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yīng)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jié)方法。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紅色文化心得體會篇一
為了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通過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增強黨員意識,5月25日—29日中心組織了遵義紅色之旅,讓我們追尋革命足跡,體會革命精神。
在為期五天的培訓中,我們實地參觀了遵義會議會址、茍壩會議會址、息烽集中營舊址、婁山關(guān)戰(zhàn)斗遺址、茅臺鎮(zhèn)四渡赤水之三渡渡口,瞻仰了鳳凰山紅軍烈士陵園,聽取了遵義會議和會議精神專題教學,觀看了舞臺劇《偉大轉(zhuǎn)折》等等。在鳳凰山紅軍烈士陵園,我們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了花籃。
在烈士紀念碑下,仔細聆聽了有關(guān)鄧萍烈士的英雄事跡,為革命烈士不畏強敵視死如歸的精神深深感動。在婁山關(guān)戰(zhàn)斗遺址,親身體驗了小尖山、大尖山的長征路,親身感受了當年戰(zhàn)斗場景的激烈和紅軍翻山越嶺的艱險。在遵義會議紀念館,了解了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guān)的轉(zhuǎn)擇點,是在關(guān)鍵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的一個偉大革命進程。在茅臺鎮(zhèn),參觀了當年紅軍四渡赤水中第三渡的茅臺渡口和四渡赤水紀念館,仔細聆聽了四渡赤水的歷史始末和毛澤東同志如何在第三渡和第四渡中運籌帷幄,將紅軍困局轉(zhuǎn)危為安的精彩故事。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革命的艱辛,戰(zhàn)爭的殘酷,和平的可貴,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激發(fā)了我們要珍惜今天擁有的一切,加倍的努力工作。這次紅色之旅我有幾點體會:
在新時代,我們?nèi)孕枰獙W習借鑒革命年代戰(zhàn)爭的經(jīng)驗。
三是要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堅持革命先輩的獨立自主,要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不斷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探索出改革發(fā)展的新道路。
這次“紅色之旅”對我而言,不僅是一次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的機會。更是一次從思想、黨性認識上的重大洗禮。在重溫黨的偉大歷史的同時,更多的是對我自己當今的信仰和未來生活的冷靜思考。
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我更應(yīng)該發(fā)揚光榮傳統(tǒng),要把這次紅色之旅當作人生的一次新的起點,要用嶄新的精神面貌,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不斷鞭策自己,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進步,為建設(shè)“高效、便捷、一流”的政務(wù)服務(wù)工作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紅色文化心得體會篇二
隨著紅色旅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guān)注和了解中國革命歷史,而天津作為眾多紅色旅游景點之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和學者前來參觀和研究。在我那次天津之行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天津紅色文化的厚重和魅力,收獲了許多心得體會。
首先,天津紅色文化讓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偉大。在天津,我參觀了抗日名將孫科的故居,了解了他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英勇事跡。孫科將軍出生在天津,他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信仰和勇敢的戰(zhàn)斗精神使他成為了抗日戰(zhàn)爭的英雄。我在故居中看到了他的家族照片、戰(zhàn)斗紀念品等,這一切讓我更加敬佩他的英勇和神圣的事業(yè)。
其次,天津紅色文化讓我深入了解了中國革命歷史。在天津,我參觀了紅樓紀念館,這是為紀念舊天津城西地區(qū)兩次紅樓事變而修建的。紅樓事變是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重要事件之一,它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在北方地區(qū)的開展和發(fā)展。在紀念館里,我通過圖片、文字、實物等多種形式了解了紅樓事變的經(jīng)過和意義,這讓我對中國革命的歷史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第三,天津紅色文化讓我感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在天津,我還參觀了河北區(qū)人民優(yōu)先紀念館。這個紀念館主要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天津河北區(qū)人民追求幸福、團結(jié)奮斗的歷程。在參觀中,我看到了人民群眾奮勇爭先、勤勞致富的精神,他們不斷為了自己的理想和幸福努力奮斗。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民群眾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
