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風干的記憶隨筆散文600字篇一
情侶之間的愛情隨筆散文
推薦度:
抒情散文隨筆
推薦度:
清明散文
推薦度:
暑假隨筆
推薦度:
教育隨筆
推薦度:
相關推薦
我的小學的時光,是在諸城南部偏東的一個小村落度過的,那里離鄰區(qū)的膠南不遠,當時父母被委派到那個村子工作,我于是就近上學。
我離開那個村子久矣,而今算來已經(jīng)廿又四載,中間多次想抽空回去看看,但終究沒能成行,頗以為憾。有時,會在夢里憶起一些故人故事,但模糊的盡模糊,清晰的越清晰。人的記憶就是這樣,恰如夾在舊書本里的一枚干枯的樹葉,水分完全蒸發(fā)了,只剩脈絡和紋理還在,甚至有些殘缺。
那里雖是客居之地,但也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童年的記憶全部源于此,我基本是從那里開始學習生涯并踏上人生征途的。而今,我當年的玩伴和師友是否還能偶爾記起我呢?我少年頑劣的足跡是否已經(jīng)湮沒?
那村落的名字叫下曹家溝,依稀記得,村南和村西是起伏的高丘,村北和村東被一條小河蜿蜒纏繞,且把村子分割成兩半。學校就坐落在村西北的一個半高坡上,是全村的制高點。村里人把校址選在這里,是否有讀書至上的寓意,我不得而知,反正學校那棵歪脖子槐樹上掛著一塊鐵件,是當鐘來敲的,每當值日教師敲它的`時候,聲音能傳播進每家每戶的窗欞,聲音脆而悠揚,比大隊部高音喇叭里傳出的聲音要耐聽得多。
我由于生日小,八歲才開始上學。那時我雖是村民所羨慕的“吃國家糧”的人,但也和農(nóng)村的泥娃子一樣,穿帶補丁的衣裳,吃地瓜餅子,在街上玩餓了,隨便到哪個大娘、嬸子家,掀鍋拿起塊地瓜就啃,沒覺得和周圍的人有什么不同。
開學時,我和泥娃子們亂轟轟地擠在一間泥坯房里,課桌是用木板搭的,極其簡陋,就這樣也夠我們興奮的了,畢竟感覺新奇。老師姓王,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剛畢業(yè),被安排到學校教學,從此,我和他結(jié)了一段師生緣。
王老師是個敦厚和樸實的人,父母都不在了,寄身于哥嫂處。他當年雖年輕,卻沒有村里一般青年的那種張狂和跋扈,人極勤快,還會木匠、瓦匠等手藝活兒,在村里是個數(shù)得著的好青年。
入學的第一件事情,自然是得選出個領頭的來,不然,群猴無首,老師也費著調(diào)教。那天的場面確實熱烈,至今我還是記憶猶新。王老師說:“同學們,我們要在班里選出個班長來,班長是干什么的呢?班長就是班干部,象生產(chǎn)隊的隊長,大家都要聽他的,誰愿意當這個干部呢?想當?shù)呐e手!”話音一落,幾個平日就膽大的孩子都爭先恐后地舉手高喊:“我!我!我當!”狹窄的教室里剎時象炸開了鍋,有幾個身材矮小的干脆站到條凳上,情緒極為激昂而迫切。不但擋住了我的身影,也淹沒了我的聲音。這哪行啊!我干脆跑到講臺上,直接面對老師,看誰還和我爭。這一招果然奏效,王老師就指定我為班長,從此,我一直統(tǒng)治著他們,直到畢業(yè)。
總的來說,王老師的教學是勤懇的,對學生極用心。也許是因為剛畢業(yè)的緣故,經(jīng)驗不足,現(xiàn)在想來他的教學水平并不怎么樣,但當時沒有比較,并不妨礙我們的學習積極性,再說,那畢竟是我的啟蒙啊,自然是敬重有加。關于他的教學水平,現(xiàn)在能記起來的也就只有兩個事例。
一個是他的拼音發(fā)音不準??赡苁窍抻诋敃r的整體教育狀況,鄉(xiāng)下人在處理普通話和方言土語的發(fā)音上都有硬傷,在我們諸城本地關于“麥(mai),麥(mei)子的麥(mai)”的笑話,也存在于王老師身上。同時,他在教我們拼音、單字的時候能按漢語標準發(fā)音讀,但在領讀課文的時候又常常不自覺得用起方言來,如教單字的時候“呢”讀“ne”,讀課文就成了“為什么呢(ni)”。
