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xué)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活在別處作文600字篇一
不想局限于在這方土地上,每一次,看到的都是雨中的背影,看到的總是陽光下的微笑。
我厭倦了。
我總會想,在這個大千世界里,會不會有比這兒更清澈的天、更柔和的風(fēng)呢?所以,我要到別處去看看!
我回去讀米蘭?昆德拉的《生活在別處》,然后像雅羅米爾一樣去逃跑。去毫無畏懼地“革命”;我會看完讀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后,奔向那個譜寫愛情的塵埃中;我會讀完《徐霞客游記》,緊接著,帶著它,不辭辛苦地去跋山涉水,和自然融為一體......我將會捧著一本本書,領(lǐng)略這個地球的風(fēng)姿!
心靈,在路上。
我要提著個行李箱,管它大小,裝得下幾件衣服,容得下幾本書,就夠了。我還要背個小背包,里面有我的小相機,我的小本子,我的彩鉛,各種零零碎碎的東西。我要記下我腳下的這一切!
有一天,我會到達倫敦,撐著一把雨傘,在雨下欣賞紳士風(fēng)度;有一天,我會陶醉在普羅旺斯的花海里,連接著地平線,感受耳邊吹過的芬芳;有一天,我會牽著一個人的手,一起在土耳其的白色沙灘上,赤腳漫步,任憑海浪挑逗著我們的腳;有一天,我會在愛琴海上,默默期待著,自己會變成公主,住進那城堡.....
我的心,早已開始動蕩。
抑或是,不是這樣的。
我希望可以每一天都離開教科書,離開作業(yè),也離開電腦、手機,安然地在屋邊公園里散步。我還會很庸俗地想著哪天我變得家財萬貫,我就要慵懶地當(dāng)個“敗家女”,在家里奢侈地享受著;我還想象著逍遙自在的大學(xué)生活,小說中有著梧桐的小路,怪癖的舍友......
為什么會說“在哪兒生根,就一定得在哪兒落下”呢?我的心一直在別處,我的思緒永遠在那個遠方,我想要的是安寧卻也轟轟烈烈的生活!
向日葵總是朝著太陽,我知道,它也渴望,像太陽一樣熱烈......
小溪不停地奔涌,奔向大海,我知道,它也渴望,目睹海豚飛躍的身姿......
我總是眺望地平線,我更渴望,有一天,我會抓到它,觸摸別處的異樣!
每一個人都在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每一個地方都會在我的心中劃下痕跡,烙在腦海。遠方的龐貝城、遠方的亞馬遜、遠方的加爾各答,我的雙腳雖未起步,但我的腦海早已描繪了它們的風(fēng)景,我要一一去涉足!
我相信,在這個浩瀚宇宙中,總會有屬于我的地方,我會生活在那兒。哦,或許,我會流浪......
生活在別處,靈魂,在飄蕩。
生活在別處作文600字篇二
在我看來,現(xiàn)在的小學(xué)生活不免有些枯燥,游走在家里與學(xué)校之間,除了學(xué)習(xí)還是學(xué)習(xí),有時候忙里偷閑,我就在幻想,有一天拋開這枯燥的生活,背起行囊,去世界的別處,去遠方,看不曾見過的美麗風(fēng)景。
我總是幻想自己是個旅行家,去世界各地游玩,擺脫了低俗乏味的生活,任心在天地間自由馳騁。著名音樂家高曉松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蔽蚁胛宜蛲膭e處或許就是這樣的一種人生境界吧!我曾在生活中想過自己去撒哈拉沙漠騎駱駝;去海底世界去潛水;去迪拜一睹世界第一高樓的壯觀;去…那些已經(jīng)在夢里千百次閃過的遠方。
然而現(xiàn)實澆滅了我的幻想,面對學(xué)習(xí)的壓力,父母的期許,我還是得回到那小屋里,開始作業(yè)“奮斗”、“抗?fàn)帯薄C慨?dāng)消滅完全部作業(yè)的時候,已是深夜,關(guān)燈,躺在床上,卻久久不能入睡,因為我知道,在這短暫的放松之后,迎來的只有新一天的學(xué)習(xí)和那堆積如山的作業(yè)。還有那些足以讓我精神崩潰的學(xué)校。
我曾經(jīng)也有想過逃跑,想過放棄,想自己一個人去自己向往的地方,沒有學(xué)習(xí),沒有作業(yè),沒有壓力,也沒有這些那些等等的規(guī)矩。而我也無數(shù)次地幻想著去那遙遠的大海,造一棟小屋,像海子一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每次想到這兒,我總是對老天爺說一句感嘆:“為什么的人生如此平庸,在平庸出生,在平庸中學(xué)習(xí),最后在平庸中成家直到老去。”唯有努力學(xué)習(xí),在枯燥中生活,最后才能出人土地!我為什么不能像大詩人馬克波羅一樣,來到遙遠的國度,欣賞這個國家的風(fēng)俗人情。為什么不能像明代的鄭和那樣七下南洋,遨游四海!
