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計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挠媱潟鴥?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培智語文教學計劃篇一
1、正確流利的朗讀并理解課文。
2、認知本課14個生字。
3、培養(yǎng)同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及動口、動手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師生一起談論“芝麻開門”激起同學的求知欲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教學。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課文。
2、讓同學自由讀課文,先要求同學讀通每段,再讀通全文,初步感知課文。
3、糾正發(fā)音錯誤,如:“膝、縫、假”。
4、在同學能正確閱讀課文后,反復出示文中需要會認的)字、詞,使同學在讀中正音、記形。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組讀課文。
2、同組內相互提問,完成自身能解決的問題。
3、全班交流有疑問的內容,教師給予適當引導。
4、口語訓練:“假如你見到了小林,會對他說些什么?”
四、聯(lián)系實際、大膽創(chuàng)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
2、局部同學交流自身的創(chuàng)新設想。
五、彈性作業(yè)、課外延伸
把課上自身的設想動手做一做,俺們將在班內隨時進行展覽,評出“小發(fā)明家”。
培智語文教學計劃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
3、激發(fā)學生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會本課。 (宋體,五號1.5倍行距)
2、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
2、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
教學難點 激發(fā)學生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化石圖片。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預提綱
1、初讀課文,了解最大的書指什么。
2、自由讀課文,拼讀圖片中的生字,并從課文中畫出生詞。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 師:小朋友們,你們愛讀書嗎?能說說你讀過的書是什么樣的嗎?
生1:書本是長方形的。(師:書的形狀。)
生2:書里面有許多字還有許多畫。(師:書的內容。)
生3:書的每一頁還有頁碼。(師:觀察得真仔細。)
生4:書里面有很多知識,多讀書可以讓我們變得更聰明。(師:說得多好啊!)
2、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看一本最大的“書”。(師指導讀出最大。)
3、質疑:讀了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最大的“書”是什么書?
生2:我想知道最大的“書”是什么樣子的?
生3:我想知道最大的“書”里面有什么知識?
生4:我想知道“書”字為什么會加引號呢?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過渡:想和最大的“書”見面嗎?快讀讀課文吧!提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難讀的句子可以多讀幾次,遇到不會讀的字可以請教小朋友和張老師。孩子們,開始吧!
1、師:剛才小朋友們讀書可認真啦!這些彩色卡片里面的字你會讀了嗎?誰來讀?
(師隨機“開火車”讀檢查學生讀音情況。)
2、師:去掉拼音還認識生字娃娃嗎?請幫老師推薦一位小老師領大家讀。
(鞏固生字讀音。)
3、師:生字寶寶真淘氣,它又和大家捉迷藏躲進句子里去了,能把這些句子也讀好嗎?(自由練讀,分組讀,練讀難讀的句子,降低讀文的難度。)
三、再讀讀文,解決質疑。
過渡:句子讀得這么好,課文一定也讀得很棒。誰愿意和老師合作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請兩生合作、分工)其他小朋友一邊聽一邊想:這本最大的“書”究竟是什么?
(讀書,生答:最大的“書”是巖石)
1、你從哪兒知道是巖石書的?(指名說)
2、練朗讀句子:巖石就是書啊!
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1)師:巖石書,多奇特呀!這句話是誰說的?(叔叔)
(2)師:叔叔怎么說這兩句話的,自己練讀讀。(生自由讀)
(3)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指名讀)
評1:讀得不太像叔叔。師:你來試試。
評2:讀得很好,特別像叔叔的感覺。師:我們大家像他一樣讀讀。
3、師:現(xiàn)在,你知道“書”為什么加引號了嗎?(不是我們平常說的書)
第二課時
一、復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說一說最大的書指什么?
二、自主研讀,理解課文。
過渡:對于奇特的巖石書,我們的學小伙伴川川有一連串的問題不明白,大聲讀讀課文5——12自然段,找找川川提出哪些問題,把它們劃出來。
1、學生讀、劃,教師巡視了解。
2、小組合作說說劃出的問題。
3、展示匯報劃出的問題
主要有四個問題:
這上面有字嗎?
這上面有圖畫嗎?
它能說明什么呢?
讀了這本巖石書有什么用嗎?
4、川川的問題,你們愿意幫他解決嗎?
那我們小組合作,看能幫川川解決哪些問題?
5、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師了解情況。
6、派代表匯報學情況。(四個問題隨機解決)
這上面有字嗎?
