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書寫鄉(xiāng)愁的經(jīng)典散文篇一
抒情散文
推薦度:
寫景抒情散文
推薦度:
抒情散文隨筆
推薦度:
相關(guān)推薦
編者按:對于遠離家鄉(xiāng)在外的人來說,總是有一種淡淡的鄉(xiāng)愁,下面我們就和作者一起來感受感受鄉(xiāng)愁吧!
原標題:鄉(xiāng)愁:喜老倌
早些年,我回家經(jīng)過洲上還能看見喜老倌。見到他,我會由衷地叫他一聲喜叔。然后敘敘舊事,拉拉家常,最是親切。這么多年來,我腦子里總是想起他,想起我們曾經(jīng)一起修緬懷電站挖渠道的舊日往事。
那時候大隊修緬懷電站都是各生產(chǎn)隊派勞力,當時隊長派我去。派我去的原因,說我剛畢業(yè)回來,農(nóng)事還不熟,身體也不強壯,不是個做苦事的全勞力,還美其名曰說是照顧我。其實,去修電站也是件苦差事,每天都有工程任務(wù),而且?guī)ш牭氖钱敃r大隊的一個副書記。他常在工地上巡視,我們是躲不得懶的,我記得當時渠道的`源頭是江家坊的后山坡,這把水源是從江沖大隊流經(jīng)出來的。從源頭到遼下起碼有五里路,渠道圍著山腰修,要經(jīng)過江家坊、砍頭嶺、關(guān)邊、石屋四個生產(chǎn)隊,再在遼下生產(chǎn)隊那個陡坡上筑壩蓄水,并利用高落差產(chǎn)生的沖力帶動水輪機發(fā)電,緬懷電站就建在下面。
記得我當時派去修渠道是去修江家坊后山的那段。由于渠道戰(zhàn)線長,人員都進行了分工,四人一組。我一組的就有喜老倌、王新雅還有我鄰隊的一個青年,他叫左建華,別號左矮子。喜老倌的真名叫劉松生,頭上已有很多白頭發(fā)了,但他個高身體看上去還很健壯結(jié)實,一雙布滿老繭的手,握鋤挖土還是很有勁的。有天新雅問他年紀,他笑呵呵地回答:“你們猜猜看”。新雅說:“50”,“55”左矮子猜。我說:”58”.喜老倌望著我笑呵呵說:“這還差不多,我明年60啦”。
喜老倌口中安有兩個假牙,左右兩腮都有一個,還是金牙。當然不是真正金子做的牙,他那顆金牙,不笑還難看出,如呵呵和大聲說話時才能暴露出來。我們四人在一起是個樂天派。新雅愛笑,喜老倌會講故事還會唱《燕花歌》,左矮子滑稽搞笑,自己不笑,卻常常引得新雅張著大嘴咯咯咯地笑翻天。我卻木訥,在一起只是聽,有時候還傻傻地看著新雅笑,心里想,新雅笑起來還特好看,雖然口大但也特別。勞動時,我們四人分工,一般情況下,左矮子挖土,喜老倌年紀大裝畚箕,我當時只知道他兒女都結(jié)婚成家了。我與新雅挑擔,就是把泥巴石頭從渠道里擔到渠道上去。一天下來不知要擔多少擔。喜老倌總是在片刻的休息時給我們唱《燕花歌》,而《燕花歌》就是根據(jù)柯子書與吳燕花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而編寫的一首民歌言情長詩。以歌唱的形式一直在湘贛邊界的農(nóng)村流傳。一般由男女二人演唱,三五幾人圍在火塘邊,不用器樂伴奏,以特有的曲調(diào),進行清唱。有七字一句,五句一段,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情景至濃,感人至深。
喜佬倌每次唱《燕花歌》時,我們都不說話靜靜地傾聽,時不時我們?nèi)齻€聽得還會臉紅耳熱,有些不好意思起來。我那時跟著他唱也能唱上幾段。如《定情》:
“子書無事鄉(xiāng)村轉(zhuǎn),不覺來到攸水邊,桃花村里有杏花,遠遠望見一美人,月里嫦娥下凡塵?!?
