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男同GAYA片大全,一二三四视频社区5在线高清

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作文 >> 千克的認識教案(14篇)

千克的認識教案(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6-18 11:20:07
千克的認識教案(14篇)
時間:2024-06-18 11:20:07     小編:zdfb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千克的認識教案篇一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克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體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培養(yǎng)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具準備:課件、臺秤、天平、稱的物品(鹽兩包、蜜棗一包、五個共約重一千克的蘋果、李子一個、學生奶五瓶、一角硬幣一個、一瓶500ml的水、鉛筆一枝、《新華字典》一本、花生米約50顆,雞蛋一個)

1010 10100 5200 100010 10005

同學們,老師手里拿著一包蜜棗和一包鹽,哪一樣重一些?

1、猜一猜;

2、掂一掂再猜。(讓學生初步感受物體的質量有輕有重)

那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這兩個物體到底有多重呢?

明確:可以用秤來稱,也可以看物體包裝袋上的凈重量。

同學們說一說,你曾經見過哪些秤?在什么情況下使用?

先讓學生說,再投影。(臺秤、電子秤、天平、磅秤、彈簧秤、桿秤等)

明確:在生活中,稱一般的物體有多重,我們常用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作單位。(板書課題:千克和克)

1、掂一掂兩包鹽。

2、你知道有多重嗎?我們來稱一稱。(放在臺秤上)

你會看嗎?指針指著數(shù)字1表示什么?單位呢?(表盤上標著:kg)

明確:兩包鹽約重1千克,千克國際上用kg表示。

3、再次掂兩包鹽,感受1千克,邊掂邊說兩包鹽重1千克。

1、你估計1千克有幾個蘋果?

2、掂一掂,比較這一袋蘋果(5個)和剛才的兩包鹽,誰重?

先猜再稱。明確:通常這么大的蘋果,5個大約1千克。

3、如果是李子呢?一個李子比一個蘋果重還是比蘋果輕?猜一猜1千克有多少個李子?(要求作出合理的猜測,即要有根據(jù))

明確:一個李子比一蘋果輕,因此一千克的李子數(shù)量比5個蘋果多。

4、找一找,1千克有哪些物體?

例如:兩包鹽、五個蘋果、五瓶學生奶、兩瓶水等等。

5、思考題: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鹽比較,哪個重些?

明確:質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樣重。

1、那老師現(xiàn)在稱一下一枚一角的硬幣(放在臺秤上)。咦,怎么沒臺秤反應?(太輕了)

用什么秤?明確:天平。

看天平的方法:當指針指著中間紅色的刻度,就說明兩邊平衡了。

2、那我把硬幣放在左邊,右邊放砝碼,因為怕砝碼被氧化,我們要求用小鑷子夾(說明用天平的方法)

那我們挑砝碼時該挑大的`還是小的?(小的)

根據(jù)一角硬幣的重量,選擇適當?shù)捻来a。(教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作出合理的選擇)

3、放最小的10g砝碼也太重了,怎么辦?用游標。(指導如何看游標)

明確:約重1克。

4、表示比1千克輕得多的物體,我們常用克作單位,國際上用g表示。

1千克的物體和1克的物體質量差距甚大。

5、認識千克和克的關系:

那千克和克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回頭看兩包鹽重多少?(1千克)那我們再來看看一包鹽的凈重量500g,那也就是說:

500+500=1000(g) 1000g=1kg

剛才我們稱了大約5個蘋果1000克,那一個蘋果有多重?你是怎么想的?明確:1kg =1000g,10005=200(g)。

同理,一瓶學生奶也約重200g。

先掂一掂,作出合理的估計,再稱一稱。(填表格)強調:填好單位!

千克的認識教案篇二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重量及其單位千克和克,進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并能比較表示重量的各數(shù)大小。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單位時間的觀念,以及時、分、秒之間的進率。

3、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和只角的特征,能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進一步鞏固畫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準備:1千克鹽、教具鐘面、一副三角尺。

一、復習準備

1、長度單位、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分別有哪些?(板書)

2、揭示課題。

二、千克和克的復習

1、長度單位復習。

(1)問:長度單位哪個大,哪個小?一米大概有多長?(手勢比較)1分米、1厘米呢?

(2)問:長度各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復習。

(1)問:重量單位哪個大,哪個小?問: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掂一掂1千克鹽和1個2分硬幣的重量。

(3)問:什么時候應用到長度單位,什么時候應用到重量單位?

