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我欣賞春雨時吟誦篇一
一個美字,寥寥幾筆就輕而易舉地躍然紙上,但又有誰真正體會到了隱藏在字里行間的深刻內(nèi)涵?至少可以肯定這樣的人是不多的。盡管如此,美卻并沒有因此而晦暗下來,反而隨著文明的發(fā)展愈加流光溢彩。
從《詩經(jīng)》到《紅樓夢》,從錢鐘書的《圍城》到老舍的《四世同堂》;從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到米勒的《拾穗者》,從莫奈的《日出·印象》到羅丹的雕塑“大衛(wèi)”以及美神維納斯;又從斯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到貝多芬的《田園》,從冼星?!饵S河大合唱》到琵琶曲《十面埋伏》,一切的一切,反映的無不是一個美字。
但當中的美卻因物有異,各不相同:《詩經(jīng)》襯托出來的是類似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相思情;《蒙娜麗莎》留給后人的神秘微笑至今還是個未知的謎,同時又引起了后人的無限遐想;《十面埋伏》更是彈奏得有板有眼,情調(diào)躍然紙上,把古戰(zhàn)場的寒氣逼人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一件好的藝術品,只要它反映的主題不脫離美,不與美背道相馳,而是以犀利的筆鋒或手指創(chuàng)造出美的奇跡,可以斷定,那就是十足的藝術!
藝術不會違背美,同樣,美更不會逃離藝術。
荷蘭畫家凡高的畫作《食土豆的人們》,堪稱油畫典范。上面沒有艷麗的色調(diào),粉飾的色彩,有的只是畫中逸露出來的靜謚與安寧,但凡高卻憑借著這種迥然不同而又富于韻味的風格享譽畫壇,被后人所推崇。
凡高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到了今天,《食土豆的人們》歷經(jīng)數(shù)世紀,卻全不因事隨境遷而被新涌現(xiàn)出來藝術畫作淘汰,在美術界頂峰閃著奪目的光茫,長盛不衰。
美是可以洞察的,也是可以洞察到的。人們只有用深邃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藝術中的細微,領悟藝術的主旨,只有如此,美才會被我們俘虜,它的內(nèi)在內(nèi)涵才會有機會被我們揭露。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大師已逝世,創(chuàng)造的美也已成為歷史,新的藝術創(chuàng)作等待我們?nèi)プ珜?,去描繪,去演奏;去創(chuàng)造震撼藝壇的美的神話!
美,我欣賞!
我欣賞春雨時吟誦篇二
“連諫,女,原名連淑香。最終學歷:初中”
這是連諫原來在博客上的公告。也許,在一個領域做到她這個份兒上,學歷低就不再是缺陷,而是一種能耐了。
她現(xiàn)在的博客公告是:
“連諫,一個精神潔癖患者。一個自卑到冷靜的人。一個喜歡冷眼旁觀的人。一個對世俗生活充滿了熱愛的人。一個美食的忠實追捧者。一個害怕被人竊笑的人。一個喜歡胡思亂想的人。一個排斥謊言的人。
“看過一點風和雨,琢磨過一些事。寫過一些字,出過一些書?!?/p>
連諫住在青島,過著我向往的那種生活——不用上班,在家寫字。有老公有孩子。
很早以前就對連諫有所耳聞,也零散地讀過一些她的字,但是喜歡她,卻是在無意中看了她的博以后。
她的博文,一律以“俺”自稱,要么就是“連某”,詼諧風格與她那些凄迷的愛情小說截然不同。她說自己是一個“對世俗生活充滿了熱愛的人”,打動我的,正是她對生活的那種鮮靈靈的蓬勃的熱情,她愛美食,愛好看的衣服,愛一切能讓生活更舒適的俗事俗物,最愛的是錢。我喜歡她這種毫不諱言的坦率態(tài)度和對世俗快樂的孜孜追求。我討厭酸文假醋!