我苦笑一聲,然后對自己說:“因為生存。”是?。≡谶@弱肉強食的時代,光想著遨游世界各地是無用的,更別說是在一個你向往的地方面定居、生活。因為到頭來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整天在乏味中生活的同學(xué),卻都已成家生子,可你除了花光自己的積蓄外,發(fā)現(xiàn)什么都沒有,還是一事無成。
可人也需要有這樣那樣的幻想,你敢說那些刻苦學(xué)習(xí)的同學(xué)沒有叫過苦嗎?沒有幻想過美好的生活嗎?他們只不過把這些想法埋藏在心底,埋藏得很深、很深罷了。
也許,我這一生無法到那夜夜思念的地方;又或者,我在某一天真的又實現(xiàn)了呢?但不管最后如何,這卻是我在枯燥生活中的唯一的精神支柱,而我的靈魂也早已棲息在了那遙不可及的遠方。
生活在別處作文600字篇三
生活在別處,這真是句好話。郭敬明如是說,我很贊同。
1968年前,蘭波將這句話從嘴里或者筆尖創(chuàng)造了出來;1968年,這句話被刷在巴黎大學(xué)的圍墻上;1968年之后,米蘭。昆德拉將它弄得世人皆知。
這一句話就一天一遍地在我腦中鐫了下來,如同濃硝酸腐蝕過的銅版。痕跡斑斑。歷歷在目。不可磨滅。
恩雅說過,每個人都是一條根,它就在腳下,沒離開故土一步異常疼痛。
但我不會。
我的根似乎扎在上海,就像人的迷走神經(jīng)一樣,一迷就那么遠。這多少有點不了思議。我想我是中毒了,受了郭敬明的“花言巧語”,我想和他一樣在那個霓虹燈紛亂的剪影里開懷大笑或者失聲痛哭。
繁華而蒼涼。張愛玲如實說。那個生活在舊上海的溫潤女子如此評說上海。是誰說過:整個上海燃亮的燈火,就是一艘華麗的郵輪。
舊上海在我心中是一部來的膠片電影,畫面上布滿白色斑點,沒有一句臺詞,華麗的夫人、優(yōu)雅的紳士幸福地微笑。夜總會的燈光像梵高的色彩漫過整個城市。沒有背景音樂。或者有也是淡得不著痕跡,時不時地付出畫面,如輕煙般一閃即逝,令畫面無可名狀地微微搖晃。
我每天都在學(xué)英語解方程想上海,這些的這些讓我想得心痛。我一直固執(zhí)地認為我將來一定會生活在上海——那個讓我心動又心悸的城市。它一直在腦海里旋轉(zhuǎn),旋轉(zhuǎn),再慢慢下沉,沿著神經(jīng)的每一個末梢終于七扭八回地到了心臟,股股熱血終于淹沒了它它和血融為了一體,在我的身體里肆意流竄,從上到下,從左到右。
我想我是病了,病得不輕。我總是夢見我坐在火車上,窗外是我的朋友,那些曾同枕而眠、無話不談的朋友。她問:“你去哪里啊?”我說:“去上海?!彼f:“去上海干嘛?這車不是通往上海的!”然后,車開了。我記得她穿著紅色的連衣裙,而我一身黑裝。我記得她說這不是上海的路,但當(dāng)我準(zhǔn)備下車時,火車開動了。我記得當(dāng)時的太陽正媚,陽光正暖。我記得我的周圍一片黑暗。然后我醒了。我起身赤腳去喝水,水劃過喉嚨,順著食道一點一滴地墜入黑暗,慢慢地迂回肚子里,接著一片清涼。和著黑暗,我淚流滿面。
我不知道我最終到了哪里,那一直是個迷。我不會放棄的,我的血,我的心;我的肌膚早已被上海兩字給烙上了印,那已經(jīng)長不平了。
我不會整天說上海上海我愛你。那很膚淺。七十當(dāng)你真正愛一樣?xùn)|西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語言多么的脆弱和物理。文字和感覺永遠有隔閡。
生活在別處。生活在上海。生活在生活中。
生活在別處作文600字篇四
生活,是生命的一種姿態(tài)。而當(dāng)我們厭倦了如今的'生活,就會對別處的生活產(chǎn)生一種渴望與追求。是的,每個人的心底都應(yīng)有這樣一份期待。
