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香山導游詞介紹篇一
各位游客們:
大家好,首先感謝您選擇天圣旅行團的北京香山一日游,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穆,希望大家今天會十分開心哦。好啦,說了這么多,時間也在慢慢地過去,一眨眼間已經到達了香山公園。
接下來,請大家跟我走,讓我們一起開始這次“香山一日游之旅”?,F在我們來到了香山公園東門,有兩條道路供游客們行走,左邊的一條是上山的道路,右邊則是看景區(qū)的道路,由于這次的旅游不包括登山,那么我們就走右邊的道路咯。首先直走,就是香山飯店,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香山飯店吧,那么我就不多說了。香山飯店的前面就是松林餐廳,一會我們要在這里共進午餐。繼續(xù)往前走是聞名天下的雙清別墅,大家跟我往里走,注意!這里毛澤東爺爺的床是一頭高一頭低的,有趣吧!
香山的景點多得是,現在就是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了,我跟大家說幾點注意事項:
1、請不要隨地扔垃圾,吐痰。
2、乘坐纜車時請注意安全
3、請不要到危險的地方去,謝謝。祝大家玩得愉快
在座的各位好!我是貝兒旅行社的導游員,我叫xxx,大家可以叫我小x,在這八天中,我將陪伴大家共同走過北京各個旅游景點。也希望未成年人聽了我的講解,能增加更多知識。
香山導游詞介紹篇二
香山風景區(qū)位于銅川市耀州區(qū)西北45公里處的柳林鄉(xiāng)姚峪村附近,主要由三座依次排列、東西相連的石峰組成,形狀猶如一座筆架,故又名“三石山”。山上古柏蔥綠,基本上保持著原始次生自然狀態(tài)。
香山景區(qū)不但風景秀麗,而且其佛教文化內涵也十分豐富。據史料記載,景區(qū)內的大香山寺是陜西省三大寺院之一,亦是我國著名的八大佛教圣地之一,始建于前秦,至南北朝與隋唐成為佛教圣地。香山是禪、教、律、密、凈五宗同修的觀音真身道場。素有“北香山,南普陀”的盛名。清末,慈禧太后病愈后特賜“宣慈昭佑”匾額于香山寺。后經幾代高僧大德弘法修茸,大香山寺香火隆盛,歷百代興衰沉浮。
公元984--987年,耀州曾敕修香山奇峰洞,建圣果院。至明萬歷年間,有信徒又購得山場捐與院中。到清朝威豐和光緒年間,寺院又經歷了兩次大的修葺,并正式命名為“香山寺”,三百山也因此改名為香山。當時院內和尚已達百多余名,有田數萬畝,形成了“磐聲蕩山峪,香煙繞山林”的鼎盛場面。19,香山寺院遭火焚毀。新中國成立后曾有幾次修整,現仍為全國各地,特別是南方的信徒朝圣之地。甚至就連東亞及東南亞一帶的香客也慕名前來,絡繹不絕?,F景區(qū)內分布著白雀寺、唐王洞、永善堂、龍泉寺和梳妝臺等眾多遺跡。
香山之所以久負盛名,就是因為這里是妙善公主歸隱修行,并最終在此應化為千手千眼菩薩,弘法度生的第一個道場,與浙江普陀山齊名。因此,盡管全國有多處山巒(峰)都冠名為香山,但這里仍被佛院眾生視為香山之首。
相傳在今銅川11市耀縣的稠桑墓助村,住著一位前燕宗室封王妙莊王,他有三個女兒,長女妙音、次女妙慈、幼女妙善,妙善品貌俱佳,聰慧過人,心地善良,生有佛性。三個女兒成年后,妙莊壬要她們郡招婿,長、次二女皆順其旨,唯妙善拂逆其意,父王甚怒,竭盡手段,豈知她拒不從命,并執(zhí)意出家修行。妙莊王指著村前積雪覆蓋的山嶺說、“要我允許你出家不難,除非日月倒流,隆冬如春!”說來也怪,翌日,嶺上冰雪融化,山花遍野。妙莊王無話可說,口是心非地勉強應允妙善出家。妙善匆勿啟程,路經南嶺,見山花盛開,喜不目勝,便來了一朵小花插在鬃間,后人叫此嶺為插花嶺。妙善經十余日奔波來到四川遂寧白雀寺,削發(fā)為尼。妙莊王探知妙善已出家,立即遣人到白雀寺,威逼妙善回家速速完婚。妙善對來人說、“請你回去票告父王,我既出家,塵緣己了,也絕不踏進王府一步!”妙莊王聽罷,氣得七竅生煙,豈肯善罷甘休,又派家丁奔往四川,火燒白雀寺,千余僧眾葬身火海,整個寺院變成一片瓦礫。妙善雖然安然無恙,但見寺毀僧亡無處立足,就拿定主意,返回大香山。經長途跋涉,終于迸人大香山境內。這一日,行至今柳林黑虎溝,忽然竄出一只黑虎,蹲在路中間,其時身后又傳來追兵的吶喊聲,妙善心想寧可喂虎,也不讓追兵抓回去。她一狠心,奮不顧身地向前闖去,誰知那老虎卻乖乖讓道,放她過去,仍舊蹲在那里,虎視眈眈,追兵見狀,急忙后退轉劈逃跑。妙善腳不停步,匆匆趕路,很快就到了田家咀與尖溝村交界的三只窯,忽覺身體輕飄,懸空離地,茫然四顧,不由一驚,只見路邊一裸歪腳古柳樹上,盤垂著一條花斑巨蟒,閃動著火苗一樣的信舌,準備把她一口吞掉。正當生命攸關之際,又是那只黑虎猛撲過來,伏在她身邊,她一下子跨上虎背,以裙掩面,沖了過去。妙善被黑虎馱到了九營寨,站在山頂縱目眺望,見對面三峰聳翠,景色秀麗,正是修行悟道的好地方。此時,她聯想到自己兒次逢兇化吉,遇難呈祥,深感冥冥之中有佛祖佑護和接化她,便起身下山,繼續(xù)趕路。走了一陣,想到自已一路奔波,定是蓬頭垢面,就稍事梳妝打扮一番,而后涉水渡過三水河,住進大香山中峰崎峰洞,苦修九載,坐化成佛?,F在的梳妝臺即由此得名。
香山導游詞介紹篇三
香山公園位于北京西北郊小西山山脈東麓,距城20公里,占地160公頃,是一座著名的具有皇家園林特色的大型山林公園。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香山的
導游詞
,歡迎參考!各位游客們大家好,首先感謝您選擇天圣旅行團的北京香山一日游,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穆,希望大家今天會十分開心哦。好啦,說了這么多,時間也在慢慢地過去,一眨眼間已經到達了香山公園。
香山公園位于北京西郊,占地180余公頃,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
香山早在1186年就出現了人文景觀。香山寺曾為京西寺廟之冠。清代,乾隆皇帝曾在此大興土木建成靜宜園二十八景,香山、靜宜園占京西著名的"三山五園"中的一山一園。1860、1920xx年,香山、靜宜園先后遭到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的焚毀。
1956年,香山作為人民公園對外開放,五十年來,香山公園以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優(yōu)良的秩序、優(yōu)質的服務和優(yōu)秀的文化深受中外游客的喜愛,1993年至今每年被評為首都文明單位,20xx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aaaa景區(qū),20xx年被評為第一批北京市精品公園,20xx年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國際環(huán)境管理體系認證。
香山公園文物古跡眾多,亭臺樓閣似星辰遍布山林之間,有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碧云寺";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毛澤東主席工作生活過的"雙清別墅";有緬懷世紀偉人的紀念勝地"孫中山紀念堂";有國內僅存的木質貼金"五百羅漢";有頗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見心齋"等景區(qū)。
人們把北京西郊比作北京現代化大都市的"后花園"。那么,歷史悠久的香山公園便以"春天山花爛漫,夏日清爽宜人,深秋紅葉飄丹,冬林銀妝素裹"的自然景觀,成為北京西郊的綠谷"氧吧"。公園內樹木繁多,森林覆蓋率達96%,僅古樹名木就有5800余株,占北京城區(qū)的四分之一,公園具有獨特的"山川、名泉、古樹、紅葉"資源。香山紅葉馳名中外,1986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成為首都秋季最靚麗的一道景觀,每到深秋時節(jié),數以萬計的中外游客齊聚香山,共賞秋色。
好了,我的講解就到這里,現在大家自由觀賞,下午三點到這里來集合,祝大家玩得開心!
