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后感。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淖x后感優(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字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字篇一
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圓明園內(nèi)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掠走,拿不走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讀了這一段,我想:如果那時,我們中國非常富強,我們就不會挨打,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不會化成一片灰燼;如果那時我們富強了,也不會被英美等國肆意搶掠;如果那時我們富強,也不會被列強瓜分大片國土。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xiāng)村野……
這么長的時間里,花費那么多人的心血才建造出這么完美的`圓明園,可現(xiàn)在已經(jīng)化成了一片灰燼。
我們現(xiàn)在要發(fā)憤圖強,好好學習,這樣才能把屬于我們的拿回來,不讓歷史的悲劇再次重演。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字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字篇二
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我感到了無比的憤怒與惋惜。
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圓明園有頤和園、長春圓、萬春園組成,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林園,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名人書畫和奇珍異寶。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自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
可是1860年6月10日,英法聯(lián)軍闖入圓明園,把元明園里凡是能拿走的統(tǒng)統(tǒng)拿走,拿不動的就用牲口和大貨車搬運,是在拿不動的就隨意破壞、毀掉。
為了銷毀證據(jù),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圓內(nèi)放火,大火連燒三天三夜。濃濃的煙霧籠罩了整個別京城。
圓明園是古代多少老百姓的智慧的結(jié)晶啊!是多少古代老百姓的心血??!
圓明園可濃縮了多少智慧和心血啊!
我想這一代的重任,就落在我們的肩上了,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不忘國恥,振興中華。不讓這種悲慘重演一遍!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字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字篇三
上個星期四,老師讓我們預習《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在預習時,我就憤怒不已。
我從書上得知:圓明園始建于1709年,由圓明、長春、萬春(當時稱為綺春)這三園組成。當時清朝帝王用了150余年,集無數(shù)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種植各種奇花異草,集國內(nèi)外風景名勝,收集難以計數(shù)的藝術珍品和名人書畫……
要知道一幅名人書畫就價值連城了,可圓明園內(nèi)有難以計數(shù)的書畫。如果能保護好圓明園,那不就是世界上最美、最大、內(nèi)容最多的博物館、藝術館了嗎?
在我為圓明園內(nèi)如此多的瑰寶被損壞心痛時,我把書翻到下一頁。當讀到“他們把園內(nèi)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時,我驚呆了,也更加詫異:當時中國那么多人,為什么能讓英法聯(lián)軍如此野蠻呢?為什么沒有人去制止他們的惡行呢?
第二天,老師跟我們講解時,我明白了,原來當時的圓明園被毀時,慈禧太后帶著咸豐皇帝卻倉皇出逃。為此,我十分氣憤:作為皇帝,自己的家園被強盜入侵了,怎能逃跑呢?
我從這一刻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我們要好好學習,如果學習都學不好,怎么能為祖國獻出自己的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