但是,這并不妨礙她寫出那些超凡脫俗的字。她說自己:“因愛高收所以高產(chǎn)。”她的作品極多,主題多是都市愛情,最近留心看了一些她的小說,不禁感嘆,不知她從哪里來的這些靈感,把情愛兩個字不厭其煩地寫得如此千回百轉(zhuǎn)。
在每天下班回家漫長的車程中,我用mp4看了她的《迷香》。網(wǎng)上的連載只有一部分,沒有結(jié)尾,我至今還不知道左左和悠悠最后到底怎么樣了。這兩個孩子都中了愛情的蠱。后來又看了一部分《暗傷》,依然是各色的愛情,大多都有陰謀、有秘密、有疼痛。小說看上去有一點點詭異,但是讓人喟嘆。《秘密》看了一章,感覺就溫暖多了。
她在一篇散文里說起過自己很多年前的樣子,極瘦,有著凜冽的鎖骨,抽煙,穿男式運動鞋。在網(wǎng)上看她的近照,圓潤,氣色不錯,笑意盈盈,看上去非常女人。
如果是幾年前,我會喜歡她曾經(jīng)的樣子,特立獨行,個性卓然,宛若安妮寶貝筆下的人物,但是今天,我還是喜歡她現(xiàn)在的樣子。一個女人如果把生活經(jīng)營得如她這般有聲有色,那么便應該是這樣的表情,平和、快樂、心滿意足。
我欣賞春雨時吟誦篇三
曾經(jīng),我也是很了解自己,可是,就像一句話,越長大越孤單?,F(xiàn)在,形如影的自己越來越難以捉摸,需要來自心靈去喚醒。
——題記
經(jīng)常,我會很疑惑,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己。說實話,我自己也不清楚,只知道,不管好的壞的,優(yōu)秀的還是差勁的,那都是我,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我。
有時,我會很喜歡一個人,可是,有時候,會無比厭煩一個人甚至韓害怕。那是一種矛盾的心理,但那卻是最真實的自己。
在人群中,我會很合群,笑得很開心,可是心里只有自己知道,到底是真的開心,還是內(nèi)心偽裝?無從得知。經(jīng)常有人告訴我,成長過程中,難免一個人。并且,人就是注定孤單的來到這個世界,然后再孤單的離開。一生中,最多的時間是一個人獨自走過。我想,這是我能接受又很難徹底適應的。
人真的很復雜,他有多種情感,可每種情感都來自于你自己,內(nèi)心的你。就說一次談話吧,其實并不難過,卻非要裝作很難過,明明很傷心,卻要拼死裝作無所謂。一位心理學家淡淡地說:“你很難過?!笨墒悄俏换颊邊s擠出一抹比哭還難看的笑容,抬高眉頭,雙手敞開,目光故作真誠地笑道:“沒有吧,你看錯了,我現(xiàn)在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我活得累世界上最溫暖的愛。”其實我們都是心知肚明,難不難過都寫在臉上。我和他一樣,不善于偽裝卻努力偽裝成一個小怪獸,很奇怪!
我無數(shù)次的沉默,都是自己在問內(nèi)心的自己,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你?善于表達的?還是都不是?可是這些都沒有人能夠回答我。我陷入無限的.沉默中。
我努力讀懂自己,無數(shù)次以后,得出了一個不成熟的回答,你想要的就不是真正的自己。我希望以后的人生旅途中,漫漫長路,我能在孤獨中得到答案,亦或在歡樂的笑語中忘記回答。我努力讀懂自己,曾經(jīng),簡單的我,現(xiàn)在復雜但又簡單的我。
我欣賞春雨時吟誦篇四
我的家鄉(xiāng)在農(nóng)村,村子里的生活雖算不上窮苦,倒也清貧,村周圍的景色沒有三峽那樣的奇山異水,也不像桂林那樣怪石林立,沒有西湖那么的安靜,也沒有錢塘江的洶涌,有的是不起眼的質(zhì)樸。
爺爺家住在村東頭的第三家,從家門出來順著那長滿青苔的小路可以直接走到河邊。河面雖然比較寬闊,倒也平靜,河上架著一座不寬的石拱橋,這橋可有些年頭了,橋兩邊的大理石上的坑坑洼洼是它最好的見證。
橋西頭有兩條樹木整齊排列的長廊,夏天,人們可以在樹下乘涼、喝茶,別有一番風味。夏天如果你晚上有興趣,可以在河兩邊的堤上散步,這時的景色又與白天不同了,夕陽已下,皎月方出,微風習習,送來陣陣的清涼,河面在月光映下,波光粼粼,你看那一道道波紋,多么像瑤池里仙女們舞動的裙與袖,美妙而又嫣潤,嬌媚而又動人。
走過這座石拱橋,就是村民的田地了,在眾多田地的中間,有一塊土丘似的凸起,爺爺?shù)拈_荒地就在那上面。
記得以前我放暑假回老家時,每天傍晚,爺爺都帶我去他那塊開荒地上玩,爺爺整理他的農(nóng)作物,我在一旁看著周圍的景色,這時,西方出現(xiàn)了火燒云,麥子快熟了,在火燒云的映襯下,越發(fā)的黃了,麥田里稀疏的幾個人影正在忙著整理自己的麥子,我不禁感觸,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回味一下“盤中餐”,好好想一下“粒粒皆辛苦”了。
家鄉(xiāng)的景色當然不止這些,春天,迎春花開的漫山遍野,這時,接下一棵蒲公英,輕輕吹一口,無數(shù)把小傘飄向四方。冬天,一場大雪過后,雪白的被子蓋在了家鄉(xiāng)上面,我不忍心踏去,站在橋頭,四周空曠無垠,感覺像到了仙境似的。
今年暑假,三年未回老家的我又踏上了歸鄉(xiāng)的旅途。到了村口,我呆住了,橋已經(jīng)重修,樹已被砍完,河面好像寬了,而且不再平靜,我知道,它是在悼念多年的老友。家鄉(xiāng)變了,但我仍欣賞回憶中家鄉(xiāng)那質(zhì)樸、美麗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