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chǔ)。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dāng)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rèn)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風(fēng)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后感篇一
在書店剛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便覺得它與從不同。它沒有其他一些書華麗的外表,只有幾片粉色花瓣和短短幾行字印在淡白色的封面上,顯得意境十足。我被這本書的名字和外表吸引住了,趕緊將這本書從書架上取了下來,開始翻閱它。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笨墒?,這本書里竟然有著某種香味吸引著我,感覺好像書中自有花飄香。這本書的前言是一篇散文,一般書不是放的作者簡介或書中大意嗎?這令我疑惑不解,但也增添了它的神秘,此刻,我已開始細(xì)細(xì)品味它了。
書的內(nèi)容如同書名一樣,和花有著不可分離的關(guān)系,每一輯里都有寫花的,每一篇文章都包含著深刻的道理。這些文章或通過一件事或通過談古論今的方法來寫花、寫人、論事,讓人不由沉醉其中。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并非寫花的,而是一篇由數(shù)十句精小但富有深意的句子所組成的,這篇文章的題目是“給人一朵花,勝過給人一把刀”。我最喜歡其中一句話:可以失望,但不可以絕望。失望之后,我們還可以重拾希望,而絕望之后,只有墜落。這句話說得那么的對呀!有些人就因?yàn)橐粫r的失敗,就徹底的絕望,自拋?zhàn)詶墸愿蕢櫬?。失去希望的人,無論如何都不會再成功。有的人,跌倒了,他還要爬起來,繼續(xù)向前走,不管大風(fēng)大浪,艱難困苦,不管多少次的跌倒,也要爬起來朝著目標(biāo)一步步向前走,這樣的人早就注定了成功。就比如《儒林外史》中范進(jìn),考舉人考了幾十年都沒有放棄,最后不也考中了嗎?雖然最后高興得差點(diǎn)瘋死,但他不也是因?yàn)橐恢睕]有放棄希望,才得到舉人這個頭銜的嗎?
《風(fēng)會記得一朵花的香》這是我讀過的第一本散文集,在這本書中,我聞到了花的清香,看到了世間百態(tài),學(xué)到了為人處世、做人的道理,這真是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