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全國一卷語文高考篇一
我們講寬容,那么,什么是寬容?蘇格拉底曾經(jīng)說過:“寬容并不是始于高尚,而是始于天然。”就像我們身上的缺點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這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之所以是我們自己,就是因為我們能夠?qū)捜菸覀冏约旱拿恳粋€缺點,否則,我們將面臨無法面對自己的尷尬境地。
所以說,寬容乃天然,是我們與生就有的一種能力。當寬容成為一種高尚時,當我們站在個人的角度上講寬容時,這種寬容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寬容只存在于國家、民族,乃至于人類的前提之下。
曼德拉,反抗種族歧視的自由斗士。為了追求黑人自由與平等的權利,他度過了漫長的27年監(jiān)獄生涯。在這期間,雖然備受肉體和精神的摧殘,但他卻反而磨練出了自己堅強的意志和偉大人格;重獲自由后,他成為了南非的首任黑人總統(tǒng),但他放棄了仇恨和報復,選擇了種族和解,由此而締造出了一個平等自由的新南非;而在他聲望達到頂峰的時候,他卻又選擇了功成身退。不屈不撓,以德報怨,居功不自傲,不貪戀權力,其偉大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全世界尊敬。
曼德拉為什么能夠贏得全世界的尊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27年的監(jiān)獄折磨后,他能夠把自己的個人恩怨放在一邊,站在整個南非的高度上選擇了寬容,而不是在出獄之后發(fā)起戰(zhàn)爭。為了南非的統(tǒng)一與和平,他選了與白人和解。曼德拉已經(jīng)站在了整個南非的高度上看待寬容,也就是說,為了整個南非,他需要對那些奴役黑人的白人寬容。出獄之后,他曾立刻發(fā)表了著名的出獄演說,號召黑人將長矛扔進大海,而不是拿起仇恨與屠殺的大刀,這說明只有整個南非的統(tǒng)一和自由才是曼德拉的寬容基石,而并非其個人的恩怨,也并非白人與黑人的對立與仇恨。當他走出囚室,邁過通向自由的監(jiān)獄大門時,他就已經(jīng)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后,自己其實仍在獄中。也許你會把這個“獄中”,理解為曼德拉對自我的牢籠,但事實上這個“獄中”卻是選擇仇恨之后,深陷戰(zhàn)爭的南非。
與此同時,在非洲的另外一個名叫盧旺達的國家,卻發(fā)生了種族大屠殺。在那一場屠殺中,至少有80~100萬人失去了生命,因為他們站在了個人的立場上選擇了仇恨,而不是站在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立場上選擇寬容。
寬容,不是始于個人,而是始于國家、民族,乃至人類。
全國一卷語文高考篇二
理想是人生導航的燈塔。世間萬物都是有理想的:花兒的理想是綻放出美麗的花朵;鳥兒的理想是筑造一個堅固的巢穴;果樹的理想是結出累累的果實……正是因為有了理想,人們才會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而努力。我的理想就是當一名辛勤的園丁——一名老師,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老師像蠟燭,他們?nèi)紵俗约?,照亮了他人;老師像園丁,把幼小的樹苗培育成參天大樹。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代代老師嘔心瀝血,無私奉獻,一月月一年年耕耘在那三尺高的講臺上,把知識傳播下去,把人類文明傳播下去,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批批優(yōu)秀人才,才使得社會更加文明,國家更加繁榮富強。
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教我們唱歌、跳舞,給我們講故事聽。那時,我覺得老師真神奇,真?zhèn)ゴ?,什么都會,我就想:我長大了,我也要當一名神奇老師,把我懂得都教給小朋友。慢慢地,我長大上學了,覺得老師更加神奇了。不認識的字,不懂得的知識,只要老師一講,就豁然開朗,全部明白了。老師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要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當我們傷心的時候,老師給予我們安慰;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老師給予我們鼓勵。老師真?zhèn)ゴ螅拖褚槐緯敲炊嗟闹R老師都懂得,只要看到老師那和藹的面孔,再困難,在傷心的事情都會簡單起來,都會煙消云散。這更加堅定了我當老師的信念。
如果我當上了老師,登上那三尺高的講臺,向孩子們傳授知識,帶領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那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我會把我的學生當做我的孩子,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他們,教育他們。讓他們從一個個真善美的小故事,里領悟到人生的真諦;讓他們從一首首如歌如畫的唐詩宋詞中,領略到“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的寂靜。讓他們從一個個含苞怒放的花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讓他們從一個個英語單詞中,感受到語言的神奇;讓他們從一個個活潑亂跳的數(shù)字中感受到數(shù)學王國的神奇。
我還會讓孩子們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在樂趣中學習,愛上學習。當他們捧起獎杯時,我會告訴他們“不要驕傲,一定要再接再厲,在以后的道路上繼續(xù)努力”;當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遇到困難而氣餒時,我會告訴他們“不要氣餒,陽光總在風雨后,堅持就是勝利”。像當時老師教育我們一樣教育我的孩子。把他們培養(yǎng)成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有正義感的好孩子,長大后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全國一卷語文高考篇三