共
3
頁,當前第1
頁1
2
3
香山導游詞介紹篇四
香山寺位于龍門東山山腰,其建筑古樸渾厚,掩映于蒼松翠柏之中。 香山寺自創(chuàng)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了,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內涵。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洛陽香山寺
導游詞
,歡迎參考!香山寺位于龍門東山山腰,其建筑古樸渾厚,掩映于蒼松翠柏之中。該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20xx年)。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后),梁王武三思奏請武則天予以重修,正式命名為“香山寺”。當時的香山寺“危樓切漢,飛閣凌霄,石像七龕,浮圖八角”。
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將給密友元稹撰寫墓志銘的潤筆費,捐修香山寺,并撰寫了《修香山寺記》。名人名山名寺,相得益彰,使寺名大振。白居易還把自己在洛陽20xx年所寫的八百首詩,編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放在香山寺藏經堂內。
白居易曾常住寺內,自號“香山居士”,和胡果、吉皎、鄭據、劉真、盧負、張渾、李元爽、僧如滿等結為“香山九老公”。唐會昌六年(公元846年0,白居易病逝舊居履道里,家人遵囑將其葬于香山寺北和滿師塔之側。
洛陽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520xx年),盛唐時期居于“龍門十寺”之首。女皇武則天曾在此留下“香山賦詩奪錦袍”的佳話;白居易晚年居于此,自號“香山居士”。
香山寺距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其文化內涵深厚,位于伊河東岸,與西山石窟隔河相望,與東山石窟、白園并肩而立。香山寺始建于公元520xx年,在盛唐時期規(guī)模居于“龍門十寺”之首。在歷史上香山寺經歷4次大規(guī)模維修。1936年,為慶祝蔣介石五十壽辰,在寺肉建造了后來被稱為“蔣宋別墅”的二層小樓。20xx年前后對香山寺進行了第5次大修。新香山寺借鑒唐代風格,對蔣宋樓、乾隆御碑亭、衣缽塔等歷史文物進行修繕,并在原址上新建了鐘樓、鼓樓、大雄寶殿,整修了天王殿、羅漢殿、步游道等。
香山寺位于龍門東山,與龍門石窟隔伊河相望,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516),于唐天授元年(690)重修,并正式命名為“香山寺”。那時候武則天常常親駕游幸,并留下了“香山賦詩奪錦袍”的佳話。
喜愛香山寺的還有大詩人白居易。唐大和六年(832),他捐資六七十萬貫重修香山寺。到了晚年,白居易更是常任于此,自稱“香山居士”。“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勝,香山首焉。”白居易對香山寺的喜愛躍然紙上。
香山寺位于龍門東山山腰,其建筑古樸渾厚,掩映于蒼松翠柏之中,與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西山窟區(qū)一衣帶水,隔河相望,與龍門石窟東山窟區(qū)和白園一脈相連,并肩鄰立。該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20xx年)。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后),梁王武三思奏請武則天予以重修,正式命名為“香山寺”。當時的香山寺“危樓切漢,飛閣凌霄,石像七龕,浮圖八角”。
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將給密友元稹撰寫墓志銘的潤筆費,捐修香山寺,并撰寫了《修香山寺記》。名人名山名寺,相得益彰,使寺名大振。白居易還把自己在洛陽20xx年所寫的八百首詩,編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放在香山寺藏經堂內。白居易曾常住寺內,自號“香山居士”,和胡果、吉皎、鄭據、劉真、盧負、張渾、李元爽、僧如滿等結為“香山九老公”。唐會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病逝舊居履道里,家人遵囑將其葬于香山寺北和滿師塔之側。
香山因盛產香葛而得名。印度來華高僧地婆訶羅(日照)葬于此,為安置其遺身重建佛寺。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在洛陽稱帝,建立武周王朝,梁王武三思奏請,敕名“香山寺”,并重修該寺,當時香山寺危樓切漢,飛閣凌云,巍巍壯觀,武則天常駕親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樓坐朝。留下了“香山賦詩奪錦袍”的佳話。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河南尹白居易捐資六七十萬貫,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記》,寺名大振,這篇文章開篇第一句即是對香山寺的推崇“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勝,香山首焉”,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與如滿和尚等人結成“香山九老會”吟詠于該寺的堂上林下,會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遺命葬于香山寺如滿大師塔側。
宋金時期香山寺猶存,元末廢棄,清康熙年間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稱頌“龍門凡十寺,第一數香山”,這句詩摘自他當時所作的詩《香山寺二首》,被鐫刻在石碑之上,位于香山寺的乾隆御碑亭就矗立著這塊石碑,已有兩百多年了,清末民國初年,香山寺又漸荒蕪了,1936年香山寺進行重新修建后,為蔣介石慶祝五十壽辰而在寺內建一幢兩層小樓。蔣介石和宋美齡多次在此避暑,這幢小樓位于香山寺內東南側,被稱為“蔣宋別墅”。解放后,香山寺又進行了多次修葺,如今,為了實施“旅游強市”戰(zhàn)略,拓展龍門石窟景區(qū)的觀光項目,豐富香山寺的文化內涵,提升香山寺的旅游品位,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洛陽市委、市政府及龍門石窟管理局依據《龍門石窟區(qū)規(guī)劃》和《洛陽市龍門石窟保護管理條例》,投資600萬元于20xx年上半年完成了對香山寺的改造。該改造工程從20xx年年底到20xx年四月上旬完成,歷時100天,創(chuàng)造了我國寺院速度之最。這也是香山寺歷史上的第五次修復,新香山寺借鑒唐代風格,對蔣宋樓,乾隆御碑亭,衣缽塔等作為歷史文物予以修繕、保留、保護。在原址上新建了鐘樓、鼓樓、大雄寶殿,整修了天王殿、羅漢殿、步游道等。
香山寺自創(chuàng)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了,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內涵。
看過"
香山導游詞介紹篇五
香山公園位于北京西郊,占地180余公頃,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 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參考!
