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感動中國頒獎詞合集篇一
感動中國頒獎是一個年度盛會,旨在表彰那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貢獻的人們。近日,我有幸參加了這一盛會,深深被其中的溫暖和感動所感染。在這次頒獎中,我對中國的光輝時刻有了更深的體會,對人間的真善美有了更深的認識。
第二段:感悟感動
在感動中國頒獎的現(xiàn)場,我看見了許多平凡的人卻有非凡的擔當和責任。在災難面前,他們不畏艱險,舍小家為大家,毫不猶豫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他們用自己的無私奉獻點燃了人們的希望之火,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同時,我也注意到那些在生活中做出努力的人,其中有一位叔叔,他用自己的愛心創(chuàng)辦了一個孤兒院。他長年以來默默無聞地為孩子們提供食宿和教育,不辭辛苦,不求回報。這些感動人的事例讓我深刻地感悟到了人間真情的力量。
第三段:敬佩人物
在感動中國頒獎中,有一位名叫楊帆的兒童??漆t(yī)生,她專門致力于兒童白血病的治療,她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醫(yī)術挽救了無數(shù)生命。頒獎現(xiàn)場播放了她辛勤工作和堅韌奮斗的視頻,讓人動容不已??粗鴹罘t(yī)生半夜加班的身影、看著她與患兒家屬的親切交流,我從心底里敬佩她。在那一刻,我深深明白,作為普通人,只要用心去做每一件事,都有可能成為一顆點亮別人生命的星星。
第四段:啟示與感受
通過參加感動中國頒獎,我明白了人的善良、努力和愛心是沒有界限的,他們能夠感染周圍的人,甚至改變別人的命運。我被那些平凡而偉大的人們所打動,激勵我要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用自己的努力去成就更多的善舉,為社會傳播正能量。同時,看到那些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出的美好,我也對生命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每一個微小的行動都可能成為大愛,每一份無私的奉獻都能為社會帶來希望。
第五段:展望未來
作為一名普通人,我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能從自身做起,用自己的一點點力量去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我們就能夠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各行各業(yè)都有需要關愛和幫助的人群,只要我們心系他人、心懷感恩,我們就能夠以自身的行動向社會發(fā)出最有力量的聲音。通過參加感動中國頒獎,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方向,我將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去成就更多的善舉,讓更多人因為我的關愛而感動、因為我的助力而向前。
總結:
參加感動中國頒獎令我深深明白了人的可貴和人性的光輝。通過感動中國頒獎,我目睹了許多平凡人用愛與責任點亮他人,他們的事跡讓我感悟到善良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我敬仰那些平凡而偉大的人們,同時也對自己產(chǎn)生了更深的反思。我相信,只要人人從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力量去傳遞愛與關懷,我們就能夠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讓我們用行動去感動這個世界,讓感動中國成為每個人共同追求的目標。
感動中國頒獎詞合集篇二
你,是一棵樹。
你是一棵植根在政治土地上的樹,在茫茫的春秋烽火中煢煢獨立,你用蘸滿
“仁”“禮”的眼神遙望那一塊貧瘠的精神家園。
你,是一只鳥。
你的羽翼是一段悠長的歌謠,在縹緲的水花霧月中,化成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躬子厚而薄責人”的旋律,在喧囂的人世間飄蕩。
你,是一本書。
擱置于莘莘學子之手,你用你那博學智慧向世人展示了不同于世俗的教育觀念,在緋紅的黎明中,佇立成一道夕陽西下意境雋永而悠長的風景線。
感動中國頒獎詞合集篇三
昨日中午,在南陽市臥龍區(qū)“幸福家園”小區(qū)的租住屋內(nèi),潘品接過記者帶來的報道英雄王鋒的`大河報,感受丈夫帶來的溫情和力量。
9歲的王玉金依偎在媽媽身邊,也抽出一份報紙捧著閱讀。他一邊讀著,一邊用手撫摸著報紙頭版上爸爸的照片。潘品紅著眼讀完報道,將報紙珍藏。
對英雄王鋒家人的關注,仍從全國各地涌來。昨天,王鋒的女兒王婷收到了特殊的“禮物”——“感動中國”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教授送的科普圖書。