(1)指名讀。(師:把這段讀給大家聽聽吧!生讀)
(2)師:那巖石書上的字到底是什么呀?(板書:雨痕、波痕、礦物)
師:小朋友,你們見過雨痕、波痕嗎? 那你們想象一下,這雨痕、波痕會是什么樣子的呢?(圖片出示雨痕、波痕的樣子)
(3)讀出趣味。(師:巖石書上的字真有趣,我們再來讀讀。)
這上面有圖畫嗎?
師:巖石書上有字,那還有圖畫嗎?你從哪兒知道的,誰來告訴川川?
(1)指名生說或讀。
(2)師:巖石書上都畫了什么呀?(板書:樹葉、貝殼、小魚)
師:這些樹葉、貝殼、小魚,就是書中的“畫”。(師板書:樹葉、貝殼、小魚)。
師:你們看,(出示圖片)這巖石書上的畫與我們平時見到的樹葉、小魚、貝殼有什么不一樣呢?(生答:這里的小魚沒有鱗片。這里的小魚是死的,看不清楚。這里的小魚是不動的,好像凹進去了。平時看到的樹葉是綠色的。平時的貝殼可不是這樣的。 …… )
師:孩子們,這里的樹葉、小魚、貝殼,本來也有美的顏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殼運動,他們被包了起來,死后沒有腐爛,埋在地底下,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之后,就變成這個樣子了。很多年以后,這些動植物就成什么呢?(指名回答:“化石”。)
師:一塊巖石上,又有樹葉,又有貝殼,說明什么呢?哪個小組來幫川川解決第三個問題?
(1)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出示第10自然段:
“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是一片長滿樹木的陸地。后來,陸地沉下去了,這里就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萬年,海底慢慢上升,這里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腳下的這座山。”
(2)師:原來這些畫告訴我們這么多知識。瞧!原來這兒是一塊陸地,上面長滿了樹木,樹葉落在了地上;后來陸地下沉,周圍的海水進入這里,這兒變成了大海,海里當然有貝殼、小魚了;又過了很多很多年,海底慢慢上升,成為這座山,我們就在山上看到又有樹葉,又有貝殼的巖石了!
(師板演)
(3)理解讀。
師:地球真是個了不起的魔術師,咱們邊讀邊加動作把地球了不起的變化讀出來。
讀了這本巖石書有什么用嗎?
師:前面的問題我們都幫川川解決了,第四個問題一定難不倒聰明的孩子們,哪個小組來幫川川?
(1)指名讀。
(2)出示句子,拓展思維訓練。
師:巖石書的作用真大!我也想讀讀(師邊出示句子邊讀)
它能告訴我們,哪里埋著煤炭,哪里藏著鐵礦……它可能還告訴我們什么呢?
句式練:哪里藏著,哪里……(指名說)
(3)齊讀。(師:巖石書真了不起,讓我們一起讀讀它的作用吧!)
7、師:聰明的我們幫川川了解了這本巖石書,川川可高興了,我們一起帶著高興的表情和語氣讀讀最后一段。
(1)齊讀。
(2)師:猜猜川川長大后做什么?你怎么知道?
培智語文教學計劃篇三
【課前透視】
本文記敘了爸爸與川川在爬山途中與地質勘探隊員交流的所見所聞,間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課文語言簡潔,以對話貫穿全文,融地質知識于課文之中,字里行間充溢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通過學培養(yǎng)同學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
對小同學來講,這篇課文的內容極富吸引力,同時以人物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也是課文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同學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同學讀好人物的對話,引導同學在對話中發(fā)現(xiàn),體會,在對話的朗讀中引發(fā)對自然科學知識發(fā)生濃厚的興趣,發(fā)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培養(yǎng)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興趣和意識。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有感情地讀好人物的對話。
【信息資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關地殼變化、化石等相關知識的文字、圖片資料。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依題激疑:你們讀過書嗎?你們知道最大的書是什么樣嗎?(板題)課題中的“書”為什么加上引號?你們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師出示化石標本或相關的圖片資料,啟發(fā):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們究竟是怎樣得來的呢?今天俺給大家?guī)硪槐尽皶?,看看這本“書”是怎樣介紹的!(板題)
〖對話平臺〗
一、初讀
1、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識字生字。
出示“俺會認”的內容,引導同學進行識字交流,可以采取組內交流的形式,說說自身已經(jīng)認知了哪些字,是怎樣認知的?同時交流記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換偏旁、組詞語以及同學個性化的記字方法。同時把自身不懂的詞語作一標志與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檢查識字情況。分段合作讀文,互相檢查讀文情況。教師巡視吸收反饋。
3、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相機引導同學交流識記重點字的方法。同時,教師強調重點字讀音、字形等相關內容。如:“冊”是平舌音;“質”讀第四聲;“巖”和“印”的聲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識字能力是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有意識地去組織引導同學交流識字經(jīng)驗,培養(yǎng)同學自主識字的能力。
二、寫字
1、出示“俺會寫”中的“巖、冊、寶、刨、痕、質”。
2、引導同學從筆劃、結構等方面觀察這些字的特點。組織同學進行交流,教師相機強調。
如:“厚”字上下都無點,“寶”字下邊是“玉”不是“五”,“印”字右邊是單耳,不能寫成雙耳。
3、“挑戰(zhàn)難點字”。啟發(fā)同學到板前書寫大家認為不好寫的字,師生評議。
4、同學臨寫,教師巡視指導,同桌互相評議。展示優(yōu)秀的作品。
觀察、交流是寫好字的一個重要前提,引導同學到板前范寫難點字,激發(fā)同學寫字的積極性,培養(yǎng)同學大膽嘗試,向困難挑戰(zhàn)的精神。相互交流與評議,促進了同學欣賞水平的提高。
三、質疑
1、快速讀文,考慮: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或者提出問題考考大家?