香山公園位于北京西郊,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公園內林木繁茂,還有很多古跡藏在林中,是北京的觀賞勝地和天然氧吧。每年秋季的“香山紅葉紅滿天”是景區(qū)最大的亮點,在國內幾乎家喻戶曉。
香山紅葉馳名中外,是感受北京金秋的絕好去處。紅葉以黃櫨為主,總數約十萬余株,此外還有元寶楓、三角楓、 五角楓等30多個品種。每年九十月金秋時節(jié),漫山遍野的黃櫨經過嚴霜的洗禮后,變得艷紅似火,把整個香山染成一片火紅。其中森玉笏、玉華岫和閬風亭都是看紅葉的絕好之處。而深秋的雪后,連綿的青山銀裝素裹,一片潔白中點綴著片片紅霞,這正是舊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
香山公園創(chuàng)建距今已有近920xx年的歷史。早在元、明、清時,皇家就在香山營建離宮別院,每逢夏秋時節(jié),皇帝都要到此狩獵納涼。公園內文物古跡眾多,亭臺樓閣散布于山林之間。集明清兩代建筑風格的寺院“碧云寺”;國內僅存的木質貼金“五百羅漢”;迎接六世班禪的行宮“宗鏡大昭之廟”和頗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見心齋”,都是除紅葉外亦不可錯過的絕佳賞玩勝地。此外,坐落于碧云寺中的孫中山紀念堂和香山寺東南坡的雙清別墅(毛主席曾在此生活和工作過),都是不可錯過的。
香山公園位于城郊,因其空氣清新、風景優(yōu)美,而成為北京市民日常休閑的熱門去處。
香山公園位于北京西北郊西山東麓,東南距市中心28公里。最高點為香爐峰,海拔557米,俗稱“鬼見愁”。
香山山頂有巨石兩塊,叫乳峰石。其形酷似“香爐”,周圍又常有云霧彌漫,如裊裊升空的香煙,香山由此得名。 香山景色秀麗,名勝遍布,風光旖旎,極富自然野趣。秋來黃櫨換裝,漫山紅遍,如火如荼,此即“香山紅葉”,是燕京八景之一。香山冬天的景色也很迷人,每當冬雪初晴,一片銀妝素裹,分外妖嬈,舊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就指這里。
香山寺,在香山公園內蟾蜍峰北。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建,金世宗賜名大永安寺,為香山諸寺之首,“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后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焚毀,僅存石階,石坊柱、石屏等遺跡,唯有寺內的“聽法松”依然屹立。 香爐峰,俗稱鬼見愁。在香山公園西部。此峰高峻陡削,攀登不易,在峰頂可飽覽香山全景。近年已建有纜車索道,牽引登山。 雙清別墅在香山公園內香山寺下。這里原有兩股清泉,相傳金章宗時稱夢感泉。清乾隆在泉旁石崖上題刻“雙清”二字。
1920xx年熊希齡在此修建別墅,并以此為名。別墅淡雅幽靜,山水樹石順其自然。清泉大聚一池,池邊有亭,亭后有屋,屋旁有竹,竹影扶疏,秀麗非凡。在此春日賞花,酷夏避暑,秋觀紅葉,寒冬踏雪,四季景色綺麗,稱為香山“園中園”。 眼鏡湖,在香山公園北門內。兩泓平靜的湖水由一座白石拱橋相聯,形似眼鏡,故此得名。湖的北側山石疊嶂,峰巒崛起。一洞之上,流泉直下,恰似珠簾垂掛的水簾洞。山花芳草在溝壑石縫和小溪池水旁爭奇斗艷,古柏蒼松、老槐垂柳交匯成一片清蔭。 見心齋在香山公園北門內西側,毗鄰眼鏡湖。建于明嘉靖年間,幾經修葺,是座頗具江南風味的庭院。
香山庭院中心是一平圓形水池,清洌的泉水從石雕的龍口中注入,夏來新荷婷立,金魚嬉戲。池東、南、北三面回廊環(huán)抱,內有一小亭伸入池中。池西有軒榭三間,即見心齋。齋后山石嶙峋,松柏交翠。整個庭院清靜幽雅,使人留連忘返。當年乾隆帝曾在此讀書和賜宴臣僚。
香山公園位于北京西郊,占地180余公頃,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
香山早在1186年就出現了人文景觀。香山寺曾為京西寺廟之冠。清代,乾隆皇帝曾在此大興土木建成靜宜園二十八景,香山、靜宜園占京西著名的"三山五園"中的一山一園。1860、1920xx年,香山、靜宜園先后遭到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的焚毀。
1956年,香山作為人民公園對外開放,五十年來,香山公園以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優(yōu)良的秩序、優(yōu)質的服務和優(yōu)秀的文化深受中外游客的喜愛,1993年至今每年被評為首都文明單位,20xx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aaaa景區(qū),20xx年被評為第一批北京市精品公園,20xx年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國際環(huán)境管理體系認證。
香山公園文物古跡眾多,亭臺樓閣似星辰遍布山林之間,有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碧云寺";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毛澤東主席工作生活過的"雙清別墅";有緬懷世紀偉人的紀念勝地"孫中山紀念堂";有國內僅存的木質貼金"五百羅漢";有頗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見心齋"等景區(qū)。
人們把北京西郊比作北京現代化大都市的"后花園"。那么,歷史悠久的香山公園便以"春天山花爛漫,夏日清爽宜人,深秋紅葉飄丹,冬林銀妝素裹"的自然景觀,成為北京西郊的綠谷"氧吧"。公園內樹木繁多,森林覆蓋率達96%,僅古樹名木就有5800余株,占北京城區(qū)的四分之一,公園具有獨特的"山川、名泉、古樹、紅葉"資源。香山紅葉馳名中外,1986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成為首都秋季最靚麗的一道景觀,每到深秋時節(jié),數以萬計的中外游客齊聚香山,共賞秋色。
香山導游詞介紹篇六
香山公園位于北京西北郊西山東麓,東南距市中心28公里。最高點為香爐峰,海拔557米,俗稱“鬼見愁”。
香山山頂有巨石兩塊,叫乳峰石。其形酷似“香爐”,周圍又常有云霧彌漫,如裊裊升空的香煙,香山由此得名。香山景色秀麗,名勝遍布,風光旖旎,極富自然野趣。秋來黃櫨換裝,漫山紅遍,如火如荼,此即“香山紅葉”,是燕京八景之一。香山冬天的景色也很迷人,每當冬雪初晴,一片銀妝素裹,分外妖嬈,舊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就指這里。