208月16日,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墨子號”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這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正是潘建偉。王婷被這位科學家身上的科研精神打動,以他為偶像。
1月15日,潘品到北京錄制《感動中國》時見到潘建偉,和他聊起王婷的“科研夢想”。潘建偉聽了十分感動,專門請助手給王婷寄來6套經(jīng)典圖書,昨天下午,6套圖書全部寄到。收到圖書后,王婷紅撲撲的臉上充滿興奮和期待,她撫摸著新書說:“太開心了!我恨不得一下子把這些書都讀完?!?/p>
感動中國頒獎詞合集篇四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這世界才會永恒———”這歌詞多么讓人感動。是??!一縷陽光讓你燦爛,一絲關懷令你溫暖,一片愛心使你感動萬千。世界上無時無刻都在有人獻愛心,溫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動著——中國。
開學的第一天,學校組織了我們?nèi)w師生觀看了《感動中國20xx》頒獎典禮。我記住了這十位英雄:中國航天事業(yè)奠基人錢學森;國家科學技術大獎獲得者閔恩澤;黨的理論傳播者方永剛;細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謝延信;香港教育界的傳奇夫妻鐘期榮、胡鴻烈;用愛心喚醒英雄的妻子羅映珍;被稱為湖南張海迪的殘疾人李麗;為保護群眾生命財產(chǎn)犧牲的空軍飛行員李劍英;堅守醫(yī)德的女醫(yī)生陳曉蘭;為救落水者犧牲的年輕軍人孟祥斌。
我雖然還不是很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但是我知道他們那一切,那種種,讓我落淚,讓我感動。這些人之所以能感動中國,是因為他們的確做出了常人所不能做出的奉獻與犧牲。他們都用自己各自的行動,感動了我們,感動了中國!
今天我是一名小學生,學習他們?yōu)榻ㄔO和諧中國,和諧家庭,為了人民的安康無私奉獻的精神。時時牢記他們的事跡,處處以他們的事跡作為自己前進的動力,勉勵自己;我一定時時牢記自己是一名沈小的少先隊員——樹沈小形象,行沈小新風,做沈小文明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感動中國頒獎詞合集篇五
今天我看了《感動中國》,我最敬佩朱敏才和孫麗娜老師。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婦朱敏才、孫麗娜并沒有選擇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來到貴州偏遠山區(qū)義務支教。這些年,夫婦倆行了上萬公里,支教了5所鄉(xiāng)村小學,不僅為學校新開設了外語、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還募集善款350多萬元。我的眼眶里有許許多多淚珠在滾動,因為太感動了!
“感動中國”不僅感動了中國,還感動了全世界。我要向朱敏才、孫麗娜老師學習。
感動中國讓我們明白,自己的路該怎么走;感動中國讓我們清楚,人的夢想該如何做。
感動中國頒獎詞合集篇六
剛剛,在2018“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一個個讓我們敬佩的名字感動著我們,鼓舞著我們。他們是中國脊梁,是良知,是責任,是偶像。
程開甲
空投、平洞、豎井;朔風、野地、黃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無聲處起驚雷。一片赤誠,一生奉獻,一切都和祖國緊緊相連。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鱗開。
鐘揚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達植物生長的最高極限。跋涉十六年,把論文寫滿高原。倒下的時候,雙肩包里藏著,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熱愛的藏波羅花,不求雕梁畫棟,只綻放在高山礫石之間。
劉傳建
儀表失靈,你越發(fā)清醒。乘客的心懸得越高,你肩上的責任越重。在萬米高空的險情中如此從容,別問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個傳奇背后,都隱藏著堅守和執(zhí)著。
杜富國
你退后,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zhàn)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
王繼才、王仕花
浪的執(zhí)著,礁的頑強,民的本分,兵的`責任。島再小,也是國土。家未立,也要國先安。三十二年駐守,三代人無言付出,兩百面旗幟,收藏了太多風雨,濤拍孤島岸,風頌赤子心,《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王繼才、王仕花。孤云心浩然!
