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拿來主義》教案篇一
《拿來主義》 發(fā)表于1934年6月4日,作者魯迅。內容中批判了當時民國政府的賣國主義政策和一些人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tài)度,闡明了應該批判繼承和借鑒文化遺產及外來文化的論點。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公開課《拿來主義》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了解并掌握雜文的特點;
2.理解魯迅對待中外文化遺產的態(tài)度
雜文,作為一種獨特的文體,在中學教材中所剩無幾《拿來主義》是一篇比較集中體現雜文特點的佳作,因此,在教學內容的確定上需要刪繁就簡,瞄準雜文特點進行教學,以期達到嘗一臠知一鑊的目的針對這一主要教學目標,特意為學生提供了幾篇魯迅的雜文,作為課外拓展,以便更好地了解與賞析
1.齊讀文章,用一個詞說出你對文章的印象
2.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觀點
明確:如何對待中外文化遺產 或:批判地繼承中外文化遺產
1.揭批“送去”的行徑
2.提出“拿來”
3.剖析“送去”的危害
4.引出“送來”
5.提出“拿來主義”
6.分析“送來”的實質
7.提出“拿來”的原則,即“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8.批判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tài)度
9.闡明正確對待文化遺產的態(tài)度和方法
10.總結文章,闡述實行“拿來主義”的品質要求和重大意義
明確: 正反流水穿插結構
反面 正面
1.揭批“送去”行徑
2.提出“拿來”
3.剖析“送去”的危害
4.引出“送來” 5.提出“拿來主義”
6.分析“送來”的實質
8.批判錯誤態(tài)度
9.闡明正確方法
10.總結文章,闡述意義
雜文特點一:尺水興波,搖曳生姿
(一)問題:這樣一種雜文的結構思路跟一般的說理文有什么不同?
1.思考一般說理文的特點
2.探究:一般議論文與魯迅雜文的區(qū)別
明確魯迅雜文的'特點:
(1)鮮明的針對性 【簡介寫作背景】
(2)選材的隱喻性
雜文特點二:大題小做,針對性強
郁達夫這樣評價:“至于他的隨筆雜感,更提供了前不見古人,而后人又絕不能追隨的風格,首先其特色為觀察之深刻,談鋒之犀利,比喻之巧妙,文筆之簡潔,又因其飄溢幾分幽默的氣氛,就難怪讀者會感到一種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厲的風味”
1.討論:你覺得文章哪些語句很生動很幽默?
2.作者是用哪些手法來達到諷刺效果的呢?
雜文特點三:潑辣犀利,寫意傳神
當我們初步了解了魯迅雜文特點后,請在所提供的雜文中選擇你喜歡的一篇,談談你對雜文特點的感受與體會
請從下列所提供的魯迅雜文集中,選擇一本閱讀
《熱風》《華蓋集》《而已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且介亭雜文集》
s("content_relate");【公開課《拿來主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
《拿來主義》優(yōu)秀公開課教案(第一課時)
2.《竊讀記》公開課優(yōu)秀教學設計
3.朱自清《春》公開課教學設計
4.2017年《春》公開課教學設計
5.公開課《雨霖鈴》教學設計
6.公開課《說“木葉”》教學設計
7.公開課《山羊茲拉特》教學設計
8.語文公開課《將心比心》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