香山寺,在香山公園內蟾蜍峰北。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建,金世宗賜名大永安寺,為香山諸寺之首,“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后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焚毀,僅存石階,石坊柱、石屏等遺跡,唯有寺內的“聽法松”依然屹立。香爐峰,俗稱鬼見愁。在香山公園西部。此峰高峻陡削,攀登不易,在峰頂可飽覽香山全景。近年已建有纜車索道,牽引登山。雙清別墅在香山公園內香山寺下。這里原有兩股清泉,相傳金章宗時稱夢感泉。清乾隆在泉旁石崖上題刻“雙清”二字。
1920年熊希齡在此修建別墅,并以此為名。別墅淡雅幽靜,山水樹石順其自然。清泉大聚一池,池邊有亭,亭后有屋,屋旁有竹,竹影扶疏,秀麗非凡。在此春日賞花,酷夏避暑,秋觀紅葉,寒冬踏雪,四季景色綺麗,稱為香山“園中園”。眼鏡湖,在香山公園北門內。兩泓平靜的湖水由一座白石拱橋相聯,形似眼鏡,故此得名。湖的北側山石疊嶂,峰巒崛起。一洞之上,流泉直下,恰似珠簾垂掛的水簾洞。山花芳草在溝壑石縫和小溪池水旁爭奇斗艷,古柏蒼松、老槐垂柳交匯成一片清蔭。見心齋在香山公園北門內西側,毗鄰眼鏡湖。建于明嘉靖年間,幾經修葺,是座頗具江南風味的庭院。
香山庭院中心是一平圓形水池,清洌的泉水從石雕的龍口中注入,夏來新荷婷立,金魚嬉戲。池東、南、北三面回廊環(huán)抱,內有一小亭伸入池中。池西有軒榭三間,即見心齋。齋后山石嶙峋,松柏交翠。整個庭院清靜幽雅,使人留連忘返。當年乾隆帝曾在此讀書和賜宴臣僚。
香山導游詞介紹篇七
平頂山香山寺位于中岳嵩山之南約百公里,位于寶豐縣鬧店鎮(zhèn)南。平頂山香山寺是現在已知的中國早期佛寺之一,在中國佛教史和觀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宗教根文化特征非常突出。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平頂山香山寺
導游詞
,歡迎參考!平頂山香山寺位于中岳嵩山之南約百公里,平頂山市新城區(qū)北3公里,巴山山脈香山峰頂,全稱香山普門禪寺。歷史上因行政區(qū)劃歸屬之變遷,曾稱“汝州香山寺”、“寶豐香山寺”,是現在已知的中國早期佛寺之一,在中國佛教史和觀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宗教根文化特征非常突出。
歷史上的平頂山香山寺規(guī)模宏大。其主要部分依據香山山峰圓潤的天然地理形勢,一直保持著以塔為中心、四面配以殿堂的曼荼羅式布局形式。整體分布上橫跨三座山峰,呈現出以香山為中心,以東西龍山為兩翼,前出山腳,包括西院和南院的格局。同時還有很多分布在周圍地區(qū)的下院。歷代香山寺,一般都建有山門、金剛殿、天王殿、韋陀殿、關圣殿、彌勒殿、四面佛殿、觀音殿、大雄寶殿、伽藍殿、祖師殿、六祖殿、地藏殿、廣生殿、山神殿、包公殿、藏經殿、法堂、禪堂、客堂、鐘樓、方丈以及魁星樓,還包括佛塔、墓塔、經幢等建筑。
據文獻記載考證,宋、金、元、明時期香山寺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明代時達于鼎盛。宋紹圣四年(1097),朝廷頒旨明確了香山寺四至,總面積大50多平方公里。歷代朝廷賞賜的田地累計2萬多畝,山林1萬多畝。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金世宗次女唐國公主與駙馬都尉、上護軍廣平郡開國侯烏林答天賜,捐資重建香山寺,規(guī)?!坝斜队诔酢?。據金代古碑記載:“自宋元符以來,住持相因修葺,輪換美孚?!痹猎迥?1278),根據玉峰妙鑒禪師奏請,皇帝頒旨,刻立了《香山寺地界公據》 ,進一步確定了四至范圍,香山寺改稱“香山十方大普門禪寺”。明天順二年(1458),英宗敕賜“香山大普門禪寺”匾額,山與寺日盛。此時,香山寺有下院16處,分布在寶豐、魯山、郟縣、方城、密縣,是名符其實的豫西南地區(qū)的佛教中心。
平頂山香山寺景區(qū)位于張家港市金港鎮(zhèn)境內,交通便捷,全山占地面積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136.6米。香山集天地之精氣,蘊山水之靈秀。自古以來,香山就是有名的風景旅游勝地,歷來有“香山十八景”之說,有大禹王、姜尚;吳王夫差、西施、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元代張士誠、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皇帝乾隆等一批極具價值的人文資源,著名的有唐代詩人蘇東坡為梅花堂題寫堂額。
“香山十八景”:包括藏軍洞、梅花堂、桃花澗、采香徑、圣過潭、聽松吟、釣魚臺、洗硯池、石虎門、觀音殿、荷花茶廳、圓寂塔、圣清池、毗陵井、門夜雨、天臺石、歸公洞、烽火臺。
其中桃花澗、采香徑等現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藏軍洞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梅花堂”是文化采香區(qū)的重要景點之一,“梅花堂”因與徐霞客、蘇東坡有文墨之緣,故成為獨特的人文景觀,具有極高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此外還有香山寺、香山陵、東山村文化遺址、望江亭、老虎嘴、滴血巖、仙牛背等景點。
香山之名來自佛教經典。據記載: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羅衛(wèi)國都城(佛經中稱父城),附近有名香山,釋迦牟尼在世時其弟子有入香山修道者,其后仍有很多佛教徒在香山修道。故《華嚴經》在排列閆浮提十大名山時,香山僅次于須彌山(即雪山,今喜馬拉雅山)名列第二,成為佛教名山。自佛教傳入中國,香山之名也來到我國,據有關資料記載,我國現有大大小小的香山30處。考其源流,我國香山之得名,源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其山盛產香木、香草,這一類香山占總數的一半;二是其山形似天竺香山在山上建寺,如平頂山香山(古代先后稱為父城香山、汝南香山、汝州香山);三是先建香山寺,然后山以寺名,如洛陽龍門鄉(xiāng)山、北京香山等;四是其山狀如香爐,因此以香山命名;五是原山名不吉,如四川遂寧縣有血腥山,由刺史白子昉改其名為香山。在我國的這些香山中,香山名早于漢代的,僅有江蘇吳縣鄉(xiāng)山,因春秋時吳王遣美女在此種香采香,故名之;其他絕大多數在漢代佛教傳入中國后,仿天竺香山名之。