第四,天津紅色文化讓我對于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天津,我游覽了中心區(qū)的解放碑廣場,這里有一座高聳的解放碑。解放碑是為紀念解放戰(zhàn)爭勝利而建的,它是天津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紅色文化的象征之一。在這里,我看到了無數(shù)人們?yōu)楦锩I出寶貴生命的名字,這些名字代表了他們對國家、人民的無私奉獻和對革命事業(yè)的忠誠。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偉大和崇高。
最后,天津紅色文化讓我體驗到了紅色旅游的獨特魅力。在天津,我不僅有機會參觀了眾多的紅色景點,還能夠欣賞到當?shù)靥厣奈幕兔朗场L旖驌碛胸S富的文化底蘊,其中包括了許多與紅色文化相關(guān)的特色建筑、老字號等,這讓紅色旅游有了與眾不同的體驗。此外,天津的小吃也非常有特色,如狗不理包子、麻花等,讓我在游覽的同時也能品嘗到當?shù)孛朗车莫毺仫L味。
總而言之,天津紅色文化之行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國革命歷史和感受人民英雄精神的旅程。通過參觀名人故居、紅色紀念館、紅色碑刻等,我對中國革命歷史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同時,我也感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和革命精神的崇高,體驗了紅色旅游的獨特魅力。天津紅色文化之行讓我收獲滿滿,更增添了對國家的自豪感和對革命事業(yè)的敬佩之情。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將繼續(xù)關(guān)注和傳承紅色文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紅色文化心得體會篇三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處處都有值得人去思考的地方,如果說中國文化是太平洋的話,那么余秋雨就是一個航海家,而我也勉強算得上是他的小追隨者。
一路上,余秋雨引領(lǐng)著我去踏遍祖國的大江南北,領(lǐng)略著大自然的美好風光,深思著中國文化的發(fā)展。他的探索之旅不像陳景潤那樣在字母的世界中遨游,可以說是飛翔,從山腳飛向山頂,從江南飛向那更遠的地方。第一站,我們來到了道士塔。青磚黃泥,這再普通不過;細細探探,才知道它大有玄機,可是這也是一種恥辱。道士塔只是個普通的佛教地方,可當那王道士開掘了一門永久性學問的洞穴后,這兒再也不普通。王道士也成了達官貴人寵的“妃”,王道士的古文物,不,是正用在阿諛逢迎的官場的中國的古文物,它們的清白也漸漸被抹黑,更糟的是:外國友人的不客氣,王道士的傻笑,中國古文物就此一車一車地安全運出國境,王道士與外國友人的寒暄,唉!傷心欲絕!經(jīng)歷如此難堪的旅途,思的多了,得的也多了。
苦旅,也不算太苦,只是思想上受點兒跌宕而已。對文化的追思和探索是無休止的,那是因為人生也是個無休止的邊界。就正如智者說“不在乎你擁有多少錢,就在乎你花了多少錢”。同樣不在乎你有多聰明的頭腦,就在乎有多少有內(nèi)涵的思想,好的思想多了,人就富了。
不管是春溫秋肅,還是大喜大悲,最后都是要閉上眼睛,回歸于歷史的冷漠,理性的嚴峻罷了。
讀后心得
從翻來這本書第一章開始,我就有感覺,這將會是一趟長途跋涉,是目光和靈魂在書中的跋涉,是思想和視野的一次開拓。
它并不是快消文學,它的每一章每一節(jié)都帶給人厚重感,帶給人思考的空間,要讀懂,還得放慢速度,細細品味。
文化之苦,在于創(chuàng)造,而問尋文化創(chuàng)造之路,必是苦旅。問極蒼穹,文化的宿命在于此。
想象著,為了寫這本書,余老先生的足跡踏遍了祖國的河流山川,一遍遍叩尋著中華文明的歷前世今生。用腳步度量腳下這塊大地,撫摸著前人留下的文字,觀察著前人留下的足印,在一個個深夜久久思考,執(zhí)筆把這些觀察感悟?qū)懴聛怼?/p>
除此外,他還要走一條世界古文明探尋之路,把目光投向世界,以世界的眼光,以多種文明相比較的角度,來反思中華文明。
穿過戰(zhàn)火紛爭不斷的國家地帶,在海上承受暴風雨的打擊,在沙漠里不畏艱苦地行走。文學的考察,不再只局限于前人的書,而化作了一步一腳印的實地考察。
中華文化缺乏的實證精神,從這里開始踐行。古人有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這句話不是說,書就不必讀了,就去像個苦行僧一樣去人間游歷體驗就好。書對于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而言,永遠都是滯后的,有些內(nèi)容可能寫下來就已經(jīng)過時了,早已經(jīng)有更新的內(nèi)容取代了它。但是,書的價值在于,使文明得以延續(xù),使過去的事變成故事。
這就是沉淀,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沉淀。只有記得來時的路,他日我們才知道應(yīng)該走向何方。所以,學者不僅要讀萬卷書,但是更要行萬萬里路,所謂知行合一,該是如此。