“子書慢慢走近前,深施一禮把話言,我姓柯來名子書,游塘莊上是祖居,年庚十七未婚娶?!?
“少女回話面通紅,奴家姓吳名燕花,桃花村頭是我家,閑來無事出閨門,要到南山釆菊花。”……
“二人同到后山前,天當羅帳地當床,雙雙跪在草地上,面對蒼天把誓盟,再在床上戲鴛鴦?!?/p>
《想郎》:“想郎想得淚淋淋,忽聽陽雀唱一聲,陽雀催春日日叫,奴家相思夜夜荒,怎得與郎共枕頭。”
“想郎想得共孤凄,看見公雞找母雞,雞鴨也想成雙對,蝴喋雙雙花叢飛,奴家卻是無伴依。”
《思姐》:“一更想姐淚水流,書房獨坐冷冰冰,早知今日相思苦,不如當初莫會她,不知何日成一家?!?/p>
“四更想姐悶憂憂,恩情如何丟得開,父母深恩終有別,夫妻恩愛永不離,真情實意難改移?!薄?/p>
那段日子,雖然艱苦,但我們卻在喜佬倌的歌聲里愉快地度過每一天。而我感覺日子容易過,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新雅。我忘不了她的一頻一笑,那快樂無憂的心態(tài)總是感染我。我們一起挖渠道時,她的勞動強度甚至比我還大,總是爭著挑擔,可我沒感覺到她的苦,她呈現(xiàn)給我的一面是堅持和樂觀的??上菚r的我還是一個剛剛高中畢業(yè)回村剛剛滿了十七歲的青年小伙。假若那時還在渠道多干些日子,假若在農(nóng)村還待上個一年半載,也許我與她會發(fā)生點什么。然而,生活沒有假若,只有遺憾。
恍惚間,日子如白駒過隙。后來我回去卻再也見不到喜老倌了,他已歸于塵土,但他給我留下的《燕花歌》卻一直銘記我心。而王新雅也早已出嫁,相夫教子。我與左矮子也為人夫為人父。某一天,回家路遇新雅,老遠她就大聲叫我。我近前一瞧,好個新雅,嗓音還是那么響亮。她卻給了我輕輕一拳,說:“認識我不?”我卻反問她:“你還記得喜老倌不?”她“愣”了一下,馬上說:“記得記得,常給我們唱《燕花歌》的那個喜老倌呀?!彼χ謱ξ艺f:”你不記得喜老倌的真名了吧,他叫劉松生“。我看著她努力地點著頭說:”是是,是劉松生”。
然后,我們相視無言。
(故事真真假假,君莫對號入座)
(作者簡介)李方明 ,湖南省攸縣人,株洲市作協(xié)會員,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攸縣作協(xié)理事。90年代中后期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有小說、散文、紀實文學散見于《湖南文學》《解放日報》《湖南散文》《湖南工人報》《長沙晚報》《株洲日報》《文藝窗》《作家園地》等省市各類報刊,著有長篇小說《生存》等。
作者|李方明
公眾號:梅州藝苑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 s("content_relate");【鄉(xiāng)愁的經(jīng)典抒情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鄉(xiāng)愁抒情散文
06-20
留住鄉(xiāng)愁抒情散文
07-05
明月與鄉(xiāng)愁抒情散文
06-28
深秋,鄉(xiāng)愁抒情散文
07-07
細雨鄉(xiāng)愁抒情散文
06-20
鄉(xiāng)愁情感抒情散文
07-02
有無鄉(xiāng)愁抒情散文
03-08
有關(guān)鄉(xiāng)愁的抒情散文
11-16
我的鄉(xiāng)愁抒情散文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