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鄉(xiāng)愁初一上冊語文教案及反思篇一
1.下面對《鄉(xiāng)愁》一詩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全詩以時間為序,以感情為線索,把對母親.妻子的愛熔鑄在對祖國的愛中,表達了作者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時間為序,以感情為線索,把對祖國的愛熔鑄在對母親.妻子的愛中,表達了作者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時間為序,以感情為線索,把對故鄉(xiāng)的愛熔鑄在對母親、妻子的愛中,表達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國懷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時間為序,以感情為線索,把對母親、妻子的愛熔鑄在對故鄉(xiāng)的愛中,表達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國懷抱的殷切期望。
2.簡要分析余光中的《鄉(xiāng)愁》中疊詞運用的表達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鞏固題
3.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調(diào)應該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鄉(xiāng)愁推向頂點的是哪一節(ji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題
5.余光中的《鄉(xiāng)愁》用了哪些形象來表現(xiàn)其鄉(xiāng)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詩中用了那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鄉(xiāng)愁是……”說一句話或幾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理解:
世間最美的墳墓
(1) 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這將被后代懷著敬畏之情朝拜的莊嚴圣地,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順著一條羊腸小道信步走去,穿過林間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數(shù)陰庇。她的外孫女跟我講,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風中微微搖動的樹木是托爾斯泰親手栽種的。小的時候,他的哥哥尼古萊和他在他們聽保姆或村婦講過一個古老傳說時,提到親手種樹的地方會變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們倆就在自己莊園的某塊地栽了幾株樹苗,這個兒童游戲不久也就忘了。托爾斯泰晚年才想起這樁兒時往事和關于幸福的奇妙許諾,飽經(jīng)憂患的老人突然從中獲到了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啟示。他當即表示愿意將來埋骨于那些親手栽種的樹木之下。
(2) 后來就這樣辦了,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的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這個比誰都感到受自己的聲名所累的偉人,就像偶爾被發(fā)現(xiàn)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誰都可以踏進他最后的安息地,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一一保護列夫·托爾斯泰得以安息的沒有任何別的東西,惟有人們的敬意;而通常,人們卻總是懷著好奇,去破壞偉人墓地的寧靜。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允許你大聲說話。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林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著這片幽暗的土地。無論你在夏天和冬天經(jīng)過這兒,你都想象不到,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的人物當中的一個。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弦: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界上再沒有比這最后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殘廢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侖的墓穴,魏瑪公侯之墓中歌德的靈寢,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亞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能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nèi)心深藏著的感情。
8.本文的記敘線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閱讀全文后理解這座墳墓最大的特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突出這一特點的描寫分別是(寫出兩個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0.從文中找出兩個具體描寫人們懷著“敬畏”之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說這座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墳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多處用了襯托的寫法,請舉兩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開頭和結(jié)尾寫法上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鄉(xiāng)愁初一上冊語文教案及反思篇二
【詩歌全文】
鄉(xiāng)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xiàn)在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詩歌評析】