三、時、分、秒的復習

1、問:時間單位有哪些?哪個大?哪個???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問:1小時內我們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鐘內你的脈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鐘面,讓學生說出所表示的時刻并記錄下來。

四、綜合練習

完成復習第9、10題。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

1、問: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2、找出下列圖形中的直角,并說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復習第11題。

4、復習畫角。

(1)說說畫角的步驟。

(2)畫一個角。

(3)畫一個直角,并用符號標出來。

5、練習復習第12題。

千克的認識教案篇三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學生認識秤,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操作。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

一、情境引入

師:昨天,老師從超市里買回來一些東西,是什么呢?請你們猜一猜它們哪一袋更重一些?那么它們到底有多重,我們有什么辦法能夠馬上知道?

師:通過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識的凈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質量,讀一讀?。ǔ鍪編讉€包裝上標示的重量)

師:g是克的英文縮寫,kg是千克的英文縮寫。再讀一讀標示的質量。(課件)

師:剛才你們所讀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國際上所統(tǒng)一使用的質量單位。(板書:克和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單位??吮容^輕的物品用克作為質量單位,比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為質量單位。(課件)

師:老師還購買了一些水果,比一比,你能知道哪一樣水果的重量重一些嗎?

師:大家的意見為什么這樣不統(tǒng)一?

師:其實很多物品沒有包裝袋,而且這兩樣水果的大小又差不多,光憑觀察,能看得出誰輕誰重嗎?能不能換一個別的辦法試一試!

師:我們不如同時拿在兩只手上,看看能不能感覺得出。誰想來掂一掂?

二、認識秤

師:怎么辦呢?拿在手上掂一掂還是難以確定。其實要想知道物品準確的重量可以用秤來稱。

(課件導入):電腦里有幾個錄像片段,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你看到了什么?你認識這些稱物體的工具嗎?除了以上的三種秤,還認識別的秤嗎?(課件)逐一認識,在哪里見過,介紹有何作用?怎么用?

師:(課件)那么大家認識這種秤嗎?它的名字叫天平,一對手臂長又長,兩手托著兩只盤,可以上下來擺動,頭上長著一根針,它的作用特別大!左邊的物品重一些,指針就會向左偏;右邊的物品重一些,指針就會向右偏;不輕不重指中間。

師:既然天平可以分辨出哪一邊的物品重量重一些,我們?yōu)槭裁床徽埶鼇韼兔δ??(操作演示:把一只蘋果和一只梨子分別放在天平左右兩只盤子里,并讓學生觀察天平指針的情況)

師:結果怎么樣?誰稍微重一些?為什么?

師:天平不僅可以比較出物品的重量,還可以稱出物品的重量。(課件)使用天平時,左盤放要稱的物品,右盤放砝碼。要使天平保持平衡,還可以再移動游標,最后砝碼的重量加上游標所指的數(shù)量就是物體的重量。

師:用天平稱一稱,我們的數(shù)學書有多重呢?

三、認識1克

師:下面我們要稱1枚2分硬幣,先放在手上掂一掂,互相交流一下感覺如何?(很輕,幾乎感覺不到它的重量)

師:(課件)讓天平告訴我們1枚2分硬幣的重量吧!我們把它放在天平的左盤,移動游標,使天平左右兩端保持平衡,結果怎么樣?1枚2分硬幣大約有多重?(1克)1克的重量很輕很輕。想一想,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物品也大約重1克?(課件)

四、認識1千克

師:你們真棒!那么誰來估量一下這包鹽的重量?

師:誰估計得最準?一起看標注?。?00克)

師:(課件)一袋糖500克,兩袋呢?(1000克)

師:就是這兩袋糖,計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稱是1千克(課件),你們發(fā)現(xiàn)了1000克和1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板書1000克=1千克)

師:把1千克的糖放在手上掂一掂,感覺怎么樣?

師:兩袋糖重1千克,剛才的一大包薩其瑪也是重1千克,分別拿在兩只手上掂一掂,有什么感覺?(一樣重)

師:對,不論物品的.形狀、顏色、大小如何,1千克重的感覺是一樣的。

師:判斷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鐵,誰重?(課件)

師:在日常生活中見過那些物品的質量也是1千克?

師:今天同學們的表現(xiàn)都很不錯,那么你們能不能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呢?

