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個值得懷念的人一個值得懷念的人篇一
夜的墨水滿溢,一輪明月獨掛空中,皎潔的月華,透過窗灑在床上,清澈的夜空下,卻是無邊的寂寥。夜無眠,不時地憶起了她。
泛黃的片段并沒有讓回憶生銹,濃濃的情感不由地從心中流溢,她的笑容是多么的陽光燦爛,讓我覺得是多么的親切,慢慢地,滋生成了懷念,一位忙碌又時常不忘綻放笑容的人。
回首兩年以前,還是一樣的月份,一樣的季節(jié),她走進的我所在的班級。她剛來的時候,班里的同學都不大適應。她的課不如其他老師上的那么幽默風趣,興趣黯然,只能說得上是枯燥無味,她不讓我們用參考書,認為自己學著閱讀才是學好語文的根源;各篇文章,她總是讓我們了解那個時代的背景;每一篇的文言文,古詩釋義,她都抓得特別緊。她的風格與其他的一些老師不同,卻讓我在知識的海洋中體會到遨游的樂趣。
一次考試卷分發(fā)后,她讓古詩背默錯誤的同學,將一整首詩抄寫50遍,這令我很不解,我覺得這樣很死板,只有認真,多長長記性就行了,又何必這樣浪費時間呢?她只是狡黠地笑笑,只留下一大堆同學的叫罵聲,也是從那天以后,班上的背默,基本上得了滿分,也就是從那次以后我喜歡上了她。
一瞬間,我的眼前又浮現的出她的臉一一那個面色蒼白的臉。她的臉上已看不出一絲血色,看起來比以前更瘦了。她的雙眼微陷,無神,幾縷發(fā)絲垂下。她咳嗽幾聲,仍站在講臺上、講著課。臨近期末,她累成了這副模樣。但,她沒有抱怨,嘴角裂開,傻笑著,同學們跟著心疼地笑了笑。
“步入初中,你要更加努力的學習啊!”嗯?是您嗎?老師!您的話語還回蕩在我的耳邊。您就像春日里的筍尖,一簇簇堅定地破土而出,讓我有不斷地向上的信念,您就像夏日里的清荷,一叢叢出污泥而不染,指引著我,人生處世的榜樣。許久不見,您怎么樣了?是否一切安好!
慢慢地,進入酣眠,夢中,仍是我懷念的人?
一個值得懷念的人一個值得懷念的人篇二
人的一生,總是還未享受年輕就已老去。處在花樣年華的我們,就有很多值得珍惜、懷念的東西。
時光飛逝,如白駒過隙。老師說的沒錯,四年很短。一轉眼,現在的我們只剩幾個月的相處時間,不久后就要各奔東西,隨風飄揚了?;厥兹臧?,有很多人與事值得我們珍惜、懷念。
初四的任課老師大多是老教師,資歷豐富,教學耐心。每一位老師都很優(yōu)秀。英語老師是唯一教到我們畢業(yè)的老師。年紀大,人很和藹,笑容總會出現在她臉上。我的英語底子打得不好,也不怎么用功,老師說努力學便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我默許地點點頭。上了初四,投入更多的努力,每次積極地讀、背,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每次背完課文,老師隨口的幾句話,便激勵著我,我也不覺得英語多么無趣了。
初一的時候,我很內向。慢慢地交了一些朋友,經歷過很多,也磨出了新的性子。
想到這一幕幕,不自覺嘴角上揚,在青春年華里,我們都擁有明天,回首,那些值得被珍惜、被懷念的人和事,也成為人生中最美的色彩。
一個值得懷念的人一個值得懷念的人篇三
2021年5月22日,我國痛失了一位巨星,他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他的去世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悲傷,更是遺憾。
袁隆平爺爺因為一次意外的發(fā)現,使他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yōu)組合南優(yōu)二號,1975年研制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袁隆平爺爺的雜交水稻實驗在中國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但是世界上成功水稻雜交的是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亞完成的,但袁隆平爺爺在這個問題上也不斷的鉆研,最終也有了不少成就。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袁隆平爺爺,有一句話說:“我雖然是大年紀,但是我還沒有癡呆,我仍然要繼續(xù)鉆研!”這令我非常感動,袁隆平爺爺其實早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可袁隆平爺爺沒有放棄,堅持要研究出雜交水稻,這些都起源于19世紀中國一度鬧饑荒,光河南就有上百萬人因為饑荒而餓死,袁隆平爺爺那個時候雖然還小但那顆種子早已在他心里萌發(fā),才使得袁隆平爺爺開始研究雜交水稻。
其實我們現在的中小學生真的很幸福,以前的人吃上一口飯都不容易,而我們現在有肉有營養(yǎng)的蔬菜,還有新鮮的水果,更有甜甜的牛奶,都是因為國家的科技的發(fā)展。
我們作為新時期的少年兒童,雖然不能像袁隆平爺爺那樣做出如此偉大的壯舉,但是我們最起碼能做到不浪費食物,不浪費每一粒米,從我做起!
