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通過報告,人們可以獲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行動。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xiāng)春節(jié)調查報告篇一
在春節(jié)期間,我國每個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慶祝,作為一名中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更應了解這豐富多采,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
xx年xx月xx日
家中及周邊
家中及附近老人
詢問并記錄
在民間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春節(jié)是從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直到正月十五。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掃塵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傳說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家中,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惡行。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到灶房擺上桌子,向灶王爺敬香,供上甜品。舉行過祭灶后,便要掃塵,新春掃塵其用意是要把“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傳統(tǒng)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
臘月三十貼門神貼春聯(lián)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守歲年吃餃子放爆竹給壓歲錢
除夕是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過年都有貼門神春聯(lián)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門旁,后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于門。春聯(lián)原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大紅紙上,有吉祥避邪的意思,但守制要用白綠黃三色。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飯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而餃子則是飯桌上必不可少的,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在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到半夜子時吃。當新年鐘聲敲響時,整個中華大地上爆竹聲震響天宇。下面就是給壓歲錢,這可是我最喜歡的節(jié)目了。
正月初一開門炮仗拜年聚財春節(jié)早晨,開門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稱為“滿堂紅”。春節(jié)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拜年,是人們辭舊迎新、表達美好祝愿的方式:
拜年的形式:
一是走親戚的拜訪。初一必須到長輩家,須帶禮物。
二是禮節(jié)性的拜訪。給同事朋友拜年,一般寒喧兩句就要告辭。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一年來欠人家情,就要借拜年之機買些禮物。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于左鄰右舍的街坊,見面彼此說:“恭禧發(fā)財”
另外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
正月初二祭財神:
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過了正月十五,這一年的春節(jié)算是結束了
家鄉(xiāng)春節(jié)調查報告篇二
了解中國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的由來,感受人們過春節(jié)時的喜悅心情和歡樂氣氛。
走訪
1、利用談話的方式,詢問長輩。
2、跟爸爸媽媽打理家務,親自感受迎接新年的到來。
1、除塵
媽媽告訴我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不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
除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清掃庭院,疏浚明渠暗溝,撣拂室內塵垢蛛網,清洗鍋碗瓢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等。年前打春時,各家再忙也得趕在打春前徹底整理一下室內外衛(wèi)生,立春后就不可在打掃了,防止把新春的財氣,新春的喜慶掃了出去。”
聽媽媽這么一講,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個習俗寄托著人們除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2、貼春聯(lián)
臘月二十九這天,吃過早飯,我就和媽媽忙著貼春聯(lián)和福字。
“媽媽,‘?!譃槭裁匆怪N呢?”
“傻孩子,這是因為‘?!絹砹?。”
“媽媽,你給我講講貼春聯(lián)的來歷吧!”