還有一個是關于作文。大概三年級的時候,學了一篇辭藻華美課文叫《桂林山水》之后,王老師帶我們爬了一次山,讓每人寫一篇作文,我寫的《游南山記》也極盡鋪陳之能事,在文辭上很下了番功夫,結(jié)果被王老師看中,推薦登載在學校的墻報上,并被拿到高年級展示,很是風光了一把。后來,大概是四年級的樣子,課本上有一篇課文是契訶夫的文章節(jié)選,主旨是學習大師樸素的文風。講到此處時,王老師竟拿我的那篇《游南山記》作反面教材,批評我的作文如何如何不樸素,用詞太華麗,號召同學們向契訶夫?qū)W習,養(yǎng)成樸素的風格。這讓我很是郁悶了一陣子,一到作文課就感覺無所適從?,F(xiàn)在想來,課本沒有錯,我的作文也沒有錯,王老師也沒有錯,因為那時我們是在進行單元練習,自然要學習各項技能,只是王老師沒有把各個知識點串聯(lián)、綜合而已。抑或是當時王老師看出我平日多少有點發(fā)飄,而故意潑點冷水也未可知。
王老師教學是嚴謹?shù)?,寬嚴有度,對我多有偏愛卻不偏袒。一次,他布置了10道數(shù)學題,也許是想博得老師的歡心,我啟用一個新練習本,近乎用工筆的手法,認真認真做好交上去,王老師愛不釋手,準備在課堂上樹個樣板,我也急切地盼望能得到一份表揚,以滿足淺薄不堪的虛榮心。可那堂課王老師只講解習題,只字未提書寫質(zhì)量,讓我好生失落。下課后我被叫到他的辦公室,被狠狠地批評了一頓,原來10道題竟然錯了6道。批評完了,王老師又語重心長地教導我“做人、做事要塌塌實實,不要光擺花架子?!边@件事讓我銘記終生,工作后我能時刻保持清醒,不弄偽、不浮夸,與王老師的諄諄教誨是有很大關系的。
還有一次,下午最后一節(jié)上語文課,有篇課文是描寫秋天森林狩獵生活的,我記得很清楚,文章的第一句是“下了整整一個星期秋雨......”。做課后習題的時候,王老師提問“誰知道課文描寫的時間是什么時候?”全班學生無一人舉手。無奈之下,王老師開始點名讓同學起來回答,前面幾個學生站起來后,可能是不會的緣故,一律一言不發(fā),如木雞般呆立,王老師就面帶慍色。為打破僵局,于是讓我起來回答,我腦子也沒拐彎,起立后隨口答道“描寫的時間是下了整整一個星期秋雨?!蓖趵蠋煕]吱聲,我心里也惴惴不安,知道是回答不夠準確,低頭站在那里,大氣不敢喘。之后,王老師干脆逐個提問,后面同學的回答一律是鸚鵡學舌:“下了整整一個星期秋雨......”,全班30多個學生全部如木頭般立著,教室里鴉雀無聲,我偷看了一眼,發(fā)現(xiàn)王老師臉上的慍色變成了紫色。直到下課鈴聲響,王老師一言未發(fā),也沒有讓同學們坐下的意思,臨了才說“你們就這樣站著吧,什么時候思考出來了什么時候放學!”他兀自座在講桌旁批改其他作業(yè),我們就這樣尷尬的站著。直到天快黑下來了,他才抬頭問:“誰想出來了?舉手!”
此刻我已經(jīng)明白了,趕緊舉手回答:“課文描寫的時間是秋天?!?/p>
王老師這才放松下來一直繃著的臉,說:“一群豬腦子,早怎么不拐彎!大家一起來回答:課文描寫的是什么時間?”
于是同學們一起高聲回答:“課文描寫的時間是秋天?!?/p>
“放學??!”
這一次無聲的教訓,象一條蘸水的皮鞭,重重地抽打在我的心上,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遇事要思考,大腦多轉(zhuǎn)一圈,就可以驅(qū)散迷霧。
前些日子,舊日同學聚在一起,言及王老師,得知王老師因肝癌已經(jīng)去世兩年了。唏噓之余,王老師的音容笑貌再次在我腦海里浮現(xiàn),那些風干的記憶也漸漸鮮活,王老師一直是個很勤懇敬業(yè)的人,他應該是累死在教學崗位上的吧。我前面所寫的內(nèi)容,絲毫沒有貶低王老師的意思,我對他一直很尊仰。我當年入學的時候,他剛剛踏上教育崗位,可能只是經(jīng)驗不足罷了,但熱愛教育的心是火熱的。聽同學說起,去世前的許多年里,他多次被評為鄉(xiāng)、縣小學教學能手和優(yōu)秀教師,這足以告慰他那顆拳拳之心了,我對他也仰之彌高。
s("content_relate");【風干的記憶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風干的康乃馨隨筆散文
10-17
記憶隨筆散文08-24
秋天的記憶隨筆散文05-02
記憶感悟隨筆散文05-01
隨筆散文:擱淺的記憶05-02
恪守記憶隨筆散文05-02
隨筆散文:笑與記憶05-02
芬芳的記憶隨筆散文05-02
隨筆散文《童年的記憶》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