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又黄毛片,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男同GAYA片大全,一二三四视频社区5在线高清

當(dāng)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作文 >> 文言文句子翻譯430句怎么說(優(yōu)質(zhì)3篇)

文言文句子翻譯430句怎么說(優(yōu)質(zhì)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9 07:27:44
文言文句子翻譯430句怎么說(優(yōu)質(zhì)3篇)
時間:2023-04-09 07:27:44     小編:zdfb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文言文句子翻譯430句怎么說篇一

2. 官無大小,凡事只是一個公。若公時,做得來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風(fēng)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來做去,也只得沒個下梢。 (《朱子語類》卷一一二)

3.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愅㈧?/p>

4. 小人之過也必文。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5.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保ā墩撜Z·里仁》)

6. 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 (《歐陽文忠公文集·朋黨論》)

7. 不以一眚掩大德?!蹲髠鳌?/p>

8.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尚書·五子之歌》)

9. 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zhí)中,立賢無方?!保ā睹献印るx婁下》)

10.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女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詩·小雅·伐木》)

11. 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兇于而國。 (《尚書·洪范》)

12.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譯:能把一本書讀過百遍,其中的含義自然就領(lǐng)會了。

13. 子曰:“忠恕違道不遠(yuǎn),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保ā抖Y記·中庸》)

14.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荀子·勸學(xué)》)

15.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娊?jīng)·國風(fēng)·周南·關(guān)雎》

16. 夫圣人之為心也,必有道而已矣,非于神也,蓋于人也。 (《柳宗元集》卷一六)

17. 子曰:“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 (《禮記·中庸》)

18. 翻譯:報效祖國的志向到死都不會變。

19. 子曰:“君子約言,小人先言?!? (《禮記·坊記》)

20.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21. 賢者小學(xué)以明,不賢者廢學(xué)為昏。 (方孝孺《遜志齋集》卷一)

22. 覆蓋聞妻言,如被冰雪。(《促織》) ——聽了妻子的話,全身好像蓋上冰雪一樣。

23. 或問:“何以治國?”曰:“立政?!痹唬骸昂我粤⒄俊痹唬骸罢?,身立則政立矣。” (《法言·先知》)

24.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出師表》) ——我本來是平民百姓,在南陽種地為生。

25. 孟子曰:“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孟子·離婁下》)

26. 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保ā抖Y記·中庸》)

27. 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28.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譯:君子認(rèn)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29. 人惟患無志,有志無有不成者。(《陸九淵集》卷三五)

30. 公道達(dá)而私門塞矣,公義明而私事息矣。 (《荀子·君道》)

31.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下》)

32. 學(xué)者自強(qiáng)不息,則積少成多。中道而止,則前功則棄。其止其往,皆在我不在人也。 (朱熹《四書集注·論語集注》)

33.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禮記·大學(xué)》)

34.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禮記·大學(xué)》)

35.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xué)而》)

36. 知進(jìn)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圣人乎?知進(jìn)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周易·乾卦》)

37.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 (《孟子·離婁上》)

38. 孟子對曰:“……仁者無敵?!保ā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p>

39.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40. 曾 愚公自曾( )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 )齊議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幾度春秋,山不加少。

41. 孟子曰:“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dú)行其道?!保ā睹献印る墓隆罚?/p>

42. 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論語·子張》)

43.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裁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論》)

44.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吨芤住?/p>

45.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論語·里仁》)

46. 圣人因時制宜,文王之時與周公異,故文王以其時而方,周公以其時而變也。 (《李覯集》)

47.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論語·衛(wèi)靈公》)

48. 方今中國所短者,不在智謀而在貞信,不在權(quán)術(shù)而在公廉……則惟有道德者可以獲勝。 (章炳麟《革命之道德》)

49. 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傳》)——父母是人的根本。

50. 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譯:他們的兩膝相互靠著,各自隱藏在卷子下邊的衣褶里。

51.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保ā墩撜Z·為政》)

52.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孟子·公孫丑下》)

53.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稘h樂府·長歌行》

54. 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周易·系辭下傳》)

55.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由,教給你對待知和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56.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譯:看見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57.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对鰪V賢文》

