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黃河鐵橋的故事篇一
今天是國慶七天假的最后一天,早晨陽光燦爛,萬里無云,讓人感到心情舒暢,再不好好享受一下這好天氣和好假期就沒機會了,于是我全家和表弟全家和奶奶開車來到黃河灘玩。
汽車出了洛陽城,沿著漂亮的鄉(xiāng)間公路行駛著。窗外是即將成熟的綠油油的玉米,一片茫茫的綠野讓人賞心悅目。不過我可不想去欣賞這些景色,我的心早就飛到黃河岸去了。
很快,我們就來到了黃河岸邊的漢光武帝劉秀陵。漢光武帝劉秀是東漢的開國皇帝,經(jīng)過奮戰(zhàn),推翻了腐敗的王莽王朝,恢復的漢朝政權,拯救了黎民,做了許多好事,是歷史上有名的一代明君,今天我們就拜訪了他的陵墓。
一進景區(qū),就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寫著幾個行書大字:漢光武帝陵。啊,景區(qū)到了。我們沿著大理石磚鋪成的寬闊的大道行走,道路兩邊到處是花草樹木,立著高大的石像,有象,有虎,有龍,有鳳凰,有人。這些石像各個莊嚴肅穆,臉上的表情好像凝固住了一樣,給人一種帝王威嚴的感覺。
跨過大門,一進門就看到一個神獸,面對著我們,威風凜凜,像麒麟,騰云駕霧,那氣勢把人都鎮(zhèn)住了。看看下面的介紹,原來這是石辟邪,是一種神獸,有著吉祥如意的辟邪作用。這只神獸經(jīng)過了風雨的洗禮,依然是栩栩如生,真是威風啊。
緊接著,我們就來到漢光武帝的陵墓前了。陵墓是個小山包,而漢光武帝就葬在山下,聽了導游的介紹我們才知道為什么要把陵墓選在這里,這個位置真是好啊,“頭枕黃河,腳踏邙山”,風水實在好的爆棚。
墓碑上刻著幾個字,導游告訴我們,站在腳下一個畫著元寶的位置,閉上雙眼,伸出一只手,手掌張開,向墓碑走去,碰到墓碑就睜開眼睛,自己如果摸到了“中”字或者“興”字,就預示自己會有好運氣。我也試了一試。站在元寶上,向前走去,一直走,沒多久就碰到了墓碑。墓碑是石質的,涼涼的,很愜意。我有點緊張,睜開眼睛一看,哇,“中”和“興”我都摸到了,看來我的運氣不錯哦。
沿著曲曲環(huán)環(huán)的小路走上山包,山上到處種植著高大的松樹或柏樹,起碼有幾千年歷史了。這些大樹遮天蔽日,原本我以為站在山上能看見黃河,但是什么也看不見了,倒是發(fā)現(xiàn)了一個景點——千年寶洞。劉秀就埋在下面呢,往里面投擲硬幣,如果聽到叮當叮當?shù)穆曇?,就是皇上在喻示吉祥呢。起碼五百年前我和劉秀是一家,都是姓劉的人,投一個試試唄。我試著把硬幣投進了洞中,果然聽到了叮當?shù)穆曇?,清脆悅耳,我們都鼓起掌來?/p>
下了山,已經(jīng)是中午十一點半了,表弟開始叫餓了,于是我們來到了一家“羊肉湯館”品嘗一下洛陽的小吃羊肉湯。過了一會兒,幾大碗美味的羊肉湯和一筐燒餅就端上來了。我們紛紛動筷。那羊肉湯白白的,上面漂浮著蔥、小菜和煮得爛爛的羊肉,配上辣椒和白醋,散發(fā)著誘人的香氣,啊,刺激著人的食欲,一嘗忘不了!
