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游黃山的最佳路線篇一
黃山是中國十大名勝風景之一。素以四絕的“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著稱于世。蒼勁頑強的松;崢嶸林立的石;變幻莫測的云海;澄清潔凈的溫泉,構成了黃山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巨幅畫卷!
黃山的松樹千姿百態(tài),都富有濃濃的人情味。那“探海松”長在怪石群上,像一只猴子正坐在石頭上看海;“團結松”仿佛是幾個人正在一起慶祝什么好事似的,都擁抱在一起;那“迎客松”伴隨著游客游覽完黃山;而“送客松”和“迎客松”剛好相反,而是送走依依不舍的游客……這么多的松樹,就算講也講不完啊!真不愧稱為奇松。
黃山的怪石也不比奇松遜色,那獅子峰上的“仙人下棋”,山頂上的“猴子觀?!保缴系摹笆肆_漢”,還有那不知從哪兒來的飛來石,那長長的臥佛石,最吸引人的算蓮花峰了,巨大的山峰像一朵巨大的蓮花,每一塊石頭都像花瓣,走進蓮花峰里就像到了仙境一般。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啊!
黃山的云海更是奇妙,許多的山峰圍成一個大洞,云在里面煙波浩渺`變幻莫測,時而像浩浩蕩蕩的軍隊;時而像波濤洶涌的大海;時而像溫柔可愛的少女,一會兒翻騰怒吼,一會兒平平靜靜,給人留下莫名的驚愕與喜悅。
黃山的溫泉在紫云峰下,溫泉也是人們喜愛的天然浴池。平時43攝氏度,冬天41攝氏度,用溫泉洗澡,可以使人神請氣爽,精神百倍。
黃山真是奇妙?。?/p>
游黃山的最佳路線篇二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讓五岳都自愧不如,其景必定不同凡響。今年暑假,我和家人又一次來到了如詩如畫的黃山。
一走進黃山,第一眼看見的就是松樹,滿山遍野,形成了一片松樹的海洋。這里的松,高大挺拔、昂首挺胸、直指云天。這里的松,每一棵都是樹冠巨大,因為它的枝都和主干垂直,橫向伸長,有的甚至與主干的角度為100度,向下,正好擋在路中間。山坡上的松,則全部顯現(xiàn)了向陽性,一致朝外生長,從低到高,像一支等待檢閱的軍隊,很有氣勢。
一路走來,我們看到了豎琴松、黑虎松、雨傘松、連理松、迎客松等。它們各有各的風采,我最喜歡黑虎松。它的枝干張牙舞爪,活像一只好斗之虎。它的樹干從上向下看,極像中國象形字中的"虎"。據(jù)說李白游覽黃山時,曾在其松下小憩,夢見一只黑虎在樹上,醒來后,發(fā)現(xiàn)該松更加粗壯,故而取名為"黑虎松"。
如果只有松,就不好看了,黃山,還有看不完的怪石。
在去光明頂?shù)穆飞希覀兛吹搅孙w來石。它是一塊高高的、聳立的、大約有十米高的怪石,在大霧中,若隱若現(xiàn),更添了幾分神秘感。走近看,發(fā)現(xiàn)石頭根部只有一點點連接地面,真的像是從天外飛來似的,十分神奇!
在去蓮花峰的途中,我看見了一塊令我瞠目結舌的石頭,它是整整一座山,像極了人臉的側面,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唯妙唯肖。
因為這兩天有雨有霧,能見度低,我們沒能更好地領略怪石的全部魅力,更多的怪石都隱藏在濃得化不開的大霧里,給我留了一份遺憾,也給下次的黃山行留下了一個期盼。
進入有"自駕游天堂"之稱的西海大峽谷,迎面鋪來的就是那大片的云海,一大片一大片的白色,絲絲縷縷,或濃或淡,像牛奶一樣。在微風吹拂下,變化多端,一會兒出現(xiàn)了一個小旋渦,一會兒又變成了一只可愛的小白兔,百看不厭。走在峽谷中,云一會兒在頭頂,一會兒在腳下,讓我有了騰云駕霧,做神仙的感覺。
雖然一直在山中穿行,可真正讓我有了登山感覺的,是登蓮花峰。一路上,全是陡坡,有的地方甚至有60度左右,我們幾乎要手腳并用了。我看近70歲的外婆,背著一個旅行包,拄著拐杖,氣定神閑,好象一點都不累。走到危險處,還跟我們講下山的經驗,比如腳要橫著走等等。一路上,不斷有游人在招呼她:"老人家,多大年紀了???""快70啦!""你真厲害啊,我們都要象你學習。"聽著大家與我外婆的對話,不禁想起了《爬天都峰》中的那一位老爺爺,還想起了《永遠不晚》中那兩位認為沒有什么是晚了的老人??粗残︻侀_的外婆,我也笑了,陷入了深思。
這次我去黃山,看到了奇松、怪石、云海,還看到了一位樂觀、活潑的老人。
游黃山的最佳路線篇三
回到老家,總迫不及待地去看看故鄉(xiāng)的橋——藍溪橋。它橫跨寬寬的溪的兩岸,是一座宏偉的橋。
拾級而上,那腳下的臺階都是用坑坑洼洼的長長的巖石筑成的,并不平整。窄窄的縫隙中,小小的翠綠的植物調皮地探出頭,我不得不驚嘆它旺盛的生命力。橋頭立著一塊石碑。據(jù)說,這座橋是明朝所建,到清朝嘉靖帝又重修,并且賦予了藍溪橋神秘、古老的色彩,才得如此容貌。走進里面,這橋面就用兩個拳頭大小的鵝卵石鋪墊。橋有五六米左右寬,邊上用短短的平木所搭成一排長椅。
抬頭,一陣古樸氣息。橋頂以一根水桶粗的土黃色圓木為主,再把稍微細一點的圓木斜放,支撐著頭頂?shù)耐咂晟钊站?,人們經過時,總給人一種肅穆、靜謐的氣息。
橋頂,不時掠過一陣風,瓦片上已是星星點點點綴著厚厚的青苔,一片健康明媚的綠,橋蓋是古代房屋的樣式,邊角微微翹起。橋的四壁是由一片片薄薄的木板一片又一片貼成的.。
橋中間有一座供臺,四周彌漫著濃濃的香火味,中間端坐著威風凜凜的神像,只見它眉毛擰在一起,目光好似兩把閃著寒光的利劍,盤著腿,兩只胳膊自然地放在兩側,好一位威嚴的大將!旁邊是一塊鮮紅的緞布,正中間用金線繡著“有求必應”四個大字。在橋上往下看,水流湍急,激起一朵朵雪樣白的浪花,躍過一塊塊有棱有角的巖石,使人感覺膽戰(zhàn)心驚。
雨中看橋更是別有一番景致。大雨傾盆,水流滲過青苔,在橋檐徘徊,最后滴下來,像斷了線的珍珠落下來,好似一道珠簾。雨過天晴,美好的晨曦暖暖地照著,藍溪橋又從陰雨沉睡中蘇醒過來,沐浴著明媚陽光,再次充滿了青春與活力。
啊,藍溪橋!你在我心中不只是一座橋,更是連接美好心靈美好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