58. 崔九堂。

59. 翻譯:不該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堅持不干,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60. 九州生氣恃風(fēng)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龔自珍全集·已亥雜詩》)

61. 夫?qū)W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shí)。講論文章,春花也;修身利行,秋實(shí)也。(《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

62. 夫信者,人之大寶也。國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無以使民。 (《資治通鑒》卷二)

63.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譯: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樹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64.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65. 翻譯: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

66.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尚書·旅獒》)

67.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

68. 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yīng)之以治,則吉;應(yīng)之以亂,則兇。(《荀子·天論》)

69.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

70.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71. 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yuǎn)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之人者不至也。 譯:他的聰明是從先天得到的,遠(yuǎn)遠(yuǎn)超過有才能的人。但最終變成了一個普通人,是因為他接受后天的教育沒達(dá)到要求。

72. 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保ā睹献印けM心上》)

73.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74. 子曰:“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75.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論語·顏淵》)

76. 先驗身過,次驗心過,悔其前非,斷其后續(xù),亦期至于無一念之不純,無一息之稍懈而后已。 (李顒《二曲集》卷一)

77. 人須先立志,志立則有根本。譬如樹木,須先有個根本,然后培養(yǎng),能成合抱之木。 (謝良佐《上蔡語錄》)

78.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林則徐集·赴戍登程門口示家人))

79. 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活板》) ——畢升死去之后,那些印版被我的侄子們得到。

80. 知不足者好學(xué),恥下問者自滿。 譯: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學(xué)習(xí)就是聰明的人,不好問又驕傲自滿的人是可恥的。

81.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 ——你替我把他叫進(jìn)來,我應(yīng)該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

82.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譯:雄雌兩兔一起并排著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

83.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墩撜Z》

84. 學(xué)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廣之,名譽(yù)以崇之,不倦以終之,可謂好學(xué)也已矣。 (楊雄《法言·學(xué)行》)

85. 子曰:“居上不驕,為下不倍?!?(《禮記·中庸》)

86. 鍥而不舍,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xué)》)

87. 樹德務(wù)滋,除惡務(wù)本。 (《尚書·泰誓下》)

88. 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強(qiáng)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劉夢得文集·天論上》)

89. 古法采草藥,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當(dāng)。(《采草藥》) ——按照古法采草藥,多在二月和八月,這很不恰當(dāng)。

90.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譯:同心協(xié)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fā)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qiáng),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91.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dāng)我的老師。應(yīng)當(dāng)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diǎn)去學(xué)習(xí),看到自己也有他們的缺點(diǎn)就要改正。

9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墩撜Z》

93.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負(fù)擔(dān)很重,就常憂慮、擔(dān)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wěn)的樣子。

94.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論語·為政》)

95. 孟子曰:“民事不可緩也?!保ā睹献印る墓稀罚?/p>

96. 夫能遺其身,然后能無私。無私,然后能至公。至公,然后以天下為心矣,道可行矣。 (王通《中說·魏相》)

97.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司馬遷《報任安書》)

98. 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譯:他們的兩膝相互靠著,各自隱藏在卷子下邊的衣褶里。

99.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其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遠(yuǎn)矣。 (《荀子·修身》)

100. 子曰:“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禮記·中庸》)

101. 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

102.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

103. 志不立,如無柁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王陽明全集》卷二六)

104.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jǐn)而信,泛愛眾而親仁?!保ā墩撜Z·學(xué)而》)

105.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 (《顏氏家訓(xùn)·慕賢》)

106.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107. 國尚農(nóng),則守舊日愚;國尚工,則日新日智。 (康有為《請勵工藝獎創(chuàng)新折》)

108. 人之于文學(xué)也,猶玉之于琢磨也。

109.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盡心上》)

110.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 譯:知識總是在運(yùn)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jīng)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111.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天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上》)

112. 讀書本意在元元。 譯:讀書的目的應(yīng)該是掌握了知識后為社會和大眾服務(wù),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升官發(fā)財。

113. 茍無禮義、忠信、誠愨之心以蒞之,雖固結(jié)之,民其不解乎? (《禮記·檀弓下》)

114.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論語·季氏》)

115.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保ā墩撜Z·為政》)

116. 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唯讀書則可變化氣質(zhì)。 (《曾國藩教子書》)