余老先生之大學問在乎行,更在乎筆端,所以他在遇到危險時,其他的東西可以不要,但是筆和紙,一定隨身攜帶。他讓我感覺到大學者風范就在這些小細節(jié)中,而非印象中的高談闊論,指點江山。
現(xiàn)代文明的足跡從哪里開始?
他從本身出發(fā)開始探尋,然后從本國國土國情開始探尋,再放眼世界,最后回到本國近代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身上,如此高屋建瓴的氣魄,令人眼界頓開。
在他走出來的小山村里,有一群女教師承擔起了文明開化的責任,而她們本身是封建禮教的被迫害者,正是她們把更多的學子送出了大山,而余老先生正是其中一個。一位老師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不要太黏著故土,只有來來去去,人活了,地方才會活了。
所以他邁出了小山村,邁向了更廣大的世界。
我說得太多反而多余了,去書中看看余老先生行走中記錄的世界吧。心疼余老先生在國內(nèi)的遭遇,敬仰他高尚的人格,感謝他堅守文學的傳播,為普世大眾留下珍貴的資料。
我相信,即使再過二十年,經(jīng)典依舊經(jīng)典,快消文化只會隨著時代變遷而被世人遺忘。
紅色文化心得體會篇四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歷史觀和紅色文化意識,有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小學中,紅色文化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常常成為學生們學習、成長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在接觸和學習紅色文化的過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紅色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學校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們對紅色文化的意識。我們常常參觀革命舊址,聽取革命故事,參加革命歌曲的合唱,觀看紅色題材的電影等等。這樣的活動,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前輩們?yōu)閷崿F(xiàn)中國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艱辛和犧牲,也讓我明白了身為小學生的我們應(yīng)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第三段:紅色文化的激勵作用
紅色文化的背后有著許多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這些故事常常激勵著我。比如,在學習雷鋒的故事中,我明白到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是多么重要;在了解華盛頓爺爺種地的故事中,我學到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在了解《小兵張嘎》的演戲故事中,我明白到奮斗和自強不息的重要性。這些故事激勵著我,讓我努力學習,追求進步,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第四段: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紅色文化作為中國特色文化的一部分,一直以來都在不斷傳承和發(fā)展。我們小學生,作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者,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和責任。在學校的教育引導下,我們能夠時刻保持對紅色文化的尊重和關(guān)注,并通過各種途徑,傳播和弘揚紅色文化。比如,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學唱紅色歌曲,可以通過朗讀紅色故事來展示我們的愛國情懷,還可以參與社區(qū)的紅色文化主題活動等等。這樣,我們既能夠加強自己對紅色文化的了解和認知,也能夠為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段:結(jié)語
小學紅色文化的學習和體會,不僅使我對祖國的歷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還讓我能夠從中獲取到許多寶貴的思想啟迪和道德教育。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下,我明白到要積極向上地生活,爭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也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帶著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和意識,我相信我能夠成長為祖國的棟梁之材,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紅色文化心得體會篇五
近日,我有幸參觀了江西省寧都縣豐都村的紅色教育基地,走進了革命先烈們的足跡,感受了紅色文化的底蘊。在這次的參觀中,我深深體會到了寧都紅色文化的偉大意義,也從中汲取了一些重要的心得體會。