五、應用

1、填寫質量單位:(課件)

2、數(shù)學日記找錯誤:(課件)

亮亮今天春游啦!他為自己準備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雞蛋兩個,150克重的蘋果一個他們班游玩的地點是動物園,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許多動物,他最喜歡重達3克的小猴子和脖子長達3克的長頸鹿。

3、學生閱讀:(課件)

世界上最小的鳥是蜂鳥,大約只有2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鳥是鴕鳥,大約重100千克,它的一個蛋就重1500克。

六、課后延伸作業(yè)

做爸爸媽媽的小幫手。(課件)

千克的認識教案篇四

1、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2、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能夠根據(jù)物體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計出一些物品大約有多重。

教學時,教師可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1克、1千克大約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觀念。

教學時,教師要準備一個2分硬幣,一些大豆、圖釘、乒乓球等實物,或其他能表現(xiàn)1克有多重的實物。同時還應要求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2分硬幣及一些到商場里購買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見的秤。

1、情境導入,看一看。

程序:同學們你們都到過商場買東西吧?那你們都喜歡到商場買些什么呢?老師這有幾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輕一些嗎?

2、聯(lián)系實際,掂一掂。

說話:請你拿出你到商店購買的商品。如:一袋紅棗、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較一下自己所買的商品和小組同學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輕。讓學生選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輕的物品。

[簡析:商場里常見食品的輕重學生一般比較熟悉,特別是他們自己喜歡的食品,這樣設計容易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充分體會數(shù)學活動課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的課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重在學生實踐。

1、認識秤。

提問:怎樣才能更準確的對這些商品的重量進行比較呢?你們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嗎?引導出用秤稱一稱的方法)

提問:你們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嗎?

讓學生把提前準備好的各種秤的資料讀一讀,介紹一下它們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師總結:展示課件中的秤。

[簡析:學生要想獲得關于秤方面的知識,必須查閱很多學習資料。這也是引導學生課外學習的很好方法。]

2、認識千克

(1)猜一猜。

提問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圖釘)猜一猜你認為哪一包重?(學生間產生爭論)

(2)稱一稱。

說話:同學們都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稱稱看吧。

學生動手稱,并互相交流稱后的結果。

(3)感受1千克。

說話:這幾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來只憑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斷出它們的重量,應該用秤稱一稱。

學生在通過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驗證結論。

(4)感受幾千克。

學生分小組秤一下所帶商品的準確重量。并指名請演示秤重量的過程。一開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讓學生直觀感受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類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讓學生通過“在玩中學”掌握基本知識。

[簡析:以動手活動為主線,層層遞進。隨著課改的發(fā)展,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討“樂學”,提高教學效率。在本課中教師及時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小組內同學自己動手,通過反復稱一稱、掂一掂、拎一拎的實踐活動,在親身經歷和體驗真正感受到了一千克的實際重量。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樂學”問題。」

(5)動手操作

稱出1千克大米,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稱出1千克雞蛋,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數(shù)數(shù)有多少個。

說一說書上37頁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題說出電梯或卡車的載重量,一方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幾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數(shù)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時為今后學習“噸”打下基礎。

4、認識重量單位“克”。

(1)稱一稱。

a、用臺秤稱一枚2分硬幣。

b、用臺秤稱1塊橡皮。

c、質疑: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認一認。

秤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做單位。我們常用天平秤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你知道下面這些砝碼各重多少克嗎?教師用實物投影向學生出示砝碼。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學生動手稱出10克黃豆有多重。1個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幣大約重1克,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讓學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幣,感受“克”。小組同學通過掂鵝毛和塑料尺進行比較,進一步體會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觀念。

練習:稱一稱鉛筆盒里的學習用具的重量。

[簡析:通過生動有趣的數(shù)學活動,使學生加深對千克和克的認識,充分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在這篇教學設計中我們看到新課程理念的存在,并感受到它的沖擊力。新課程不再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不再過分強調學科本位,不再偏重書本知識,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更為關注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全面發(fā)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千克的認識教案篇五

: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了解用秤稱物體重量的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估算能力。

: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

:各種各樣的水果、蔬菜,彈簧秤,多媒體課件。

1、講述:今天數(shù)學課老師帶來了2個好朋友,你們歡迎它們嗎?誰能上來表示一下友好關系?

2、出示小動物。

3、提問:你有什么感覺?

4、小結:放在手中就能感覺到小狗重,小貓輕。你們還有什么方法能讓別人一眼就看出誰重誰輕呢?