117. 誠之則是人,偽則是禽獸。(黃宗羲《孟子師說》卷七)

118. 書有剛?cè)岜扰?,樂有聲器,禮有威信,物有規(guī)矩,事有度數(shù),而性命、道德未有超然遺物而獨(dú)立者也。 (葉適《水心別集》卷七)

119. 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增廣賢文》

120. 君子*之美,不*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121. 生民之大要者三,而強(qiáng)弱存亡莫不視此:一曰血?dú)怏w力之強(qiáng),二曰聰明智慮之強(qiáng),三曰德性仁義之強(qiáng)。是以西洋觀化言治之家,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斷民種之高下。未有三者不備而生民不憂,亦未有三者備而國威不振也。 (嚴(yán)復(fù)《原強(qiáng)》)

122. alon

123. 子夏曰:“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論語·顏淵》)

124. 枸木必將待檃栝烝矯然后直,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后利。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后正,得禮義然后治。 (《荀子·性惡》)

125.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論語·里仁》)

126.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職教化之任者在師儒,宏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學(xué)校。(《宋史·胡瑗傳》)

127. 彼株守一隅,自畫封域,而不知墻外之有天,身外之有地,適如井蛙、蝸國之識見,自小西部而已。 (魏源《海國圖志》卷七六)

128. 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揠苗助長》) ——今天我太累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

129.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文言文句子翻譯430句怎么說篇二

1.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列傳》)——誠信卻被懷疑,忠貞卻被誹謗。

2. (孟子)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保ā睹献印す珜O丑上》)

3.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4. (孟子)曰:“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孟子·梁惠王上》)

5. 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6. 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涼州詞》) ——春風(fēng)吹不過玉門關(guān)。

7.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保ā墩撜Z·子路》)

8. 不遷怒,不貳過?!墩撜Z》

9. 孟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風(fēng)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風(fēng),必偃?!?(《孟子·滕文公上》)

10. 翻譯:君子總是責(zé)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diǎn),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diǎn)和不足。

11. 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禮記·祭義》)

1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 譯:他的父親認(rèn)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帶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xué)習(xí)。

13. 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盡心上》)

14. 讀書本意在元元。 譯:讀書的目的應(yīng)該是掌握了知識后為社會和大眾服務(wù),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升官發(fā)財。

15. 不怨天,不尤人。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zé)任推向別人,后來發(fā)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16. 子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子罕》)

17. 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論語·子路》)

18. 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尚書·周官》)

19. 翻譯:自古以來,誰都難免會死的,那就把一片愛國的赤膽忠心留在史冊上吧!

20.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用來使他的內(nèi)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忍,增長他的才干。

21. 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集·海國圖志序》)

22. 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譯:干活

23. 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墩撜Z》

24.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保ā墩撜Z·子路》)

25. 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論語·顏淵》)

26. 三代以來至秦一變……漢唐以來至今而又一變……歐亞諸國之為治,亦由漸而變……孔子處于今日,必不得不一變。(王韜《弢園文錄外編·變法上》)

27. 生民之本,足食為先。是以國家務(wù)重實(shí),使凡州縣守倅,皆以勸農(nóng)為職。 (《朱子大全》)

28. 智者,知也,獨(dú)見前聞,不惑于事,見微知著也。(《白虎通義·性情》)

29. 將天下正大底道理去處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處之,便私。(《朱子語類》卷一三)

30. 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顏氏家訓(xùn)·涉務(wù)》)

31.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孟子·盡心上》)

32. 翻譯: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圣人。

33. 烈士所以異于恒人,以其仗節(jié)以死誼。 (《劉夢得文集》卷一○)

34.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35. 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論語·憲問》)

36. 人無于水監(jiān),當(dāng)于民監(jiān)。(《尚書·酒誥》)

37. (子曰:)“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保ā抖Y記·儒行》)

38.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39. 講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就知一事,所謂真知矣。徒講而不行,則遇事終有暗惑。 (王廷相《與薛君采二》)

40.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昌黎先生集·師說》)

41. 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譯:打開窗戶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

42. 子曰:“有教無類?!?(《論語·衛(wèi)靈公》)

43. (子曰:)“內(nèi)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保ā抖Y記·儒行》)