雖然袁隆平爺爺不幸離去,但他的精神永遠在我們心中蕩漾著,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一定要像袁隆平爺爺一樣,做一個愛國為國做出奉獻的人!
一個值得懷念的人一個值得懷念的人篇四
這篇日志應該放在前兩天寫出來的,可因為身體欠佳,沒能及時的把它寫出來,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寫過關于這篇文章,但后來我還是給刪了,因為一看到這文章我就傷感,所以給刪了,這次為什么又把它寫出來呢,也是因為給眾多不理解我的人有個交代,順便也解釋一下為什么沒回去,有幾種原因,一是整天忙于生計之中,漂泊在外,無空回,我也確實在脫不開身,再說自己不忙誰能給我吃喝拉撒和一切呢?二是自己的原因,因為身體欠佳,實在無能為力,也沒人關心過我,也沒人問我為什么?自己一切也只能自己承擔。第三就是解釋一下為什么一定要把這文章給寫出來,以前老是認為筆*,怕自己難以寫出這份深深的情感,其實我一直記在心里,今天乘著機會寫出來也表示我對他老人家的一份紀念和緬懷之情!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份永不割舍的愛,那是對故人的思念,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個刻苦銘心的痛,那是對親人的緬懷,我也是人,我也有,不是不回去就沒有了的。時光可以流逝,可這份愛永遠記在心中,每次懷念都會被暗涌的淚水沾濕眼眶。
他老人家一生很平凡,也很平淡,沒有什么建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的一生也是勤勞儉樸的一生,但他的平凡中蘊藏著偉大,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還沒得到一點回報就歸天而去,也沒能享受到什么福,就這么走了,怎叫人不傷感悲痛呢?他雖然去世有一年了,但我至今心里想想還是熱淚占滿眼眶,心痛不已,只是這次無法回去為他敬上一杯酒,叩上幾個頭燒點紙錢,但遙望家鄉(xiāng),感覺漂泊無助,身不由己,傷。
去年的這個時候,他老人家因患肝癌晚上離開了我們,我是目睹他從一個活生生的人就這么從我的眼前沒了的,雖然說是對他來說是一種解脫,不必再受痛苦折磨,一了百了,看著他靜靜的躺在那里,平靜的好像睡熟了一般,面容那么的安詳,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淚水滂沱,親眼看著他的離去,心如*絞,無能為力,我恨當時醫(yī)療水平局限于此,一切的一切如此的殘酷,但我知道他這一睡將會睡上百年甚至是千年,或者睡到永遠,可怎么也不相信他就這么走了,只感覺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真實,像在夢里一般,那潔白的挽聯,那毫無生氣的花圈和那一張張悲哀的面孔,一切的都那么刺眼,我看著他毫無表情的躺在那,我呆呆的望著他,心里一聲聲的在哭喊,你為何不睜眼看我們一眼啊,多么希望把他從哭喊聲中喚醒,哪怕看一眼,為何不睜眼看我們一眼啊,但是事實就真的這么殘酷,他的離開到至今心緒還是平靜不下來,只能在日志中寫下對他無盡的思念和無盡的內疚。
一個值得懷念的人一個值得懷念的人篇五
袁公千古,稻香綿長。
——題記
我和您似乎有一面之緣,在書本上,在飯桌上,在人間里……但是,上天卻無情地把您給帶走了。
“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要盡量發(fā)揮新的貢獻,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飯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這是您在獲得“共和國勛章”后的發(fā)言,我們看到了您的行動,您的努力,您的成果。“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您為億萬中華兒女謀幸福,造小康。我們的飯碗漸漸豐滿起來,那一粒粒飽滿潔白的大米,呈現在了千家萬戶的飯桌上,稻香綿長,飄向四面八方。