原來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它用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鄉(xiā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的氣氛,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每年春節(jié),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豆春聯(lián),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在貼春聯(lián)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帧4汗?jié)貼“?!弊郑俏覈耖g由來已久的風俗。“?!弊郑父?、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
3、守歲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們一家聚在一起守歲,共同期待著新的一年的到來。
爸爸說:“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聚,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家人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p>
在這個激動的時刻,我們邊看春晚,邊吃東西,談笑風生。
4、放爆竹
第二天一大早,哥哥就去點響了爆竹,“啪”“啪”……聲音真響,我趕緊捂住了耳朵。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巴巴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相傳此舉是為了驅逐“山魈”。山魈據說是古時深山里的一種兇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藥后,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紙質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到現(xiàn)代,人們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還是習慣在春節(jié)放鞭炮,借以歡慶節(jié)日,振奮精神。所以,從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
5、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穿著新衣,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兔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互祝賀,稱為“團拜。”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拱手作揖,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過一歲。
我們的春節(jié)習俗豐富多彩,當然不止這么幾種,但唯有一個是不變的,它承載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家鄉(xiāng)春節(jié)調查報告篇三
20xx年1月21日——20xx年1月31日
親戚、同學、朋友、家長、教師
問卷調查、電話咨詢、訪談
首先制作好問卷,電話咨詢親朋好友,再采用訪談咨詢家長、教師來記錄高中生的假期安排和外出情況,以便給出恰當又公道的建議。利用網絡整理出資料。
經過訪談記錄知道里大部份高中生都喜歡蝸居在家里造作業(yè),特別是高三學生,在為最后的沖刺做預備。高一學生比較悠閑,大部份喜歡外出,但是有小部份外出都是往網吧等不良場所。固然都喜歡外出,但是出往鍛煉身體的極其少數(shù)。高一學生外出的大約有60%,但是鍛煉身體的只有20%。高二學生外出的大約有40%,鍛煉身體的只有15%。高三學生外出的只有15%,鍛煉身體的幾近是沒有,只是微不足道,唯一3%左右。經過計算,高中生均勻外出的時間約為2—3個小時,一般都是往書店、公園等公共場所。這些人中,是父母清楚緣由后才外出的有60%左右。
對假期的學習安排,百分之百的學生會上網或看電視,均勻在1—2個小時,由于不論是誰,都承受不住這些。高一、高二的學生在完成冷假作業(yè)后,都喜歡上網或聊天,但也有部份學生喜歡瀏覽有益書籍,大約在1—2本書。高三學生做完冷假作業(yè)后,還喜歡溫習之前的知識,然后做做高考的題目。
對上述情況,我以為學生外出是不能完全否認的。由于一些學生外出是為了有益身心,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一些學生在寄宿學校就讀的.就應當多多外出,否則一些學生會因此得憂郁癥,最后走上不回之路。我們現(xiàn)在的任務主要還是學習,但是親近大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習不能少,外出也不能少。我們應當公道的制定好假期計劃表,將學習和外出相結合。
所以,以下是我給出的建議:
1、制定一張假期計劃表,公道安排時間
2、外出時應先和父母說明緣由,讓父母放心
3、外出時最好是多往一些有益的地方,盡對不能往不良場所,特別是網吧
為了更好地安排學生外出與學習的時間,我們咨詢了家長、教師的意見,也上網采取了一些建議。
制定冷假生活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現(xiàn)在的初中生更應當制定一張假期生活計劃表,充實自己的假期生活,同時也能公道的安排學習時間,不但能學習還有走進大自然。在冷假的最后幾天里,還可以寫一份新學期的打算,為新學期做好充分的預備。
組員感想:假期生活多姿多彩,很多人都喜歡趁這個假期外出。但是,有部份學生把這個假期全都放在了玩樂中,卻忘記了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也有大多數(shù)學生把假期都放在了學習上,使自己的生活缺少歡樂和嬉戲。對,沒錯,不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也不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生活上,適當?shù)母淖円幌伦约旱纳?,也不會愈益多姿多彩?/p>
春節(jié)期間,同學外出情況問卷調查:
1、是不是外出,外出頻率是不是高?
a、是,高
b、不是,
c、是,不高
d、是,一般
2、外出時間一般控制在幾個小時之間?
a、1-2個小時
b、2-3個小時
c、3-4個小時
d、整天
3、外出地點一般在哪里?
a、圖書館
b、公園
c、旅游景點
d、其他
4、家人是不是清楚外出緣由?
