蒸汽。 經過以上流程,就完了燃料的輸送和燃燒、蒸汽的生成燃物的處理及排出。 由鍋爐過熱氣出來的主蒸汽經過主蒸汽管道進入汽輪機膨脹作功,沖轉汽輪機,從而帶動發(fā)電機發(fā)電。
從汽輪機排出的乏汽排入凝汽器,在此被凝結冷卻成水,此凝結水稱為主凝結水。主凝結水通過凝結水泵送入低壓加熱器,有汽輪機抽出部分蒸汽后再進入除氧器,在其中通過繼續(xù)加熱除去溶于水中的各種氣體。經化學車間處理后的補給水與主凝結水匯于除氧器的水箱,成為鍋爐的給水,再經過給水泵升壓后送往高壓加熱器,偶汽輪機高壓部分抽出一定的蒸汽加熱,然后送入鍋爐,從而使工質完成一個熱力循環(huán)。
循環(huán)水泵將冷卻水送往凝結器,吸收乏氣熱量后返回江河,這就形成開式循環(huán)冷卻水系統(tǒng)。在缺水的地區(qū)或離河道較遠的電廠。則需要高性能冷卻水塔或噴水池等循環(huán)水冷設備,從而實現(xiàn)閉式循環(huán)冷卻水系統(tǒng)。 經過以上流程,就完成了蒸汽的熱能轉換為機械能,電能,以及鍋爐給水供應的過程。因此火力發(fā)電廠是由爐,機,電三大部分和各自相應的輔助設備及系統(tǒng)組成的復雜的能源轉換的動力廠。
火電廠主要由三大設備組成:鍋爐,汽輪機和電機。這次的認識實習主要認識的是鍋爐與汽輪機。
火電廠中鍋爐完成就是通過燃燒,把燃料的化學能轉換成熱能的能量轉換過程,鍋爐機組的產品就是高溫高壓的蒸汽。在鍋爐機組中的能量轉換包括三個過程:燃料的燃燒過程、傳熱過程和水的汽化過程。燃料和空氣中的氧,在鍋爐燃燒室中混合,氧化燃燒,生成高溫煙氣,這個過程就燃燒過程。高溫煙氣通過鍋爐的各個受熱面?zhèn)鳠?,將熱能傳給鍋爐的工質水。水吸熱后汽化變成飽和蒸汽,飽和蒸汽進一步吸熱變成高溫的過熱蒸汽,這就是傳熱與水的汽化過程。
關于鍋爐中使用的水,據老師介紹,電廠中使用的一般是除鹽水,實習中認識到,鍋爐的給水先進入后自下而上流動,經加熱后進入汽包然后就降到水冷壁的下聯(lián)箱,在進入水冷壁。在水冷壁中部分水變成蒸汽形成汽水混合物,
汽水混合物在汽包內分離,其中水繼續(xù)留在汽包內進行下一輪循環(huán)。
鍋爐使用的均為煤。是熱電廠的原料。在大唐電廠,工人師傅帶我們參觀了煤溝,我沒法形容,遠遠看過去,根本不能猜出來那就是煤,因為看起來它就是一座墨色的山。電廠對煤也有很高的要求。目前電廠一般采用的是煤粉爐,其原因是煤粉流動性好,可充分燃燒,使用之前,利用熱空氣噴入爐膛與空氣充分混合,在爐內作懸浮燃燒。高新電廠的師兄介紹說煤粉的細度不到頭發(fā)絲大,主要是為了提高燃燒效率。如今的環(huán)境問題突出,嚴重阻礙了人類的發(fā)展,所以在熱電廠中,廢氣物都要經歷嚴格的脫硫后才能排放。
實習中在電廠看到汽輪機,就是個龐然大物,在那臥著,里面是什么樣子也沒看過。只是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講過。首先老師講到的是葉片,只有三十厘米左右長,寬度也只有十多厘米,當時感覺很小,很不可思議,這么大的電廠怎么會是如此小的葉片,與我想象中的比起來小得多(我想象中的至少有一米多長),中間纏著鋼鐵的東西,中間的鋼鐵還有六個對稱的槽,很自然,這就是轉子了,聽另外一個解釋,六個槽就是為了繞線圈用的,共三組,在定子中間飛速旋轉,作為導線切割磁感線而發(fā)電,這個原理很簡單,從初中學到高中再學到了大學,現(xiàn)在總算學到了實際。下一個就是定子了,定子很大,直徑差不多三米,外面很光滑,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小小的片狀東西,聽說就是磁鐵,外面還有些玻璃窗,就是供觀察或維修的吧。
這次實習認識到了許許多多的實踐知識,雖然給我們的動手機會不多,但是仍比整日坐在教室內紙上談兵要強許多,尤其是對有些男生有很好的影響,比如我就對機械裝置感興趣,動手能力比較強,當我看到真實的汽輪機,發(fā)電機,閥門,壓力表等實物時,我對這些裝置的參數,性能,運行原理等的實際問題的興趣極大的提高,不時地向老師提問,我覺得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習對我來說效果是最棒的,同時印象也是最深的,可以說我?guī)缀醪挥檬潞笤購土?,都可以當場記住主要內容,而且會保持多年,如果我畢業(yè)后進入電力系統(tǒng)的話,這會為我今后的工作奠定一定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