朋友圈,微博,抖音……刷屏了您的光輝事跡,您看到了嗎?中華兒女在呼喚您,您聽見了嗎?我們敬愛的袁隆平爺爺,您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拯救了這個曾經饑餓的民族,養(yǎng)活了這個當時年幼的民族。我似乎看見您了,您手搖蒲扇,背靠秸稈,在茂盛的水稻下乘涼;我似乎看見您了,雙手捧著那再次豐收的雜交水稻微笑著,我似乎看見您了,您閉合雙眼,臉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您累了,我們的英雄該休息了,您看著我們吃完了午飯,之后去了一個需要您的世界,那里有人民需要您,也愿您可以在那里永遠開心。
袁公千古,稻香綿長,您的精神將會永垂不朽,您的光芒將會永遠熠熠生輝,您的事跡將會流芳千古。我們敬愛的袁老,感謝您的出現,拯救了我們的民族,您放心,我們一定會乖乖的把飯吃光。
最后,以我讀過的一首詩來寄托大家對您的崇敬和哀思:
那些與我們同時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
其實和伴隨我們的日月星辰沒什么區(qū)別,
平時你總不大會時常想起他們,
你總覺得他們永遠會在。
然而他們卻又和日月星辰不同,
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
劃過天幕就不再回來。
他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
你越會感到隨著他們的離去,
時代的一部分也隨之定稿,
后人翻閱時代的書頁時,
會清晰地看到這個天體隕落的注腳。
一個值得懷念的人一個值得懷念的人篇六
當你吃著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也許你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不,我會想到“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解決一個國家吃飯問題的大功臣。
袁隆平,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利用僅占世界7%的耕地,養(yǎng)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多畝,增產稻谷3500億公斤,相當于每年解決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
對于一個幾千年未曾真正解決吃飯問題的大國,這是一個多么巨大而深遠的貢獻!他先后獲得了國內國際多項頂尖大獎,身兼數十個學術和社會職務。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閃爍翱翔;風云市場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麗登場。
不知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這些輝煌、榮耀、名利,似乎絲毫也沒有對袁隆平產生任何改變。從播種到收獲,他依然風塵仆仆地騎著摩托車去試驗田;從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趕著陽光從北到南察看育種基地。即使這次來京領獎,他也無時不惦記著他的試驗。
不論銀行里有多少錢,袁隆平還是種水稻的人。他除了日漸增多的條條皺紋,沒有任何的變化。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研究,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一個值得懷念的人一個值得懷念的人篇七