馬旭
少小離家,鄉(xiāng)音無改,曾經(jīng)勇冠巾幗,如今再讓世人驚嘆。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xiāng)愁。你畢生節(jié)儉,只為一次奢侈。耐得清貧,守得心靈的高貴。
呂保民
身在市井,未曾放下心中豪情。曾經(jīng)軍旅,豈容兇殘鬧市橫行。于人群中挺立,喝斷暴徒的路,聚攏起民間的正義,俠隱于世,見義而勇。勇不在于強悍,而在于無所畏懼。
其美多吉
三十忠誠風與雪,萬里郵路云和月。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漢子不能倒下。雀兒山上流動的綠,生命禁區(qū)前行的旗,蜿蜒的郵路是雪山的旋律。堅強的多吉,你唱出高原上最深沉的歌。
張玉滾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xiāng)的未來;板凳寬寬,穩(wěn)住孩子們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zhí)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輕的心。
張渠偉
扶貧必須精準,不落一人一戶。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扎下帳篷,扎下了根;簽上名字,就立下了軍令狀。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你負了傷,泥濘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實熟了,人們的心熱了。
正是因為有像這些平凡又不平凡的感動你我的一個人,一些人,一群人……才定義了這個最好的時代,才讓我們看得到這世界真善美的一面。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感動中國頒獎詞合集篇七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打造的一個精神品牌欄目,由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社會專題部活動直播組承辦,每年2月前后推出,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多年,通過多種投票方式選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和團隊。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2022年感動中國頒獎典禮頒獎詞的合集。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楊振寧
感動中國頒獎詞合集篇八
潘建偉,46歲,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
2016年8月16日,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墨子號”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它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xiàn)衛(wèi)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wǎng)絡。這個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正是潘建偉。
潘建偉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對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創(chuàng)新性貢獻,是該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潘建偉有關實現(xiàn)量子隱形傳態(tài)的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雜志“年度十大科技進展”,并同倫琴發(fā)現(xiàn)x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雜志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jīng)典論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5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4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頒獎詞:嗅每一片落葉的味道,對世界保持著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學糾纏,保持與名利的距離。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對話,以先賢的名義,做前無古人的事業(yè)。
感動中國頒獎詞合集篇九
羅陽:長使英雄淚滿襟
【頒獎詞】
如果你沒有離開,依然會,帶吳鉤,巡萬里關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燈看劍,夢一回再吹角連營。你聽到了么?那戰(zhàn)機的呼嘯,沒有悲傷,是為你而奏響!
黃宏:羅陽用生命詮釋了國防科技工作者的報國情懷,你倒下了,夢在起飛。
陳小川:戰(zhàn)機起飛和英雄的隕落,讓我們的心靈受到同等的震撼。羅陽是中國知識分子報國情懷的高度凝聚,是兩彈一星元勛們的精神后人。中國需要更多的羅陽。
【事跡】
《羅陽:用生命托起戰(zhàn)機的航空英?!?/p>
羅陽,男,51歲,遼寧沈陽人。沈陽飛機工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jīng)理。
羅陽所在的沈飛集團是中國重要的殲擊機研制生產(chǎn)基地,他本人也是飛機設計專家,xx年11月25日上午,隨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參與艦載機起降訓練的羅陽,在大連執(zhí)行任務時突發(fā)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經(jīng)搶救無效,于12時48分在工作崗位上殉職。