a、清楚
b、不清楚
c、很不清楚
家鄉(xiāng)春節(jié)調查報告篇四
春節(jié)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jié)日。春節(jié),是農歷正月初一,又稱陰歷年,俗稱“過年”。
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的別稱是過年。在過去的傳說里,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要用鞭炮轟,于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
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雞;
二十八,把面發(fā);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北方的“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
小年也叫祭灶節(jié)。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據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令”。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告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在古代每逢這天,各家各戶都推磨做豆腐,而在現(xiàn)代,由于物品豐盛,人們早已不做這項習俗了。
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殺豬,當然是殺自家養(yǎng)的豬;割肉,是指沒養(yǎng)豬的人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
是說這天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上店趕集,集中采購。主要是買賣年節(jié)物品。例如:鞭炮,春聯(lián),香燭、燒紙,牛羊肉等??傊?,春節(jié)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因此,這天街上也十分紅火熱鬧。
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lián)和窗花。貼春聯(lián)的習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厭服邪氣者也?!钡搅宋宕鷷r,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也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后世春聯(lián)之濫觴。后來,造紙術問世,才出現(xiàn)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lián)習俗。
對于祖先的祭拜,在我國由來已久。大多數(shù)地區(qū)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
指中國及其他漢文化圈地區(qū)的農歷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一般這一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餃子形似“元寶”,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大年初一早晨,家家戶戶開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紅炮竹,即保證爆炸以后,紅的紙屑能夠遍地鋪滿,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象征新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這時滿院瑞氣,喜氣洋洋,這就是“開門爆竹”一說。而且滿院的爆竹碎紅是不能掃的。如果非要掃,必須從屋子周圍掃到中央,這稱為“聚財掃”,據說這樣才可以聚集財氣。同時,這一天,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
農歷正月初二初三,是出嫁女兒回娘家的日子,依照古時習俗,女子無故不得擅自回娘家,所以這一天娘家的兄弟必須前往男家迎接,邀請姊妹們回娘家聚會,一頓家宴之后,再回家探親。但這一道手續(xù)在現(xiàn)代已簡化成了電話邀請。
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fā)生口角爭執(zhí)。
俗話說“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在下午四點左右。家家戶戶備牲禮果菜,并焚香、燒紙、放鞭炮以示恭敬。
元宵節(jié)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有觀燈等習俗,故又稱燈節(jié)。
春節(jié)是個歡樂祥和的日子,也是親朋好友團聚的日子,在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期間,人們祭奠祖先,除舊布新,祈求豐年,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家鄉(xiāng)春節(jié)調查報告篇五
時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卻紛紛過上了洋節(jié),漸漸淡忘了我們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臨至,身為華夏子女,更應了解這豐富多彩,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節(jié)日——春節(jié),現(xiàn)在我就帶大家領略一下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及其文化內涵吧!
20xx春節(jié)期間
甘肅省天水市
家中及附近男女老少,風俗習慣,網絡,書籍
通過自己家過年、上街走訪、詢問、觀察,向老人們了解,通過書籍網絡,實地考察進行查詢,觀看家鄉(xiāng)春節(jié)節(jié)目“過個大年,忙亂半年”,古人從臘月開始忙“年事”,一直到過了元宵,這年才算過完了,我居住的天水市甘谷縣的春節(jié)習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過親身體驗,上街走訪,網絡書籍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及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接下來我將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來一一介紹:
1、臘月二十三—“送灶爺”