在中國這些眾多的香山中,據不完全統(tǒng)計,建香山寺的有9處。最早的是我市香山的香山寺,由天竺僧人支法度建于東漢靈帝光和四年(181)。支法度,月支人,漢代月支人在天竺北天竺建立貴霜王朝,貴霜王朝崇奉佛教,于東漢熹平、光和年間(172——184),曾派遣大量僧人來華傳播佛教,支法度就是光和二年到達都城洛陽,不久即進入穎川郡傳教。支法度巡游至父城西南八里火珠山時,看到此山頗似天竺香山,遂在當地佛教徒的幫助下于山上建寺,名香山菩薩寺。據元好問《東游略記.梁縣香山寺記》載:說寺初建時,一胡僧自西域來,云此地山川甚似彼方香山,今人遂謂梁縣香山真是大悲化現之所。元好問所記與支法度在香山建香山寺的記載相吻合,可資為憑。次為洛陽龍門香山寺,史載北魏熙平元年(516)建龍門十寺,但初建時的具體情況均已不載。
唐初,有中天竺僧人地婆柯羅,唐言日照于垂拱三年(687)圓寂于此,葬龍門山陽,起精廬其側,掃灑供養(yǎng),后因梁王武三思所奏請,于天授元年(690)置伽蘭,命名為香山寺,該寺于金元之際已廢?,F在的洛陽龍門香山寺,并非唐宋舊址,是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易地重建。唐代所建的另一座香山寺在浙江慈溪縣香山,是大歷八年(773)由僧人釋惟實所建。湖南寧鄉(xiāng)縣北有一座香山寺,建于宋代。北京西山的香山寺建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該寺是金世宗次女唐國公主在洛陽讀了《汝州香山大悲菩薩傳》,游覽汝州香山后,心所向慕,要求其父世宗皇帝在北京西山所建。山西絳州聞喜縣和湖南靖州兩座香山寺,先后建于明代。河北易縣香山寺和廣西慶遠香山寺,也均為宋代以后所建。從上述9寺建寺時間看,平頂山香山寺建于東漢光和四年(181),建寺時間最早,其他8所香山寺先后建于唐、宋、金、明,歷史遠不及平頂山香山寺悠久。并且,在這9處香山寺供奉的佛菩薩中,以觀音為本尊的只有平頂山香山寺和北京香山寺,而北京香山寺又是仿平頂山香山寺而建。更為巧合的是,天竺香山位于釋迦牟尼出生地父城附近,而平頂山香山也位于父城(漢代置父城縣,治所在古父城)附近,自古以來,人們就把平頂山香山稱作“真香山”。
平頂山香山之所以成為佛教圣地,不僅是其與天竺香山地理位置和山形相似,建寺年代最早,更重要的是妙善在此修道,得成正果為大悲觀世音菩薩。唐初高僧道宣口述,由其弟子義常記錄的〉《香山大悲菩薩傳》、宋代祖琇的《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宋代正覺的《云巖大悲》、宋代金盈之的《新編醉翁談錄》、元代管道升的《觀世音菩薩傳略》、《古今圖書集成》、《增訂廣輿記》、明代覺璉的《妙善不招駙馬成佛無疑》、元代元好問的《東游略記.梁縣香山寺記》、興源堂刊本《觀音濟度本愿真經》、清代曼陀羅室主人的《觀音菩薩的故事》、清本《觀音菩薩頌》、臧勵和主編的《古今地名大辭典》、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名勝詞典》、楊煥成主編的《河南文物名勝史跡》、潘民中的《平頂山歷史文化談片》、楊作龍的《中原文化景觀》,英豪的《觀音菩薩:中國第一佛》、羅偉國的《話說觀音》、英國人杜德橋的《觀音菩薩緣起考》、林梅村的《洛陽所出 盧文井欄題記—兼論東漢洛陽的僧團和佛寺》、溫金玉的《觀音文化與女性》、張總的《說不盡的觀世音》、拙作《香山寺歷史文化研究》、明天順《大明一統(tǒng)名勝志》、明成化《河南通志》、清乾隆《寶豐縣志》、清嘉靖《寶豐縣志》、清道光《寶豐縣志》、《平頂山市志》、1996年版《寶豐縣志》、宋《慈壽院主重海上人靈塔志》、宋《大悲觀音菩薩得到正果史話碑》、宋《香山大悲成道傳》碑、金《重建汝州香山觀音禪院記》碑、明《重修香山寺禪林記》碑、明《敕賜香山禪寺創(chuàng)建白衣觀音九老閣記》碑、明《重修伽藍殿記》碑、清《香山大悲觀士音菩薩大普門禪寺重修記》、清《重修香山大普門禪寺碑記》、清《重修香山寺碑記》,以上40余條歷史資料,包括佛經、佛教史、歷代著述、歷代方志、歷代碑刻。
看過"
香山導游詞介紹篇八
香山公園位于北京西北郊西山東麓,東南距市中心28公里。
最高點為香爐峰,海拔557米,俗稱“鬼見愁”。
香山山頂有巨石兩塊,叫乳峰石。
其形酷似“香爐”,周圍又常有云霧彌漫,如裊裊升空的香煙,香山由此得名。
香山景色秀麗,名勝遍布,風光旖旎,極富自然野趣。
秋來黃櫨換裝,漫山紅遍,如火如荼,此即“香山紅葉”,是燕京八景之一。
香山冬天的景色也很迷人,每當冬雪初晴,一片銀妝素裹,分外妖嬈,舊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就指這里。
香山寺,在香山公園內蟾蜍峰北。
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建,金世宗賜名大永安寺,為香山諸寺之首,“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
后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焚毀,僅存石階,石坊柱、石屏等遺跡,唯有寺內的“聽法松”依然屹立。
香爐峰,俗稱鬼見愁。
在香山公園西部。
此峰高峻陡削,攀登不易,在峰頂可飽覽香山全景。
近年已建有纜車索道,牽引登山。
雙清別墅在香山公園內香山寺下。
這里原有兩股清泉,相傳金章宗時稱夢感泉。
清乾隆在泉旁石崖上題刻“雙清”二字。
1917年熊希齡在此修建別墅,并以此為名。
別墅淡雅幽靜,山水樹石順其自然。
清泉大聚一池,池邊有亭,亭后有屋,屋旁有竹,竹影扶疏,秀麗非凡。
在此春日賞花,酷夏避暑,秋觀紅葉,寒冬踏雪,四季景色綺麗,稱為香山“園中園”。
眼鏡湖,在香山公園北門內。
兩泓平靜的湖水由一座白石拱橋相聯,形似眼鏡,故此得名。
湖的北側山石疊嶂,峰巒崛起。
一洞之上,流泉直下,恰似珠簾垂掛的水簾洞。
山花芳草在溝壑石縫和小溪池水旁爭奇斗艷,古柏蒼松、老槐垂柳交匯成一片清蔭。
見心齋在香山公園北門內西側,毗鄰眼鏡湖。
建于明嘉靖年間,幾經修葺,是座頗具江南風味的庭院。
香山庭院中心是一平圓形水池,清洌的泉水從石雕的龍口中注入,夏來新荷婷立,金魚嬉戲。
池東、南、北三面回廊環(huán)抱,內有一小亭伸入池中。
池西有軒榭三間,即見心齋。
齋后山石嶙峋,松柏交翠。