2、組織交流,解決疑難。
這一環(huán)節(jié),可有效地發(fā)展同學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讀書能力。解決同學在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地了解了同學對于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但要注意字詞等方面的內容可以當場解決,其他涉及課文內容的問題,可以簡略處置,為下節(jié)課作準備。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回顧
1、聽寫指讀)詞語:
地質隊員勘探巖石波痕煤炭認真
奇怪閃光透明寶藏足跡創(chuàng)根問底
2、接讀課文,引導同學回顧課文,進一步檢查同學的讀文情況。
二、研讀
針對上節(jié)課提出的問題,讓同學在讀中感悟,在交流互動中有所得。
問題假設:
1、文題中的“書”為什么要加上引號?
2、這本書里有什么?有字嗎?有圖畫嗎?
3、讀了這本書,俺們能知道什么?
4、這本書有什么作用呢?
引導同學采取不同形式的讀書活動,看看從讀中能解決哪些問題。如:自由讀、小組交流讀等。在此基礎上組織全班進行交流,互相補充,教師相機點撥。在交流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同學抓住重點詞句來深入理解。如:寶藏、刨根問底等。
閱讀是同學個性化行為,引導同學讀中考慮,讀中探究,讀中感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突出了同學的主體地位。
三、演讀
1、小組合作演讀課文。
角色選定。
熟讀對話。
分角色朗讀,熟悉人物的語言特點。
創(chuàng)編動作。
2、朗讀展示,師生一起評議,加強對話的朗讀指導。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長大以后想干什么嗎?說說你的根據(jù)。你能猜測出叔叔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嗎?你有什么樣的感想?
結合文章以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的特點,組織同學進行角色扮演,進而深入體會當時的場景和人物的心理,促進了同學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通過“演、創(chuàng)、猜”活動,也培養(yǎng)了同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理解能力。激發(fā)了同學們探索自然的興趣,發(fā)奮學的熱情。
四、寫字
1、出示“俺會寫”中的“埋、陸、鐵、底、趴”。組織同學觀察其筆劃、結構等方面的特點。
2、教師范寫同學認為的難點字。邊寫邊強調注意的問題。
3、同學練寫,師生評議。
五、拓展
1、通過課外的閱讀和收集,你還知道其他相關的資料嗎?組織同學交流展示。
2、安排課外收集活動,準備一次規(guī)模適當?shù)牡摹白匀唤绲膴W妙”展。
課內外結合,有效地促進了同學興趣地培養(yǎng)和良好個性的發(fā)展。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勘探:查明礦藏分布情況,測定礦床的位置、形狀、大小以及地質構造等情況。
寶藏:貯藏的珍寶或財富,多指礦產(chǎn)。
刨根問底:追究事情的底細。
培智語文教學計劃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
3、激發(fā)學生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會本課。 (宋體,五號1.5倍行距)
2、有感情朗讀課文。
3、學。
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
2、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
教學難點 激發(fā)學生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化石圖片。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預提綱
1、初讀課文,了解最大的書指什么。
2、自由讀課文,拼讀圖片中的生字,并從課文中畫出生詞。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 師:小朋友們,你們愛讀書嗎?能說說你讀過的書是什么樣的嗎?
生1:書本是長方形的。(師:書的形狀。)
生2:書里面有許多字還有許多畫。(師:書的內容。)
生3:書的每一頁還有頁碼。(師:觀察得真仔細。)
生4:書里面有很多知識,多讀書可以讓我們變得更聰明。(師:說得多好啊!)
