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新年元旦的由來和風俗 元旦的元旦的由來篇一
這個習俗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肚G楚歲時記》曾經這樣記載,正月初一,雞叫頭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
當時沒有火藥,沒有紙張,人們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fā)聲,以驅逐瘟神,這當然是迷信,但卻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們稱為“爆竿”,大概是將一支較長的竹竿逐節(jié)燃燒,連續(xù)發(fā)出爆破之聲。南昌詩人來鵠的《早春》詩句:“新歷才將半紙開,小亭猶聚爆竿灰。寫的就是當時春節(jié)燃燒竹竿的情景。
后來,煉丹家經過不斷的化學試驗,發(fā)現硝石、硫黃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燒和爆炸,于是發(fā)明了火藥。有人將火藥裝在竹筒里燃放,聲音更大,使得火燒竹子這一古老習俗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北宋時,民間已經出現了用卷紙裹著火藥的燃放物,還有丹響和雙響的區(qū)別,改名“爆仗”,后又改為“鞭炮”。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xiāng)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fā)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伤匀焕^續(xù)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fā)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xiāng)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xiāng)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fā)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xiāng)親們?yōu)閼c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新年元旦的由來和風俗 元旦的元旦的由來篇二
說起新年,何人不曉,誰人不知。新年在我們心中是最重要的,它象征著美好的開始,所以關于新年的風俗也很多。
迎春講究六要,分別是掃、貼、請、守、拜、耍。掃即掃塵,新年嘛!家里怎能臟兮兮的呢!貼即貼春聯(lián),把舊的春聯(lián)弄下來,貼上新的上去。新年新年,講究的就是新嘛!請即請灶神,請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守即守歲。拜即拜年,逢人便得說:“恭喜發(fā)財,”“新年快樂。”耍即耍龍火,以祈求龍的保佑。
過年,為什么要叫“過年”呢!據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怪物叫“年,’’它每到臘月底,都會從山上下來害人,奪牲畜,搶糧食。它無惡不作,百姓們對它恨之入骨。但事情逐漸發(fā)生了轉機,人們漸漸發(fā)現“年”怕紅色和響聲,所以人們便在門上貼紅紙,敲鑼打鼓來預防“年。’’“年”害怕的逃走了。因此,就稱之為“過年。’’
在過年的前一天晚上,叫除夕,為什么叫“除夕”呢?據說,在很久以前,有一種和“年”一樣的怪物,它也四處作惡,但是,它不怕紅色和響聲,百姓們無可奈何,但有一個年輕的小伙子發(fā)現了——“夕”無論到哪里,都會捂著脖子。這勇敢的年輕人,乘“夕”喝醉了,割下了“夕”的頭顱,誰知,“夕”的頭到哪哪兒就著火。這壯烈的人,抱著“夕”的頭滔滔江水之中。因此,人們把這一天就叫做“除夕。”
過年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活動:守歲,可為什么要叫“守歲”呢?傳說,臘月底,有一個怪物叫“祟,”它喜歡搞惡作劇,特別是喜歡摸小孩子的頭。但凡被“祟,”摸過的,都會變得又笨又癡,傻笑不停。但是如果小孩子醒著,它就不會遭此厄運。一戶人家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當到了臘月底,這戶人家害怕了,圍著孩子,給了孩子八枚銅錢,不讓孩子睡覺??珊⒆舆€是睡著了,夜里“祟’’果然來了。就在“祟”要摸孩子頭時,那八枚銅錢發(fā)出了一陣光芒,原來那八枚銅錢是八仙所變,特來降服“祟”的。所以,長輩給晚輩的就叫“壓祟錢,”諧音“壓歲錢?!奔耐辛碎L輩對晚輩的疼愛。
大年初一早上,每個人家的會給自己的長輩送去早茶。早飯后全家一起去親友家串門。一到,親友們便會拿出好茶,好煙,糖果來招待,相互之間的客套話就不用說,聊聊日后的打算之類。
新年的風俗數不勝數,其他國家也有不同的慶祝方式,如:日本是敲鐘一百下、緬甸是潑水嬉戲、泰國是抬著宋干女神游行、尼泊爾是朝拜神像、韓國是放風箏,玩跳板、加納是節(jié)日桌上燒公雞、朝鮮是送魔鬼,迎吉星、印度尼西亞是檢查過錯,請求原諒、土耳其是借宿過年端······
迎新年,慶新年,它永遠都會給不同的人帶來不用的希忘!
新年元旦的由來和風俗 元旦的元旦的由來篇三
舞龍
舞龍,又名「耍龍燈」、「龍燈舞」,是漢民族傳統(tǒng)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慶節(jié)日,各地都有舞龍的習俗。
舞龍起源于漢代,經歷代而不衰。舞龍最初是作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種儀式,后來逐漸成為一種文娛活動。到了唐宋時代,舞龍已是逢年過節(jié)時常見的表現形式。
關于舞龍的來歷,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一天,龍王腰痛難忍,龍宮中的所有藥物都吃了,仍不見效。只好變成老頭來到人間求醫(yī)。大夫摸脈后甚覺奇異,問道:「你不是人吧!」龍王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于是大夫讓他變回原形,從腰間的鱗甲中捉出一條蜈蚣。經過撥毒、敷藥,龍王完全康復了。為了答謝治療之恩,龍王向大夫說:「只要照我的樣子扎龍舞耍,就能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件事傳出后,人們便以為龍能興云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龍祈雨,并有春舞青龍、夏舞赤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的規(guī)矩。
舞獅
舞獅,也叫「耍獅子」、「獅子舞」,它與舞龍一樣,是我國的傳統(tǒng)舞蹈形式,也是一種流行很廣的民間體育活動。又會在春節(jié)或慶典活動舞獅。
舞獅開始于南北朝。在我國,舞獅的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為北方舞獅和南方舞獅兩種。北方舞獅的外形與真獅很相像,全身獅披覆蓋,舞獅者(一般兩人合舞一只大獅子)只露雙腳,不見其人。北方舞獅有雌、雄之分,還有文獅、武獅、成獅、崽獅之分。
南方舞獅主要流行在廣東。這種舞獅由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尾。獅子的造型、式樣、顏色多與北方獅不同。舞獅者穿各種燈籠褲,上穿密妞扣的唐裝燈籠袖衫或背心,可見舞獅者全身。舞獅要使出渾身解
人們?yōu)槭裁刺貏e喜歡在春節(jié)時舞獅呢?相傳明代初年,廣東佛山出現一頭怪獸,每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踏莊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后來,有人建議用獅舞來嚇唬怪獸,果然奏效,那怪獸逃之夭夭。當地百姓認為獅子有驅邪鎮(zhèn)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節(jié)便敲鑼打鼓,挨家挨戶,舞獅拜年,以消災除害,預報吉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