我們的吃象千奇百怪。有的光喝湯,有的光啃燒餅,有的就湯吃燒餅,有的把燒餅泡進了湯里。一大碗美味的湯,一會兒就下了肚。我一連喝了兩大碗,吃了一塊燒餅和一些餅絲,直吃的肚皮鼓鼓,滿嘴流油,才回到車里。
喝完羊肉湯,我們開著車駛上了黃河公路大橋,寬闊的黃河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開來,足足有五公里寬,經(jīng)過上游小浪底的調水調沙后的黃河水格外的清澈,緩緩的流過河床。駛過黃河橋,我們下了車,來到岸邊游玩。
“快來玩吧!”表弟招呼著。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地勢比較低的小河灘,那里有一個美麗的河灣,我們要在這里修一座大壩。表弟給我運來了泥巴和沙子,我把它們和石頭混合在一起,堆在河里,就堅固無比了。不過黃河的水流比較湍急,不停的沖擊著我們的工程,一會兒就被水沖塌了一大片,搞得我們手忙腳亂,表弟忙著運送材料,我忙著加固大壩??墒穷B皮的黃河水好像專門和我們作對,真是倒霉啊。表弟還弄來了樹杈加固大壩,終于,我們的“黃河大壩”建成了,我們在大壩上修起了一座座小房子,可以給螞蟻居住吧。呵呵,這下水流沒辦法了,我們的大壩夠堅固吧。
在河邊玩了一會兒,爸爸在上面招呼我們洗洗手回家。我們把手放進水里,感受黃河水的清涼,真是舒服啊。表弟說:“我們能不能撈到黃河鯉魚呢?”爸爸聽了笑:“我們沒那個技術,哪天戴著魚竿來釣魚,就可以了?!惫霉眠€在旁邊添油加醋:“黃河大鯉魚,那叫一個鮮哪……”“鮮”就是由魚和羊組成的,說明羊肉和魚肉很鮮美。羊肉我們中午已經(jīng)品嘗過了,魚肉呢?我們又對黃河鯉魚充滿的期待。
最后,我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黃河灘。
黃河鐵橋的故事篇二
中山橋,是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的一座跨黃河鐵橋,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20xx年)。初名"蘭州黃河鐵橋",后改稱"中山橋"。下面是本站帶來的蘭州黃河鐵橋
導游詞
,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各位游客們,歡迎諸位來黃河鐵橋參觀游覽,黃河鐵橋即中山橋,是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的一座跨黃河鐵橋,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20xx年)。初名“蘭州黃河鐵橋”,后改稱“中山橋”。全部建橋材料于光緒三十三年(1920xx年)從德國走海運到天津,再由甘肅洋務總局從天津轉運至蘭州。建橋的工程師是美國人滿寶本和德國人德羅,施工負責為人天津人劉永起。施工人員以德商聘來的69名洋工華匠為主。歷時3年建成。造價白銀三十萬六千余兩。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蘭州歷來是東西交通要沖,中原與西域往來的必經(jīng)之途,穿城而過的黃河則是橫亙在蘭州這一交通樞紐之上的難以逾越的障礙,民間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門關”的歌謠。從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宋國公馮勝、衛(wèi)國公鄧愈都曾因軍事需要在蘭州黃河段修建過浮橋,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毀了。直到洪武十八年,蘭州衛(wèi)指揮僉事楊廉才在如今的中山橋的位置上興建了著名的鎮(zhèn)遠浮橋。此后500多年間,用以構筑浮橋的船數(shù)和用以固定的鐵柱與木柱數(shù)雖有變化,但鎮(zhèn)遠浮橋卻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橋”。隨著時間的流逝,蘭州市區(qū)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觀、結構新穎、工藝先進、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是溝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敬仰它、觀賞它,因為它就像一部史詩,飧刻著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展示了蘭州人民燦爛藝術的畫卷。