5、多媒體演示。

1、認識各式各樣的秤。

提問:用秤稱的確是最簡單最快速的方法,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

多媒體出示:電子秤

磅秤

天平

臺秤

彈簧秤

人體健康秤

教師出示:人體健康秤和桿秤

2、引入重量單位。

提問:用秤可以稱出物品的重量。重量和長度一樣都需要有單位,你們知道哪些重量單位?(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講述:在稱一般的物品有多重時,常用“千克”做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和“千克”交個朋友。(板書課題:千克的`認識)

3、認識1千克

(1)講述:每組的桌上有一個袋子,里面有兩袋鹽,兩袋鹽就重1千克,放在手里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覺?

(2)學生講講感覺。

(3)提問:其實一千克的物品在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有,你們能舉舉例子嗎?

(4)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多媒體顯示。

(5)場景設計:小狗小貓和我們一起去蔬菜瓜果市場看看,請你們稱回1千克的物品。

(6)學生活動。

(7)學生匯報。

(8)閉著眼睛,把小組內稱好的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有多重。

1、估算

(1)出示鉛球:猜測一下老師手中的鉛球大約重多少千克?

提問:怎樣才能猜得準?

請同學掂一掂后再猜。

當場稱,看哪個小朋友猜得準。

總結:應該怎樣猜?(掂——猜——稱)

(2)選擇身邊的物品猜一猜。

(3)學生活動并匯報。

2、總結:你們學到了哪些本領?

3、多媒體出示判斷題。

4、稱體重,引出“克”。

稱一稱自己的體重大約幾千克。

千克的認識教案篇六

課本p85~86頁,及第88~89頁的第3~6題。

1、 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

2、 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臺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質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實際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3、 通過從實際生活中引出質量單位的觀念,讓學生認識到質量單位與時間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時間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1、 掌握質量單位:克、千克。

2、 掌握克和千克的換算關系:1千克=1000克。

建立克和千克的'時間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數(shù)學教課書,和一只筆,提問:哪個重有些?

2、肯定學生的回答,并讓學生掂一掂,然后讓學生說說有什么樣的感覺。

3、從剛才的實踐得出結論:物體有輕有重。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shù)學思維。

二、觀察、操作領悟新知

1、出示主題掛圖,物體的輕重的計量。觀察主題掛圖。

(1、)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幅圖畫的是什么?

(2、)這幅圖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說什么?

(3、)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廣泛收集、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質量,我們現(xiàn)在來交流以下好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單位來表示。

(4、)在學生說的同時,老師拿出有準備的東西展示。

2、克的認識。

(1、)提問:通過調查我們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質量,你們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嗎?要知道物品的質量,應該怎么辦呢?

(2、出示天平,簡單介紹天平的結構,并說明使用方法。

(3、)將一個2分皮放在左邊盤內。1克砝碼放在右盤內,讓學生觀察。

提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個2分皮重多少克?板書:克

(4、)1克有多重?我們來掂一掂好嗎?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實踐調查入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掂一掂,稱一稱,找一找等學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了克。

3、千克的認識。

(1、)出示盤稱。大家認識這稱嗎?

(2、)看看盤稱的使用方法。現(xiàn)在要稱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誰能當售貨員來稱一稱?

(3、)現(xiàn)在先掂一掂自己的書包有多重?估計有幾千克,然后用稱一稱。

(4、)剛才大家都說了,一袋鹽中農500克,那兩袋呢?

(5、)板書: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較,請同學們猜一猜,誰重?

板書 1000克=1千克

齊讀: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測評。

1、完成教材第88頁第3題。

2、完成教材第89頁第4題。

3、完成教材第89頁第5題。

4、完成教材第89頁第5題。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千克的認識教案篇七

教材通過用盤秤測量西瓜和蘋果的情境圖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然后通過稱食鹽和雞蛋等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關注學生的親身體驗。

學生在生活購物時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結合二年級學生喜歡參與活動的特點,設計活動讓學生看一看、試一試,讓學生在體驗中形成個性化的對千克和克的獨特感受。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會選擇適當?shù)膯挝槐硎境R娢锲返馁|量,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過程與方法目標:結合具體事物經歷感受并能準確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感受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估計的意識。

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感知1克與1千克有多重。

2、培養(yǎng)學生估計物體質量的方法和能力。

實踐感悟、討論。

課件,兩種盤秤(單位分別為:千克、克),雞蛋和水果糖各1千克,兩袋食鹽,1角硬幣若干枚。

一、創(chuàng)設情境,觀察討論,導入新課。

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去或陪家長去買東西的經歷,然后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到我們常用的稱物體質量的秤。