首先,寧都紅色文化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先烈們的奮斗精神。在基地里,我親眼看到了先烈們的戰(zhàn)壕遺址和戰(zhàn)斗壯烈的場面,真實地感受到了他們?yōu)榱宋覀兊男腋:兔褡宓慕夥潘鞒龅木薮鬆奚?。紅軍官兵們赤膽忠誠,為了共產(chǎn)主義理想和期盼新中國的到來,不惜生命,不惜犧牲,堅定地站在了人民一邊。這種精神無疑是我們在當今社會中值得學習和發(fā)揚的。
其次,寧都紅色文化讓我明白了歷史的重要性。走進基地,我看到了那些珍貴的歷史文物和照片,聽著講解員們的生動故事,仿佛身臨其境,如同回到了解放戰(zhàn)爭時期。紅色文化讓我們看到了自己幸福生活的來源,更讓我們明白了許多我們平日里經(jīng)常談起的詞語的來龍去脈。只有了解過去,我們才能更好地面對未來,思考自己的人生和社會的發(fā)展。紅色文化不僅是一種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更是一份當下的責任和擔當。
第三,寧都紅色文化讓我重拾了對于信仰的堅守。紅色文化是一種共產(chǎn)主義的理想信仰,是革命先烈們?yōu)橹畩^斗的目標。走進基地,我看到了那些先烈們筆下的詩句和說辭,他們以血寫下了自己的信仰和對未來社會的希望。我們這一代人正在經(jīng)歷著一次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人們對于信仰和價值觀的追求也變得越發(fā)模糊。在寧都紅色文化的感召中,我們應(yīng)當立足于當下,堅守對于理想的信仰,延續(xù)先烈們的努力,為推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幸福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四,寧都紅色文化讓我對“家國情懷”有了更深的領(lǐng)悟。在基地中,我看到了那些青年士兵在離家的時候留下的信箋,他們想家的思念之情讓人心酸。紅色文化使我們明白,對于家人和國家的熱愛是一種扎根于骨子里的情感。縱然時代在不斷發(fā)展和變遷,但是這份熱愛仍然不能被忘卻。作為一名現(xiàn)代大學生,我們應(yīng)當牢記先烈們的奉獻和犧牲,把這份熱愛轉(zhuǎn)化為實際行動,為國家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繁榮做出貢獻。
第五,寧都紅色文化讓我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在基地的博物館里,我看到了革命年代人民艱苦生活的真實畫面,他們與饑餓、疾病、戰(zhàn)爭為伍,以生命在為我們的幸福奮斗。而如今,我們已經(jīng)過上了幸福而安定的生活,享受著和平和繁榮??粗麄兡贻p的面孔,我深感幸福來之不易,更懂得了應(yīng)該如何去珍惜和把握當下的幸福生活。紅色文化不僅是我們過去的記憶,更是我們現(xiàn)在的珍貴財富和激勵。
寧都紅色文化的參觀體驗讓我獲益匪淺,不僅受益于歷史的長河中的江西紅色力量的滋潤,更重要的是對于我個人的價值觀和使命感的激發(fā)。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將用先烈們的奮斗精神和智慧,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動發(fā)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書寫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與榮光。
紅色文化心得體會篇六
六月下旬,我有幸參與了公司組織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紅色教育學習活動。望著漫山遍野的郁郁蔥蔥,腳踏著井岡山這片沉重的血紅色土地,不知此行會有何許收獲,又會留下怎樣的記憶。
我對這次紅色教育和井岡山的第一印象,是紅軍劇場里那場讓人揪心的演出《井岡山》。那個時候我只是覺得整場演出的氣氛悲沉肅穆,那帶著鐐銬的獨舞、小河邊托付的嬰兒、蜿蜒逶迤的火把、隆隆作響的槍炮聲、八角樓的星星之火、鋪滿了整個山谷的紅色旗幟,看的所有人的心沉甸甸的。
一、生命熄滅時的交代
就在所有人還來不及收拾好悲傷沉靜的心情時,我們的紅色教育學習班開課了。給我們講述那段歷史的都是當時在井岡山堅持革命斗爭的先烈后人,而紅軍劇場演出里那個“小河邊托付的嬰兒”,就取材于井岡山上的真實歷史事件《大井托孤》。在那個白色恐怖的殘酷年代,由于紅四軍主力部隊轉(zhuǎn)移,故事的原型、紅軍女戰(zhàn)士曾志,毅然選擇了將剛生不久的嬰兒留在井岡山。解放以后,曾志和她留在井岡山的后人重逢了,那時的她已是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卻從來也沒有給她遺失的孩子做過任何的補償。在生命垂危之際,曾志老人對身邊的兒子說道:“來發(fā)、春華,媽媽對不起你們兩兄弟,因為你們出生的時候戰(zhàn)爭太頻繁了,沒辦法帶你們,送給老鄉(xiāng)撫養(yǎng)。解放了,找到了你們,可我沒盡一個母親的責任,來發(fā)還在井岡山種地,我感到愧疚,但我相信今后你們會慢慢理解媽媽的”。
還記得主持人向我們講述曾志的87個信封和一封遺書。信里寫著:“這是組織上發(fā)給我每個月的工資,我除生活開支之后,剩余的這一部分,請幫我轉(zhuǎn)交給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們”;而在她的遺書《生命熄滅時的交代》里寫著:“死后不開追悼會;京外家里人不要來京奔喪;遺體送醫(yī)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沒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岡山一棵樹下當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塊大石頭下。靜悄悄的,三個月后再發(fā)訃告,只發(fā)消息,不寫生平……”。在她70年的革命生涯里,15歲進入湖南農(nóng)動講習所,參加湖南、上井岡山、馳騁閔東、轉(zhuǎn)戰(zhàn)延安、奮戰(zhàn)東北……這是怎樣的一種革命胸懷和高風亮節(jié)的情懷啊,我余下的所有記憶都已被眼淚深深的打濕在了內(nèi)心深處。
