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淖钚滦牡皿w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管理者培訓心得體會總結篇一
(一)科學決策能力
決策是領導干部的主要職責。面對錯綜復雜的局面和瞬息萬變的形勢,領導干部要善于及時作出正確抉擇。抉擇不及時就會貽誤戰(zhàn)機,影響事業(yè)發(fā)展。因此,領導干部要有決策的魄力,通過科學的比較,全面的分析,進行權衡利弊得失,作出正確的決策。
(二)貫徹執(zhí)行能力
領導干部要善于貫徹執(zhí)行上級組織的決議和決定。要把上級的精神和意圖根據本部門實際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和計劃貫徹下去,并做到全面準確,得當有力。
(三)組織管理能力。
每個部門的工作目標和發(fā)展規(guī)劃都要靠領導組織全員來實施。領導干部要善于把本部門的目標同員工的實際狀況結合起來,統(tǒng)籌兼顧。正確處理各種關系,合理組織各方力量,恰當使用各類人才,實現最終目標,取得良好效果。
(四)綜合協(xié)調能力
作為領導干部,良好的協(xié)調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要善于團結各種人,與其合作共事。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感情因素,善于激發(fā)全局干部理事的熱情,為著共同的目標團結奮斗,塑造單位強大的戰(zhàn)斗力。另一方面要善于社會交往,使各種外在因素都能為本部門的工作開展服務,為本部門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五)選材用人能力組織的發(fā)展和工作的好壞的最關鍵因素都在于人。合理用人,因人施用也是領導干部素質的重要方面。用人得當則事業(yè)興,用人不當則事業(yè)衰。一方面要善于發(fā)現人才,不惟成績、經驗,把真正有能力的人放在重要崗位上去,并使其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促進事業(yè)發(fā)展。另一方面,要善于因人施用。每位員工不可能都是人才,但每個人也都有各自的優(yōu)勢。而領導干部就要根據下屬各自的特點,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這樣才能發(fā)揮每個人的能力,保障工作順利開展。
(六)處事應變能力
社會在不斷的前進,我們所面臨的環(huán)境也在不斷的變化,領導干部不能抱定"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tài)去開展工作。因為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也不存在一勞永逸的辦法,光憑老經驗和老辦法是無法應付的。必須認真了解新情況,加以分析研究,審時度勢,適時調整,爭取效果。
(七)開拓創(chuàng)新能力在事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一味墨守成規(guī)是無法取得良好業(yè)績的。如果領導干部僅僅具備"蕭規(guī)曹隨"的作風,也不能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領導職責和任務。必須敢于突破,敢于創(chuàng)新。以大無畏的精神,在原有的企業(yè)管理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闖出新道路,開辟新領域,促進工作不斷發(fā)展。
(八)學習、實踐能力
這也是領導干部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領導干部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主要還在于自身的學習、實踐能力。時代在前進,科學在發(fā)展,領導干部如果不通過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政治修養(yǎng)和能力素質,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也做不好既有的工作。學習的方法有多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還是理論聯系實際。即不僅要從書本中學,更要從實踐中學。領導干部一定要深入實際,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實踐的過程中用理論去研究、分析和總結,總結出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導自己的行為,不斷鍛煉自己,提高自己。