那是個沒有風,空氣黏膩,像裹了一層熱油的日子。您,悄然而去,永遠的離開了我,我最親愛的太姥爺。
車上,悶熱壓抑,望著媽媽紅腫的眼睛,我卻什么都說不出來,也沒有掉一滴眼淚。
往事一瞬間全從我的腦子里閃過。
那天大雪紛飛,太姥爺依然堅持在外面運動。我們回來了,他就用他那凍得通紅的手給我們做飯。我看到太姥爺的手,實在是不忍心,就給他找了一支擦手油,他卻說什么也不要。還自豪地用手指了指掛在墻上的勛章說:“孩子,你看那是我用這雙手贏得的榮譽,那時候的日子很苦,哪有什么手油!這不是也挺好的?”他是軍人出生,天生有一種不服輸的氣概。我無奈地把手油收了回去。
現在,再次找到了當年的那只手油,我握著它看了好半天,淚水爬滿了臉頰。
每到吃飯的時候,我就想起太姥爺曾告訴過我的故事。他總是嚴肅地說:“當年我們戰(zhàn)士們經常餓著肚子就去打仗,那是幾幾年??!根本吃不飽飯。你看看,這里,那里,還有碗里,那么多米粒。這飯啊,來之不易呀!”至今,我也不敢浪費,不敢忘記他老人家的教導。
有時,我看到考試卷也能想到太姥爺。有一次,我考試失利,就差一點就滿分了,都是因為該死的粗心。真是越想越氣,一心急就跑到太姥爺家,跟他說出了我的煩惱。太姥爺卻把我?guī)Щ亓思遥Σ[瞇地教導著我。就是這樣一個像太陽的人,曬干了我所有不值一提的迷茫。
是他讓我知道了,我們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是他告訴我,我還要往上攀登,只有在這種不倦的探索中,才能豐富自己的人生,才能得到生命的歡愉,才能感到自己內在的充實和價值。是他教會了我人生的道理。
太姥爺那深沉的愛,讓我覺得“縱有疾風起,還有家可依”。他對我情感的本質是滿溢的輸出。謝謝您!我的太姥爺。您教會了我許多,跟我講了許多您的故事,雖然我不能真正讀懂您身上的每個故事,卻使我受益終生。我想您啊!
一個值得懷念的人一個值得懷念的人篇八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湖南去世,享年91歲。
我出生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這時中國就算是像我們一樣閉塞村莊,人們也都解決了溫飽,開始奔向小康。作為一個90后,我從未經歷過饑餓,對于爺爺奶奶口中故事,也無法完全理解。就像是那位“何不食肉糜”帝王,無法理解什么是真正饑餓。
后來長大因為過敏,我曾經有過半個月忍饑挨餓時間,但這種只是忌口挨餓根本無法饑荒之時相比。
電影《1942》把重現戰(zhàn)爭時期大饑荒,影片中有一幕甚至給我留下了陰影狗在啃咬路邊尸體,以此充饑。從此我再也不敢敢看此類電影或者節(jié)目。我相信,真正經歷過大饑荒人們,肯定有過更加殘忍經歷。正是這部口碑不怎么好電影,讓我更加深刻明白,我們如今平安喜樂并不是上天賞賜,而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堅持乃至犧牲換來。
袁隆平爺爺經歷過戰(zhàn)爭年代,經歷過吃不飽穿不暖時代,所以他最大愿望就是飯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他畢生所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他做到了,他研究出雜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產量,讓更多人吃飽了!
我未曾了解過他生平,但也能夠知道他為祖國做出了多大貢獻,為人民帶了怎么樣幸福生活。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勛寫在大地上,把幸福種子撒在每一個人心上。
有人說,他沒走,他只是帶著種子去了遠方。有人說,他進入了一個夢鄉(xiāng),那里稻穗比高粱還高,穗粒比花生還大。風輕輕吹過,他戴著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涼。
他走了,他又沒走,他永遠都在!