教師多媒體課件出示臺秤、電子秤、磅秤等,學生回答自己是否熟悉?而后,教師現(xiàn)場出示兩種臺秤,教師啟發(fā),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兩種臺秤的不同之處,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質量的兩個單位:克與千克,提示克與千克可以用字母表示(教師板書)并指出,“同學們的`觀察非常認真,發(fā)現(xiàn)了不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有信心嗎?”(5分鐘)

(設計意圖:以談話方式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以直觀觀察方式讓學生參與,體會學習樂趣。)

二、自主探索,反饋交流,掌握新知。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課本39頁稱西瓜和蘋果的兩幅圖,學生回答哪個重?哪個輕?各重多少?教師質疑,3小于200,但西瓜卻比蘋果重,為什么?學生體會主要是單位不同。

教師展示魔術包,出示幾塊糖果,放到以千克為單位的稱上,學生注意觀察指針,不怎么動?說明什么?啟發(fā)學生了解糖很輕,把一袋掛面放到臺秤上,指針動了,說明這袋掛面很重,有多重呢?學生觀察回答,再通過包裝袋上的標注,了解這袋掛面重1千克。

接著,同樣方法稱兩袋鹽,教師再從魔術包拿出糖一直添加到1千克為止,讓同學們讀出1千克,再把糖放到以克為單位的臺秤上,得出1千克等于1000克。教師提問:“1000克和1千克有什么關系呢?”領讀一遍,語調放慢,突出單位的不同,并板書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師指出,1枚1角的硬幣大約重1克,下面每個同學來掂一掂,感受下1克有多重。學生自由說一說生活中重約1克的物品(一粒紐扣、1粒花生豆……)。(10分鐘)

(設計意圖:教師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步步設疑,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提升學習能力。)

三、鞏固拓展,提升發(fā)展。

活動一:教師通過設置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拿出1個雞蛋和15個雞蛋,學生討論,1個雞蛋多重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好?15個雞蛋呢?然后,請同學們先掂一掂,感覺一個雞蛋有多重,再估計它大約是多少克?再稱稱看是多少克。教師追問,那1千克估計有多少個雞蛋呢?你是怎樣想的?(師生交流),教師稱出1千克雞蛋,和大家一起數(shù)一數(shù)。

活動二:由學生秤出1千克水果糖,掂一掂有多重,估計一下有多少塊?再一起數(shù)一數(shù),是否和估計的一樣。(10分鐘)

(設計意圖:教師和學生平等交流,突出學生主體,培養(yǎng)學生估計意識。)

四、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1題。

學生自己完成,然后找同學回答。

2、練一練第2題。

小組內交流,然后教師驗證。

3、練一練第3題。

同桌交流討論,選合適的質量單位填空。重點交流填寫理由。(10分鐘)

五、歸納總結。

教師啟發(fā),由同學們歸納出所學的知識。(5分鐘)

六、板書設計。

認識克和千克克用“g”表示千克用“kg”表示1千克=1000克1kg=1000g測量較輕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克”做單位。

測量較重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千克”做單位。

千克的認識教案篇八

1、結合具體生活情景,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實際質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單位間的換算。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

4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測物體質量的意識。

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掌握1千克=1000克。

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表示物體的輕重。

課件、臺秤、天平、2分硬幣、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彈簧秤等。

一、激趣引入

1、游戲:背一背。

指一名同學分別背起一胖一瘦兩位學生。

2、匯報調查情況。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凈含量。

3、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千克,克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常見的秤。

(1)說一說。

你認識哪些秤。

(2)認一認。

課件出示幾種秤,介紹彈簧秤的用法。

認識幾種常見的秤。

2、認識千克,感受1千克

(1)猜一猜。

猜老師講桌上的物品誰輕誰重。

(2)稱一稱,掂一掂。

每組領取一袋物品稱一稱,用手掂一掂,談感受。

(3)說一說。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計同學的體重并驗證。

(5)稱一稱。

稱盆子里任意一件物品。

3、認識克,感受1克。

(1)稱一稱,掂一掂。

教師用天平稱出10個2分硬幣,引出1個2分硬幣重1克,學生用手掂一掂,談感受。

(2)比一比。

兩手分別掂量1克和1千克,比較談感受。

(3)找一找,說一說。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4)感受10克、100克、

先猜再看。

4、了解千克和克的關系。

(1)算一算,稱一稱,想一想。

思考:1袋味精是100克,10袋是多少呢?