整個庭院清靜幽雅,使人留連忘返。
當年乾隆帝曾在此讀書和賜宴臣僚。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各位游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北京香山公園參觀游覽。
我是大家的景點講解員張銀菊,大家可以叫我小張或張導。
今天大家在香山的游覽就由我全程為大家服務。
在此,希望大家在領略香山的爛漫楓葉以及古典園林文化之美的同時也給大家?guī)硪环萦淇斓牡男那楹兔篮玫幕貞洝?/p>
下面就讓我們開始我們今天的游覽。
香山在北京市西北郊的`西山東麓,這里層巒疊嶂,海拔577米,滿山是黃櫨樹,霜后呈深紫紅色。
陳毅詩“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即指黃櫨樹葉。
霜降時節(jié),香山方圓數萬畝坡地上紅艷似火,遠觀以為它是一片片花瓣,近看才辨清是一片片橢圓的樹葉。
香山觀賞紅葉絕佳處在森玉笏峰小亭,從亭里極目遠眺,遠山近坡,鮮紅、粉紅、猩紅、桃紅,層次分明,似紅霞繚繞,情趣盎然,成為北國著名的秋游勝地。
香山山頂有巨石兩塊,叫乳峰石。
其形酷似“香爐”,周圍又常有云霧彌漫,如裊裊升空的香煙,香山由此得名。
香山景色秀麗,名勝遍布,風光旖旎,極富自然野趣。
秋來黃櫨換裝,漫山紅遍,如火如荼,此即“香山紅葉”,是燕京八景之一。
香山冬天的景色也很迷人,每當冬雪初晴,一片銀妝素裹,分外妖嬈,舊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就指這里。
香山寺,在香山公園內蟾蜍峰北。
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建,金世宗賜名大永安寺,為香山諸寺之首,“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
后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焚毀,僅存石階,石坊柱、石屏等遺跡,唯有寺內的“聽法松”依然屹立。
香爐峰,俗稱鬼見愁。
在香山公園西部。
此峰高峻陡削,攀登不易,在峰頂可飽覽香山全景。
近年已建有纜車索道,牽引登山。
雙清別墅在香山公園內香山寺下。
香山導游詞介紹篇九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北京香山公園參觀游覽。我是大家的景點講解員張銀菊,大家可以叫我小張或張導。今天大家在香山的游覽就由我全程為大家服務。在此,希望大家在領略香山的爛漫楓葉以及古典園林文化之美的同時也給大家?guī)硪环萦淇斓牡男那楹兔篮玫幕貞?。下面就讓我們開始我們今天的游覽。
香山在北京市西北郊的西山東麓,這里層巒疊嶂,海拔577米,滿山是黃櫨樹,霜后呈深紫紅色。陳毅詩“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即指黃櫨樹葉。霜降時節(jié),香山方圓數萬畝坡地上紅艷似火,遠觀以為它是一片片花瓣,近看才辨清是一片片橢圓的樹葉。香山觀賞紅葉絕佳處在森玉笏峰小亭,從亭里極目遠眺,遠山近坡,鮮紅、粉紅、猩紅、桃紅,層次分明,似紅霞繚繞,情趣盎然,成為北國著名的秋游勝地。
香山山頂有巨石兩塊,叫乳峰石。其形酷似“香爐”,周圍又常有云霧彌漫,如裊裊升空的香煙,香山由此得名。香山景色秀麗,名勝遍布,風光旖旎,極富自然野趣。秋來黃櫨換裝,漫山紅遍,如火如荼,此即“香山紅葉”,是燕京八景之一。香山冬天的景色也很迷人,每當冬雪初晴,一片銀妝素裹,分外妖嬈,舊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就指這里。香山寺,在香山公園內蟾蜍峰北。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建,金世宗賜名大永安寺,為香山諸寺之首,“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后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焚毀,僅存石階,石坊柱、石屏等遺跡,唯有寺內的“聽法松”依然屹立。香爐峰,俗稱鬼見愁。在香山公園西部。此峰高峻陡削,攀登不易,在峰頂可飽覽香山全景。近年已建有纜車索道,牽引登山。雙清別墅在香山公園內香山寺下。這里原有兩股清泉,相傳金章宗時稱夢感泉。清乾隆在泉旁石崖上題刻“雙清”二字。
1917年熊希齡在此修建別墅,并以此為名。別墅淡雅幽靜,山水樹石順其自然。清泉大聚一池,池邊有亭,亭后有屋,屋旁有竹,竹影扶疏,秀麗非凡。在此春日賞花,酷夏避暑,秋觀紅葉,寒冬踏雪,四季景色綺麗,稱為香山“園中園”。眼鏡湖,在香山公園北門內。兩泓平靜的湖水由一座白石拱橋相聯,形似眼鏡,故此得名。湖的北側山石疊嶂,峰巒崛起。一洞之上,流泉直下,恰似珠簾垂掛的水簾洞。山花芳草在溝壑石縫和小溪池水旁爭奇斗艷,古柏蒼松、老槐垂柳交匯成一片清蔭。見心齋在香山公園北門內西側,毗鄰眼鏡湖。建于明嘉靖年間,幾經修葺,是座頗具江南風味的庭院。
香山庭院中心是一平圓形水池,清洌的泉水從石雕的龍口中注入,夏來新荷婷立,金魚嬉戲。池東、南、北三面回廊環(huán)抱,內有一小亭伸入池中。池西有軒榭三間,即見心齋。齋后山石嶙峋,松柏交翠。整個庭院清靜幽雅,使人留連忘返。當年乾隆帝曾在此讀書和賜宴臣僚。
香山公園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早在1186年就出現了人文景觀。香山寺曾為京西寺廟之冠。香山四季美景不斷。如果把北京西郊比作北京現代化大都市的“后花園“。那么,歷史悠久的香山公園便以“春天山花爛漫,夏日清爽宜人,深秋紅葉飄丹,冬林銀妝素裹“的自然景觀,成為北京西郊的綠谷“氧吧”。公園內樹木繁多,森林覆蓋率達96%,僅古樹名木就有5800余株,占北京城區(qū)的四分之一,公園具有獨特的“山川、名泉、古樹、紅葉“資源。香山紅葉馳名中外,1986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成為首都秋季最靚麗的一道景觀,每到深秋時節(jié),數以萬計的中外游客齊聚香山,共賞秋色。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我們的游覽已經接近尾聲了。相信大家一定領路到丹楓爛漫錦妝成,要與春花斗眼明的紅葉美景。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祝愿以后的每一天都能想今天一樣快樂,像這滿山紅葉一樣如火如荼!期待我們下一次再見!