“黃啟炎傳,鐵漢秦章光隴坂;河清海晏,橋虹耀彩衛(wèi)金城?!边@座古老的橋梁依然橫跨黃河之上,與白塔山相呼應?!芭e頭迎白塔,緩步過黃河。對岸兩山峙,中流意興多?!壁w樸初的詩句頗能勾出人的游興。和諸多橋梁相比,中山橋的觀賞和紀念價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義。
黃河鐵橋這里還有許多美麗的景點,我的講解到這里就完了。接下來我們就去游覽這傳說中的黃河鐵橋吧。但愿今天的黃河鐵橋能給您留下難忘的記憶。
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的蘭州黃河鐵橋人們都熟悉,卻很少有人能說得清她近百年前那段堪稱創(chuàng)舉的興建歷史。
20世紀初葉,走過了520xx年的鎮(zhèn)遠浮橋終于要和金城蘭州人告別了,僻居甘肅蘭州的一批官員壯志滿懷,欲建前人未竟之功——修建鐵橋,一時間議論紛起。
光緒三十三年(1920xx年)十二月十九,時任陜甘總督的升允上書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報告說已經(jīng)與德商泰來洋行在1920xx年9月11日簽訂了修建黃河鐵橋的
合同
。而此時,不但合同已簽,建橋所需要的料件也已在轉送蘭州的途中,升允的奏章顯然有些先斬后奏的意味。按照晚清的文書運轉制度,官員欲辦某事,須先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nèi)辦理到一定程度,如果證明不可行,則停止辦理;如確實可行,則上報上級機關或朝廷。如此看來,自認為“賦性迂謹,凡事未經(jīng)辦妥,不敢遽以上讀宸聰”的升允,并非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是他對建造黃河鐵橋一事已有了十足的把握。
蘭州歷來是東西交通要沖,中原與西域往來的必經(jīng)之途,穿城而過的黃河則是橫亙在蘭州這一交通樞紐之上的難以逾越的障礙,民間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門關”的歌謠。從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宋國公馮勝、衛(wèi)國公鄧愈都曾因軍事需要在蘭州黃河段修建過浮橋,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毀了。直到洪武十八年,蘭州衛(wèi)指揮僉事楊廉才在現(xiàn)在中山橋的位置上興建了著名的鎮(zhèn)遠浮橋。據(jù)明人徐蘭的《河橋記》記載,楊廉在黃河之上造大船28艘,以3艘備用,將25艘用繩鎖連接,船下以石鱉固定,船上加蓋木板、欄桿,并在橋南北兩岸各樹一根大鐵柱和六根木柱,以鐵鏈將浮橋固定。整座浮橋“隨波升降,帖若坦途”。此后500多年間,用以構筑浮橋的船數(shù)和用以固定的鐵柱與木柱數(shù)雖有變化,但鎮(zhèn)遠浮橋卻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橋”?,F(xiàn)在仍矗立在鐵橋南岸的將軍鐵柱正是鎮(zhèn)遠浮橋520xx年興衰史的唯一見證。
黃河風情線呢,可謂我們金城蘭州最出彩發(fā)旅游線路之一了。大家都知道,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jīng)九個省區(qū),但在全國大型城鎮(zhèn)中,惟有蘭州得天獨厚,被黃河穿流而過,所以這里肯定有你想不到的獨特與驚喜。
風情線上首屈一指的是素有“天下黃河第一橋”美譽的中山橋。中山橋跨在黃河上,橋長233.33米,寬7.5米,4墩5孔,橋上飛架了5道弧形鋼梁,俗稱“黃河鐵橋”。到20xx年6月,就是黃河鐵橋的百歲誕辰了。想知道黃河鐵橋的來歷?聽我慢慢道來。清同治年間,陜甘總督左宗棠督師西征,可被黃河險阻給害慘了,他曾打算請外商幫忙修造一座跨河鐵橋無奈洋人索價過高,就沒能實現(xiàn)。到了公元1920xx年,蘭州道臺彭英甲又提出了修建鐵橋的建議,這次清政府批準了。于是乎一項由美國橋梁公司工程師滿寶本負責施工,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天津人劉永起負責工地操作的浩浩蕩蕩的工程開始了。三年四個月以后,也就是1920xx年6月終于竣工了。您猜花了多少錢?30萬6891兩8錢9分4毫,精確吧。別說鋼材水泥了,連個小小的螺絲釘都是從美國或是德國進口的。這座橋梁落成之初叫“蘭州黃河鐵橋”,后來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就改成了“中山橋”了。1954年,蘭州市政府對鐵橋進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現(xiàn)在的中山橋既堅固耐用又氣勢雄偉,現(xiàn)已成為蘭州市的標志性建筑,一會兒您就可以領略它的風采。