(2)討論、總結。

討論:千克和克有什么關系。

板書:1000克=1千克

(3)擴充。

2千克是多少克?5千克、8千克呢?

三、理解延伸

課件出示:

1、想一想。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膯挝幻Q。

3、找錯誤。

課件出示小明日記。找出錯誤并糾正。

四、全課小結

談收獲與感受。

五、課后延伸

實踐活動:做媽媽的小幫手。

千克的認識教案篇九

一、教學內容: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人教版教科書第四冊第六單元《克與千克的認識》及相關練習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和會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及互相合作學習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點: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

四、難點: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較準確地估計物體質量,表示物體的輕重。

五、解決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的感受、體驗的機會。

六、設計理念:由書本數(shù)學向生活數(shù)學轉變,重視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策略,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人人參與、主動發(fā)展。

七、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天平,盤稱,2分硬幣,一塊肥皂,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稱砣一個。

八、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題

1、組織學生進行負重跑步比賽。

師問:我聽說我們班有兩名同學跑得很快,他們是誰呀?今天我們讓他們舉行一場比賽怎么樣?不過今天的比賽難度增加了,他們每人要背一個同學比賽,你們想看看嗎?

學生活動。

師問:讓我們來采訪一下冠軍,你為什么不選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學)呢?

那么,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們還知道哪些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

2、師說:“斤”“兩”是我國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從1990年12月21日開始,我國就規(guī)定不使用這兩個計量單位了?,F(xiàn)在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要和國際接軌,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國統(tǒng)一使用的質量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國際標準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

(二)探究新知

1、交流匯報:請學生匯報去超市調查情況。

師:昨天老師讓同學們去超市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質量,誰來說說你調查了些什么?

學生匯報。

師問:同學們說了那么多,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單位,有的用“千克”作單位?請你仔細想一想,什么時候用“克”,什么時候用“千克”作單位呢?(比較輕的東西用“克”做單位,比較重的東西用“千克”作單位)

千克的認識教案篇十

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人教版教科書第四冊第六單元《克與千克的認識》及相關練習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和會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及互相合作學習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較準確地估計物體質量,表示物體的輕重。

為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的感受、體驗的機會。

由書本數(shù)學向生活數(shù)學轉變,重視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策略,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人人參與、主動發(fā)展。

多媒體課件,天平,盤稱,2分硬幣,一塊肥皂,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稱砣一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題

1、組織學生進行負重跑步比賽。

師問:我聽說我們班有兩名同學跑得很快,他們是誰呀?今天我們讓他們舉行一場比賽怎么樣?不過今天的比賽難度增加了,他們每人要背一個同學比賽,你們想看看嗎?

學生活動。

師問:讓我們來采訪一下冠軍,你為什么不選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學)呢?

那么,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們還知道哪些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

2、師說:“斤”“兩”是我國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從1990年12月21日開始,我國就規(guī)定不使用這兩個計量單位了?,F(xiàn)在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要和國際接軌,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國統(tǒng)一使用的質量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國際標準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交流匯報:請學生匯報去超市調查情況。

師:昨天老師讓同學們去超市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質量,誰來說說你調查了些什么?

學生匯報。

師問:同學們說了那么多,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單位,有的用“千克”作單位?請你仔細想一想,什么時候用“克”,什么時候用“千克”作單位呢?(比較輕的東西用“克”做單位,比較重的東西用“千克”作單位)

千克的認識教案篇十一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guī)范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的認識”。

1、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學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學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同學估量物體的意識。

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

天平、彈簧秤、小蝸牛、鹽、多媒體課件等。

同學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讓同學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讓同學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實踐活動,以增加同學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協(xié)助同學形成質量觀念;又通過計算、稱同一物體而得出的兩種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學的猜測得到驗證,很具體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在整個新知識的'教學中,同學始終懷著豐滿的熱情,積極地去探索、去體驗,主動地建構知識。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師:前幾天,同學們隨家長去超市購買了一些物品,還收集調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質量,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

生1:我媽媽買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買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腸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體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葉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師:同學們說了那么多,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1:有的后面帶“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較輕的都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克和千克”。

師:要知道我們購買物品的輕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稱。

師,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幾種常用的秤(多媒體課件展示)。

師;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這些秤?