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tǒng)一,又將鄉(xiāng)愁描寫的淋漓盡致.閱讀此詩,首先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四幅鮮明而又具體的生活畫面。第一小節(jié):幼年求學,母子分離,借書信以慰別情;第二小節(jié):成年后,告別新婚妻子,離鄉(xiāng)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節(jié):生離死別,母子不得相見;第四小節(jié):同胞難得相聚,國家不能統(tǒng)一。同時,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濃郁而又強烈的感情,詩人的鄉(xiāng)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聯(lián)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藝術形象,使之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tǒng)一的強烈愿望。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tǒng)的中國詩人,他的鄉(xiāng)愁詩從內(nèi)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tǒng),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臺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xiāng)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xiāng)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nèi)容,使人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余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多l(xiāng)愁》一詩,側(cè)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jīng)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游子的綿長鄉(xiāng)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jié)尾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庇腥绨俅ū枷驏|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jīng)歷的傾訴,也因為結(jié)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了,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v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xiàn)實感?!?《白玉苦瓜》序)這樣,詩人的《鄉(xiāng)愁》是我國民族傳統(tǒng)的鄉(xiāng)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xiāng)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熱愛中國。禮贊“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
鄉(xiāng)愁初一上冊語文教案及反思篇三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準確理解這首詩的主題。2、培養(yǎng)學生感悟、欣賞詩歌的能力。
3、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和愛國情懷,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
《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能“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做出自己的評價”,“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九年級學生由于人生閱歷的不斷增加和知識結(jié)構(gòu)的不斷完善,對詩歌的領悟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而《鄉(xiāng)愁》的內(nèi)容相對簡單,學生讀幾遍基本都能理解詩歌內(nèi)容,不用老師過多的講解。因此,我把本課教學分為“認真聆聽、深情誦讀、仔細品味、我也來寫”四個環(huán)節(jié),通過這一系列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在互動中使學生對主題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重點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感悟、欣賞詩歌中美的能力。
2、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和愛國情懷,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導入】導入新課
1、導語:同學們,請看大屏幕上的幾句詩歌,它們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共同情感?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是啊,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故鄉(xiāng),我們怎能忘記?詩人余光中說過:“燒我成灰,我的唐魂漢魄仍然縈繞那片厚土?!痹谒x開大陸20余年的1971年,那時,正逢海峽兩岸交好無望、雙方民眾都處于極度絕望之中,他在廈門街的舊居里感情所至,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一首飽含深情的詩——《鄉(xiāng)愁》。
2、走近余光中
余光中,臺灣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和詩歌評論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臺灣。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臺灣和大陸長期阻隔,而詩人又經(jīng)常漂泊于海外,游子思鄉(xiāng)之情,是他的詩歌作品中的重要內(nèi)容。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石室之死》、《聽聽那冷雨》等。
【活動】認真聆聽
1、優(yōu)美的誦讀能激起我們的感情共鳴,用心聆聽會讓我們?nèi)绨V如醉。首先請同學們欣賞《鄉(xiāng)愁》的配樂詩朗誦,注意認真傾聽朗誦的節(jié)奏、重音、語速、語調(diào)、情感等。
2、多媒體播放影音。
3、聽完后,師生討論明確:
語調(diào)——深沉 語速——低緩 感情——深摯
【活動】深情誦讀
1、優(yōu)美的誦讀猶如一杯美酒,越品越濃,聽了別人的誦讀,大家想不想自己也深情的讀一遍呢?
2、把握好作者的感情變化,才能讀出詩的韻味來。
第一節(jié) 回憶 平淡(小時候,詩人求學在外,思念母親,這種對兒時的回憶,讀時可以稍微平淡一點。)
第二節(jié) 遺憾 甜蜜(長大后,詩人新婚別離,對嬌妻的思念,雖然遺憾卻帶有絲絲的甜蜜。)
第三節(jié) 失落 痛苦 (后來呀,一座墳塋、兩世相隔,母子永遠不能相見了,真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呀!對母親的這種悼念,是失落中帶有難以名狀的痛苦。)
第四節(jié) 惆悵 無奈(而現(xiàn)在,臺灣與大陸長期阻隔,作者歸心似箭,卻又無能為力,只能望峽興嘆!所以是惆悵中有著些許的無奈!)
3、學生自讀
4、組內(nèi)讀
5、請幾名層次不同的學生班內(nèi)讀,學生進行評價。
6、齊讀
【活動】仔細品味
1、讓學生從詩的意象、結(jié)構(gòu)、語言、情感幾個方面,自選內(nèi)容,品評這首詩。
2、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老師適當引導。
【活動】我也來寫
模仿此詩的寫法,讓學生當堂練習:
1、練習題目:母愛
2、挑選部分學生朗誦自己的作品。
【講授】課堂小結(jié)
是啊,這灣淺淺的海峽又怎能阻隔兩岸親人的思念?臺灣政要連戰(zhàn)、宋楚瑜、吳伯雄等相繼回大陸尋根祭祖。更為可喜的是兩岸人民已于2008年12月15日實現(xiàn)了“通郵、通航、通商”的夢想。是啊,“落葉總要歸根”!相信,通過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這頭”“那頭”終究會成為“一頭”!到那時,我們一定會聽到臺灣那深情的吶喊:“母親,我回來啦!”
【作業(yè)】作業(yè)布置
1:有感情的背誦這首詩
2:收集有關“鄉(xiāng)愁”的詩詞、散文、小說,同學間交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