香山導游詞介紹篇十
各位游客大家好,接下來,我們將前往香山公園景區(qū)。首先,請允許簡要地介紹一下景區(qū)的概況。香山公園位于海淀區(qū),北京市西郊,是國家aaaa級景區(qū),北京市精品公園,20xx年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國際環(huán)境管理體系認證。 景區(qū)占地180余公頃,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
香山公園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早在1186年就出現了人文景觀。香山寺曾為京西寺廟之冠。
在遼代,這里是私人宅邸。當時有個中丞名阿勒彌者,見這里山青水秀,遂建宅舍。金世宗完顏雍大定二十六年(1186),始在此山建大永安寺,亦叫甘露寺,即現在香山寺之前身。金章宗時,又在此建會景樓和祭星臺建筑,從此皇家苑囿的規(guī)模初步形成。清乾隆十年(1745),動用了大批人力、物力、財力,對香山進行了大規(guī)模建設,形成了盛清時期京西“三山五園”之一,即"靜宜園"。此時園內景物非凡,建筑多樣,各式的亭臺樓閣、廊軒館榭、牌坊、廟宇等分布在山巒坡坎之上,掩映在茂林綠蔭之中。
香山四季美景不斷。如果把北京西郊比作北京現代化大都市的"后花園"。那么,歷史悠久的香山公園便以"春天山花爛漫,夏日清爽宜人,深秋紅葉飄丹,冬林銀妝素裹"的自然景觀,成為北京西郊的綠谷"氧吧"。公園內樹木繁多,森林覆蓋率達96%,僅古樹名木就有5800余株,占北京城區(qū)的四分之一,公園具有獨特的"山川、名泉、古樹、紅葉"資源。香山紅葉馳名中外,1986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成為首都秋季最靚麗的一道景觀,每到深秋時節(jié),數以萬計的中外游客齊聚香山,共賞秋色。
也許各位會問,香山問什么叫做香山呢?大家不妨猜猜看。
(可能是五花八門的答案,也可能,是有人知道的)
其實,香山的得名原因有三種說法,其一是:香山海拔557米,最高峰頂有一塊巨大的乳峰石,形狀像香爐,晨昏之際,云霧繚繞,遠遠望去,猶如爐中香煙裊裊上升,故名香爐山,簡稱香山。
圓靈應現殿兩側各設罩子門一座。殿后高臺之上,是“眼界寬”廠廳一座三間。正間外檐向東掛“眼界寬”匾一面,粉油藍字,乾隆寶。眼界寬南北接出游廊,又似環(huán)爬山廊,曲折而上,與“青霞寄逸”樓相連。
青霞寄逸樓下,靠壁建有“水月空明”殿一座三間。正殿外檐向東掛“水月空明”匾一面,綠地藍字,乾隆寶。
水月空明殿前建有“詹卜香林”六方亭式樓一座三間。第一層,亭外前檐向東掛“詹卜香林”匾一面,粉油藍字,乾隆寶。第二層,亭外前檐向東掛“無住法.輪”匾一面,粉油藍字,乾隆寶。第三層,內隔斷上掛“能仁妙覺”匾對一分,乾隆寶。亭外前檐向東掛“光明蓮界”匾一面,粉油藍字,乾隆寶。
雙清泉
雙清泉位于古老的香山寺腳下,為香山南山之水。根據《天府廣記》記載:“丹砂井在香山下,相傳為葛稚川丹井。二井,一泉水上涌,一泉水橫流,味及甘甜?!鼻』实墼谙闵届o宜園休息時,品嘗泉水,覺得清涼甘甜,連聲叫好,賜名為“雙清”,御筆題名命人刻在石壁上。雙清泉從雙清下流知樂濠、過瓔珞巖、流入帶水屏山(靜翠湖),流入園外。
佳日亭
佳日亭是香山公園內結構最復雜的仿唐式亭臺建筑,它位于位于眼鏡湖南側,最初是拍攝電視劇《唐明皇》的時候搭建的一個道具,因其與周圍景致極為協(xié)調,許多游人在此爭先合影留念,而后改建為“佳日亭”。
見心齋
見心齋位于公園內北門內西側,是園中之園。始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1566)頗具江南特色的園林庭院,清嘉慶年間續(xù)建。傳說是皇帝鑒證大臣是否對他忠心的地方,故名見心齋。院內半圓形水池三面環(huán)以圍廊彩畫,正殿見心齋正對知魚亭,齋后為正凝堂,魚池內1000多尾紅鯽錦鯉暢游,使這別致的小院充滿了生機。
昭廟
宗鏡大昭之廟,又稱“昭廟”,始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七月。它是為迎接班禪六世來京向乾隆皇帝祝賀七十大大壽而建的,故世稱之為班禪行宮。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十九日,宗鏡大昭之廟開光。六世班禪額爾德尼于乾隆四十五年九月二十日來到香山靜宜園,在其行宮內游覽休息。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三日,班禪額爾德尼由于身染痘癥,系毒火太盛,于戌時圓寂于西黃寺內。
雙清別墅
香山雙清別墅位于香山公園南麓的半山腰,環(huán)境幽雅,以其蒼翠的竹林、遮天蔽日的銀杏、挺拔的松柏、古樸的建筑引人前往。然而真正使這個地方聞名天下的并不是她的秀麗風光,而是因為這里曾是毛主席住過的地方,曾是中共中央的指揮中心,曾發(fā)生過扭轉中國命運決定中國前途的大事。 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勝利閉幕后,以農村包圍城市為戰(zhàn)略思想的毛澤東,實現了他的夙愿,提出要大踏步地前進,到北平去!毛澤東主席風趣地說:“走啦,咱們這是進京趕考!”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從西柏坡遷入香山雙清。在雙清別墅,毛澤東主席指揮了渡江戰(zhàn)役,在這里籌備了新政協(xié),籌建了新中國,在這里寫下了《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等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1994年,雙清別墅被命名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這里有毛澤東當年生活工作過的原狀陳列;有毛澤東與愛子親切交談的地方----六角紅亭。有記錄一代偉人的《毛澤東在雙清活動展覽》……?!睹珴蓶|在雙清活動展覽》由《從西柏坡到北平香山》、《毛澤東在雙清》、《領袖生活在香山》三部分組成,集中反映了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軍事才能,反映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艱苦奮斗的革.命歷程。
