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直在路上的隨筆散文800字 一直在路上篇一
情侶之間的愛情隨筆散文
推薦度:
一直在路上奔波的勵志句子
推薦度:
一直在路上的勵志句子
推薦度:
抒情散文隨筆
推薦度:
清明散文
推薦度:
相關(guān)推薦
這是一個不是游記的游記,目的地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你能和我一樣,在路上遇見自己。
我喜歡旅行的目的其實并不在于看四周的美景,亦或是追求自由。因為,我一直覺得旅行的意義在于你必須喜歡和自己作伴。因為這樣你不用去為了迎合別人,而刻意改變了自己。
于自己而言,火車始終不是我想要選擇的交通工具。沒有什么所謂的火車情結(jié),也沒有什么好的經(jīng)歷,所以一直都是不得已而乘之。
在火車上醒了很多次,換個地方睡覺總是說不安穩(wěn),所以干脆在天剛亮的時候洗了把臉,就坐在了窗口,看著火車兩邊隨行而退的風景。
四月份之后天明的都早,所以干脆把自己早點弄醒,才能不辜負這韶光。
火車一直往南下,我把自己的手貼在了窗戶的玻璃上,想象一下外面的溫度,很慶幸的是我選擇了旅行,一顆不安分的心學會了怎樣去安放。
也許這趟旅行并不如你所愿,但是你會懂得在不如意之中找到心之所屬。
坐車的時候,我是一定要聽歌的,耳機里面總是能夠傳出恰合時宜的音樂,這時候你會明白音樂是人類發(fā)明出來最合適的東西,它讓我們學會了釋放和寄托。
首先,去黃山之前并不知道要轉(zhuǎn)這么多次汽車。查過攻略,卻還是意料之外。
同行的朋友是那種說走就走的人,我不是,我是必須把事情掌握在我能夠控制的范圍之內(nèi)的人。
它可以有意外,卻不能超出能力之外。
朋友說,你這樣出去就不自由了。
我始終不認為,自由和合理安排有任何沖突。我在行走的路上可以遇見可能這輩子都不可能碰見的人,可能看見我根本沒有想象過的景。
我的說走就走是關(guān)于靈魂的交換,把思想放空,但不能讓我手足無措。
我的自由,是我在路上可以遇見各種不可控,但我的舒適同時要有我的安全感。
所以,第一次坐環(huán)山汽車的時候,我把自己放逐在了音樂里,眼睛放逐在了左邊的竹林和右邊的懸崖。
電影《最爽的一天》里面兩個身患絕癥的人決定在生命最后幾天出去來一次瘋狂的旅行。鋼琴師安迪一直活在約束里面,什么都沒有嘗試,一生只知道莫扎特和貝多芬。一直沒有認真生活的本諾卻開始學著照顧別人,開始懂得自己錯過了愛情和親情。
旅行的意義在哪,在于我們由默守陳規(guī)開始學會了放縱,由無所無謂開始學著發(fā)現(xiàn)美好,由時刻要和別人保持聯(lián)系的當代學著和自己保持聯(lián)系。
他倆最后租了一輛房車,打算開往世界盡頭結(jié)束沒剩多久的生命。
我是有公路情節(jié)的,所以我在想我現(xiàn)在坐的這輛環(huán)山汽車是不是跟他們的一樣,駛離的是我恪守不變的自己,駛向的是我人生真正的自由。
我第一站到的是安徽宏村,在去之前我在隨身筆記上寫到一句話,我希望能夠碰見一場雨,然后我能夠撐著傘在古鎮(zhèn)的小道上轉(zhuǎn)轉(zhuǎn),摸摸墻壁,路過大樹,走過小橋。
遺憾的是,到古鎮(zhèn)的時候天剛好放晴。說起來還是《雨巷》一篇作的怪,怨不得別人。
在客棧簡單換裝之后,我開始在古鎮(zhèn)流浪。
我真的發(fā)現(xiàn)我是個骨子里面喜歡有歷史存在感的人,剛進古鎮(zhèn),我就伸手摸了摸帶著青苔的墻壁,我就是覺得上面有故事。
走進汪氏宗祠的時候,我站在宗祠了半天,只是站在中間抬頭望著天,第一次才知道真的有四方天。
四周圍起來,只剩下頭頂看過去的四方天,偶爾能夠看見幾片云彩飄過,我真的覺得這就是歷史。
房梁上雕刻了各種圖案和守護宗祠的神獸,最讓我感慨的就是那個大門,純木頭制成,高大概三米,雖然經(jīng)過翻修,但還是有斑駁的痕跡。摸上去,暖暖的,不像現(xiàn)在城市的所有大門,摸上去都是冰涼。
之后,就開始在這個小鎮(zhèn)里面亂逛,走到哪算哪,沒有計劃,也沒有看地圖,看見門開著就進去,看見拐角就拐過去,看見有人在作畫就站那停一會兒看看他們眼中的世界是不是真的不同。
第二天要走的時候,我在一家老宅的門檻上坐了大半個小時,行程告訴我要走了,但我就是想要坐在那里,悄悄的跟這個古鎮(zhèn)說說話。
這話不必說出聲,心里說就好。
可以許愿,可以抱怨,可以就像老友見面似的說悄悄話一樣。
你不說,沒人聽。
你說了,就一定會有人聽。
就像這老城一樣,歷史證明了它的意義,所以你說說看,說不定它真的聽了。
