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xù)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論語讀后感800字左右篇一
在開篇的“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暫孔老夫子從各個角度各種層面不斷地教誨我們怎樣使自己限的生命變得更有質(zhì)量總體概括為:精神富足、心理安康、生活態(tài)度積極、和親人朋友、同事和睦相處愛崗敬業(yè)、安于本職獻于社會多方面又十分精辟的道理乃至讀完行人處事的一切尺度豁然于眼前:
處世:“以真報怨以德報德率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因為內(nèi)心的坦蕩自信泰然而自內(nèi)向外油然而生的從容、寬容。但這種寬容變有尺度并非毫無原則的謙讓、寬恕而是以真報怨以德報德。其實面對自己過往的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當時有過許許多多的情緒可是走過來回頭再看的時候覺得其實也沒什么不管是幫助愛護自己的還是曾經(jīng)嘲弄甚至傷害過自己的都不過是人生的一種經(jīng)歷而已處世為人除了要感謝幫助愛護自己的人同樣也要感謝那些嘲諷甚至傷害過自己的人因為只有他們的嘲諷才更讓人感覺至深才更人覺醒與自強。
交友:“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笔菍ξ覀兊闹覍崉窀娌⑻嵝盐覀儚V交益友不交損友在與人相處的分寸把握上應(yīng)“君子之交淡如水”。慢慢品味才深深的感悟什么才是“淡如水”水的純凈與清徹。
對待事業(yè):“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動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且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不是語言的力量。
通篇讀完綜合發(fā)現(xiàn)書中頻頻出現(xiàn)的一些詞語定、坦蕩、溫暖、從容、樸素、和諧
其實這些就是本書所要告知我們的為人處世的真諦。夜以繼日里我終于讀完了它合上書的'剎那、我深切感受到自己找到了一把打開心靈枷鎖的鑰匙。這些枷鎖是虛妄之想的枷鎖庸人自擾的枷鎖、面對不順、不公、不義、不禮而只知一味或憤慨、或憂郁、或禮貌、或怒目相向、亦或消極避之的枷鎖。
平時總喜歡看一些純文類的書籍、目的也是想凈化自己的心靈蕩滌內(nèi)心的浮躁處世、為人、行事、以及生活中的凡此種種給自己的人生多一份空間與遐想的余地。但這種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轉(zhuǎn)移較之于自內(nèi)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從容實則“其遠差矣?!?/p>
論語讀后感800字左右篇二
今天早讀課聽到學生讀到孔夫子《論語》中‘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禁感嘆而升。古人認為: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wěn)的樣子。讓我想到了測謊儀的發(fā)明家,一定沒有了解這句話[哈哈]
《說文》:“坦,安也?!笔幨?,廣遠之稱。戚戚,時時憂慮之稱。君子通曉事理,故待人接物處世猶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蕩然無私。小人馳兢于榮利,耿介于得失,故長為悉府也?!边@樣的解釋好像有點靠譜,可是人心難測,哪能分出來君子與小人呢?
祖師爺告訴我們:君子莊重,心境平和,氣定神閑,沒有驕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帶有攻擊性,充斥著驕矜的氣息。這是君子與小人外在氣質(zhì)的表現(xiàn)。兩千多年前,祖師爺孔子教我們君子與小人的“看氣質(zhì)”。
因此在教育孩子時候我們都喜歡讓他成為君子如玉般的人物,可是在孩子要面對社會險惡時我們卻又迫不及待的告訴他圓滑的世故得失的把握,這是不是讓孩子又成為了一個小人。所有的人的夢想都想讓心靈歸來仍是少年,這么說來君子卻只能在心了。
現(xiàn)在君子與小人已經(jīng)上升到陰謀論中,小人只會陰謀,而君子卻在使用陽謀化解,最終結(jié)果所有“陰謀”都終將變成“陽謀”。多么美好的故事結(jié)局呀!可是為什么君子總要處于機關(guān)被算計之中,為了體現(xiàn)坦蕩蕩嗎?
中國如今在世界上的氣質(zhì)就如同君子一般,可是小人常戚戚來,為什么不能提前反擊?
因為最終解釋是一個國家要和,才能強盛。和諧家園才是孩子們的未來。
同理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能夠以道義包容不同的意見和想法,營造和諧的氛圍;小人習慣于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卻心口不一。君子看重道義,小人看重利益。所以,當遇到問題,或者面臨選擇,君子會首先以道義的標準去衡量,最后做出選擇。
君子,小人,我們自己心中的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