下一個就是水車園了,它不大,但是卻承載了蘭州古老水車的風采,到了蘭州不到水車園會很遺憾的哦。
蘭州水車,最早出現(xiàn)在明朝,相傳段家灘人段續(xù),注意,不是段譽,考中進士到了云南做官,他游遍了南方,見到了木制的灌溉汲水工具龍骨筒車,便暗暗把構造記在心中,后來退休回家便巧思構造,終于仿制成功。蘭州的干旱大家說有目共睹的,所以段續(xù)創(chuàng)制的水車可算給當?shù)厝嗣駧砹烁R?。人們紛紛仿制,?0世紀中期,蘭州的水車有252輪,是號稱“水車之城”的敘利亞哈馬市水車最多時期的8倍多。稱得上一座“水車之都”了。后來隨著電力灌溉的普及,水車一個個被拆除了,蘭州也失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水車園呢,現(xiàn)在有兩架仿古水車,還有圍堰、渡槽、水磨坊、工藝品商店和游樂區(qū)。一會我們走進了水車園,大家一定要靜靜的聆聽一下,來自水車那個遙遠的國度的呼喚。
接下來就是“黃河母親”雕塑了,這個雕塑是花崗巖質地,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量達40余噸,是我們甘肅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創(chuàng)作的,黃河母親還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獲得了“優(yōu)秀獎”,看來這片黃土地上真是人才輩出呢。
黃河雕塑運用了母親和嬰兒兩個形象,說到這里請大家猜一下,那個嬰兒是男是女呢?聽出當初構思的時候何鄂女士就猶豫了很長時間,后來靈機一動,就塑造了一個匍匐在母親胸前的嬰兒,讓人無法分辨是男是女。不過一般都認為是男孩。黃河母親,母親面含微笑,神態(tài)慈祥,嬰兒天真爛漫,頑皮可愛。整個雕塑和諧流暢,還寓意深刻:黃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她所養(yǎng)育的中華民族也永遠幸福安樂。母親身下的黃河造型刻著的水波紋和魚紋,來自于甘肅彩陶的古老圖案,真是一絕,拍照的可不要錯過啦。
最后一個就是甘肅道教的主要宮觀白云觀了。相傳白云觀是為了祭祀?yún)味促e而建的,所以又稱呂祖廟,據(jù)記載,嘉慶以來,呂洞賓經(jīng)常踩著波浪出現(xiàn)在“白馬浪”上,萬目共睹。白馬浪就是白云觀前的一段黃河波浪,于是人們就一起請愿建宮觀,陜甘總督瑚松額就接受了請求,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白云觀。
黃河鐵橋的故事篇三
每年組建船橋的開幕儀式都熱鬧非凡,主要的官員和社會各界都來參加這次盛會。在某種程度上,它可以與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風俗相媲美,那是國王杜格娶亞得里亞的儀式。
冬季,黃河結冰,行人和車馬要過黃河,就只有靠冰“橋”。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橋,不但十分麻煩,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資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將軍宋國公馮勝與元將廓擴鐵木爾(王保保)作戰(zhàn)時,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黃河大橋西500米處)搭造了浮橋,這是蘭州地區(qū)最早的黃河浮橋。但這座浮橋當時只是為了方便軍隊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衛(wèi)國公鄧愈率軍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橋,以運送糧餉,命名為“鎮(zhèn)遠浮橋”。20xx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蘭州衛(wèi)指揮僉事?lián)P廉,將浮橋移至“河水少緩,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為靠近城區(qū),除了軍事用途外,這座黃河浮橋也成了黃河歷史上第一座可供民眾過河的浮橋。