2、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看一本最大的“書”。(師指導讀出最大。)
3、質疑:讀了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最大的“書”是什么書?
生2:我想知道最大的“書”是什么樣子的?
生3:我想知道最大的“書”里面有什么知識?
生4:我想知道“書”字為什么會加引號呢?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過渡:想和最大的“書”見面嗎?快讀讀課文吧!提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難讀的句子可以多讀幾次,遇到不會讀的字可以請教小朋友和張老師。孩子們,開始吧!
1、師:剛才小朋友們讀書可認真啦!這些彩色卡片里面的字你會讀了嗎?誰來讀?
(師隨機“開火車”讀檢查學生讀音情況。)
2、師:去掉拼音還認識生字娃娃嗎?請幫老師推薦一位小老師領大家讀。
(鞏固生字讀音。)
3、師:生字寶寶真淘氣,它又和大家捉迷藏躲進句子里去了,能把這些句子也讀好嗎?(自由練讀,分組讀,練讀難讀的句子,降低讀文的難度。)
三、再讀讀文,解決質疑。
過渡:句子讀得這么好,課文一定也讀得很棒。誰愿意和老師合作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請兩生合作、分工)其他小朋友一邊聽一邊想:這本最大的“書”究竟是什么?
(讀書,生答:最大的“書”是巖石)
1、你從哪兒知道是巖石書的?(指名說)
2、練朗讀句子:巖石就是書啊!
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1)師:巖石書,多奇特呀!這句話是誰說的?(叔叔)
(2)師:叔叔怎么說這兩句話的,自己練讀讀。(生自由讀)
(3)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指名讀)
評1:讀得不太像叔叔。師:你來試試。
評2:讀得很好,特別像叔叔的感覺。師:我們大家像他一樣讀讀。
3、師:現(xiàn)在,你知道“書”為什么加引號了嗎?(不是我們平常說的書)
第二課時
一、復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說一說最大的書指什么?
二、自主研讀,理解課文。
過渡:對于奇特的巖石書,我們的學小伙伴川川有一連串的問題不明白,大聲讀讀課文5——12自然段,找找川川提出哪些問題,把它們劃出來。
1、學生讀、劃,教師巡視了解。
2、小組合作說說劃出的問題。
3、展示匯報劃出的問題
主要有四個問題:
這上面有字嗎?
這上面有圖畫嗎?
它能說明什么呢?
讀了這本巖石書有什么用嗎?
4、川川的問題,你們愿意幫他解決嗎?
那我們小組合作,看能幫川川解決哪些問題?
5、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師了解情況。
6、派代表匯報學情況。(四個問題隨機解決)
這上面有字嗎?
(1)指名讀。(師:把這段讀給大家聽聽吧!生讀)
(2)師:那巖石書上的字到底是什么呀?(板書:雨痕、波痕、礦物)
師:小朋友,你們見過雨痕、波痕嗎? 那你們想象一下,這雨痕、波痕會是什么樣子的呢?(圖片出示雨痕、波痕的樣子)
(3)讀出趣味。(師:巖石書上的字真有趣,我們再來讀讀。)
這上面有圖畫嗎?
師:巖石書上有字,那還有圖畫嗎?你從哪兒知道的,誰來告訴川川?
(1)指名生說或讀。
(2)師:巖石書上都畫了什么呀?(板書:樹葉、貝殼、小魚)
師:這些樹葉、貝殼、小魚,就是書中的“畫”。(師板書:樹葉、貝殼、小魚)。
師:你們看,(出示圖片)這巖石書上的畫與我們平時見到的樹葉、小魚、貝殼有什么不一樣呢?(生答:這里的小魚沒有鱗片。這里的小魚是死的,看不清楚。這里的小魚是不動的,好像凹進去了。平時看到的樹葉是綠色的。平時的貝殼可不是這樣的。 …… )
師:孩子們,這里的樹葉、小魚、貝殼,本來也有美的顏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殼運動,他們被包了起來,死后沒有腐爛,埋在地底下,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之后,就變成這個樣子了。很多年以后,這些動植物就成什么呢?(指名回答:“化石”。)
師:一塊巖石上,又有樹葉,又有貝殼,說明什么呢?哪個小組來幫川川解決第三個問題?
(1)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出示第10自然段:
“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是一片長滿樹木的陸地。后來,陸地沉下去了,這里就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萬年,海底慢慢上升,這里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腳下的這座山?!?/p>
(2)師:原來這些畫告訴我們這么多知識。瞧!原來這兒是一塊陸地,上面長滿了樹木,樹葉落在了地上;后來陸地下沉,周圍的海水進入這里,這兒變成了大海,海里當然有貝殼、小魚了;又過了很多很多年,海底慢慢上升,成為這座山,我們就在山上看到又有樹葉,又有貝殼的巖石了!