在臘月二十三這天下午,家里的婦人,尤其是經常在家做飯的女人會準備好“獻飯”(是一種由小碗盛裝的、用土豆絲,粉條,炸豆腐片,炸雞蛋等做出來的色香味美的飯菜),通常家里廚藝好的婦女會將它做的色香味俱全,而且食材更多。不過,婦女們將會使出自己的最好的廚藝獻給“灶爺”。讓他上天言好事。女人把廚房里打掃的干干凈凈,在灶前放一碗水、一把草、一把五谷,這是給灶神坐騎的草料。然后拿來獻飯供奉在鍋灶的正中心,讓灶神享用,以示堵口。燒香畫馬,磕頭作揖打發(fā)灶神上天匯報主家一年的善惡好壞。在燒香化馬時,念念有詞,最為普遍的頌詞“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頌灶神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供的糖果甜又甜,見到玉皇說好話,回到家里降平安”然后放炮以示歡送。之后每天早晚要燒香磕頭。至今有這樣的講究:婆媳做飯是要說說笑笑,就是讓灶神爺知道一家過的和睦幸福。長幼有序,對老人不能惡言,不能不敬。對上門的人不論貴賤要笑臉相迎,做到謙恭謹慎。因為灶神爺時時觀察你的一舉一動,否則會得報應。
2、臘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掃房”
這兩天家里人都會忙著打掃房間,庭院,廁所,豬圈雞舍等,過個干干凈凈的年,萬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這兩天都上陣,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
3、臘月二十五到二十九—“辦年”
家里的年輕人會去街上買年貨,不過現(xiàn)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于是大多數(shù)人都去甘谷縣城里,有的還去天水市里面買。好菜,好肉不管貴不貴,想要得都買下。說到肉我們甘谷縣人大多是自家養(yǎng)豬的,所以豬肉一般不會買了。買些魚肉等等。還有寫對聯(lián)的紅紙或者直接買寫好、印刷好的,門神,香。
小伙子,姑娘們都打扮得神采飛揚、花枝招展。說不定就找個好對象,等到年后初五、六就準備定親。
4、臘月二十九—蒸饅頭,炸“塊塊”
饅頭一般常見的,不過有大小兩種?!皦K塊”有很多種,面是前幾天就準備,已經發(fā)酵好的,要看家里婦女的廚藝怎么樣了,手巧的女人會做各種各樣,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膩。女人們會使出十八般武藝,將“塊塊”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來的客人、親戚的贊。
5、臘月三十日—“耙對紙”,“接先人”,“年夜飯”,“守歲”。
“接先人”是一種北方的祭祀活動,也是活著的人懷念先人的一種方式。屆時,一個家族的男人和小孩在下午5、6點聚集在放排位的一家,年長者拿著香盤(有香,斟餞即漿水或者茶水,),中年人拿著紙錢(有印刷和自己用模印的),少年拿著鞭炮等等。人到齊后就出發(fā)到大路上朝著埋葬先人的方向,磕頭祭拜。之后大家一起邊放炮邊回到那一家在門口跪拜并燒香放炮,表示將先人接回來了。之后知道十五將先人送走之前每天早上每家的女人都會做好獻飯供奉在排位之前。
年夜飯有餃子,煮骨頭(其實是煮豬肉),等等;
守歲是全家都在一起吃著瓜果,看著春晚,聊著這一年來的見聞及收獲,青年們打著撲克,喝著酒,吃著菜,等著00:00點的到來。等到00:00是準時放炮,迎接新年的到來。
6、大年初一—“去拜年”,“迎喜神”,“壓歲錢”,“去廟里燒香”
“去拜年”:早上6點起來穿好衣服,青年和孩子們一起去各家的親房(家族的人)給先人燒香,給長者拜年。
“迎喜神”其實是迎喜神和財神,一般都是男人和孩子去打麥場上拿著香,斟餞,去迎接喜氣和財氣。
“壓歲錢”,“去廟里燒香”和平常一樣。
7、大年初二到初六—拜丈人,走親戚
8、正月“抬老人家(神像)”
“抬老人家”的具體時間各個村子都不一,我們火石屲組是在大年初三。我們村子里沒有“老人家”的神像,我們村人信仰的是龍王爺,去隔壁河南村“抬”,這是老祖宗遺留下來的,老一輩人說是認為將神像抬出來游街,與民同樂,神保佑四方百姓和驅散邪魔。
9、正月初九—煙花表演及社火,耍秧歌表演
正月初九這天我們貫寺村廟上有好看的焰火表演,因為這天是眾神的節(jié)日,也可以說是我們貫寺村的廟會,到時會有周圍3個村子的社火表演齊聚一堂,甚是好看。焰火表演更是火樹銀花,精彩絕倫。
10、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送先人”
過元宵節(jié)就是吃一個“餃團”也是一種面食,有漿水的(酸的),有湯水的。
還有就是“送先人”:家族的人去原先接來的地方送別先人。
通過這次寒假社會實踐,我想,春節(jié)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視,是因為它代表了人們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滿,希望工作順利,前途無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惱和憤懣都將在大家彼此的祝福聲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積聚力量,春節(jié),給了每一個人暢舒胸臆的機會。春節(jié)還意味著團圓,在當今親情日漸淡薄的形勢下,春節(jié)提醒孩子“?;丶铱纯础保诶先似谂蔚哪抗庵畜w驗家的溫暖。春節(jié)也意味著春意融融,春天來了,萬象更新,憂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當春風輕拂楊柳、小河潺潺歌唱時,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光陰流轉之速而增添寬容和大度。春節(jié)實在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節(jié)日。春節(jié)是四季之首,我們的足跡將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開始了一次始發(fā),所以多一點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點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家鄉(xiāng)春節(jié)調查報告篇六
調查對象:家中的人及附近男女老少
調查人:xxx
調查方式:通過自己家過年、上街走訪、詢問、觀察,向老人們了解,實地考察進行查詢,觀看家鄉(xiāng)春節(jié)節(jié)目。
調查目的:時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卻紛紛過上了洋節(jié),漸漸淡忘了我們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臨至,身為華夏子女,更應了解這豐富多彩,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節(jié)日——春節(jié),現(xiàn)在我就帶大家領略一下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及其文化內涵吧!