1920xx年,總辦甘肅洋務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準修建黃河鐵橋,并在1920xx年10月以16.5萬兩白銀包工包料的總價承包價德國泰來洋行,合同規(guī)定,鐵橋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黃河鐵橋竣工之后,實際耗銀30.66萬兩。
修建鐵橋所用的鋼材、水泥等材料都是從德國購置,海運到天津,由京奉鐵路運到北京豐臺火車站,再由京漢鐵路運到河南新鄉(xiāng)。從新鄉(xiāng)取道西安,分36批,用馬車運到蘭州。
曾經(jīng)滄海千層浪;又上黃河第一橋。
天險化康衢直入海市樓中現(xiàn)不住法;
河蠕開畫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觀。
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橋”。
中山橋不但經(jīng)受了三次黃河特大流量的考驗,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蘭州戰(zhàn)役中,炮彈擊中了過橋的兩輛國民黨軍車,車上彈藥爆炸,大火燒毀了橋南端18節(jié)木橋面和部分縱梁。軍管會組織了300多人星夜搶修。
1954年,蘭州市人民政府對鐵橋進行了整修,將原有的梯形拱架換成了五座弧形鋼架拱梁,將原來的木板橋面全部換成現(xiàn)在的鐵板橋面?,F(xiàn)在蘭州市的橋梁已達十余座,使自西固達川入境從榆中與白銀交界的烏金峽出境,在蘭州境內(nèi)全長152公里的黃河成為橋梁最密集的河段。
鐵橋古渡老斜陽,塔影河聲尋舊夢……
今天,中山橋的觀賞價值、歷史和文物價值,已遠遠大于它的交通價值,成為百里黃河風情線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黃河鐵橋的故事篇四
2.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作者:王之渙
3. 江山日漸美,
4. 黃河有時也像發(fā)怒的雄獅,大聲的吼叫著,洶涌澎湃,對人們的危害也不??;有時會沖毀掉良田;有時還像一個溫順的母親,讓人們盡情的嬉戲,當夏天的時候,它清澈的可以看見河下的小石頭。漸漸的,去黃河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也更加有名了。
5. 九曲的黃河啊!永遠奔騰流淌,永遠在我心中激蕩。
6. 祖國,從黃河源頭走來的智者,繼承了黃河水流的桀驁和狂放,用激情點燃一簇洞穿時空的火焰,光芒神圣!曾經(jīng)打磨石斧石錘的手,從石頭上打磨出智慧和力量。
7. 這雄偉的歌聲,唱出了黃河的風采,更唱出了中華民族的戰(zhàn)無不勝奮發(fā)圖強的英雄氣概。
8. 黃河,像一頭脊背穹起,昂首欲躍的雄獅,從青藏高原越
9. 北望黃河東流去,氣宏如斯,無繽紛,卻大德,中華兒女流心夾流淚,感不話語,難話別,時值今繼,似是情趣亦相逢。
10. 聽?。↑S河日夜不停的咆哮著。它的隆隆轟鳴震耳欲聾,氣吞山河之勢暴露無遺,猶如千萬條巨龍纏繞廝咬,挾雷裹電,咆哮翻滾,齊刷刷地跌下萬丈深淵有時又好比千萬根樁在振擊地面,發(fā)出排山倒海的巨響。它氣勢如虹,聲聲都顯示著自己氣勢磅礴。
12. 黃河從冰川萬丈的巴顏喀拉山北麓起步,一路上接納著千溪百川,浩浩蕩蕩,曲波折折,奔向巨浪滔天的黃海之邊,像一條金色的鋼鐵巨龍,迤邐般地橫臥在我國北部遼闊的土地上。
15.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饒黑山。作者:于良史出處:征人怨
16. 木蘭詩/ 木蘭辭
22. 黃河水如同一群在狹窄的峽谷里奔騰的駿馬,擠在河灘中間那條只有五六十米寬的河道里直瀉而下。
23. 人說不到黃河心不死,我說到了黃河心更堅。作者:華羅庚
24. 我曾親自去過壺口瀑布,那奔流不息的黃河從壺口般的懸崖里飛瀉而下,像千萬匹脫韁的野馬又如一條條巨龍從壺口中爭相而出,湍急的水流在旋渦中翻滾、奔流,直至消逝瀑布愈加洶涌,我的心情也愈加澎湃,頓感祖國的河山是如此地氣勢磅礴,而站在此前的我卻又是那樣渺小。河水從懸崖中飛瀉又在河流中翻騰直到越來越安靜地流向遠方,這轉瞬即逝的距離不過是眨眼間,不得不讓我慨嘆黃河瞬息萬變的魅力。
27. 黃河游覽區(qū)位于鄭州、西北三十公里處,它北臨黃河,南依岳山。這里綠樹成蔭,景色秀麗。它位于黃河沖出最后一個峽口進入平原的地勢,這里處于懸河地帶,所以別有一番情趣。從這里看黃河,不禁讓人想起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名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而讓人產(chǎn)生一種民族自豪感。