生1:在超市買東西用過電子秤。

生2;我跟媽媽買菜時,見過桿秤、盤子秤。

生3:我舅舅賣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爺賣藥材用的是天平。

師:同學們見識真廣!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天平”(介紹天平的組成和用法)

(二)在活動中體驗感悟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齊聲說:一只小蝸牛。

師: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同學臉上洋溢著喜悅,齊聲說想)

師:那么我們選什么秤來稱呢?

生:天平。

(教師示范操作,同學紛紛下位圍觀)

師:瞧!游碼的左端停在刻度幾?

生:l。

師:對!這只蝸牛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請你們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幣有多重?(同學興趣很高,紛紛掂量、猜想)

生1:1克。

生2:2克。

師:到底是幾克呢?請各小組稱一稱,看看誰估量的最準。

同學操作活動,稍后,就有同學“耶!我們猜對了!重1克”。

師: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我們一起來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質量,你有什么感受?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好輕喲!

師:1克真的是好輕。大自然中象這樣輕的物體還有很多呢,你能說出生活中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

生l:一小塊橡皮。

生2:2粒黃豆。

生3:1個扣子。

生4:1個小發(fā)卡。

生5:兩塊石子。

生6馬上站起來補充說:必需是小石子,大石子1個就夠了。

師:同學們真棒!舉了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請同學們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稱一稱。(假如多一點或少一點,請你取整數(shù))(學們紛紛稱方便面、數(shù)學書、文具盒……)

(三)在操作交流中明理

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一袋鹽,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們一看質量標注:500克。

師: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

生:1000克。(板書)

師:請同學們再來掂一掂1000克重的鹽。(同學掂量)

師:假如我們再來稱一稱這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合適嗎?

生:不行!重了。

師:今天我們還帶來了彈簧秤,誰知道彈簧秤的用法?

(同學介紹)

師:來!放進方便袋里稱一稱,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書)

師:還是這兩袋鹽,計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稱是1千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同學們紛紛站起來,異口同聲地說:1000克等于1千克。

師:對!也就是說1000個1克就是1千克。

師:你能從你的資料袋里稱出1千克重的物品嗎?請各小組同學互相合作。(有的稱,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換物品)

師:大家真棒!請你先掂一掂自身小組稱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別的重1千克的物品。(同學相互傳送,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師:掂過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點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時間長了胳膊有點酸。

生3:他們大小不一樣,都是一樣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師:為什么呀?

生4:輕的東西就多一些,重的東西就少一些。

師:你分析的很有道理,(豎大拇指)。

師:請各小組同學拿身的書包、凳子,先估計一下有多重,再來稱一稱。(小組活動,并記錄下估計的重量和稱出的重量。)

(四)在實踐活動中鞏固應用

1.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88頁第一題。

2.出示健康秤,同學們排隊稱一稱,并記錄下自身的體重。

(五)教學:說一說你在這一節(jié)課中有什么收獲。

千克的認識教案篇十二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29-32頁。

1.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會用千克表示物體的重量。

2.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3.通過小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1.多媒體課件演示:兩個小卡通人物,一個舉著一包紅棗,另一個舉著一包膨化食品。兩人爭論不休,都說自己的東西重。

提出問題:用什么方法來比一比,哪個物品重些?

2.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辦法,得出結論:掂一掂、稱一稱。

3.師生共同小結:比較物體的輕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稱一稱。

4.認識秤。教師出示生活中常見的秤,讓學生進行全面的觀察和充分感知。

[說明:用掂一掂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輕重,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情境,容易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shù)學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學生根據(jù)稱一稱活動的需要,很自然想到秤,讓學生在需要中學。]

1.活動體驗,初步感知。

掂一掂1千克紅棗的重量,體驗1千克。

掂一掂不夠1千克的膨化食品的重量。

比一比,掂兩種實物重量的感覺。

學生實踐后交流體驗的結果。

[說明:通過掂一掂、比一比,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深刻地感受1千克重量的大小,有利于1千克概念的形成。]

2.觀察秤面,認識秤面上的數(shù)字刻度。

根據(jù)秤面上的數(shù)字刻度,讓學生說說從這些數(shù)據(jù)中知道什么?

