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感悟,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感悟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時代楷模吳蓉瑾事跡心得感悟篇一
一、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
今天的時代已經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的時代??茖W技術日新月異,教育學、心理學也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對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也有了新的認識。教師只有不斷地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在工作中不斷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教育新形勢和需要。
二、熱愛學生要當一名好教師,一方面我們要熱愛教育這一職業(yè),另一方面我們要熱愛學生
好的教師必須有愛的情感、愛的行為和愛的藝術。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教師的“愛”是真誠的。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聯系,教師必須真情付出,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做到一視同仁。教師的“愛”是公正的。公正是學生信賴教師的基礎,學生最希望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教師的“愛”是嚴格的。嚴師出高徒。愛學生就要愛中有嚴,嚴中有愛,嚴中有度,真正地做到寬嚴相濟。教師的“愛”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創(chuàng)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教師的信任與關切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力。
三、扎實的專業(yè)功底和淵博的學識是一名優(yōu)秀教師的關鍵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在科技發(fā)展迅猛的今天,我要說僅僅有一桶誰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時刻充實自己。教師如果不具備廣博的學識見聞,學生問你問題你竟不曾聽說過,反而要向學生“取經”,這可大大折損了教師的威望和形象。具備了足夠的知識,加上扎實的專業(yè)技能,這才能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并能在教學中主次分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做到深入淺出,收放自如,游刃有如,保證教學質量。對于一個教師的最高評價莫過于學生在課堂上求知若渴,贊賞和佩服的眼光了!
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是教育的靈魂,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現代教育
所以做一名教師必須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應大膽突破,敢于向傳統(tǒng)挑戰(zhàn),提出自己獨特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從而培養(yǎng)其積極進取、敢于創(chuàng)新的心理品質,以適應教育改革新形式的需要。我十分熱愛教師這個職業(yè),熱愛教師這個集體,更喜歡活潑可愛的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努力做一名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時代楷模吳蓉瑾事跡心得感悟篇二
在盧一中心,教室的燈光是可以根據室外的光線自動調節(jié)的;每個教室里的空氣質量檢測器,是能根據室內的空氣情況自動提升空氣質量的;學生們上課的狀態(tài)是能通過動作捕捉加上數據分析反饋給老師的。
12年前,吳蓉瑾就在全國率先提出“課堂”教學模式。12年來,她帶領著全體師生投身于“課堂”的實踐,她探索的課堂,打破傳統(tǒng)“教室”概念,隨時、隨地、隨需助力因材施教。她建設的校園充滿智慧,用數據讀懂孩子成長規(guī)律,智聯學校生活的一切。
上課鈴響了,學生們登錄教學平臺,老師就可以通過學生的虛擬頭像變色程度來判斷學生的準備情況;學生可以在平臺上選擇適合自己的難度級別,老師會提供個別化指導;用“電子筆”在特定的本子上書寫,還能清晰看到孩子的書寫習慣、思考路徑。
吳蓉瑾還帶領著“云團隊”開發(fā)了多個“云系列”產品,“云手表”“云廚房”“云劇場”“云隨行”等均申報了專利。她的“課堂”始終走在了全國信息化教育前列。她的實踐研究獲得了國家級、市級的多項榮譽。學校也被教育部授予信息化優(yōu)秀試點單位,成為上海市首批教育信息化標桿培育校,上海市人工智能示范學校。