以上是本人通過參加管理培訓班之后的所想所悟,雖然這一次的管理培訓班只有短短的幾天,但更讓我清楚作為一名干部應當具備怎樣的素質與能力。因此,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我將學到的東西應用于工作中,把它作為行動的指南,不斷加強自己在各方面的素質和綜合能力鍛煉,爭當一名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干部。
管理者培訓心得體會總結篇二
一、角色認知
明確認知管理的最終目的:通過他人達到目標,這樣就必須認清3h理論的精髓:hand(管事)、head(管人)、heart(管心)。
職業(yè)經理人群需要面對如何理解公司的戰(zhàn)略,從而獲得支持;主動發(fā)掘了解顧客的需求,真誠服務賓客;換位思考爭取與其他團隊間的配合,達成共識;有效的引領團隊成員,形成團隊積極向上的氛圍。管理者基于以上的角色認知才能最終完成企業(yè)及個人的目標。
明白自身角色定位的情況下,如何建立對上、對下、平行部門及外部系統(tǒng)的信任是管理者踏上成功之道的基礎。理清哪些行為是建立信任的正能量,哪些行為是破壞信任的負能量,管理者只有真正把握好尺度才能處理好這些行為方式。簡單舉例說明對下級,員工能分好、壞嗎?不能,事實上企業(yè)不存在有問題的員工,一定是管理者沒有讀懂員工的需求。
管理者如何取得企業(yè)的支持從而營造“家”的感覺給予下屬?一定要以身作則、樂于付出,具有一定的奉獻精神,員工才會認可自己的上司、信任上司。對于這方面我作為一名管理者有深刻的認識:至誠贏得信任。在實際工作生活中,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應該從兩個方面思考和入手:一方面欠人情是值得的,另一方面如何還應該還的人情,從而打造自己在事業(yè)圈、朋友圈的“個人影響力”。
二、溝通
關于溝通對于職業(yè)經理人來說并不陌生,可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一塊相當一部分同仁理解不夠、實際做的也并不出色。由此我引用印度偉人甘地先生的名言“如果我們換上對手的鞋子并理解他們的立場,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痛苦和誤會將消失”;美國管理大師柯維博士的“知彼解己”“先去主動理解對方,再尋求對方理解自己”。
溝通是合作共贏的手段和基礎,職業(yè)經理人需要把握好兩條原則: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己所欲,亦勿施于人(吾之蜜糖、彼之砒霜)。在此基礎上我們職業(yè)經理人才能更好、更深的領悟到溝通的內在含義及精髓。首先心態(tài)上我們要用開放的思維=空杯心態(tài),其次關注聽、說,溝通是雙向的信息傳遞,聽的環(huán)節(jié)注意高度概括內容,聽明白對方要表達的深層次內容,要聽明白對方的情緒,最后聽明白對方真正的意圖,唯如此才能說雙方溝通有了很好的基礎,否則會陷入雞同鴨講的尷尬局面。聽明白了,“說”是溝通的回應方式,說要一用陳述、二用問的方式進行,切記避免自傳式回應,注意溝通雙方肢體表現是重點。
職業(yè)經理人對于溝通技巧需要掌握五個方針:一、維護尊嚴;二、同理心回應;三、探尋他人;四、分享自我;五、給予支持。
三、激勵因素
職業(yè)經理人帶團隊用好激勵是一門學問,也是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觀點對于激勵的對象評判結果無非就是兩種:滿意、不滿意,缺乏科學理論分析依據。一個成功的需要學習相關的一些理論知識,結合實際與時俱進,理論結合實踐,運用激勵手段達到管理目標。由此必須學習亞當斯的公平理論:用公平理論解釋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現象。公平理論認為,公平是激勵的動力。人能否受到激勵,不但受到他們得到了什么而定,還要受到他們所得與別人所得是否公平而定。
這種理論的心理學依據,就是人的知覺對于人的動機的影響。他們指出,一個人不僅關心自己所得所失本身,而且還關心與別人所得所失的關系。他們是以相對付出和相對報酬全面衡量自己的得失。如果得失比例和他人相比大致相當時,就會心理平靜,認為公平合理心情舒暢。比別人高則令其興奮,是最有效的激勵,但有時過高會帶來心虛,不安全感激增。低于別人時產生不安全感,心理不平靜,甚至滿腹怨氣,工作不努力、消極怠工。孔子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便是因為“不均”即“不安”,朱熹對此句的解釋是:“均,謂各得其分;安,謂上下相安?!比绻毟徊罹噙^于懸殊,社會便有可能分崩離析。當人們感到不公平待遇時,在心里會產生苦惱,呈現緊張不安,導致行為動機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現逆反行為。
個體為了消除不安,一般會出現以下一些行為措施:通過自我解釋達到自我安慰,更換對比對象,以獲得主觀的公平;采取一定行為,改變自己或他人的得失狀況;發(fā)泄怨氣,制造矛盾;暫時忍耐或逃避。因此可以說,公平理論所詮釋的正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所體現的公平與正義的思想。