培智語文教學計劃篇五
【教材分析】
《北京亮起來了》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三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本組圍繞“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為專題編寫了四篇課文:《日月潭》、《葡萄溝》、《難忘的潑水節(jié)》、《北京亮起來了》。它們依次向我們展示了祖國風光秀麗,物產(chǎn)豐富、人民生活幸福、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
《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文重在講北京的夜景亮,用許多優(yōu)美的詞語來描寫北京的夜景,同學通過本課的學能體會到祖國首都的輝煌亮麗,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然后聯(lián)系實際,拓展到我們的家鄉(xiāng)的夜景也一樣美,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家鄉(xiāng)。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背誦自身喜歡的局部。
3、增強對首都北京和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⑴會認15個生字,會寫12個字。
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背誦自身喜歡的局部。
2、難點:
詞語句子的理解,感受北京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增強對首都北京和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詞卡,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北京不但白晝很美,到了夜里更美,北京的夜景到底有多美,我們來學一篇描寫北京夜景美的課文《北京亮起來了》。
二、初讀識字
1、引導同學借助拼音讀通課文,力爭把字音讀正確。
2、在合作讀和比較讀時偏重糾正字音。重點關注“幕、爍、幢、煥、絢”等字的讀音。
3、和同學一起發(fā)現(xiàn)、交流識字方法。如:
⑴拆合法識字:爍、輝、奪、扮、幢、府
⑵換偏旁:優(yōu)──猶換──煥
⑶相同偏旁歸類識字:爍、煌、煥
三、寫字指導
指導寫正確:
“輝”字左邊“光”字變豎彎鉤為“豎提”?!盎汀弊肿筮叺幕鹱峙赞嘧?yōu)辄c。并且同學容易把“輝”“煌”兩個字都寫成“光”或著“火”。
四、初讀感悟,學課文
1、聽老師范讀課文,用“____”劃出描寫北京哪些地方亮了。
⑴師配樂范讀,生勾畫。
⑵生匯報。
⑶你剛才在勾畫詞語的時候都去看了北京哪些地方的燈光呢?你覺得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地方呢?
⑵生匯報。(根據(jù)同學的匯報機動學課文)
2、學第二段:
⑴請你自讀課文,用“---”劃出描寫北京亮的詞語。
⑵說說讀懂了什么詞語或句子,并讀出有關語句。(生匯報)
⑶提出沒有讀懂的詞句,或與課文有關的其他問題,在小組里討論解決。教師選擇小組討論中有關重點詞句的問題或者其他有價值的問題,讓同學在全班交流。(金碧輝煌說明了什么?‘勾畫’和‘輪廓’是什么意思?)
⑷教師出示課件相關圖片,用課文中的詞語描述,或者讓同學指著課文插圖,用課文中的詞句描述有關畫面。注意落實一些重點詞語,如,“華燈高照、絡繹不絕、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勾畫、輪廓”。
4、自學課文其他段落:讀讀你最喜歡的句子、段落,并說說為什么喜歡它。聯(lián)系課文,體會“讀讀記記”中的詞語。
5、再次自讀課文,想想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夜晚的北京。(明亮、輝煌、美麗、繁華等)結合學過的有關北京的課文(如,《北京》、《我們勝利了》和本課),說說假如你去了北京,你最想到哪兒去看看。
6、引導背誦自身喜歡的局部。(有條件的班級可讓同學練給錄像配解說詞。)
五、積累運用
1、激趣:
看到北京夜晚的美麗景色,同學們都驚嘆道:“哇,好美啊!”卻不能用自身的話把它的美麗描述出來,課文是用哪些詞句表示出來的呢?
2、給出一兩個城市的夜景圖片,用以下詞語說話,看誰用得多:
高大的建筑物絢麗多彩的廣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燈
絡繹不絕的汽車繁華的大街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
一座座立交橋一束束燈光金碧輝煌燈光閃爍
3、除課后列出的詞語外,還可引導積累運用以下詞語:
勾畫輪廓猶如裝點繁華裝扮古老年輕倒映
一幢幢一座座一束束燈的海洋光的世界絡繹不絕
4、讀“我知道”中的兩段話,引導交流自身了解到的有關北京的資料。
六、實踐活動
選擇本課中自身喜歡的詞語或句子,用一幅畫表示詞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