44. 居之一歲,種之以谷;十歲,樹之以木;百歲,來之以德。德者,人物之謂也。 (《史記·貨殖列傳》)

45.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禮記·曲禮上》)

46. 安身以安家而家齊,安身以安國而國治,安身以安天下而天下平。 (王艮《王心齋先生遺集》卷一)

47. 德高莫高于博愛人,為政莫高于博利人。 (賈誼《新書·修正語上》)

48.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張子全書》卷一四)

49.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我確實(shí)知道自己(長得)不如徐公漂亮。

50.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弱所以幼其幼。 (張載《正蒙·乾稱》)

51.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尚書·太甲中》)

52. 今當(dāng)遠(yuǎn)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 ——今天將要遠(yuǎn)離了,面對表章落淚,不知道自己說的是什么了。

53. (子曰:)“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 (《禮記·儒行》)

54. 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真誠的心意所感動,便派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這兩座山。

55.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民為本。(《二程文集》卷五)

56. 子曰:“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

57. 子曰:“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禮記·中庸》)

58.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譯:君子總是責(zé)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diǎn),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diǎn)和不足。

59.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60.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孟子·滕文公下》)

61.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孟子·離婁上》)

62.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63. 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辭》) ——面對窗戶梳理頭發(fā),照著鏡子在額頭貼上花黃。

64. 古先圣人許多好處,也只是無我而已。無我只能謙。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 (《陽明大全·傳習(xí)錄下》)

65. 翻譯:知識總是在運(yùn)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jīng)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66. 孟子曰:“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盡心上》)

67. 君子之學(xué)必日新。日新者,日進(jìn)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jìn)而不退者。 (《二程語錄》)

68. 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 (《荀子·修身》)

69.

70. (子)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71. 人皆可以為圣人,而君子之學(xué)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已者,皆自棄也。 (《二程集·河南程氏粹言》)

72. 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 譯:對于國家有利的事就要熱心地去做,對國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惡它,遠(yuǎn)離它。

73.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保ā墩撜Z·里仁》)

74.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

75. 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曹劌論戰(zhàn)》) ——那些做官的人見識短淺,不能深謀遠(yuǎn)慮。

76.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譯: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fā)財做官。

77. 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論語·子路》)

78.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譯: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朝了。

79. 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dú)夂推剑骑L(fēng)易俗,天下皆寧。(《禮記·樂記》)

80.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墩撜Z》

81. (孟子)曰:“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蝕,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孟子·公孫丑下》)

82. 至當(dāng)之謂德,百順之謂福。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正蒙·乾稱》)

83. 仁、義、禮、智四者,動、靜、言、貌、視、聽無違之謂純。心純則賢才輔,賢才輔則天下治。 (周敦頤《通書·治》)

84.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85. 若印數(shù)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活板》) ——如果印幾十幾百幾千本,就非常快了。

86. 孟子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之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87.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墩撜Z·述而》)

88. 展布四體,通其有無,官民農(nóng)商,各安其所而樂其生。 (《陳亮集》卷一一)

89. 自古未有不遵民心而得天下者。(薛瑄《讀書錄》卷三)

90.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小雅·鶴鳴》)

91.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論語·衛(wèi)靈公》)

92.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并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fēng)度的表現(xiàn)嗎?

93. 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 (《禮記·大學(xué)》)

94. 任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 (《尚書·咸有一德》)

95.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論語·述而》)

96.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禮記·大學(xué)》)

97. 子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禮記·緇衣》)

98. 子曰:“過猶不及?!保ā墩撜Z·先進(jìn)》)

99. 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譯: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100. 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過秦論》) ——對內(nèi)設(shè)立法令制度,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101.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譯: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煉,使人更堅強(qiáng)。相反,時常滿足于享受,會使人不求上進(jìn)而逐漸落后。

102. 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論語·顏淵》)

103. 三思而后行。 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jīng)過反復(fù)的考慮后才去做。

104.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如果我不做這個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

105. 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孟子·萬章上》)

106.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禮記·檀弓上》)

10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吨芤住?/p>

108. (子)曰:“……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論語·憲問》)

文言文句子翻譯430句怎么說篇三

1.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

2. 觀萬國之勢,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qiáng),小變?nèi)酝觥#涤袨椤渡锨宓鄣诹鶗罚?/p>