28. 我的家鄉(xiāng)在蘭州,這里風景優(yōu)美,有美麗的五泉山和白塔山。黃河鐵橋像一道彩虹橫跨黃河兩岸,景色迷人的四十里黃河風情線為人們提供了旅游休閑的好去處。
29. 向前走去,便看清了那剛剛融化的松花江。它雖然沒有長江奔騰萬里的氣勢,也比不上黃河波濤洶涌的壯麗景色,但也有著自己獨特的風光。淡藍色的江水緩緩地向東流去。在微風的輕拂下,水面泛起了魚鱗似的波紋,是那樣的溫柔,那樣的恬靜。江面上漂浮著一葉葉小舟,船上的人有的在撒網(wǎng)打魚,有的在裝卸貨物。幾艘輪船在江上行駛,激起層層的浪花。輪船的汽笛聲,人們的喧鬧聲,使松花江上一片沸騰。江中的柳樹島也一片蔥郁,洋溢著春色。
30.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裴十四》
32. 黃河百害,惟富一套。
33. 我要感謝夢想,是她讓我有了前進的動力。將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拋至九宵云外。夢想就在前面,盡力地追者夢的光點,不管有多少阻撓。
35.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作者:杜甫出處:《黃河》
黃河鐵橋的故事篇五
黃河在中國歷史上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因此被人們親切稱為“
母親
河”。關于黃河的民間故事也是被人們相傳。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黃河民間故事,希望大家喜歡!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jīng)常發(fā)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征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gun 讀三聲)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qū)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
成功
,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后,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jīng)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的方法,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后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后世。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跡。相傳他用自己發(fā)明的原始測量工具——準繩和規(guī)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和伊撅,鑿通積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20xx年,三過家門而不入,不畏艱苦,身先士卒,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從前,有個打漁的老頭,他有個女兒叫黃荷。有一天,老頭在河中撈起一個小男孩,這男孩和黃荷一般大小。老頭將男孩帶回家,給他起了個名子叫黃河。黃河漸漸長成了一個英俊威武的小伙子,老頭便把美麗賢慧的黃荷嫁給了黃河。有一年過年的時候,老頭突然得了一種病,什么也吃不進去,急得一家人團團轉,又求神,又請醫(yī),還是治不好老頭的病。這事樂壞了一個對黃荷不懷好意的財主,財主叫人裝神弄鬼,說什么,要治地好老頭的病,除非用懸崖草,河底沙做藥引子,小兩口一聽便各自去取藥引子,黃河去河底取沙,黃荷去懸崖摘草。誰知黃河一去不復返,淹死在河里,家里人知道后哭的死去活來,不久,黃荷的爹娘相繼去世,財主一見時機到了,便千方百計的迫使黃荷嫁給他,黃荷為給爹爹報仇,就假裝同意,不過她讓財主向黃河取沙的那條河叫三聲“爺爺”。
從前,有一個小伙子叫黃河,長得一表人才,騎得烈馬,拉得硬弓,百步之內(nèi),指哪里射哪里,分毫不差。每天早晨日頭一冒紅,黃河就騎馬出去打獵了。每次他都經(jīng)過一家員外的花園。這天打獵回來,他又經(jīng)過那花園,看見墻頭上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正笑瞇瞇地望著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只手鐲就躲到墻后去了。