如今,我們的生活似乎已成為機器,總是刻板、單調(diào)地循環(huán)運轉(zhuǎn)著。學(xué)生們每天一大早還未睜眼就被父母從夢中拽了出來,而只有當(dāng)鬧鐘一次又一次地響徹雙耳,才會驚覺是要遲到了,于是便慌慌張張地爬起來,將被子胡亂地揉作一團,就沖進了洗漱室。幾分鐘后,又懷著一顆好像快要蹦出的心和幾個熱騰騰的包子,不顧父母的訓(xùn)斥沖向?qū)W校;到了學(xué)校又發(fā)現(xiàn)自己將什么用具落在了家里,又急忙叫父母送來;晚上拖著疲憊的身子和一堆永遠也寫不完的作業(yè),耷拉著耳朵回到家,前來迎接的卻是一頓痛批。難道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注定被設(shè)好模式,然后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地循環(huán)嗎?這一切,難道都要成為習(xí)慣嗎?——我不甘心。于是,在我的心中產(chǎn)生了一種對未知的追求,一種對“別處”的向往。
我想去天青似鏡的西藏,去春色滿城的大理,去因水而美的威尼斯,去聚集文化之都巴黎……或者說,無論是去幽靜的森林,清澈見底的小湖,還是冰天雪地的極地,都能使我有一種愜意,一種閑情,一種自在的風(fēng)趣。我始終期待著,那個只屬于我的天堂。
我因此也常常幻想,人類創(chuàng)下的歷史是多么偉大,竟偉大到了一種能使他們被自己的生活所束縛的地步。倘若是這樣,那么我情愿做一只森林中的蝴蝶,在給這個世界帶來美麗的同時,活得自由自在。我可以扇動自己小小的翅膀,去任何我想要到達的地方。
我還想要做一條在小湖里穿梭自如的魚兒,能輕松地看到奇妙的湖底世界。在那里,燈籠魚會與我作伴,水草會引我前行。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探索的步伐,沒有什么能阻攔我對“別處”的向往。
若是能做一只在極地玩耍的企鵝,更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了。我無需害怕寒冷,我可以盡情參觀這里一座又一座的“冰雪堡壘”,傲然屹立的冰山,憨厚敦實的北極熊,他們都將成為我的朋友,我們可以在這片小天地里創(chuàng)造出“生活在別處”的樂趣。
“生活在別處”,這句話既然被寫在了巴黎大學(xué)的墻上,就一定有它存在的意義——然而,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我們的生活就像一塊枯燥無味、刻板乏趣的空白畫板。不論如何,我們總是懷著一種企盼,那就是帶著自己生活的畫板去到世界各地,用世界的顏色將它渲染。等它真正成為了一副動人的完美的畫,畫中的就是我們真正想去的地方——也是我們靈魂棲息的地方。
生活在別處作文600字篇五
夜未央。
黑暗濃得化不開,倏然冒出一聲鐘鳴,滲透著穿透空氣,縈繞在我耳旁,濃厚且莊重的感覺。仿佛靈魂撞擊腦殼,正渴求一種超脫而純粹的自由,不覺又令我毛骨悚然。
靜下心來,不難想象,這是怎樣一個高大又古樸的桃木大擺鐘。表層的黑漆在時間的流駛下已經(jīng)布上絲絲斑跡,卻也恰倒好處,讓人依稀可以遙想其當(dāng)初的風(fēng)采,如此莊嚴(yán),如此神圣。而那種黑,又純正得不加修飾,散發(fā)著一種不張揚的震撼力。讓人不自主得用“深邃的經(jīng)典”去定義它。
抑或她是一只可愛玲瓏的粉色小鐘,給予人允許想象的虛幻的溫柔,然而又爆發(fā)在某一特定的時刻,歇斯底里的??膳碌拿杀?!