語文學習自然離不開語文老師的陪伴。我與語文的情懷,有些隨記憶漸漸飄遠,有些像烙印熟記于心。三年級時的侯翠云老師就如繁星點點中的那顆明星,永遠指引著我繼續(xù)前行。她和藹可親的音容相貌,溫文爾雅的得體舉止,博學多才的詩書氣質(zhì),時常在我腦海里回現(xiàn)。
侯老師的語文課堂生動有趣,字詞的教學不是乏味的一遍遍書寫和老生常談的說教,而是用各種巧妙的方法激勵我們?nèi)绾伟炎謱懞?。那是三年級的一?jié)作文課,當我把作業(yè)本呈交上去以后,侯老師拿著我的作業(yè)本看了又看,嘴角浮現(xiàn)起了笑容,看著老師甜美的笑容,我像掉進蜜罐似的幸福著。第二節(jié)后,她走進教室對大家說:“李明月這次作文寫得字非常漂亮,四年級的王老師拿著李明月的作文本到她班里展示,大家猜一猜,四年級的學生都會說些什么?”大家爭先恐后地說:“四年級的學生肯定是口服心服,佩服的了不得!”侯老師因勢利導:“大家猜的一點也不錯,李明月的字不僅受到四年級王老師的贊揚,還讓四年級的學生自愧不如。大家是不是應該向李明月學習呢?你是不是也希望王老師拿著你的作業(yè)本到班里去展示呢?”同學們紛紛向我投來羨慕的眼光。就這樣,在侯老師的鼓勵下,我的鋼筆字越寫越漂亮,自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
侯老師就是我們學校里的媽媽,她深深的愛著我們這些調(diào)皮的小家伙。都說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在侯老師調(diào)離我們班后,我是真正地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由于工作安排,五年級開學伊始,侯老師不再擔任我們五一班的語文老師。在開完學校任課安排會議之后,侯老師默默地回到辦公室里,一個人放聲大哭起來。恰巧爸爸經(jīng)過她的辦公室,看到了眼前的一幕,與她談心得之,她是舍不得我們這些孩子,此時的她感覺就像自己的孩子送給了別人,心里難受極了。見到侯老師的樣子,爸爸知道侯老師太愛我們了。回到家以后,爸爸和我說起此事,我也傷心地流下了眼淚,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我終于體會到:侯老師也是我們的媽媽,她和母親一樣愛我們。雖然侯老師不教我們語文課了,但是我覺著她仍然還是我們心中最美的老師,她永遠都是我們最親的老師。她對我們的愛,我永遠也忘不了。
全國一卷語文高考篇四
古諺有云:“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是世代積累傳承的觀天經(jīng)驗,但看云卷云舒,從微末中推測天氣變化,是種享受與樂趣。而回頭開啟電視,世界范圍的天氣預報映入眼簾。兩種感知自然的途徑不同,卻無外乎為觀得天氣,殊途同歸。自然并無需劃分出“近”與“遠”。
對于自然,人理應借助科學發(fā)明和經(jīng)驗去了解,通達宏觀層面,同時用細膩的心仔細體會和感受身邊的微觀自然之美,方可達成“宏通科學之通,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實現(xiàn)人、科學與自然最終的“和諧”。
科學與自然不曾分離,從古代各種水利工具的發(fā)明應用到如今發(fā)達的天氣監(jiān)測預報系統(tǒng)發(fā)展,人類生產(chǎn)力的提高和科學進步一直相輔相成。人之于自然,甚為渺少,人類沒有能力一一親自探尋自然的所有奧秘,因此自然似乎離人很遠。而科學應用,正是解決人想在宏觀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過電視,人類可以“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地獲取天氣信息、地理資訊,增長了自然知識、彌補了人自身能力和視野的局限。同時,科學知識對人形成科學思想也大有裨益。達爾文曾說,他對自然的興趣正是從前人的科學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學理論如生物的綱目屬種,都對他形成嚴謹?shù)目茖W思維產(chǎn)生巨大作用??梢姡每茖W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養(yǎng)自然科學思維,正是“仰觀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類之盛”則能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人生于自然,也歸于自然。漢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構成,可見人性之真必然離不開生態(tài)自然。中國古代有“生”的哲學,生生不息,物我一體是古代給人們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維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變,細觀云過水動之美,創(chuàng)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這樣反映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傳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態(tài),同呼吸、共命運。因而多留心身邊微觀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國儒家學說中重要的“和諧”思想,要求各方面達成統(tǒng)一與協(xié)調(diào),在當下,人既不能肆意丟棄傳統(tǒng)感受自然的方法,也無法抵抗科學發(fā)展的潮流。因此,務必達成人、科學和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就像時興的觀星活動,利用高科學望遠鏡觀測遙遠星體的人們,也同時在夜晚的山上感受涼風與蟬鳴,“信可樂也”!