“過個大年,忙亂半年”,古人從臘月開始忙“年事”,一直到過了元宵,這年才算過完了,我居住的武威市民勤縣的春節(jié)習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通過親身體驗,上街走訪,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習俗及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接下來我將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來一一介紹:
說起家鄉(xiāng)民勤春節(jié)習俗應該從臘八說起,農歷十二初八,民俗稱謂之“臘八”,是春節(jié)前的第一個節(jié)令,此后“年味”日漸濃郁起來。臘八主要是吃臘八粥素食,民勤傳統(tǒng)的臘八粥用米、豆、麥、青稞等五谷(或糧食、大豆、黃米、玉米、扁豆)和寬面條熬煮熟后,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然后一家大小一起歡歡喜喜,團團員員享用五谷雜糧的臘八飯?!芭D八飯”用的水,須是凌晨的井水。因此,農村有搶“金馬駒”之俗。最早打上井水者,便謂得到“金馬駒”,就要發(fā)財。所以這天婦女爭先恐后的早起搶“金馬駒”。飯也是天未亮吃罷為好。俗語說“臘八飯,黑洞洞,田苗長得黑沉沉?!鳖A示莊稼茂盛、豐收。此俗現(xiàn)仍流行。
農歷臘月二十三“送灶爺”,是民勤正式的祭灶日,一般也可以說從此揭開春節(jié)序幕。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位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所以家家戶戶也不約而同的蒸上祭灶的灶卷饃,大概有點點那么大小,獻到灶臺即可,讓灶神享用,以示堵口。臘月二十三日祭灶與過年有著蜜切的關系,因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得到的吉兇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天上諸神引路的,所以除夕都要燈火通明,迎來諸神一起過年。至今有這樣的講究:婆媳做飯是要笑笑,就是讓灶神爺知道一家過的和睦幸福。長幼有序,對老人不能惡言,不能不敬。對上門的人不論貴賤要笑臉相迎,做到謙恭謹慎。因為灶神爺時時觀察你的一舉一動,否則會得報應。
臘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掃房”這兩天家里人都會忙著打掃房間,庭院,廁所,豬圈雞舍等,過個干干凈凈的年,萬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這兩天都上陣,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
臘月二十五到二十九“辦年貨”、蒸饅頭、炸“饃饃”。家里的年輕人會去街上買年貨,不過現(xiàn)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很多,于是大多數(shù)人都去自己的鄉(xiāng)里或鎮(zhèn)里,有的還去民勤縣城里面買。好菜,好肉不管貴不貴,想要得都買下。說到肉我們民勤縣人大多是自家養(yǎng)豬的,所以豬肉一般不會買了。買些魚肉等等。還有寫對聯(lián)的紅紙或者直接買寫好、印刷好的,門神,香。
饅頭一般常見的,不過有大小兩種?!梆x饃”有很多種,面是前幾天就準備,已經發(fā)酵好的,要看家里婦女的廚藝怎么樣了,手巧的女人會做各種各樣,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膩。女人們會使出十八般武藝,將“饃饃”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來的客人、親戚的贊。接下來當然要說除夕了,除夕也就是臘月的最后一天,春節(jié)的前夜臘月三十。現(xiàn)在多稱為“年三十”、“除夕”,舊時,又稱“除日”、“除夜”、“歲除”、“歲暮”、“歲盡”、“暮歲”。當然“除夕之義就是舊歲至此夕而除,新歲自明晨開始,有除舊布新之吉兆。這天也是我們吃、喝、玩、樂的日子,人們在中午便開始在大門、街門、房門上貼大紅對聯(lián),門楣上掛門頭子(彩色紙刻花紋的裝飾品)和黃錢(黃紙上刻的花紋)。然后在下午要在肉鍋里煮上餃子,用碗端上,拿上紙錢去莊子的前面迎先人,先燒紙錢,后致祭品,再放炮,意思是讓祖先們來家中過年。太陽一落,家家都在堂屋里(院落中的上房,一般不住人,只供祖先牌位及先祖畫像等)點燭焚香,祭祀祖先。