根據多年“上海市中小學學業(yè)質量綠色指標”綜合評價結果的顯示,盧一中心在保持學業(yè)水平達成度始終處于領先的同時,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的動力指數持續(xù)上揚,學業(yè)負擔指數持續(xù)下降。
將優(yōu)質學校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輻射到薄弱地區(qū)、薄弱學校也是吳蓉瑾的一貫追求。作為國家教育部信息化資源庫專家,她到過青海、貴州、延安、四川、重慶、云南等貧困地區(qū),積極為當地教師開展培訓。松江、奉賢2所學校8年的委托管理,四川都江堰1所小學1年的支援。在她的努力下,這幾所學校都獲得了明顯的進步。
時代楷模吳蓉瑾事跡心得感悟篇三
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紅喇叭”社團的小講解員們與吳蓉瑾互動。
她扎根基礎教育27年,組建小學生紅色講解員社團,16年來培養(yǎng)千名小講解員童音。她倡導情感教育,探索研發(fā)情感教育課程,惠及學生近10萬人次;她堅持推動將優(yōu)質教育資源輻射到鄉(xiāng)村學校,擔任市郊鄉(xiāng)村學校校長3年,將其辦成家門口的好學校;她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以數據驅動大規(guī)模因材施教。
吳蓉瑾,上海市黃浦區(qū)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教師,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當你走近她,感受到的是她對教育事業(yè)的赤誠和熱愛。
紅色傳承路上小不點們的“帶隊者”
9月15日,吳蓉瑾頂著細雨帶著高矮不一的一隊小學生走進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一進門,孩子們輕車熟路地“反過來”帶著在場的大人們進行參觀。普通話、上海話、英語輪番上陣,而吳蓉瑾就像普通聽眾一樣認真地聽著,走向下一個參觀點位時,又會自然地與孩子們手牽著手。
吳蓉瑾所在的盧灣一中心小學坐落于上海市中心黃浦區(qū),毗鄰中共一大會址,有著獨一無二的紅色底蘊與豐厚的學習資源。
16年前,吳蓉瑾發(fā)起成立了專門志愿服務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全國第一個小學生講解員社團——“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吹響了紅色文化傳播的“紅喇叭”。她帶領學生一同學習黨的歷史、討論撰寫講解稿、磨煉講解技巧,用互動學習、深度參與的方式,吸引小學生主動走進紅色場館,傳承紅色精神。如今,在吳蓉瑾的推動下,“中共一大紀念館講解”成為黃浦區(qū)盧灣一中心小學的一門必修課程,培養(yǎng)了千余名小講解員,逐漸成了一支傳播紅色文化、傳遞紅色火種的重要力量。
時代楷模吳蓉瑾事跡心得感悟篇四
都說盧一的孩子有著很鮮明的特征,熱情、真誠、陽光、自信,他們身上有著情感教育愛的烙印。“構建孩子的完整人格、完滿人生,情感教育是一個重要的載體。”吳蓉瑾這樣說。
上任伊始,吳蓉瑾就帶領著老師們開始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系,將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勞育等各個方面,完善學生人格,讓孩子們學會表達、學會愛。
作為第一個開設情感教育課程的老師,她從幫助學生宣泄情緒,到引導積極情感,再到培養(yǎng)人格,這一干就是17年。每周她都利用十五分鐘的時間,堅持給學生上情感教育課,開設上百節(jié)情感教育示范課,幾千篇案例以及2本研究專著,情感教育課程更是惠及學生10萬人次……她為孩子搭建起了心靈交流的橋梁。情感教育從課程起步,逐步延伸到學校管理、隊伍建設、教學研究、后勤保障,成為了盧一的辦學特色,如今,學校已經建立了一套很完善的情感教育課的框架,情感教育的內涵,也逐漸滲透各個學科之中。
每天清晨她都會站在校門口迎接著孩子們的到來,互道一聲“早上好”,與孩子們一同開啟嶄新的一天;在她的推動下,學校成為了上海市第一所“推遲上課一刻鐘”學校,切實保障了孩子們的睡眠時間;為了增強孩子們的體質,她跑遍了學校周邊的體育場館、活動中心等,開設了四十多項運動課程;每當學生畢業(yè)時,她還會給孩子們送上一張小卡片,上面留有她的微信號,“有困難找‘云朵媽媽’,任何煩惱都可以”。努力讓每一個孩子身心健康、幸福成長,是吳蓉瑾最大的心愿。
她努力將每一個點子、每一個舉措都落到實處,著力打造一所愛的學校,培養(yǎng)新時代有溫度的少年。她常說:“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一個‘穴道’,這個‘穴道’可能是孩子的特長,也可能是他的興趣點,還可能是他身上的某種特質。點到這個‘穴道’,孩子的潛能就被激發(fā)出來了,對孩子的教育就能切中要害,事半功倍?!?/p>
除了在校的孩子們,即使已經畢業(yè)的盧一學子,甚至不少并非盧一中心的學生家長也經常會慕名找到她尋求愛的幫助,盡管這占據了她很多非工作時間,但是她都非常樂意。她說:“每個孩子都應該得到我們的關注和重視,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提供幫助,給與情感的溫暖。讓他們能積極面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成為適應社會,身心健康、具有幸福能力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