第二站就到了黃山,從山底到山頂用了三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沒怎么在路上停留。
還是那句話,爬山不看景,看景不爬山。
在飛來石那里剛好有個小的斜坡,能夠躺在那里,我直接躺了下去,腳下面就是懸崖。
但我就是愿意躺在那,觸碰下石頭,看看天。
我爬山的目的就是想離天近點。
所以在丹霞峰等落日的時候給老媽通了個視頻,別的什么也不想,就是想讓她和我一樣看看天。
在一個人真正孤獨的時候,你想的人就是你最愛的人。
我笑著跟老媽說,你看太陽離我好近,我躺在這大石頭上,旁邊算是松樹,還有你看我現(xiàn)在就在山頂跟你說這些話,讓神明聽見,我覺得離天近就離神明近了。
太陽落下的時候,我把父親給我的桃胡串成的手鏈對準了太陽。
想讓最神圣的光,透過手鏈的空隙保佑我的同時,跟神明說,保佑做這條手鏈的人。
在山頂?shù)臅r候,我想到了兩個字,孤獨。
但是我卻不害怕,這種孤獨是帶著光的,有一種豁達。
記得一本書上寫到,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兩個人在一起,找一句說一句,那才是真正的孤獨。
我覺得我們都給孤獨都下了太多的定義,反倒把孤獨想成了不好的東西。
很多存在我們不必言明,心知就好。
孤獨,卻向往。
等你站在山頂?shù)哪且豢棠憔兔靼琢恕?/p>
去年清明的時候爬了華山,那是雨夜爬的,原本最期待看見日出,后來遇見了那種天氣,就沒有希望了,只求登頂。
可是,陰差陽錯,卻在山頂?shù)臅r候看見了云海。震撼的是仿佛身在云霄,感覺自己就是神仙,“羽化而登仙”。
那時候真的很快樂。
其實,快樂就是我們期待值在沒有那么高的時候,卻迎來了超過我們預料的結(jié)果,這種落差能夠帶來幸福感,所以我們會快樂。
今年爬黃山,提前做攻略的時候,預報有雨,所以對日出和日落也沒有報太大希望。
可是最后卻把日出和日落看了個遍,之中的滿足感不言而喻。
還是那句話,很多時候我們的幸福不在于我們的期待有多高,而在于我們的底線有多低。
日出,日落,云海,都看過了。雖然沒爬幾次山,卻把最期待的都看了遍,也是老天憐我啊。
在光明頂?shù)臅r候,我一直有個想法,就是把我身上的一些東西丟在黃山上。
不知道這個想法為什么會出現(xiàn),但就是在腦子里面一直存在,揮之不去。
而錢財之類的都是身外之物,本來就不屬于自己,丟了也是白丟。
旅行的時候總會有很多陰差陽錯,在蓮花峰的時候,我把水杯放在同行朋友包的側(cè)邊,他在走路的時候不小心讓我的杯子做了自由落體,留在了蓮花峰的懸崖底。
朋友跟我說抱歉,我卻樂呵呵的笑開了。因為我真的是這樣想的,但又不知道選擇什么留在山上,朋友的無心之失卻成就了我的有心之為,也算是圓滿了。
這就是我的生活的不確定和小確幸。
小水杯啊,在黃山安好。
爬黃山的時候在路上碰見了很多的老人,這是我在爬華山時候所沒有的。
也許是黃山路好走的緣故,可還是需要很大的體力的。
跟老媽視頻的時候,說好多老人一步一個腳印的爬黃山,沒有坐纜車,硬是爬上來了。
母親說這就是好精神,你老媽要是到八十歲了也是這樣就好了。
我回了句,會的。
回頭一想,等我到了八十歲,還會有力氣來爬山嗎?年輕都覺得累了,老了還會做嗎?
我不敢妄下決定,倒不如在這里做一個愿望。
等我們到八十歲的時候,好好出去看看,也去爬爬山,看看水。
不一定要親力親為,但一定懷揣夢想。
最美好的事情是有人陪你慢慢變老。
最奢侈的事情是等你變老了,還有人愿意和你一起活回年輕。
愿自己一生看盡繁華,回首亦有初心。
很奇怪,這一篇應該寫在上本《我,在路上》的,卻留在了這份《始,終》當中。
這應該就是緣分吧,因為我們都始終在,路上。
如果,你喜歡旅行,那就別太拘束自己,背上行囊,挑一處地方開始流浪吧。
如果,你不喜歡旅行,也不防找一處所在出去一下,試試看外面是否和你電腦圖片里面看的一樣。
是,看景好,還是聽景好,試過以后再說吧。
旅行,流浪……
選一處地方,只有你自己,別管煙火繁華,別管喧囂塵世,和自己來一次心的碰撞。
學著和自己通話幾天,學著承受這份孤獨。
我們,一直在路上。
s("content_relate");【一直在路上的隨筆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散文隨筆一直在路上
08-19
隨筆我們一直在路上散文
06-06
心一直在路上-隨筆散文
04-09
我一直在路上散文隨筆
06-07
在路上的隨筆散文
05-24
我會一直在路上經(jīng)典散文
06-20
朝圣的心一直在路上隨筆
08-26
輕松在路上隨筆散文
08-15
在路上生活隨筆散文
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