二、在最風華正茂的年紀
我對井岡山的第二印象,是當我們站在了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的入口,在那種莊嚴的氛圍里,我們緩緩拾階而上,向長埋于此的英烈們獻上鮮花與挽聯(lián);巍巍井岡山,縱橫五百里,綿綿不斷的小雨澆濕了瞻仰陵園的人們,卻也更把那份莊嚴凸顯的淋漓盡致,耳邊松濤陣陣,眼前細雨迷蒙,與鮮花挽聯(lián)一起獻上的,還有所有人對烈士們的崇敬與緬懷。
蒼松留英杰,青山埋忠骨。作為羅霄山脈的腹地,這里究竟長眠了多少烈士,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出身與經(jīng)歷都各不相同,在最風華正茂的年紀里,為掩護秋收起義主力部隊突圍犧牲的盧德銘年僅22歲,被安??h靖衛(wèi)團殘殺的伍中豪年僅25歲,被叛軍槍殺的王爾琢年僅25歲,張子清犧牲時年僅28歲,因掩護紅四軍軍部首長突圍被俘,慘遭敵人殺害的伍若蘭年僅26歲……在陵園的紀念碑上,鐫刻著密密麻麻的姓名,卻也有很多有姓而無名的烈士,記住他們吧,那些名叫“三妹、狗娃”的人們。
三、淡雅芬芳的井岡蘭
很多年前,當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撰寫《偉大的道路》一書時,曾采訪朱德:“提起伍若蘭,你為什么顯得那么消沉?”隔著一張小桌,表情沉重的朱德用沙啞的聲音回到:“她被國民黨抓住,折磨了很久,才砍下了頭,懸掛在她家鄉(xiāng)湖南長沙的大街上示眾?!痹诰畬降牡袼軋@里,伍若蘭是僅有的兩位女性之一,她們都不是以偉人的妻子身份,而是以井岡山斗爭主要領(lǐng)導人的身份站立于此。突圍被俘的伍若蘭身懷六甲,可敵人卻對她施行了“吊打”、“踩杠子”、“灌辣椒水”等酷刑,只為了換取她的一份脫離朱德、脫離革命的“公開書”,直至她的頭顱被割下,直至她被敵人剖開懷孕的腹部,她也從來沒有背叛自己的信仰。
伍若蘭最終留給井岡山的所有回憶,是她曾傲然不屈的吶喊:“共產(chǎn)黨人從來不怕死,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榮,若要我低頭,除非日頭從西邊出,贛江水倒流”。講解員告訴我們,1962年春,76歲的朱德同志曾經(jīng)回到過闊別33年的井岡山,他帶走的是一株淡雅芬芳的井岡山九節(jié)蘭,那是怎樣的一種忠于信仰的氣節(jié),又是怎樣的一種深切懷念和初心不悔,“唯有蘭花香正好”。
懷著對井岡山那一縷凝重的情思,我把此次的紅色學習也看做了一場探尋之旅,想去探尋那些能夠“不忘初心、堅守信仰”的紅色基因?!疤焐系谋倍沸亲蠲髁?,茅坪河的水呀閃銀光……,八角樓的燈光哎,照四方,我們的毛委員在燈下寫文章……”,當年的毛委員在八角樓寫下了兩篇光輝雄文——《中國的紅色政權(quán)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再加上以后在蘇區(qū)寫下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為實現(xiàn)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quán)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chǔ)。那盞油燈更是點燃了革命的圣火,那束劃破夜空的燈光與北斗星交相輝映,照亮了風雨如磐的神州故園,溫暖了黑暗世界饑寒交迫的奴隸,指引了那艘南湖紅船乘風破浪的航向。
想起在井岡山上聽到的最后一句話:“上井岡山偉大,下井岡山也偉大”。細細品來頓覺意味深長,井岡山的親身感悟與震撼,已成為如今校準我現(xiàn)實工作和生活的思想坐標,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要做一個怎樣的共產(chǎn)黨員,我在洗禮中接受思考。
紅色文化心得體會篇七
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我校開展了一系列的紅色文化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紅色文化的重要性和價值,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熏陶。以下是我對這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了解紅色文化的重要性
紅色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具有濃厚的時代氛圍和真實的歷史背景。了解和弘揚紅色文化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開展紅色文化活動,有助于加深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認同,讓我們更加堅定地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在這次活動中,我參觀了紅色文化陳列館,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們黨的光輝歷史和偉大事跡。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只有通過了解和傳承紅色文化,我們才能更好地肩負起時代的責任。