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與自然親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視角認識自然。心有宏觀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觀細嗅身邊的“薔薇”。
全國一卷語文高考篇五
看天光云彩,能測陰晴雨雪;漫步林間,能觀草長鶯飛,枝葉枯榮,可無法細說萬物之性。打開電視,輕點鼠標,可知萬物原理,可無法身臨其境。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在我看來,身臨其境,用心感受,即便不知萬物原理,自然也并不遙遠。
看來山峻嶺,清流激漓,即便你不懂山的形成,你卻能用心感受山的巍峨,水的靈動;看萬花紅遍,綠蔭環(huán)繞,即便你不懂花的種美,樹的生長,你卻能用心感受花的甜美,樹的奉獻;看繁星閃爍銀月懸空,即便你不懂星星的距離,你卻能感受黑夜的神秘與趣味。由此可見,如若心有自然,心系自然,雖不知萬物進化理論,卻能感受自然的魅力,自然的靈魂。自然,近在咫尺。
誠然,有人認為懂得物性更重要。不可否認,通過現(xiàn)代的信息技術,我們可現(xiàn)清楚了解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然而,這一切卻只停留在表面,你未曾用心去感受自然,你亦未曾得知自然的真諦,所以這樣,自然只會“越來越遠”。
嗅一嗅花草的清香,感受清風的靈動,融摸水的溫潤,你便會窕爾一笑,用心感受自然,你會發(fā)現(xiàn),自然,就在身邊。
全國一卷語文高考篇六
曾記否?昔日鄰墻,老太爺每日便習慣地打開那老式收音機,品一曲鄉(xiāng)音,誰知他早已失聰多年,那鄉(xiāng)音變成了他的寄托。清明憶故人,卻逢霏霏雨落塵,多年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人去樓空的寂寞成了我心里甘愿承受的傷,只是院落里,品著一曲朦朧的鄉(xiāng)音,看春燕又啄來的新泥,我開始恍惚。
拾一只綠葉,拋灑在鄉(xiāng)音縈繞的心間。出爐的炸棗又在舌尖徘徊,炸棗輕品,一曲鄉(xiāng)音,像遠離了紅燈綠酒,拋卻了紙醉金迷,褪下了千篇一律的面具,像在鄉(xiāng)音里做回真實的自己。人生四季,就如起承轉(zhuǎn)合式的摩天輪動作,所有的歡愉喜悅感慨失敗悲人憫天,似乎都在鄉(xiāng)音里模糊,空幻,細細品味,鄉(xiāng)音又成了遠歸游子的寄托,總以哼唱一曲鄉(xiāng)音的形式來寄托。
轉(zhuǎn)眼看今朝,鄉(xiāng)音在“一花一世界”的佛家禪語背后,似乎又多了一絲韻味,像在演奏給蕓蕓眾生傾聽?!澳睦镉懀繜熕蛴牦揖韱涡?,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奔毤毱肺?,鄉(xiāng)音中試想“天塹變通途”的暢快!
擷一絲鄉(xiāng)音,與你,與我。
全國一卷語文高考篇七
窗外小雨淅淅瀝瀝地下著,遠遠望去一片灰蒙蒙的天空像籠上了一層淡淡的輕煙,桌上,幾本零亂的書,右手旋轉(zhuǎn)著一支圓珠筆,伴著一個孤單的身影。夜,寂寞如斯,燈,孤單如我。
春天,萬物初露端倪,在艷陽下熠熠生光,心靈更是澄澈空明,驟然體會到生命是需經(jīng)過不安,經(jīng)過躁動,以至迷惑,才能走向?qū)庫o,歸于平和。夏日,烈陽的焦灼難免傷及到春天的孩子,但仁慈的上帝似乎并沒有拋棄這些勃發(fā)生長的生靈,而是帶來陣陣細雨,告訴它們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秋兮,西北風吹拂著蒼寂的大地,路人沒有回首,那收割后的稻田,默默地散發(fā)泥土的氣息。冬至,萬物都靜了下來,只有歲月收藏著來年的種子,展望。
禪悟生命,生命的意義其實只在與過程,而不是結果,因為生命的所有結果都是一樣。
人生于世,有許多割舍不下的東西,諸如金錢、權力、地位和優(yōu)厚的待遇、安逸的生活,但天道吝嗇,好事不會讓一個人占齊全,就像維納斯留下美麗的遺憾。有無相生禍福相依,魚與熊掌難以兼得,所以生活的智者知道“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一只倒霉的狐貍被捕獸夾套住了,它毫不猶豫的`咬斷小腿而逃命。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會放棄生命的小腿,連一些附麗、欲念和虛榮都舍不得,選擇放棄需要的不僅是勇氣,更多的是對人生的透徹和一種超然的境界。我們也不要去想學業(yè)的不理想,前景的不樂觀,貪圖享受和功成名就重來都是一對冤家,必須放棄一個!
人的一生想得到的東西太多,但無法擁有時,我們必須學會放棄,這不僅是生命的抉擇,更是人生的一種成熟,一種生命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