3. 君子自知自信,了然不惑。 (張載《橫渠易說·系辭上》)

4.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

5.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保ā睹献印るx婁上》)

6. 茍利社稷,則不顧其身。(《忠經(jīng)·天地神明章》)

7. 孟子對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孟子·梁惠王下》)

8. 人之超然萬物之上,而最為天下貴也。(《春秋繁露·天地陰陽》)

9. 處事之要: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朱子大全·白鹿洞書院提示》)

10.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 (《荀子·修身》)

11.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論語·為政》)

12. 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惡德,惟其賢。(《尚書·說命中》)

13.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zé)焉耳矣!(梁啟超概括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 (顧炎武《日知錄》卷一三)

14. 不可自暴、自棄、自屈。(《陸九淵集》卷三五)

15.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學(xué)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誨人必以規(guī)矩,學(xué)者亦必以規(guī)矩。” (《孟子·告子上》)

16. 翻譯: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學(xué)習(xí)就是聰明的人,不好問又驕傲自滿的人是可恥的。

17.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譯:過了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

18.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學(xué)而》)

19.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20.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度龂尽?/p>

21. 孟子曰:“……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離婁上》)

22. 曾子曰:“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xì)人之愛人也以姑息?!?(《禮記·檀弓上》)

23.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譯: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有(陷入邪說)有害危險。

24. 不信之言,不誠之令,君子弗為也。臣言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 (《新唐書·魏徵傳》)

25. 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論語·公冶長》)

26.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保ā墩撜Z·里仁》)

27.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保ā墩撜Z·里仁》)

28. 積善之家,必有馀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周易·乾卦》)

29. 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荀子·修身》)

30. xxx煙則食妖也,與人病魂魄,逆晝夜,其食者宜繯首誅。 (《龔自珍全集·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31.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周易·系辭下傳》)

32. 疆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荀子·天論》)

33.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孟子·公孫丑上》)

34. 敝帚自珍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p>

35. 孟子曰:“賢君必恭儉禮天,取于民有制?!? (《孟子·滕文公上》)

36.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保ā墩撜Z·泰伯》)

37. 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dá)而達(dá)人?!保ā墩撜Z·雍也》)

38.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晴陽缺,此事古難全。

39. 翻譯: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xì)反省自己,有錯就改正,無錯就當(dāng)作是別人給自己的勸告。

40. 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不如無學(xué)也。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

41. 蜀之鄙有二僧。(《為學(xué)》)——蜀地的邊邑有兩個僧人。

42.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論語·微子》)

43.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衛(wèi)風(fēng)·淇奧》)

44. 唯酒無量,不及亂。 (《論語·鄉(xiāng)黨》)

45.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禮記·表記》)

46.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禮記·大學(xué)》)

47. 子曰:“……知之為之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48. 君末也,民本也。君也者,為民辦事者也;臣也者,助辦民事者也。賦稅之取于民,所以辦民事之資也。如此而事猶不辦,事不辦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義也。

49. 有容,德乃大。 (《尚書·君陳》)

50.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湛。(《詩·小雅·棠棣》)

51. 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52. 當(dāng)仁,不讓于師。—《論語》

53. 孟子曰:“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qiáng)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盡心上》)

54.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譯:事業(yè)或?qū)W業(yè)的成功在于奮發(fā)努力,勤勉進(jìn)取。太貪玩,放松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jǐn)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dǎo)致失敗。

55.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譯: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只手指,也不能明確指出哪一種聲音來。

56. 翻譯:學(xué)習(xí)知識不能從中明白一些道理,這和不學(xué)習(xí)沒什么區(qū)別;學(xué)到了道理卻不能運(yùn)用,這仍等于沒有學(xué)到道理。

57.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譯:活著的時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當(dāng)英雄。

58. 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保ā墩撜Z·子罕》)

59. 子曰:“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禮記·中庸》)

60. 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譯:現(xiàn)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夠成為一個平常的人就為止了嗎?