黃河跳下馬,拾起手鐲,以為剛才碰到的是仙女。從此,每次經(jīng)過那個花園他總要抬頭張望??墒牵瑝︻^上除了搖擺的花枝,再也見不到那個姑娘。半個月后的一天,黃河打獵回來晚了,月亮已經(jīng)升起??斓交▓@那里,忽然道邊閃出一個人來。黃河一看正是那個姑娘,高興得不得了。姑娘說自己是背著父親跑來和他相見的。兩人談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告別。
第二天到了約會的
時間
,那姑娘沒來。以后一連十多天,黃河再也沒見到那姑娘。一打聽,原來是那員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兒關了起來。黃河聽說后發(fā)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來。”那員外怕得罪黃河,便出了個難題,讓人們在門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個銅錢,并四處張貼告示:誰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進銅錢眼里,就把女兒嫁給他。消息傳出,穿綢的著緞的紛紛而來。但誰也沒能把箭射進錢眼里。黃河走了出來,挽弓塔箭,只聽“颼”的一聲,箭像流行似的飛了出去,不左不右正射在銅錢眼里。員外又要求黃河的第二支箭必須將前一支箭頂出,黃河也辦到了。員外再出難題,要黃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銅錢,還要將錢接住,不許銅錢落地。這時,連看熱鬧的人都知道員外在存心耍賴。黃河怒火燒心,一扭身子,“颼”的一箭向員外飛去。員外年輕是練過武,頭一偏躲過那箭,并連聲喊手下人去把黃河抓起來。大家都替黃河抱不平,忿忿地嚷了起來。
黃河擠出人群來到山上,他并不是怕員外來抓他,自己從來是箭不虛發(fā)的,這次沒有射中,他覺得老大的丟臉。他決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練武藝,練好后再去救姑娘。過了一年,黃河把武藝練得更好了,于是動身去救那姑娘。中午時分覺得肚子餓了,一箭射下個大鳥。大鳥開口說:“好漢你不要害我,我能告訴你那姑娘的情況?!秉S河一聽,忙把箭從大鳥身上拔了下來。
大鳥告訴黃河,員外逼著他女兒跟財主成親,那姑娘氣得跳樓了。臨跳時,她大叫著:“黃河!黃河!黃河啊……”黃河聽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淚珠像泉水一樣涌了出來。
大鳥嚇得飛到天空,往下一看,黃河的眼淚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滾滾向東流去,黃河成了“黃河”啦!黃河的水,總是浪滾翻天。
人們說,那是黃河心里忿恨,老想靠近那個村莊去救那個姑娘。
黃河鐵橋的故事篇六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提起蘭州的橋,人們首先會想到那座令蘭州人驕傲自豪的橋,它就是號稱“黃河天下第一橋”的中山橋。
中山橋位于蘭州市金城關,橫跨黃河,毗鄰白塔。中山橋始建于清光緒年間,1920xx年2月開工,1920xx年6月竣工。它是由美國人設計,德國人承建而成的,建橋花費白銀306600余兩。中山橋長233.5米,寬8.36米,是黃河上第一座公路橋,所以有黃河天下第一橋之稱。
后來為紀念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該橋于1942年改名為“中山橋”。中山橋是全鋼構造的五拱橋,造型美觀大方,氣勢磅礴,北面有郁郁蔥蔥、高高聳立的白塔山,南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橋下滔滔黃河水日夜不休地奔流而過。
夜晚的中山橋是黃河岸邊最美的一景了,璀璨的花燈給中山橋平添了一份雍容華貴,遠遠望去,中山橋就像一條威猛的金色巨龍橫臥在黃河之上。臨河觀看,中山橋與水中倒影交相輝映,花燈閃爍,真是美輪美奐!
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中山橋已經(jīng)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不能再承受更多的壓力,現(xiàn)在的中山橋已經(jīng)改為步行橋,人們在橋上拍照、休閑、娛樂……中山橋因為它的百年歷史和獨特造型成為蘭州的標志性建筑,成為值得蘭州人自豪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