第二種觀點:赫茨伯格理論;首先我們看一看激勵因素具體包括哪些方面a、獎金、b、培訓、c、休假福利、d、晉升;保健因素又包括哪些方面:a、工資、b、福利等、c、人文關懷(這方面早期歸結到激勵因素,新時期的員工基本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從一出生就受到家庭成員方方面面的照顧,很自然將人文關懷當作一種保健因素,職業(yè)經理人必須轉換思想適應新新人類的思維方式,管理實踐中調整思路才能滿足當下員工對激勵的理解)。
他的理論主要體現出激勵因素:有=滿意,沒有激勵在其他基本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滿意,對于保健因素,企業(yè)沒有提供=一定不滿意,有=正常,不會產生激勵所帶來的額外滿意度。鑒于此,他人激勵運用收入加薪、升值、贊美表揚、認同表揚等手段,職業(yè)經理人結合自身的管理實踐自然明白切入點。對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情況下要有不同的領導方式及激勵方式,具體可分為:
1、高能力低意愿的員工,激勵方法要點歸結:幫而不卸,加強雙向溝通,以聽為主;尋找對方的關鍵心理需求點;交流中不能放棄對任務的要求,交流不能成為“談判”的狀態(tài),目的在于心的溝通。
2、高意愿低能力的員工,激勵方法要點歸結:上級主導,提問—反饋—鼓勵—叮囑的談話方式
交流過程不刻意關注對方的心態(tài)和情緒,而是通過問答啟發(fā)特色強化對方的獨立思考能力,交出工作重點,在保護熱情的基礎上把關。
最后作為職業(yè)經理人應該學會情緒管理,管理實踐中產生負面情緒并不可怕,也是被允許的。表達情緒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關鍵在于如何選擇表達方式。作為管理者可以選取幾種調節(jié)情緒的方式:控制沖動、保持豁達、自信、樂觀、包容的心態(tài),如此才能化解管理中產生的情緒。
管理者培訓心得體會總結篇三
外方管理酒店成功經營的原因除了在政策上有一定優(yōu)惠之外,其充分利用人力資源以獲得競爭優(yōu)勢的人力資源戰(zhàn)略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中國大陸由外方管理的主要幾大集團酒店,香格里拉、假日、喜來登、萬豪、希爾頓等。這些酒店已由過去僅僅關注外國客人市場轉向國內和國際并重、由主要城市向二級城市邁進、由沿海地區(qū)向內陸擴展,并開始了對中國酒店業(yè)的全方位影響。其人力資源管理上值得借鑒的經驗有以下幾點:
1.在用人制度上較為靈活、科學。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外方管理酒店在國際范圍內的人才聘用上沒有限制,由于實行合同制,人員的聘用和解聘比較靈活。尤其受裙帶關系影響較小,人員安排更為合理。
2.外方管理酒店普遍重視對員工的培訓。外方管理酒店都設有獨立的培訓部門,有些還建立專門的培訓學校,或者聯系有關院校對員工進行培訓,通過培訓來提高員工素質,從而提高酒店的競爭力。
3.在員工待遇上,我覺得外方管理酒店比較優(yōu)厚。在付給本地員工的工資基本上高于或持平本行業(yè)平均水平,而且在外地員工的獎勵計劃上,根據自身經營業(yè)績作出決定。而很多中方管理酒店由于投資主體原因往往需經上級部門批準,企業(yè)難以獨立決策。
4.成功推行了人才本土化戰(zhàn)略。在20世紀80年代,國內幾家主要酒店的外方人數曾達一百多人,占總員工數的10%左右。進入90年代,隨著中方管理人才的成熟,許多外方管理酒店已經順利實現了人才本土化,成為外方管理酒店維持競爭力的核心戰(zhàn)略。
盡管由于實行了成熟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使得大多數外力管理酒店在大陸市場上取得了較強的競爭力,但在外方管理酒店人力資源的實際管理當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由文化差異引起的薪酬模式實施困難。個人業(yè)績付薪獎勵體系是國外酒店業(yè)中較為普遍的做法,它是通過對員工績效的有效考核為基礎,實現將薪酬獎勵與考核結果掛鉤的制度,能夠限度地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發(fā)揮他們的潛能。
二、由員工素質低引起的服務質量問題。盡管中國酒店從業(yè)人員的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但與國內外客人日益?zhèn)€性化的需求相比,酒店員工的素質和技能還遠沒有達到要求。主要原因是員工學歷普遍偏低,沒有掌握必備的技能,如外語;而且由于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大多數員工對本職工作沒有認同感,認為是伺候人的行業(yè),缺乏相應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修養(yǎng),由此導致服務態(tài)度、服務技能難以令人滿意-因此,酒店業(yè)員工素質亟待提高。