所有男人(婦女在過年期間,不能進堂屋)都衣帽齊整,上香焚表鳴磬。祖先牌位前要獻上食品供物。接下來是裝倉。所謂裝倉,是把豬肉(豬頭最好)羊肉(過去的闊氣人家還有雞鴨魚肉)煮熟了,每人撈上一碗,吃得盡飽,孩子們往往吃得很高興。倉裝完了,全家人坐在一起,說,拉家常,有的'玩牛九紙牌,興的是一夜不睡,老人有一種說法“除夕”是熬壽的時間,誰休息得最遲,誰的壽命也就越長,年輕人可是沖這一點也要玩?zhèn)€天大亮。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守歲,即是對即將逝去的舊歲留戀之情也是對即將來臨的新春懷著希冀,如果徹夜不眠,毫無倦意,就是預兆來年的精力充沛。俗稱“熬壽”。
大年初一,大概到凌晨四五點左右,男女老少更換新衣,繼則端上盤供,長輩們就準備燎天蓬的東西,當然燎天蓬之前要看今年的喜神在何方,農村一般要看自家的牛臥的方向,牛頭朝哪邊,就意示今年的喜神方向,然后全家老小,拿著花炮、燒紙、香、祭祀物品,出戶迎接喜神,按“歷書”所指喜神方向獻盤敬香。在喜神所在方向架起一堆大火,大人小孩都要從火上跳來跳去,嘴里喊著“東去東贏了,西去西成了,牛羊滿圈了,騾馬成群了”意思是希望來年吉祥如意,五谷豐登。此即所謂“燎天蓬”。歸來,開始吃餃子、拜年,先由小輩依次“磕頭”遞拜家長,進茶奉酒。然后,出拜親族、鄰里,各家都在客房里擺著油馃、馓兒和酒菜招待。晚輩給長輩磕拜后,長輩為了表示誠意和關懷,要給小輩壓歲錢。這一天,人人見面都要問“過年好!”,平輩相遇,拱手致賀。拜年完了,他們有的彈唱,有的玩牌打麻將,整天都沉浸在歡快的情緒之中。
大年初二拜岳父、岳母都成為民勤一種鄉(xiāng)俗,無論是新婚夫婦,還是老女婿,在初二都要去岳父岳母家道賀春節(jié)快樂。沒娶過媳婦的必須到舅父母家去,沒有特殊原因不能錯過這一天。
初三是過年的最后一天。早晨仍在堂屋里上香禮拜,并把門楣上、倉子上、箱柜上掛的黃錢一律扯下來焚化,叫做“化錢”。意謂先祖來家過年,現(xiàn)在歡送他們回去。緊接著就是“打醋炭”,是在每個房里的火盆上或火爐中燒上一塊石頭,備好一碗帶油花的陳醋,打醋臺者手端一個大木勺,勺里放著燒紅的石頭,同時在石頭上澆醋,醋遇上石頭,就有濃煙般的熱氣冒起來,彌散整個房間,發(fā)出一種酸噴噴的異香。打醋臺的人走向各個房間,各個角落。然后把剩下的醋和石頭倒在大門外,據說這些東西驅瘟除邪,清除一年的災禍疾病,因之又名“除百病”。打醋臺的人前腳走,后面的人就跟著把房間、院落打掃一遍,三天的過年就算基本上結束了。
接下來從正月初四各鄉(xiāng)鎮(zhèn)排練的秧歌隊、社火隊穿梭于大街小巷、居民樓院、政府機關之間,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勤小調在文化廣場傾情演出,開著三輪車、小汽車的農村居民進城看戲、看社火成了新時尚,一直持續(xù)到正月十五日。
人勤春來早,正月初十就感受到了濃濃的元宵節(jié)氣氛。龍年元宵佳節(jié)準備得非常充分,氛圍營造得格外熱鬧。由縣城東小十字從南向北穿過文化廣場步行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寫著“龍年大吉”的拱形彩門,彩門內一幅巨型的象征中華、祈禱人們萬事如意,平安祥和的九龍壁富麗堂皇地矗立著。其次,依次擺放的是“瓜果飄香”長廊、“蟠龍柱”、“龍王治水”、“勁?!?、“花團錦簇”、“玉兔送?!?、“航天模型”。兩側對稱布臵“金錢樹”、“蘋果樹”等各種花樹。整體猶如傳統(tǒng)庭院前庭、中院、后院、左右?guī)渴綄ΨQ布局。在最北端是在玉兔指揮下的兩條巨龍正歡快地玩?!岸垜蛑椤庇螒?。
正月十五日便是元宵節(jié),古稱“上元節(jié)”也是我國一個普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民勤縣城四大街人山人海、人頭攢動,吃元宵、鬧社火、放煙花、觀燈、猜燈謎、蕩千米等,展現(xiàn)出民勤人民團結奮進、平安和諧、率先發(fā)展的時代風采,演奏出以人為本、民生優(yōu)先、生態(tài)良好、經濟發(fā)展、上下一心的和諧音符與篇章中結束一年一歲的春節(jié)。
調查心得:
通過這次寒假,我想,春節(jié)所以得到大家的重視,是因為它代表了人們的愿望,人人都希望生活的幸福、美滿,希望工作順利,前途無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惱和憤懣都將在大家彼此的祝福聲中消散,在彼此的祝愿中積聚力量,春節(jié),給了每一個人暢舒胸臆的機會。春節(jié)還意味著團圓,在當今親情日漸淡薄的形勢下,春節(jié)提醒孩子“常回家看看”,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體驗家的溫暖。春節(jié)也意味著春意融融,春天來了,萬象更新,憂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當春風輕拂楊柳、小河潺潺歌唱時,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光陰流轉之速而增添寬容和大度。春節(jié)實在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節(jié)日。春節(jié)是四季之首,我們的足跡將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開始了一次始發(fā),所以多一點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點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家鄉(xiāng)春節(jié)調查報告篇七
過了臘八就是年。最近幾年放寒假的時間越來越晚,可以說放了寒假就是年。去年臘月25放假,今年由于疫情形勢提前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單位工作忙碌,家里神獸歸籠,春節(jié)漸漸逼近,面對繁瑣的過年風俗,我們該如何平衡呢?特此對身邊的人進行調查。
1、閱讀書籍;
2、借助網絡查找資料;
3、詢問身邊的人。
簡要介紹過年習俗主要有買年貨、掃塵、貼春聯(lián)、剪春花、掛年畫、年夜飯、壓歲錢、守歲、吃餃子、吃湯圓、祭祀祖先、放鞭炮、看春晚、拜年、貼福字、逛廟會、賞花燈等。過年,是指過“年節(jié)”,即現(xiàn)在所稱的“春節(jié)”。我們當?shù)剡€保留的習俗:買年貨、掃塵、貼春聯(lián)、年夜飯、壓歲錢、吃餃子、祭祀祖先、看春晚。
媽媽(農村):從臘月就開始準備,殺豬,熏臘肉,生麥芽,手工做酥糖,打豆腐,做豆腐乳,除塵,貼春聯(lián),準備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在農村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年貨都是兒女們買回家的。自己只需要買一些小件生活必需品。除夕的下午,家中的男子會去祭祀祖先,風雨無阻。去以前拜年不送禮物,只放鞭炮,村民們輪流請客吃飯?,F(xiàn)在不像以前那樣相互串門,只是與自己的兒女相聚。沒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吃人家的飯,也不待客,年紀大了,忘性大,做不了飯。吃過團年飯,就覺得好累,好想靜靜地歇幾天。過好自己的日子。
婆婆(城市):以前掛各種臘味,今年不掛了,只炸了丸子。現(xiàn)在大魚大肉不受歡迎,孩子們都學會了養(yǎng)生,習慣口味清淡。我們也改吃素。現(xiàn)在越來越懶了,除塵,洗窗簾都請人做。團年飯也不想做了,很想在賓館訂一桌,只是沒有在家里有氣氛。多年前就不熬夜看春晚了,身體受不了。節(jié)目有回放功能,正月間慢慢看。正月初一不吃包餃子了,做素餡的吧,冬天沒有合適的青菜。做肉餡的吧,又覺得太膩了。
輝哥(家有老母):除塵是必須做的事情,對聯(lián)不僅要買,還要買上氣派的對聯(lián),一年到頭都是紅紅火火的。涼菜,熱菜都要準備,去年29的晚上,夫妻兩個一個鹵菜,一個下炸,忙了半宿。家中有老母親,每年正月初一,兄弟姐妹卻會來拜年。需要準備午餐和晚餐。
紅姐:平時兩個人在家,孩子上高中了。自己有嚴重的頸椎病。每年過年前請人打掃衛(wèi)生,只是除塵,今年500元。洗窗簾另外再算。
小明:家有兩寶,大多數(shù)的時間用來陪孩子。除塵自已來做,買的長柄可伸縮除塵器,天花板觸手可及,毫不費力。擦拭窗戶玻璃有專門工具,既方便又干凈。房間平時都比較干凈,年前再分區(qū)域進行一次徹底大掃除,每天做一點,一點都不累。窗簾嘛,不一定要年前冼。夏天、十一前后都可以,天氣好,掛上去就干了,不用特意晾哂。紅姐每年請別人做衛(wèi)生,還不如請我。讓我輕松賺錢。
小榮:前年疫情期間,禁止走親訪友,拜年聚餐。我覺得挺好的。自己想吃什么就做什么,還可以在家靜靜地陪伴孩子,真是一種享受。以前每年家里來客人了,家里男的只知道吃吃喝喝,熱鬧喧天。家中的飯菜卻是女的操勞,客人走后還得忙著收拾房間,疲憊不堪。