羅陽1982年畢業(yè)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高空設計專業(yè)。他擔任中航工業(yè)沈飛董事長、總經(jīng)理的5年,是沈飛新型號飛機任務最多、最重的5年。難關難度,難題難點,好像排著隊一樣。羅陽善于解決問題,采取多種措施推動研制進度,創(chuàng)造了新機研制提前18天總裝下線,從設計發(fā)圖到成功首飛僅用10個半月的奇跡。
xx年1月,羅陽擔任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艦載機殲-15研制現(xiàn)場總指揮。沒有經(jīng)驗,也沒有現(xiàn)成的關鍵技術可以借鑒,航空制造大國對技術的封鎖,逼著航空人只有自主創(chuàng)新一條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羅陽堅持親力親為,與科研人員一起整理試驗數(shù)據(jù),觀看每次起降過程,記錄和分析飛機狀態(tài),出現(xiàn)身體不適,也沒有中途下艦,甚至都沒有去找醫(yī)護人員檢查。
難度高,任務重,時間短。重重考驗擺在羅陽面前,可是他就有這么一股不服輸、不懈怠的勁頭。他曾說,外國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國人同樣能干成,而且還能干得更好。
在生命的最后一個月里,他不知疲倦,勞心勞力,沒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感動中國頒獎詞合集篇十
我看了2022感動中國的人物事跡,心中是一片激動與期待。心中突然有種說不出的感覺,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動,的確傷神,可是它補心,并且化作繼續(xù)前行的信心與勇氣。有的時候,感動讓人脆弱,因為它總是觸碰你內(nèi)心里最軟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時候,感動讓人堅強,因為當你看到身邊還有那么多人,有尊嚴并善良而有質(zhì)量的活著的時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氣。
“曾經(jīng)艱難險阻,她十年不輟,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對生命負責,在這個神圣的崗位上,良心遠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醫(yī)生,治療疾病,也讓這個行業(yè)更純潔?!标悤蕴m,她無私無畏地堅守醫(yī)德,讓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堅持,什么是良知。陳曉蘭曾是上海一家地段醫(yī)院的理療科醫(yī)生。近年來她一直從事醫(yī)療器械行業(yè)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種醫(yī)療器械超過20種,其中8種假劣醫(yī)療器械被查處。在與假劣醫(yī)療器械10年的斗爭中,為了取得一手證據(jù),陳曉蘭曾假扮病人,冒著危險“以身試針”。良知,這是白衣天使的良知,一個醫(yī)生所具備的基本良知,然而我竟驚訝地發(fā)現(xiàn),在中國,這種良知竟少得可憐。陳曉蘭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能再穿上白大褂,不能她當她喜歡當?shù)尼t(yī)生,不能幫助人們救死扶傷。然而這個勇敢執(zhí)著的醫(yī)生,卻擁有著高于常人的品質(zhì)和精神。在全中國人的心中,她是我們最負責,最好的醫(yī)生!
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zhì)的中國人。
也許我們身為人民教師,無力是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么,為集體做些什么,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nèi)心充實,于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
感動中國頒獎詞合集篇十一
頒獎詞:
如果你沒有離開,依然會,帶吳鉤,巡萬里關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燈看劍,夢一回再吹角連營。你聽到了么?那戰(zhàn)機的.呼嘯,沒有悲傷,是為你而奏響!
長使英雄淚滿襟
人物事跡:羅陽,男,51歲,遼寧沈陽人。沈陽飛機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jīng)理。
羅陽所在的沈飛集團是中國重要的殲擊機研制生產(chǎn)基地,他本人也是飛機設計專家,11月25日上午,隨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參與艦載機起降訓練的羅陽,在大連執(zhí)行任務時突發(fā)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經(jīng)搶救無效,于12時48分在工作崗位上殉職。
羅陽1982年畢業(yè)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高空設計專業(yè)。他擔任中航工業(yè)沈飛董事長、總經(jīng)理的5年,是沈飛新型號飛機任務最多、最重的5年。難關難度,難題難點,好像排著隊一樣。羅陽善于解決問題,采取多種措施推動研制進度,創(chuàng)造了新機研制提前18天總裝下線,從設計發(fā)圖到成功首飛僅用10個半月的奇跡。
201月,羅陽擔任中國第一艘母艦艦載機殲―15研制現(xiàn)場總指揮。沒有經(jīng)驗,也沒有現(xiàn)成的關鍵技術可以借鑒,航空制造大國對技術的封鎖,逼著航空人只有自主創(chuàng)新一條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羅陽堅持親力親為,與科研人員一起整理試驗數(shù)據(jù),觀看每次起降過程,記錄和分析飛機狀態(tài),出現(xiàn)身體不適,也沒有中途下艦,甚至都沒有去找醫(yī)護人員檢查。
難度高,任務重,時間短。重重考驗擺在羅陽面前,可是他就有這么一股不服輸、不懈怠的勁頭。他曾說,外國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國人同樣能干成,而且還能干得更好。
在生命的最后一個月里,他不知疲倦,勞心勞力,沒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