61.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論語·衛(wèi)靈公》)

62.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禮記·大學(xué)》)

63.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忠肅集·石灰吟》)

64.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65.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憲問》)

66. 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xué)早成材。 譯:飛得慢的鳥兒提早起飛就會比別的鳥兒早飛入樹林,不夠聰明的人只要勤奮努力,就可以比別人早成材。

67. 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周易·乾卦》)

68.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論語·學(xué)而》)

69.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 ——君子只擔(dān)心自己無能,不擔(dān)心別人不了解自己。

70. 精神爽奮,則廢俱興;精神怠弛,則百興俱廢。 (呂坤《呻吟語·治道》)

71. 學(xué)不博者,不能守約;志不篤者,不能力行。譯:學(xué)識不廣博,就不能得其要領(lǐng);志向不篤誠,就不能努力去做。

72. 安民則惠,黎明懷之。 (《尚書·皋陶謨》)

73.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譯:君子總是責(zé)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diǎn),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diǎn)和不足。

74. 幼而學(xué)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xué)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

75. 滿招損,謙受益?!渡小?/p>

76. 接四方之賢士,察四方之事情,覽山川之形勢,觀古今興亡滅亂之道,這道理方見得周密。 (《朱子語類》)

77. 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盡心上》)

78.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fù)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詩·小雅·蓼莪》)

79.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保ā睹献印す珜O丑下》)

80. 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xué)說。

81.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尚書·大禹謨》)

8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83.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文山先生全集·過零丁洋》)

84.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譯: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偏著頭凝神地聽著,微笑著,暗暗贊嘆著,認(rèn)為妙極了。

85. 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xué),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 (《禮記·中庸》)

86. (子)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從,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論語·陽貨》)

87.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周易·系辭下傳》)

88.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

89.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90.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孟子·離婁上》)

91.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從比而不周?!?(《論語·為政》)

92.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譯: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舉動,小烏鴉有銜食喂母鴉的情義,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順父母。

93. 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 (《孟子·離婁上》)

94. 當(dāng)仁,不讓于師。 譯:遇到應(yīng)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yīng)該搶著去做。后發(fā)展為成語“當(dāng)仁不讓”。

95. (子曰:)“言必先信,行必中正?!?(《禮記·儒行》)

96.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周易·系辭下傳》)

97. 大樂必易,大禮必簡。 (《禮記·樂記》)

98. 小不忍,則亂大謀?!墩撜Z》

99. 此言得之。(《六國論》) ——這句話說對了。

100. 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 (《禮記·曲禮上》)

101.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102.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103. 有子曰:“……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xué)而》)

104. 子曰:“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保ā墩撜Z·陽貨》)

105. 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10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周易·乾卦》)

107. (孟子)曰:“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

108. 孟子曰:“不信仁賢,則國空虛;無禮義,則上下亂;無政事,則財用不足?!保ā睹献印けM心下》)

109. 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禮記·檀弓下》)

110. 天無私,四時行;地?zé)o私,萬物生;人無私,人享貞。 (《忠經(jīng)·天地神明章》)

111. 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尚書·大禹謨》)

112.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 (《朱子大全·白鹿洞書院提示》)

113.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保ā抖Y記·禮運(yùn)》)

114. 孟子曰:“非禮之禮,非義之義,大人弗為?!?(《孟子·離婁下》)

115.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周易·系辭下傳》)

116.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譯: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樹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11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118.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吨芤住?/p>

11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120.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121.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wèi)靈公》)

122.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 (《禮記·學(xué)記》)

123. 青,取之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荀子·勸學(xué)》)

124.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xué)而》)

125. 翻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于一些微小的。卻有益于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126.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論語·學(xué)而》)

127. 以道言之,選賢任能以匡扶社稷者,天下之公也。 (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五)

128.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xué)》)

129.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130.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譯: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shí)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fù)習(xí)過呢?

131. 自昔孔門相傳之法,一則曰慎獨(dú),再則曰慎獨(dú)。 (劉宗周《劉子全書·人譜續(xù)》)

132.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文正公集·岳陽樓記》)

133. 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 (《荀子·榮辱》)

134.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譯: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dāng)對書中意旨有所領(lǐng)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diǎn)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fèi)復(fù)制
付費(fèi)獲得該文章復(fù)制權(quán)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diǎn)這里
b.包月復(fù)制
付費(fèi)后30天內(nèi)不限量復(fù)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diǎn)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