第二段:紅色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
紅色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是革命精神的體現(xiàn),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為了實現(xiàn)人民解放和社會進步而堅守的信仰和追求。紅色文化的核心是愛國主義和革命精神,這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永遠堅定的信仰和追求。在活動中,我參觀了革命紀念館,看到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曾經(jīng)奮斗的艱苦歲月和英勇犧牲,他們?yōu)榱巳嗣窭娑恍笂^斗的精神讓我衷心感動。紅色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是寶貴的,我們要永遠銘記并傳承下去。
第三段: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
紅色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shè)的歷史見證,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的源泉和靈魂,對我們每個人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和啟示。通過了解紅色文化,我深刻認識到只有通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不斷前進并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同時,紅色文化也對我們今天的生活和工作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它提醒我們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守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第四段:紅色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
紅色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它體現(xiàn)了人類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紅色文化是一種革命精神的象征,它的魅力在于激發(fā)人們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在參觀紅色文化展覽時,我被那些故事和圖片深深吸引,感受到了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的偉大和黨的領(lǐng)導的重要性。紅色文化的魅力使我明白,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為國家和人民的幸福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實現(xiàn)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而努力奮斗。
第五段:傳承紅色文化需付出努力
要傳承和發(fā)揚紅色文化,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付出努力。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我們應(yīng)該更加努力學習和了解紅色文化,讓其成為我們的精神支柱和人生座右銘。在這次活動中,我也明白了傳承紅色文化需要自己不斷學習和錘煉自己,增強對民族精神的認同和傳承責任。我會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多讀書、多寫、多思考,用自己的行動傳承和發(fā)揚紅色文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結(jié):
通過這次開展紅色文化活動,我深刻認識到了紅色文化的重要性和價值,更加明確了自己的使命與責任。紅色文化不僅是我們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的強大力量,我們應(yīng)該保護和發(fā)揚紅色文化,讓其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更加奪目的光芒。通過我們每個人的努力,相信紅色文化會在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中國人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并為我們的美好生活注入無窮的力量。
紅色文化心得體會篇八
20__年12月15日,參加了紅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學習活動。參觀了淞滬會戰(zhàn)等紅色革命圣地。重溫革命歷史,瞻仰了革命先烈偉績,全身心地融入到了紅色文化中,學到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充分領(lǐng)悟?qū)W習了長征精神和真諦。
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淺談我此次學習的一些心得和感受。
第一、要學習革命先輩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的事業(yè)無比忠誠的革命精神。