我根據平時的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物資豐富,交通方便,“年貨”觀念不像以前那么迫切,什么時候都在過年。以前城市里拜年送禮品,只是一種形式,并不是必需品。最后淪落為“雞肋”?,F(xiàn)在基本上是送紅包。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小輩家里的孩子封紅包。安排時間接小輩們吃飯,小輩們需要回請長輩。整個春節(jié)就在酒席中度過了,無法專心陪伴孩子,還會讓他們受到不良影響。疫情之后,漸漸發(fā)展到子女給父母拜年,父母給孫子、孫女發(fā)紅包。聚餐也明顯減少。
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越來越獨立,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烈。一群人的狂歡并不是真正的快樂。一個人的孤獨并不是真正的寂寞。年味漸漸變淡了,過年風俗還在,一年一聚的心愿還在。在疫情防控特殊階段,健康最重要。我們需要移風易俗,與時俱進。放假不是為了忙碌,徒增壓力,而是真正的放松與休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只要心中有情,不一定是春節(jié),什么時候都可以相聚。不拘泥于過去,不限制于形式,隨心就好。
家鄉(xiāng)春節(jié)調查報告篇八
春節(jié)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也是全年里面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所以,在這個節(jié)日里面也有很多的習俗。借這個調查機會給家介紹一下吧!
春聯(lián)是從兩千多年前戰(zhàn)國時期的“桃?!毖葑兌鴣淼摹!痘茨献印飞险f,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jié)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lián)句:“新年納余慶,佳節(jié)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lián)了。至于春聯(lián)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lián)一副,以綴新年”。以后,春聯(lián)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lián)。
在年30晚上,家家戶戶都會團聚在一起吃團年飯。當然,這是新年的第1餐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里吃,也可以在長輩家里吃。對于團年飯的菜式和菜數(shù)都是有很嚴格的規(guī)矩的。在我們家。每年的團年飯上都得有8道菜,其中魚和雞是必不可少的菜。魚象征年年有余,而雞又抒東人最喜歡的食物。它們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呢!
在年三十晚上的0時整放鞭炮也是一種特殊的習俗,它寓意著“辭舊歲,迎新春”.對于迎接新春還有一種說法叫做“守歲”這么說吧,“守歲”其實就是指從年30到初一期間不睡覺。對于部分年輕人來說,這是玩的最好時間。當然這也不是盡然的,有些老當益壯的老年人也會和著年輕人們一起鬧新年呢!
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初二、初三日鄉(xiāng)鎮(zhèn)會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如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群結隊盡興游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給紅包春節(jié)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后輩,能掙錢的后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
給家人鄰居拜年也是有規(guī)矩的,在年初一,必須去爺爺奶奶家拜年,初二的時候則必須去外公外婆家拜年,只有到了初三和初四才能外出給街坊鄰居家和朋友家拜年。
總之,新年新開始。我相信在充滿激情、熱鬧的20xx年里,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夠健健康康,開開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