一個值得懷念的人一個值得懷念的人篇九
靜謐的湖水,映襯著教學樓盞盞燈光,宛如繁星點點,駐立在旁的教學樓雄偉挺拔,仿佛一艘即將起錨遠航的船。在一樓的辦公室,在柔和的燈光下,李老師用筆輕點著我的作文,耐心地給我講解文章該如何組織、如何潤色,如何感人,繼而上升到如何為人處事。而我則站在一旁靜靜地聆聽,感受著一位辛勤的園丁精心地培育稚嫩的幼苗。
這是十年前我正值初三時的一幕,定格在我腦中已有十余年,揮之不去,常??M繞夢中。幕中的老師是我當時的班主任李永立。他是教語文的,他沒有上過正規(guī)的師范院校,因善寫文章、口才好,在本地頗有名氣,而進入我鎮(zhèn)的中學教師行列。在印象中他走起路來昂首挺胸,寫起文章來令人驚嘆,講起課來眉飛色舞,批評人來毫不留情,為了學生的利益敢言別人不敢言,敢為別人不敢為,是個性格鮮明、特立獨行的老師。
李老師對生活的理解是深刻的。他從小家境貧寒,被迫中途退學外出打工。白天在工地上干活,晚上其他人一倒床就呼呼大睡,他卻頂著一天的疲憊,躲在被子里借著微弱的手電筒光,堅持閱讀和寫作。他常說是那段艱苦的日子磨練了他的意志,堅定了他的人生目標。飽嘗生活的艱辛,體味真實的人生。正因為如此,他對我們的點滴教導都透著他的生活體悟,給我們以無形的力量。
李老師對學生的生活是關心的。那時,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的父母都是聾啞人。他知道這個情況,就經常到那個同學家家訪,了解具體的困難,并積極為那個同學奔走,減免了每年的學費。而且利所能及地從生活小事上幫助那個同學,從精神上鼓勵他,樹立他的自信心,擺脫自卑的陰影。
李老師的課是吸引人的。上他的第一節(jié)課,就被他生動的講解,還有那豐富夸張的表情所吸引。記得那天,他給我們講解漢字的構形和發(fā)音的聯系。如人們念“笑”、“哭”字時,面部表情給人高興、悲傷的感覺。李老師當時模仿各種各樣的笑和痛苦的表情,令我們開懷大笑,同時在笑聲中理解這兩個字的深刻含義,了解漢字構形的奇妙。他的作文課更是錦上添花,他能以最簡單清晰的線條闡釋文章的結構,以最樸實的生活為素材攥人幾把淚,以最精練的語言蘊涵深邃的思想。我們學生由開始的最討厭作文課,到后來最喜歡的就是作文課。他的作文課為我們所津津樂道。
李老師對學生的培養(yǎng)是因材施教的。我們是一所鎮(zhèn)中學,每年僅有3-5%的同學能進入區(qū)重點高中,20%的同學進入區(qū)非重點高中,剩下的讀中?;蜉z學打工。針對這種情況,對于想繼續(xù)上高中的,他在學習上要求非常嚴格;對于無心繼續(xù)讀書的,他給他們很多其他的鍛煉機會,并沒有死板的在學習上一味地強壓他們。而對于當時的我來說,我很矛盾,不知道是繼續(xù)上高中還是考師范好,這時是你輕拍著我的肩膀說“你聰明,而且能靜下心來讀書,還是上高中吧,爭取考上大學,多學點知識,將來出息大點,對社會作的貢獻多點!”,我當時沒有說什么,卻把你的話深深地記在心里了。
雖然初三時我們正處于升學的壓力,每天的學習任務很重,精神也很緊張,但在李老師的正確指引下,相對于其他班的同學來說,我們班的同學更顯得目標明確,精神愉快。
畢業(yè)時,我順利地考取了區(qū)重點高中,李老師在我的留言冊上寫了四個字“江上白帆”。當時懵懵懂懂,我并不真正理解它的深刻含義。在接下來近十年的求學歷程中,我經歷了很多人和事,時常會想起他的這四個字:江海上的小小白帆,風平浪靜時在朝前航進,狂風暴浪時依然朝前,無論什么也不能阻擋它前行的方向。正如在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上,都會有困難挫折,在這時的我們只有堅定自己的目標,永不言棄,擦干眼淚奮力前行,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才會收獲鮮花和歡笑。這是李老師對我的鼓勵,也是他對我的殷切希望。每當想到這些時,渾身就像充電一樣,又有了前行的能量,以前的種種不愉快統(tǒng)統(tǒng)拋諸腦后,因為前面是美好的。
如今我已是一名生物專業(yè)的在讀研究生,在專業(yè)知識這個方面來說,我已遠遠超越了他。但他在我的中學時代給予我的培養(yǎng),特別是在精神上的激勵和人生方向的指引,對我來說是受益一生的??茖W研究是枯燥而又辛苦的,它需要驚人的毅力和執(zhí)著。現在的我每天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十一點都呆在實驗室,沒有雙修日,沒有休息,有的只是做不完的實驗和未解決的問題,有時真感覺很累,不想干了。但每想到那四個字,我就又緩過來,既然是自己選擇的,就要堅持下去!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