社會主義江山來之不易,靠的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堅定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靠的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對黨的事業(yè)無比忠誠,靠的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犧牲,敢于奪取勝利。我們要象革命先輩那樣,對黨的事業(yè)無比忠誠,在實踐中把這一堅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實到我們的行動中,落實到我們的崗位上,腳踏實地地把建設(sh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確保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打下的社會主義江山千秋萬代永不變色。
第二、要學習革命先輩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
中國革命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開展的。但是,廣大人民在黨的領(lǐng)導下,不畏艱難,團結(jié)一致,以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戰(zhàn)勝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我們必須學習革命先輩們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革命精神,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不畏艱難,勇于開拓,善于創(chuàng)新,全面做好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各項工作,全面、協(xié)調(diào)、健康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我們黨組織的先進性。
第三,要學習革命先輩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我們黨是靠艱苦奮斗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斗發(fā)展壯大、成就偉業(yè)的。沒有艱苦奮斗,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一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新中國的歷史、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一部艱苦奮斗的歷史。歷史和現(xiàn)實一再表明,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fā)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fā)達的。
我們必須學習革命先輩們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樹立為黨和人民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堅韌的革命品格。牢記歷史責任,自覺加強黨性鍛煉,弘揚艱苦樸素的作風,堅持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情,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堅決反對鋪張浪費。
紅色文化心得體會篇九
開展紅色文化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它旨在傳承和弘揚中國革命精神,激發(fā)人們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我有幸參與了這項工作,并深入了解了紅色文化的內(nèi)涵和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我受到了許多啟發(fā)和感悟,收獲頗豐。
第二段:認識紅色文化的內(nèi)涵
紅色文化不僅僅是紅色經(jīng)典的傳承,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它代表了中國革命精神、奮斗精神和犧牲精神。通過學習和了解紅色文化,我們可以深入了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代偉人們的事跡和精神,從而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勇往直前。紅色文化還傳承了我們國家發(fā)展的歷史和文化,它是我們中國人民的瑰寶,代表了我們民族的氣魄和精神。
第三段:激發(fā)愛國情懷
在學習和了解紅色文化的過程中,我深感自己是多么幸運,生活在偉大的中國這個國家。紅色文化讓我從內(nèi)心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愛國情懷,讓我更加珍惜和熱愛我國的土地、文化和人民。我意識到,作為一名年輕人,我有責任為祖國的繁榮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愛國不僅僅是口號,更是一種責任和行動,我要將紅色文化所教導的愛國情懷貫徹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第四段:增強社會責任感