小組討論、交流。

師生共同概括:如果稱某種物體重量時,秤面上的指針指著1,就表示這個物體重1千克,如果指著2,就是重2千克

3.教學試一試,進一步感受和體驗1千克。

小組活動:分工合作,輪流實踐,交流體驗。

活動一:稱出1千克大米,裝進袋里,拎一拎1千克大米有多重,用心好好體驗。

活動二:稱出1千克雞蛋。先估一估大約有多少個重1千克,再稱一稱,然后數(shù)一數(shù),拎一拎。

4.介紹千克的.符號:kg,板書:千克(kg)

[說明: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時間和體驗空間,目的是讓每位學生都經歷稱一稱、拎一拎、估一估、數(shù)一數(shù)等活動,豐富學生的真實體驗和觸覺感知,深化對千克的認識,加快概念的建立。]

1.出示標有凈含量的袋裝食品,讓學生觀察外包裝,交流從包裝袋上獲得的數(shù)據(jù)信息,然后再掂一掂,稱一稱。

比較凈含量和秤得的重量,理解凈含量的意義。

2.借助多媒體播放乘坐電梯的錄像實況,了解電梯和貨車的載重情況。

3.看秤面上的刻度說蔬菜、水果的重量。(想想做做第3、4題)

4.閱讀課本32頁:你知道嗎的內容。

[說明:練習讓學生經歷了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過程,鞏固概念的同時也了解到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1.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嗎?

2.課后實踐活動:

(1)到超市里看一看,哪些物品重 1千克。

(2)星期天和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菜,看看媽媽買了哪些菜,各重幾千克,再幫助媽媽拎一拎,看自己能拎起幾千克的物品。

[說明:把課堂里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延伸到課外現(xiàn)實生活中,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生活性和社會性,也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數(shù)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更加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

千克的認識教案篇十三

1、進一步認識克、千克、噸三個質量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加強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進一步認識克、千克、噸三個質量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探究研討法、講解法、練習法

一、導入

看,今天我們準備了這么多東西,我們把它們整理一下,開個小超市,怎么樣?師生動手整理聘請超市小營業(yè)員

二、我學會了嗎?

1、小超市開業(yè)了!

先請我們的營業(yè)員來介紹一下里面的.商品吧!

(重點放在物品的質量)

2、估一估,多少個香蕉大約重1千克?

(估計后,可以稱一下進行驗證。)

3、你喜歡的食品重多少克?

4、一個西瓜大約重5千克。10個、20個200個呢?

5、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三、豐收園

1、談談你學習這一單元的收獲

2、評價一下你的小伙伴

1kg=1000g

1t=1000kg

千克的認識教案篇十四

1.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讓學生了解稱物體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體會1千克是多重

教學難點:體會1千克是多重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臺秤一個、兩袋質量不一樣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學生:稱好自己的體重、帶1千克重的物品

情境: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去商店買東西吧!你買過些什么?這是老師昨天在超市買的兩袋東西(出示:兩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準確的重量該怎么辦呢?(用秤稱一稱)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用秤稱物品

1.演示:介紹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

2.認識臺稱,學習使用臺秤稱物品的方法

(1)引導學生看圖: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針、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訴我們物品重多少,像物體的長度單位是米一樣,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單位,國際上通用“千克”來作它的單位(板書:千克),千克在我們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g表示。(板書: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針指著數(shù)字1,也就是說這袋紅棗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嗎?……

3.動手試一試

(1)小組合作派一人稱出重1千克的鹽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說說你的感受

(2)把自己帶的秤好的1千克的東西比一比是不是與1千克鹽一樣重,體會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3)請帶了1千克水果的.同學數(shù)數(shù)這1千克水果有幾個。

(4)情境:老師這兒有許多東西,你能從中找出1千克重的嗎?

4.估一估

(1)請你猜一猜老師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學間相互估計對方的體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實體重告訴猜的同學,看誰估得準

基礎訓練:

1.想想做做1

談話:通過稱一稱,我們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單位。

出示商品實物照片,觀察后交流從圖中獲得的數(shù)學信息。

問:你知道什么是凈含量嗎?

2.想想做做2

談話: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到關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圖片,了解數(shù)學信息。

從這兩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進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學生觀察秤面說出各種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饋,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據(jù)剛才說出的數(shù)據(jù)提出數(shù)學問題,口答解題。

4.“你知道嗎?”

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使學生感受計量單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作業(yè)設計:

我會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 ),用秤( )

(2)稱物品有多重,一般用( )做單位。

(3)( )千克可以用符號g表示,它又叫做( )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談話:千克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廣泛的,希望同學們課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記一記,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菜,看一看媽媽買了哪些菜,各重幾千克,試試你能幫媽媽拎起幾千克重的物品。

千克的認識

掂一掂 稱一稱 看一看

千克(公斤)g

17個雞蛋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