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古法造紙傳承的意義 體驗古法造紙的作文篇一
10月21日下午,我們一群小記者來到戴村鎮(zhèn)顧家溪村,實地探秘“古法造紙術”,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一到顧家溪村委會,我就被眼前的一臺臺特殊裝備吸引了,于是我好奇地東摸摸西看看,可是毫無頭緒。古法造紙傳承人顧爺爺,看出了我的疑惑,叫我不要著急。等大家到齊了,顧爺爺先給我們看了一個小視頻,讓我們大致了解了顧家溪手工造紙的過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這個造紙術有二十多個步驟,比如拖竹、削竹、拷白、斷料、漿料、熱鍋翻攤……一直到挑紙,非常復雜,每個步驟都需要嫻熟的技術,難怪現(xiàn)在越來越少人能掌握這門手藝了。
我還在顧爺爺的指導下親自體驗了腳礁摏料、抄紙和開紙三個步驟。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抄紙這一步驟。我卷起袖子,先把一個帶有竹簾的木頭框放進一個抄紙槽中,里面是混有原材料的液體。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整個框拿出來,讓紙纖維均勻地平攤在竹簾上,形成薄薄的一層濕紙頁,最后把抄成的濕紙移置在抄紙槽旁的濕紙堆上。這就是抄取紙漿,瀝去水分的過程,這樣可以初步完成脫水。據說就這樣一層層地疊上去,可以疊到大約20厘米高。太神奇了!
經過今天的活動,我親身感受到了“古法造紙”的獨特魅力?;丶液?,我迫不及待地把所學的知識告訴我的家人。雖然現(xiàn)在的科技非常發(fā)達,但是老祖宗的東西也不能忘記。我真心希望這項從南宋開始,至今已有八百余年的手工技藝能讓更多的人了解,能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