三、由員工跳槽引起的人才流失問題。由于外方管理酒店用人制度的開放性與靈活性,使得員工流動率一直較高,雖然到了90年代所下降,但另一種現象的存在也令人擔憂,主要流失中高層員工,尤其是大學生跳槽的比例極高,致使許多酒店人力資源部門在招聘員工時寧愿要職高生,也不愿要大學生。這對本身員工素質不高的酒店業(yè)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惡性循環(huán)。
四、中方管理人才的真正成熟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雖然很多中方管理人才都具有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但由于總體上受教育水平不高,在決策能力.管理能力和總體戰(zhàn)略的把握上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主要是缺少工作經歷,對東西方制度和文化都有較深理解的高級人才。而且,一部分員工“服洋不服內”,也給中方管理人員開展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障礙。
五、員工培訓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多數員工沒有主動要求培訓的意識,只是根據酒店的安排參加,這樣難免使培訓流于形式,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只有從根本上解決培訓隊伍的構成、培訓內容以及培訓計劃的安排。符合員工對培訓時間、內容和形式上的需求。才能調動員工參加培訓的積極性,為酒店發(fā)展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
六、由文化差異引起的管理中的摩擦。外方管理酒店中中外方員工關系從總體上來說比較和諧,但也存在文化差異造成的問題,不過好在外方管理人員在進行跨文化培訓,使得由于文化差異所產生的矛盾降到較低的水平。
酒店留住員工并能激發(fā)員工的動因可歸納為:合理的薪酬、有發(fā)展力的職業(yè)前景、愉快的工作氛圍、不斷學習和提高的機會。因此,酒店人力資源管理者應抓好以下幾方面:
一、采用“性格特征聘用法”。員工選擇不當是導致員工跳槽、人員流失的首要原因,并直接導致酒店人力資源管理成本的上升。因此.酒店在選拔員工時,應首先對空缺的職位進行分析,按照崗位的不同選拔符合性格要求的員工。此外,任用那些充滿激情、快樂,友善的員工總是的選擇。
二、把核心能力植入人力資源體系,徹底改變傳統(tǒng)的薪酬設計理念。傳統(tǒng)的薪酬體系只能消除員工的不滿意,卻不能達到激勵員工的目的。要明確酒店的商業(yè)戰(zhàn)略,例如假日酒店的商業(yè)戰(zhàn)略是“提高營業(yè)額,使運營成功,重新構建和統(tǒng)一機能,壯大酒店基礎,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企業(yè)文化,進一步發(fā)掘戰(zhàn)略優(yōu)勢”。然后對面試中發(fā)掘的個人能力進行認證,證實有助于酒店商業(yè)戰(zhàn)略的成功。再把核心能力與人力資源體系相整合,只有能力完全被整合到所有體系中。包括招聘,培訓、績效考評、獎勵、領導力發(fā)展、繼承計劃和職業(yè)規(guī)劃,才能取得的成功。最后,以能力為基礎制定資薪體系,并將能力體系引入新員工的認識環(huán)境中,以明確酒店對他們的期望。
三,員工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酒店應該對每一位員工設計其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尤其是對大學生等高素質人才的職業(yè)發(fā)展要有一套明確的規(guī)劃方案,使其能夠看到未來發(fā)展的方向和目標。在招聘時,應該選擇有潛質并熱愛酒店工作的大學生,按照其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分配到某個部門,給予其一段時間的基層工作鍛煉,如果達到了特定的指標并通過評審,可以提升到一定的職位,這樣,通過不斷的磨練和培養(yǎng),將能為酒店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管理人才。培訓將有助于留住人才、激勵人才。
四、交叉培訓。交叉培訓是一種員工通過接受額外服務技巧的培訓來滿足不止一個工作崗位需要的培訓方式,現已被越來越多的西方酒店作為保持人員素質優(yōu)勢,提高服務質量及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實施交叉培訓有助于酒店更加有效的控制成本,在旅游旺季業(yè)務量突增或員工生病、休假以及顧客額外需求導致酒店內部出現工作缺位時能夠及時彌補。同時,還可以降低員工的跳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