雙清別墅是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校外課堂,是企事業(yè)單位、學校組織過主題黨日、團日、隊日活動的好場所。香山公園也充分利用這一資源,通過“我為雙清站一崗”、“愛北京,愛博物館”征文等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公園在雙清別墅設立了有關毛澤東的圖書和紀念品專柜,增加播放“毛澤東在雙清”專題片和相關史料宣傳片。
碧云寺
碧云寺創(chuàng)建于1331年,至今已有近720xx年的歷史,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碧云寺原為元代開國元勛耶律楚材舍宅修建,原名碧云庵,據說當初在修建時,正值碧空如洗,白云出岫,可謂“碧色凈如云”,于是命名。后經明清兩代多次修繕擴建才形成今天的規(guī)模,并于明正德年間改名為“碧云寺”。1920xx年,孫中山先生在京病逝,靈柩在碧云寺停放,直到1920xx年才移至南京的中山陵,為了永久緬懷一代偉人,寺內設有孫中山紀念堂和孫中山先生衣冠冢。
碧云寺整組建筑以排列在中軸線上的六進院落為主體,南北各配一組院落,層層殿堂依山勢迭起,由山門至金剛寶座塔,高度相差100余米,總體布局采用迥旋串連引人入勝的建造形式,每進院落各具特色,給人以層出不窮之感,院內香氣彌漫,鐘磬聲悠,幡幢微蕩。
據史料記載,1748年,乾隆皇帝對碧云寺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建,在保存原有寺院的基礎上,修建了金剛寶座塔、羅漢堂和水泉院,由于原有建筑無較大變動,因此碧云寺建筑和文物基本保留了明代風格。乾隆皇帝曾經在游歷碧云寺時題寫了“西山佛寺累百,惟碧云以宏麗著稱……”的詩句(摘自《乾隆御制碧云寺碑文》),由此可知,碧云寺在京西寺廟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孫中山紀念堂
孫中山紀念堂座落在香山碧云寺內,自1977年10月1日正式對游人開放以來,成千上萬的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前來瞻仰參觀,是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紀念堂內正中安放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暨全國各地中山學校敬獻的中山先生漢白玉全身塑像,左右墻壁上鑲嵌著用漢白玉雕刻的孫中山先生所寫的《致蘇聯遺書》,正廳西北隅陳列著1920xx年3月30日蘇聯人民送來的玻璃蓋鋼棺,堂內還陳列著孫中山先生的遺墨、遺著。
正廳兩側的中山先生紀念堂展覽室集中反映了孫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為人們更好地了解中山先生的生平、生活暨革.命業(yè)績提供了珍貴、豐富的教材。第一展室內容分為六個部分:求學立志、致力革.命、推翻帝制、創(chuàng)建民國、討袁護法、偉大轉折。概括了中山先生為了追求真理,振興中華,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推翻了大清王朝,結束了封建帝制,開創(chuàng)了中國乃至亞洲民主共和的新紀元,將中國革.命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第二展室分五個部分:抱病北上、病逝北京、暫厝香山、移靈南下、緬懷偉人。介紹了中山先生為了國家的和平統(tǒng)一,毅然抱病北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偉大的愛國者和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深受世界炎黃子孫崇敬和愛戴,黨的xx大稱頌他是“中國百年巨變的第一位偉人。”毛澤東曾說:“他全心全意地為了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孫中山先生為了祖國的和平和統(tǒng)一,四處奔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癌魔纏身,不顧自己的安危,累死在北京、暫厝香山的過程就是集中的體現。1920xx年10月,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電邀孫中山先生北上共謀國是。為了國家能和平統(tǒng)一,中山先生發(fā)表了《北上宣言》,召開國民會議重申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廢除不平等條約。11月13日,中山先生毅然抱病由廣州北上。由于長途勞累,他的肝病發(fā)作,到達北京時,病情急劇惡化已是生命垂危。臨終之前,他立下了《國事》、《家事》、《致蘇聯政府》三個遺囑;彌留之際,他仍支撐精神掙扎著留下“和平…… 奮斗……救中國 ”的遺言。
1920xx年3月12日上午9時10分,孫中山先生在北京與世長辭。19日中山先生的靈櫬停放在中央公園(現中山公園),社會各界隆重公祭后,于4月2日靈櫬移至香山碧云寺金剛寶座塔石券門內暫厝。1920xx年5月,南京中山陵落成。5月22日,宋慶齡及親屬、醫(yī)、衛(wèi),在這里為中山先生斂服,復大斂于待奉移之銅棺,將更換出的中山先生的衣帽,放回原斂之楠木棺中,封入金剛寶座塔石塔內。在碧云寺普明妙覺殿(現紀念堂)設靈堂,舉行了莊重的靈櫬奉移典禮。5月26日移靈南下,6月1日,中山先生的遺體于南京中山陵奉安禮成。為紀念中山先生遺體暫厝之地,時“國民政府”在普明妙覺殿立“總理紀念堂”,在金剛寶座塔石券門石塔立“總理衣冠?!薄P轮袊闪⒁院?,人民政府重修碧云寺后復命名為“孫中山紀念堂”(宋慶齡題寫)和“孫中山先生衣冠?!保詾楹笕苏把?。
為人類社會進步作出貢獻的人永遠會活在人們的心中;而一切逆歷史潮流的人都沒有好下場,正如中山先生題詞的那樣“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我們希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慰籍中山先生的赤膽忠心!
卓錫泉
碧云寺卓錫泉是香山北源之水。卓錫泉在明代就很有名了?!堕L安客話》載:“水自寺后,石巖出,噴薄入小渠,人以卓錫明之?!弊垮a泉得名傳說是一得道高僧,口渴至極,用帶錫制小環(huán)的禪杖,一卓(卓即點擊的意思)底下的石頭,石頭間涌出清泉,故名。有詩“跟深連地脈,溜曲繞珠寺”真切地描述了泉水折流寺院的情景。卓錫泉水點綴了“天水一色”,流入“能仁寂照”金魚池,出碧云寺至眼鏡湖西坡上,小部分流如眼鏡湖,主流到見心齋,經昭廟方河,繞土山到勤政殿遺址后到月牙河,流入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