其實不然,攤在我眼前的是殘忍的現(xiàn)實,因為它并沒有它們其中任何一個的容顏,它不大,但也說不上小,它的容顏沒有附帶任何色彩,它是那樣透明,也是那樣普通。
但是我依舊固執(zhí)的陶醉在自我的世界,想象著它會成為它們二者的任一,然后我的嘴角會上揚到多少角度,最后化做一道醉人的優(yōu)美弧線。長時間的思戀扼殺著我那可憐的腦細胞,是的,我很累。
于是,我砸開我的小豬,用它換得那粉色的誘惑。
原本我以為我會很快樂,因為擁有會讓我不在期盼中痛苦。但很快我又厭倦了,我發(fā)現(xiàn)它是那樣虛偽,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我有種上當(dāng)?shù)母杏X。就像米蘭。昆德拉說過,生活在別處。這是不錯的,我以一顆幼稚的心一直窺探著窗外看似美好的別處,并且不停地追尋,最后終于到達。意外得發(fā)現(xiàn)“別處”又很快的變?yōu)椤按颂帯保瑯拥目菰锓ξ?,又繼續(xù)尋找新鮮的別處。“人總是不停地跑,不停地停,跑跑停停,就走過今天,走過明天,就這樣走完了一生?!痹诖怂季S的同時,我瞄了一眼步滿灰塵的粉色小鐘,此刻的它應(yīng)該已淚流滿面吧。
我并不去理會,因為我發(fā)現(xiàn)那個透明鐘竟然如此溫?zé)嵊H近,而太多濃重的色彩讓我眼花。
“此時無聲勝有聲?!?/p>
此時的我正靜靜地佇立在窗前,思考著那一聲鐘鳴和這不再行走了的鐘是否有著前世的情緣?思量許久,或許香山居士白居易老先生的這句名句最能詮釋了。其實無聲有聲都并不重要,而那一聲鐘鳴也只是潛意識的。也許我手中這不能一鳴的鐘和顧拜旦先生故居的那尊大鐘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們的時間都停留在10點半,但行走在他之外的是永恒的時間。并且,它們也在不停地影響著我們:它們在一天中有兩次是準(zhǔn)時的,更何況人呢?世界上沒有天生的蠢材,只有后天的庸才,只要生命的烈火不熄滅,我們就能擁有溫度!
今夜的星空很美,我抱著那透明外殼的鐘睡著了覺,此刻的生活應(yīng)該在夢鄉(xiāng)里……
生活在別處作文600字篇六
童年時,曾天真地騎著自行車,追趕那條發(fā)光的地平線.每每自以為接近了它,它卻又出現(xiàn)在更遠的前方,而自己卻到了一個不知名的地方,那時的感覺是:回家的路早忘了,唯一明確的是前進的方向。
其實夢想于我們就如那條地平線,你永遠不知道夢想的終點在哪里。但我們在明知自己軟弱無力的情況下,卻愿意耗盡一生去追逐。追逐夢想于軟弱、不知終點的我們而言,本就是一趟沒有翅膀的飛翔,但我們還是執(zhí)著地向前走,理由只有一個:追逐夢想本身就成就了我們生存的理由,值得我們?nèi)プ?。生活在別處。
馬克波羅說:“使人年老的,并不是歲月,而是夢想的失去?!庇谒?,他的生活并不在威尼斯,而在那使他魂牽夢系的東方。他并不明確東方到底是什么樣子,年輕的他也未曾有過遠行的經(jīng)歷,但他最終選擇了這趟沒有翅膀的飛翔,因為他堅信生活在別處,在他夢想的東方。即使無法到達,至少他走過了。
哥倫布說:“重要的不是我們正處于什么方向,而是我們正想什么方向前進?!彪y道哥倫布事先會知道那神秘的陸地在哪里嗎?如果是,那不就談不上發(fā)現(xiàn),談不上新大陸了。但是,對那不知何方的陸地,哥倫布始終堅信自己的方向,始終未曾拋錨或者返航。促使他堅持這趟沒有翅膀的飛翔,冒著被大海吞噬的危險的理由只有一個:他堅信生活在別處,他夢中的陸地一定在前方。即使不是,追逐本身早已成就了他生存的理由,值得他冒一切風(fēng)險去堅持到底。
雨果說:“如果只剩下一千人,我必是其中一個;如果只剩下一百人,我還是不放下武器;如果只剩下十人,我就是那第十個;如果只剩下一個人,我必定是那最后一人!”面對不知結(jié)果的戰(zhàn)斗,雨果何以如此堅定?馬克思說:“我們的事業(yè)并不是顯赫一時,但它將永遠存在;崇高的人們面對我們的骨灰,將流下滾燙的淚水?!泵鎸η巴静幻鞯亩窢?,馬克思何以如持堅定?柏拉圖面前放著《理想圖》,達爾文桌上躺著《物種起源》,司馬遷腦中盤桓著《史記》。結(jié)果是如何,他們并不清楚,甚至可能招來萬劫不復(fù),他們何以如此堅定?!答案只有一個。他們的生活不在身邊,在別處。為了追逐這個夢想,他們堅定地選擇了這趟沒有翅膀的飛翔,即使一生都僅僅只是在路上,追逐本身早已成就了他們生存的理由。何憾之有,何懼只有?
他們是無翼的天使,其實,我們也是。地平線也許永遠無法到達,但我們選擇追逐,因為,我們堅信,“生活在別處”,追逐本身成就了生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