紅色文化中的奮斗精神和犧牲精神給予了我更多的啟示和思考。作為一個年輕人,我應(yīng)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責任感。紅色文化告訴我,一個人的價值不僅僅來自于他的能力和成就,更來自于他對社會和他人的貢獻。作為一個社會的一分子,我應(yīng)該對社會負起責任,用自己的行動去關(guān)心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只有在實踐中,我才能真正理解和領(lǐng)悟紅色文化的價值。
第五段:展望未來
學習和傳承紅色文化不僅僅是現(xiàn)在的任務(wù),更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通過開展紅色文化,可以激發(fā)更多年輕人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紅色文化傳遞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同這種精神。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能在學習和傳承紅色文化的道路上努力前行,我們的國家將會更加繁榮富強,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加和諧穩(wěn)定。
總結(jié):
學習和傳承紅色文化是一種使命和責任,它能夠讓我們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通過開展紅色文化,我們能夠展望未來,讓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更加繁榮富強。讓我們每個人都在學習和傳承紅色文化的道路上努力前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紅色文化心得體會篇十
扎西是中國西藏自治區(qū)的一個著名景點,也是一個富有紅色文化內(nèi)涵的地方。在中國革命歷史中,西藏地區(qū)曾發(fā)生過一系列的紅色革命斗爭和重大事件,扎西作為這些歷史的見證者,成為了紅色文化的象征。我在這次旅行中有幸走進了扎西,深受紅色文化的洗禮,獲得了很多寶貴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扎西紅色文化的歷史內(nèi)涵
扎西紅色文化源于中國共產(chǎn)黨的早期革命斗爭,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部分。在扎西,我參觀了許多紅色文化的展覽和紀念場所,看到了中國共產(chǎn)黨先輩們?yōu)榱巳嗣窭娑⒂驴範幍氖论E和精神。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犧牲,為中國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精神在扎西得到了生動的詮釋,使我深受感動。
第三段:扎西紅色文化的價值與意義
扎西紅色文化教育人們要有奉獻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品質(zhì)。在這里,我看到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先輩們?yōu)榱巳嗣竦睦娑鴪猿侄窢幍木?,這種精神與現(xiàn)代社會缺乏信仰和價值觀念的問題形成了鮮明對比。扎西紅色文化的價值在于提醒人們要以人民的利益為重,追求真理和公正。這對于當今社會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四段:扎西紅色文化對我的影響
扎西紅色文化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先輩們的偉大和他們?yōu)橹袊莫毩⒑腿嗣竦男腋K龀龅臓奚?。這讓我深受震撼,對他們的精神充滿敬意。同時,扎西紅色文化的教育也讓我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責任和使命。我意識到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應(yīng)該為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的幸福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我對扎西紅色文化的展望
我希望能夠?qū)⒃骷t色文化的精神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學習這一段歷史,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我相信,紅色文化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它可以引導人們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只有通過傳承和發(fā)揚紅色文化,我們才能更好地建設(shè)社會,實現(xiàn)個人的幸福和社會的進步。
以上是關(guān)于“扎西紅色文化心得體會”的連貫的五段式文章。通過對扎西紅色文化的介紹、歷史內(nèi)涵、價值與意義以及對我的影響,以及對扎西紅色文化的展望,文章充分展示了扎西紅色文化的魅力和給我們帶來的啟示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